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墙砖。

背景技术

与混凝土浇筑挡墙相比,挡墙砖(砌块)可干垒形成挡墙/护坡,现场施工简便,同时砖体质量大且结构互锁,因而挡墙的稳定性也较好,其工程应用日益广泛。

中国专利文献CN202030431426.9披露了一种单头双锁挡墙砖,如图23所示,该砖体中间为孔腔15',具有前壁11'、后座12'、左右侧埂13'/14'、左右对称侧翼16',左右侧埂13'/14'顶面各形成一个凸台17',后座12'内壁为斜坡面21'。

上述挡墙砖在垒砌挡墙时每一层挡墙砖平直对齐摆放,不同层挡墙砖水平错位且前后错位摆放,且同一层相邻两挡墙砖的相邻两凸台17'正好落入上一层挡墙砖的定位孔腔15'中,且后座内壁斜坡面21'能够定位止挡凸台17',进而形成锁挡关系。

上述挡墙砖采用后座内壁斜面与凸台的锁档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后座内壁斜坡面过缓,砖机不易加工;另外,该挡墙砖只能垒垛一种固定坡度,不能满足垒砌现场变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挡墙砖,以满足多种坡度挡墙的现场垒砌要求。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挡墙砖,本体为中心轴对称结构,本体中心为孔腔,具有前壁、后座、左侧埂、右侧埂,本体两侧具有水平对称侧翼,所述左侧埂和右侧埂的顶面分别形成变坡档锁结构,所述变坡锁档结构包括在侧翼和后座之间的侧埂上布置的前凸台和后凸台,两凸台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变坡锁档结构还包括在所述左侧埂和右侧埂的凹槽位置向孔腔内延伸的限位块,其中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小于凹槽宽度,所述变坡档锁结构在挡墙砖垒砌挡墙时形成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为垂直挡墙,此时上一层挡墙砖的限位块置放在下一层相邻两挡墙砖的凹槽中;第二种形态为陡坡挡墙,此时同层相邻两挡墙砖的前凸台和后凸台均置于上一层挡墙砖的孔腔中且由限位块止挡锁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优势:

1、产品可以垒垛成垂直墙体和不同坡度的挡墙;2、采用限位块设计,避免了后座斜面过缓而影响机械加工成型的情况;3、产品通过补漏块和限位块的调整,砌块孔腔形成封闭内腔,填土时不会外漏;4、产品的凸台满足超高凸台加工工艺设计,凸台的高度可以达到3CM以上,理论上高度可达10CM甚至更高,而且能够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强度,克服了现有干性混凝土砖机制作时,凸块极限高度不超过3CM,凸块密实性和完整性差,所形成的锁档关系不稳固的缺陷。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挡墙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挡墙砖的第一种垒砌方式,其垒砌为垂直挡墙;

图4示出了图1所示挡墙砖的第二种垒砌方式,其垒砌为陡坡挡墙;

图5示出了图1所示挡墙砖的第三种垒砌方式,其垒砌为缓坡挡墙;

图6示出了缓坡挡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所示挡墙砖的组合垒砌方式,其垒砌为变坡挡墙;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挡墙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所示挡墙砖的组合垒砌方式,其垒砌为变坡挡墙;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所示挡墙砖的第一种垒砌方式,其垒砌为垂直挡墙;

图17示出了图15所示挡墙砖的第二种垒砌方式,其垒砌为陡坡挡墙;

图18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8所示挡墙砖的第一种垒砌方式,其垒砌为垂直挡墙;

图20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单头挡墙砖相比,本实施例的挡墙砖为双头砖;

图21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挡墙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与第二实施例的单头挡墙砖相比,本实施例的挡墙砖为双头砖;

图22是本发明的挡墙砖的砌块压制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现有技术的挡墙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挡墙砖,该挡墙砖的本体为中心轴对称结构;本体由前壁11、后座12、左右侧埂13、14组成,中间为孔腔15;本体两侧有横向对称侧翼16(即第一对侧翼),侧翼16的位置低于前壁11;本体左右侧埂13、14上各有两个凸台,前凸台17和后凸台18二者之间形成凹槽19,两凹槽位置所在的左右侧埂13、14之间各设有一个限位块20,两个限位块连成一整板,限位块20的宽度小于凹槽19宽度;前壁11宽度小于前后凸台17、18间距。

下层砌块1、2对齐垒砌后,上层砌块3与下层砌块1、2在横向方向错位垒垛,上层砌块与下层砌块垒垛时,上下砌块前后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形态:

1、垂直挡墙形态:上层砌块前壁与下层砌块前壁平齐,限位板置于相邻两砌块的凹槽中,实现上层砌块与下层砌块二者前后位置的止挡锁定,如图3所示;

2、陡坡挡墙形态:下层相邻砌块四个凸台可容于上层砌块的限位板和前壁之间的孔腔中,实现上层砌块与下层砌块二者前后位置的止挡锁定,如图4所示;

3、缓坡挡墙形态:上层砌块前壁置于下层相邻两砌块的凹槽中,实现上层砌块与下层砌块二者前后位置的止挡锁定,如图5所示。

上述挡墙形态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如图7所示,由垂直挡墙变为较陡挡墙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补漏块21长度略小于相邻下层砌块侧埂之间的间距,补漏块21宽度不小于或接近本体前壁11内侧到侧翼16前壁的距离,以在垂直挡墙形态时能够防止砌块内腔漏底。在其他挡墙形态时横向对称侧翼16起到防止砌块内腔外漏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后座12为中间断开的形状,本体后座向本体两侧横向延伸,形成第二对侧翼22。

现有技术中,后座斜面与下层凸台配合实现了砖体向前移位而止挡的功能,然而该挡墙坡度不能过缓,因为挡墙坡度过缓时相当于要求斜面过缓,此时产品在机械压制时不易成型。在本发明中,通过限位块位置的设计,实现了挡墙坡度大小的功能。

图8至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两限位块20中间断开,后座12整体连续。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挡墙砖垒砌形态为:先陡坡挡墙形态、再垂直挡墙形态。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两限位块20连成一整体,后座12整体连续。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后座12自本体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横向对称的第二对侧翼22,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后座12与左侧埂13和右侧埂14处齐平,未形成侧翼。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后座12与左侧埂13和右侧埂14处齐平,未形成侧翼。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后座12与左侧埂13和右侧埂14处齐平,未形成侧翼。

图15至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对侧翼16位于前壁11和前凸台17二者之间,且相对前壁11具有间隔距离,以在垒砌垂直挡墙时使下一层挡墙砖的孔腔顶面部分外漏,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对侧翼16位于前壁11左右两侧,其与前壁11齐平布置。

图18和图19示出了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对侧翼16位于前壁11左右两侧,且其相对于前壁11外伸进而形成基质填槽23。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施例为单头砖,本实施例中为双头砖,由两个单头砖并联在一起。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为单头砖,本实施例中双头砖,由两个单头砖并联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左右侧埂的两前凸块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左右侧埂的两后凸块也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此方便砖机压制成型过程中布料后沿同一方向刮平余料(多余的物料)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凸块成型极限高度不超过3CM,凸块所在的砖块表面不平整、密实性差,现有成型工艺为:底膜顶面平整,布料后采用阶梯状刮料板刮料,然后顶模压制、脱模。

本发明的砌块采用多平台阶梯布料的砌块压制成型模具制作。该模具的底模由多平台1a、1b、1c、1d、1e组成,相邻两平台具有不同阶梯高度,每一平台形成若干模腔10a、10b、10c、10d、10e,相邻两平台中高平台的模腔例如模腔10b下部与相邻低平台的模腔例如模腔10a、10c连通。在制砖过程中,先对底模布料,继而刮平每个台阶余料,然后由顶模压实各平台模腔中的物料,最后先脱底模再脱顶模,进而制得带有凸块的挡墙砖。

本发明成型工艺中挡墙砖凸块的成型物料受高平台模腔约束,凸块在物料布料、压制过程中不垮塌,凸块密实度和砖体一致,凸块高度由模具尺寸确定,能超出现有工艺。

本发明采用打破传统凸块压制成型高度极限的制砖方法,左右侧埂的两前凸块的高度可达3-10cm,优选4-8cm,而且砖块顶面密实平整,与本体强度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0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