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连接组件,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连接二壳体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两个独立的对象(例如壳体)组装在一起时,需要利用连接结构使其相互连接。针对一些具有多种用途或多种型态的装置,多个物件的连接必须为可拆卸的。又,主装置的壳体需要有通用连接件,用以与不同的物件连接,借此变换用途或型态。

例如,相机的壳体底部经常设置有母螺牙(即通用连接件),而对应的物件,例如脚架、自拍棒、或架设于屏幕的基座等,设置有螺钉。因此,相机可以螺锁(可拆卸)的方式,将相机组装至脚架、自拍棒、或架设于屏幕的基座等物件,分别作为户外拍摄、定点摄影、自拍或视频摄影等多种用途。

然而,常见的通用连接件为母螺牙,故须以旋转的方式与其他物件连接,于组装时相当不便且耗时。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连接组件,通过一通用连接件、一连接座及一夹持件的新颖结构,以解决已知通用连接件于组装上耗时且不便利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应用于连接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连接组件包括一通用连接件、一连接座以及一夹持件。通用连接件连接于第一壳体。通用连接件包括一容置部及至少一开口。容置部位于通用连接件的内部。开口设置于通用连接件的一侧壁,且开口与容置部连通。连接座设置于第二壳体。连接座包括一本体,本体容置于通用连接件的容置部。夹持件包括一平面部及至少一夹持部。平面部设置于通用连接件的一顶部。夹持部自平面部的一端往连接座的方向延伸,夹持部穿过开口并抵接至连接座的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连接座还包括一环形部。环形部位于本体的一底缘,且环形部自本体向外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环形部的一外径大于通用连接件的一外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壳体具有一卡槽,且环形部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卡槽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一抵接部及一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位于卡槽内,第一抵接部抵接于环形部的一下表面。第二抵接部抵接于环形部的一上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一抵接部及一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位于卡槽内,且第一抵接部抵接于环形部的一下表面。连接组件还包括一垫片,设置于环形部的一上表面,第二抵接部抵接于垫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体具有一凹槽,夹持部包括一凸部。当夹持部穿过开口,凸部设置于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体具有一限位部。当本体容置于容置部时,限位部位于开口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通用连接件具有一螺孔部,连接组件还包括一螺钉。螺钉穿过螺孔部,并螺锁至第一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夹持件包括一穿孔,位于平面部。穿孔设置于螺孔部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通用连接件具有一内螺纹,位于容置部内。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连接组件,其包括一通用连接件、一连接座以及一夹持件。通用连接件连接于一第一壳体,而连接座设置于第二壳体。通用连接件包括一容置部及至少一开口。开口设置于通用连接件的一侧壁,且开口与容置部连通。连接座包括一本体,其容置于通用连接件的容置部。夹持件的至少一夹持部穿过开口并抵接至连接座的本体,以轻易地将通用连接件及连接座组装在一起。又,连接座的本体是直接置于容置部,无需像已知的母螺牙必须以旋转的方式与其他对象连接,故可达到便于组装及省时的效果,且连接组件亦可作为一种快拆式的连接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A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于A-A线的剖面图。

图3B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于B-B线的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连接组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面图。

图6为图3A所示的连接组件的剖面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于A-A线的剖面图,图3B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于B-B线的剖面图,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连接组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面图。以下说明,请搭配参考前述附图。首先,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应用于连接一第一壳体8及一第二壳体9,如图4及图5所示。其中,第一壳体8例如为相机的壳体,而第二壳体9可例如为架设于屏幕的基座。以下先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结构后,再进一步说明其与第一壳体8及第二壳体9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包括一通用连接件10、一连接座20以及一夹持件30。如图2所示,通用连接件10包括一容置部11及至少一开口12。容置部11位于通用连接件10的内部,意即,通用连接件1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即容置部11),用以容置连接座20。又,开口12设置于通用连接件10的一侧壁13,且开口12与容置部11连通,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通用连接件10的外观可以为圆柱形,则通用连接件10具有一侧壁13,而开口12可位于侧壁13上的任何位置,仅需与容置部1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通用连接件10的外侧被区分为四个侧壁13,且通用连接件10具有两个开口12,其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侧壁13。

又,本实施例的通用连接件10可以作为一母螺牙。容置部11的圆柱形孔部分的尺寸为可接纳圆柱形螺纹柱,且通用连接件10具有一内螺纹14(例如1/4-UNC螺纹),位于容置部11内,如图3B所示。须说明的是,通用连接件10的容置部11是用以容置连接座20,且连接座20不具有与内螺纹14相对应的外螺纹,是直接插设至容置部11内。因此,本实施例的通用连接件10与连接座20并非藉由螺锁的方式连接,不会有如已知母螺牙有组装不便的问题。换言之,本实施例的通用连接件10的容置部11是可以供连接座20插设的一插孔。

如图2、图3A及图3B所示,连接座20包括一本体21。当连接座20组装至通用连接件10时,本体21容置于容置部11内。较佳的,连接座20还包括一环形部22。环形部22位于本体21的一底缘211,本实施例是称本体21相反于夹持件30的一端为底缘211。又,环形部22自本体21向外延伸。较佳的,环形部22的一外径大于通用连接件10的一外径。换言之,通用连接件10投影至环形部22的范围小于环形部22本身的范围。当连接座20组装至通用连接件10时,本体21位于容置部11内,而环形部22位于通用连接件10的底部及外侧。

又,夹持件30包括一平面部31及至少一夹持部32。夹持部32自平面部31的一端往连接座20的方向延伸。意即,夹持部32自平面部31的的周缘往下延伸。本实施例的夹持件30具有两夹持部32,分别自平面部31的相对两侧往下延伸。较佳的,夹持件30可以为一弹片,而夹持部32可向内夹持。如图1及图3A所示,平面部31设置于通用连接件10的一顶部16,而往下延伸的夹持部32位于具有开口12的侧壁13,使得夹持部32可穿过开口12并抵接至连接座20的本体21,如图3A所示,借此将通用连接件10与连接座20组装在一起。

较佳的,本体21具有一凹槽212,夹持部32包括一凸部321。当夹持部32穿过通用连接件10的开口12时,凸部321设置于凹槽212,使夹持件30卡合至连接座20,且通用连接件10、连接座20及夹持件30的相对位置同时被固定。若夹持部32向内夹持的力量太大,使得夹持件30与连接座20的组装过程较困难时,较佳可于平面部31与夹持部32之间的连接处形成破孔、或是其他的应力弱化结构,使得夹持部32的开合更具弹性。

换言之,本实施例的通用连接件10是通过开口12及夹持件30的结构,以轻易地将通用连接件10及连接座20组装在一起。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连接座20的本体21是直接置于通用连接件10的容置部11,无需像已知的母螺牙必须以旋转的方式与其他物件连接,故可达到便于组装及省时的效果。又,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亦可作为一种快拆式的连接组件1。

请参考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用以连接第一壳体8及第二壳体9。其中,通用连接件10连接于第一壳体8,连接座20设置于第二壳体9。须说明的是,图4为显示连接组件1的设置位置,仅显示第一壳体8的底部,通用连接件10连接于第一壳体8的结构可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用连接件10较佳具有一螺孔部17,且螺孔部17位于顶部16,如图1、图2、图3A及图3B所示。螺孔部17的内部为螺孔,且螺孔部17于顶端微微凸起,以供夹持件30设置。具体而言,夹持件30可包括一穿孔33,穿孔33位于平面部31。当夹持件30的平面部31设置于通用连接件10的顶部16时,穿孔33套设于螺孔部17的外侧。

对应的,连接组件1还包括一螺钉40。螺钉40可自通用连接件10内部的容置部11穿过螺孔部17,并螺锁至第一壳体8。较佳的,夹持件30设置在通用连接件10后,螺钉40再从容置部11穿过螺孔部17以固定至第一壳体8。最后,再将连接座20置入容置部11内,并通过夹持件30的夹持部32固定连接座20。在其他实施例中,通用连接件10亦可以卡合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壳体8,本发明并不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9具有一卡槽91。其中,连接座20的环形部22置于第二壳体9的卡槽91内,借此将连接座20设置于第二壳体9。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座20可先与第二壳体9组装后,再被组装至通用连接件10的容置部11。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座20可先组装至通用连接件10,最后将连接座20的环形部22置入第二壳体9的卡槽91内。前述两种组装方式,皆可将连接组件1组装于第一壳体8及第二壳体9。

较佳的,第二壳体9具有一第一抵接部92及一第二抵接部93。其中,第一抵接部92位于卡槽91内,且第一抵接部92抵接于环形部22的一下表面221。对应的,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还包括一垫片50,其设置于连接座20的环形部22的一上表面222,第二抵接部93抵接于垫片50。在本实施例中,垫片50可例如但不限于橡胶、或硅胶等摩擦系数小的材质。

通过第二壳体9的第一抵接部92及第二抵接部93分别抵接于环形部22的下表面221及垫片50上,使连接座20被设置于第二壳体9内,且亦可在卡槽91内转动。具体而言,第一抵接部92及第二抵接部93可分别为一凸部,故其是以点接触的方式抵接于环形部22的下表面221及垫片50。点接触的方式及垫片50的设置可降低第一抵接部92及第二抵接部93对连接座20的摩擦力。因此,第一抵接部92及第二抵接部93可限制连接座20往下、或往上移动,但仍使连接座20可在卡槽91旋转活动。

通过前述结构,使第一壳体8可相对于第二壳体9转动,以达到调整第一壳体8(例如相机的壳体)的角度的效果。具体而言,当第一壳体8被转动时,可通过通用连接件10带动连接组件1的整体同时被转动。又,当连接座20被转动时,环形部22是在第二壳体9的卡槽91内转动,故第二壳体9(例如架设于屏幕的基座)并不会跟着第一壳体8及连接组件1一并转动,进而可达到调整第一壳体8(例如相机的壳体)的角度的效果。

一般而言,通用连接件10的容置部11可以为圆柱形,而为确保通用连接件10转动时可带动连接座20一并转动,较佳的,本体21可具有限位的结构。图6为图3A所示的连接组件于C-C线的剖面俯视图,请参考图2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20的本体21具有两个限位部213,其位于本体21的相对两侧。具体而言,本体21的主要结构为圆柱形,并于对称的两侧壁位置向外延伸形成凸部,以作为限位部213,且凹槽212位于限位部213(如图2所示)。当连接座20的本体21容置于通用连接件10的容置部11时,限位部213位于开口12内,以达到限位的效果,如图6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21可仅具有一个限位部213,其同样可达到限位的效果,本发明并不限制。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剖面图,请参考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a与前述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的差异在于,连接组件1a不具有垫片50,而其他元件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故使用相同的元件编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组件1a不具有垫片50,故第二壳体9的第二抵接部93是直接抵接于连接座20的环形部22的上表面222。同样的,第一抵接部92也是抵接于环形部22的下表面221,进而可限制连接座20往下、或往上移动。又,第二抵接部93及环形部22可以为塑胶件,通过点接触(抵接)的方式,同样可使连接座20可在卡槽91旋转活动,进而达到如前述实施例的调整第一壳体8(例如相机的壳体)的角度的效果。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连接组件,其包括一通用连接件、一连接座以及一夹持件。通用连接件连接于一第一壳体,而连接座设置于第二壳体。通用连接件包括一容置部及至少一开口。开口设置于通用连接件的一侧壁,且开口与容置部连通。连接座包括一本体,其容置于通用连接件的容置部。夹持件的至少一夹持部穿过开口并抵接至连接座的本体,以轻易地将通用连接件及连接座组装在一起。又,连接座的本体是直接置于容置部,无需像已知的母螺牙必须以旋转的方式与其他物件连接,故可达到便于组装及省时的效果,且连接组件亦可作为一种快拆式的连接组件。

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符号说明:

连接组件1、1a; 通用连接件10;

容置部11; 开口12;

侧壁13; 内螺纹14;

顶部16; 螺孔部17;

连接座20; 本体21;

底缘211; 凹槽212;

限位部213; 环形部22;

下表面221; 上表面222;

夹持件30; 平面部31;

夹持部32; 凸部321;

穿孔33; 螺钉40;

垫片50; 第一壳体8;

第二壳体9; 卡槽91;

第一抵接部92; 第二抵接部93;

线A-A、B-B、C-C。

技术分类

061201165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