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导轨组件、搁物架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冰箱的冷藏室一般使用搁物架放置食物。以往,冰箱内搁物架的位置通常固定,不仅难以取放上层物品,而且各层储物空间尺寸固定,难以适用放置不同尺寸的物品,导致冰箱冷藏室的空间利用率低,使用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轨组件、搁物架装置及冰箱,能够灵活调整搁物架位置以提高冰箱空间利用率和使用灵活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导轨组件,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和能够沿第一导轨滑动或锁定的第二导轨。

第一导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槽和多个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各第二导向槽沿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第一导向槽连通。

第二导轨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二导轨设有第一凸块。

当第二导轨处于卡固状态时,第一凸块嵌入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槽内,以使第一导轨相对于第二导轨固定。第二导轨从卡固状态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移动至可动状态时,第一凸块移动出第二导向槽,并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

可选地,第一导向槽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凸块用于嵌入第一导向槽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一导向部滑动连接。

可选地,第二导向槽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二导向部,第二导向部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凸块用于嵌入第二导向槽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二导向部滑动连接。

可选地,导轨组件还包括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导轨,第三导轨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可选地,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另一者滑动连接于第一凹槽内或者设有与第一凹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可选地,第三导轨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中至少有一者与第二导轨之间连接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连接件。

可选地,第一凹槽设置于第二导轨,第一凹槽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中的一者为开口端,另一者为封闭端。

第三导轨滑动连接于第一凹槽内,第三导轨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中的一者伸出开口端且与第一导轨抵接,另一者与封闭端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件。

可选地,第一凹槽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三导轨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槽内。

可选地,第三导轨设有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朝向封闭端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封闭端设有与第一缺口连通的第二缺口。

可选地,第一导轨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且间隔设置。

导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向块,各第一导向块固设于第三凹槽内,且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第一导向块与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间隔,各第一间隔形成一个第一导向槽,相邻两第一导向块之间设有第二间隔,各第二间隔为第二导向槽。

可选地,导轨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导向块,各第二导向块固设于第三凹槽内,且各第二导向块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第二导向块朝向第一侧壁的一侧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

两相邻的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之间设有第三间隔,各第三间隔形成另一个第一导向槽,相邻两第二导向块之间设有第四间隔,第四间隔与第二间隔连通形成第二导向槽。

可选地,第二导轨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与第一凸块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当第二导轨处于卡固状态时,第一凸块嵌入其中一个第二间隔内,第二凸块嵌入与第二间隔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四间隔内,以使第一导轨相对于第二导轨固定;第二导轨从卡固状态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移动至可动状态时,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移动出第二导向槽,并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搁物架装置,搁物架装置包括搁物架和上述导轨组件,搁物架连接于第二导轨。

可选地,搁物架装置包括两导轨组件,分别为第一组导轨和第二组导轨,第一导轨用于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的壁面设为操作面。第一组导轨与第二组导轨间隔设置,以使二者中两第一导轨的操作面相对设置,搁物架连接在两第一导轨上相对设置的两第二导轨之间。

可选地,搁物架装置还包括两导轨组件,分别设为第三组导轨和第四组导轨,第三组导轨与第四组导轨间隔设置,以使二者中两第一导轨的操作面相对设置。

第一组导轨与第三组导轨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组导轨与第四组导轨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组导轨与第二组导轨之间连接的搁物架设为第一搁架,第三组导轨与第四组导轨之间连接的搁物架设为第二搁架。

通过改变第一搁架与第二搁架的位置,搁物架装置在第一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第三使用状态和第四使用状态之间切换。

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搁架与第二搁架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一搁架由第一组导轨与第二组导轨之间移动至第三组导轨与第四组导轨之间。

在第三使用状态时,第二搁架由第三组导轨与第四组导轨之间移动至第一组导轨与第二组导轨之间。

在第四使用状态时,至少一个第一搁架与一个第二搁架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与二者中的第一搁架相邻的另一第一搁架以及与二者中的第二搁架相邻的另一第二搁架在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重叠。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冰箱,冰箱包括箱本体和上述搁物架装置,箱本体设有储物室,搁物架装置安装于储物室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导轨组件在安装时,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安装第一导轨,将第二导轨的第一凸块嵌入第一导轨的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槽内,以使第二导轨相对于第一导轨固定,将搁物架连接在第二导轨上,即可使得搁物架固定于第一导轨,便于搁物架承载物品。

当需要调整搁物架使用位置时,可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以使第一凸块移动出第二导向槽并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即此时第二导轨可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搁物架移动并调整到合适的使用位置。当需要将搁物架固定在使用位置时,可再次沿第一导轨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使得第一凸块嵌入到第一导轨相应位置的第二导向槽内,以使第二导轨相对于第一导轨固定,从而将搁物架固定在使用位置。

本发明的导轨组件能够带动搁物架根据使用情况移动至不同位置,既能够将存放物品上下移动,便于灵活取放,又能够将冰箱的储物室划分出不同大小的储存空间,满足不同尺寸物品的存放需求,空间利用率高。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搁物架装置应用了多个上述导轨组件。其中,多个导轨组件可两两间隔排列形成多个不同组导轨,各导轨组件上的搁物架能够在不同组导轨之间移动,以使得搁物架装置具有多种不同的使用状态。本发明的搁物架装置通过改变搁物架在不同组导轨之间的位置,以实现对搁物架上物品的灵活移动,便于使用者取放。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调整存储空间,使用灵活性高,使用方式丰富。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冰箱,在冰箱的储物室内应用了上述搁物架装置,能够提高冰箱储物室的空间利用率并且实现灵活取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二导轨与第三导轨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二导轨在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三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搁物架装置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搁物架装置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搁物架装置的第三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搁物架装置的第四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导轨;110-第一导向槽;120-第二导向槽;130-第一导向部;140-第二导向部;150-第三凹槽;151-第一侧壁;152-第二侧壁;160-第一导向块;170-第二导向块;200-第二导轨;210-第一凸块;220-第二凸块;230-第一配合部;240-第二配合部;250-第一凹槽;251-开口端;252-封闭端;260-第一限位槽;270-第二缺口;300-第三导轨;310-第二凹槽;320-第一限位块;330-第一缺口;400-搁物架;500-弹性连接件;

1-第一组导轨;2-第二组导轨;3-第三组导轨;4-第四组导轨;5-第一搁架;6-第二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施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利用冰箱来冷藏和储存食品,因而冰箱内部的容积率大小是冰箱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容积率等于冰箱内部实际能放置物品的空间与冰箱内部的总空间之比,为了进一步增加冰箱的容积率,一般来说冰箱的冷藏室内还往往设置搁物架,从而可以将食品等放置在搁物架上,以提高冰箱的容积率。

在目前的冰箱中,冰箱的冷藏室内一般设置多个高度固定并竖向排列的胆筋条,在与胆筋条相对应的高度上设置有搁物架,使得各个搁物架竖向排列并间隔一定的距离,便可利用各个搁物架存放更多的食品。然而由于各搁物架的高度受到胆筋条的位置限制而固定不变,导致其他一些较大尺寸的物品难以放置在搁物架上,不仅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而且降低了冰箱空间利用率。同时,当人们需要对搁物架的顶层物品取放时,由于搁物架的位置固定,也存在取放难度。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导轨组件能够带动搁物架400灵活调整使用位置,既能够将存放物品上下移动,便于灵活取放,又能够将冰箱的储物室划分出不同大小的储存空间,满足不同尺寸物品的存放需求,空间利用率高。

参见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中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100和沿第一导轨100滑动或锁定的第二导轨200。第一导轨100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槽110和多个第二导向槽120,第一导向槽11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槽12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各第二导向槽120沿第一导向槽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第一导向槽110连通。

参见图1至4所示,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导轨200设有第一凸块210。

当第二导轨200处于卡固状态时,第一凸块210嵌入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一导轨100相对于第二导轨200固定。第二导轨200从卡固状态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至可动状态时,第一凸块210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导轨组件在使用时,第一导轨100安装于冰箱的储物室内,将第二导轨200的第一凸块210嵌入第一导轨100的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将搁物架400连接在第二导轨200上,即可使得搁物架400固定于第一导轨100,便于搁物架400承载物品。

当需要调整搁物架400使用位置时,可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200,以使第一凸块210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当第一凸块210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时,第二导轨200可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搁物架400移动并调整到合适的使用位置。当需要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时,可再次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200,使得第一凸块210嵌入到第一导轨100相应位置的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从而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

参见图3至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避免第二导轨200在移动过程中脱落。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导向槽110和第一凸块210中分别设置第一导向部130和第一配合部230,以导向二者滑动并限制二者脱落。

可选地,第一导向槽11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一导向部130,第一导向部13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凸块210用于嵌入第一导向槽110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一配合部230,第一配合部230与第一导向部130滑动连接。

其中,第一导向部130和第一配合部230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与凹槽配合的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同时避免第二导轨200在移动过程中脱落。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导向槽120和第一凸块210中分别设置第二导向部140和第二配合部240,以导向二者滑动并限制二者脱落。

可选地,第二导向槽12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二导向部140,第二导向部14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凸块210用于嵌入第二导向槽120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二配合部240,第二配合部240与第二导向部140滑动连接。

其中,第二导向部140和第二配合部240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与凹槽配合的凸块。

参见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使得搁物架400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避免搁物架400上承载的物品脱落,本实施例中,导轨组件还包括与第二导轨200滑动连接的第三导轨300,第三导轨30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的导轨组件在使用时,搁物架400连接在第三导轨300上。当需要调整搁物架400使用位置时,可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200。在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三导轨300由于搁物架400自身重量以及物品重量限制未产生移动。当第二导轨200的第一凸块210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时,第二导轨200可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导轨200能够带动第三导轨30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通过第三导轨300再带动搁物架40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调整到合适的使用位置。当需要将搁物架400固定在合适的使用位置时,可再次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200,同理此时第三导轨300不发生移动,当第一凸块210嵌入到第一导轨100相应位置的第二导向槽120内,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并使得第三导轨3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从而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第二导轨200与第三导轨300实现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200和第三导轨300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凹槽250,第一凹槽25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另一者滑动连接于第一凹槽250内或者设有与第一凹槽250滑动配合的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搁物架400到达使用位置时,在去除对第二导轨200施加的沿第一导轨100宽度方向的外力后,使得第二导轨200的第一凸块210能够快速嵌入至第二导向槽120内,以实现对搁物架400的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三导轨30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中至少有一者与第二导轨200之间连接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连接件500。

本实施例中的导轨组件在使用时,搁物架400连接在第三导轨300上。当需要调整搁物架400使用位置时,可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200,即对第二导轨200施加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的外力使得第二导轨200能够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在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三导轨300由于搁物架400自身重量以及物品重量限制未产生移动,使得弹性连接件500在第一导轨100与第二导轨200之间被挤压。当第二导轨200的第一凸块210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时,第二导轨200可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导轨200能够带动第三导轨30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通过第三导轨300再带动搁物架40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调整到合适的使用位置。当需要将搁物架400固定在合适的使用位置时,撤销对第二导轨200施加的沿第一导轨100宽度方向的外力,同理此时第三导轨300不发生移动,使得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连接件500被释放,利用弹性连接件500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凸块210嵌入到第一导轨100相应位置的第二导向槽120内,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并使得第三导轨3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从而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

可选地,弹性连接件500可以是弹簧或橡胶件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制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三导轨300滑动。可选地,第一凹槽250设置于第二导轨200,第一凹槽25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中的一者为开口端251,另一者为封闭端252。

第三导轨300滑动连接于第一凹槽250内,第三导轨30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端中的一者伸出开口端251且与第一导轨100抵接,另一者与封闭端252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件500。

本实施例中的导轨组件在使用时,搁物架400连接在第三导轨300上。当需要调整搁物架400使用位置时,可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200,即对第二导轨200施加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的外力使得第二导轨200能够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在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三导轨300由于搁物架400自身重量以及物品重量限制未产生移动,使得弹性连接件500在第一导轨100与第二导轨200之间被挤压。当第二导轨200的第一凸块210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时,第二导轨200可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导轨200能够带动第三导轨30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通过第三导轨300再带动搁物架40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调整到合适的使用位置。当需要将搁物架400固定在合适的使用位置时,撤销对第二导轨200施加的沿第一导轨100宽度方向的外力,同理此时第三导轨300不发生移动,使得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连接件500被释放,利用弹性连接件500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凸块210嵌入到第一导轨100相应位置的第二导向槽120内,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并使得第三导轨3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从而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避免第二导轨200与第三导轨300在滑动过程中脱落,本实施例在第二导轨200和第三导轨300之间设置第一限位槽260和与第一限位槽260配合的第一限位块320,以限制二者脱落。

可选地,第一凹槽25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一限位槽260,第三导轨30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一限位块320,限位块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槽260内。

参见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搁物架400与第三导轨300连接,且提高搁物架400与第三导轨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在第三导轨300上设置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310,将搁物架400插入第二凹槽310,通过第二凹槽310的侧壁增加第三导轨300与搁物架400的连接面积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避免搁物架400与第三导轨300脱落,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1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二限位槽,搁物架40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中至少有一者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于第二限位槽内。

当然,也可以将第三导轨300上的第二限位槽替换为限位块,将搁物板上的第二限位块替换为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对搁物架400拆卸清洗和维修,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10朝向封闭端252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330,封闭端252设有与第一缺口330连通的第二缺口270。即将搁物架400依次穿过第二缺口270和第一缺口330插入至第三导轨300的第二凹槽310内,实现搁物架400与第三导轨300的连接。同理,可将搁物架400依次穿过第一缺口330和第二缺口270实现搁物架400与第三导轨300的拆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在第一导轨100设置第一导向槽110和第二导向槽120,以便于第二导轨200与第一导轨100配合滑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00设有第三凹槽150,第三凹槽150包括第一侧壁151和第二侧壁152,第一侧壁151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侧壁152与第一侧壁151平行且间隔设置。

导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向块160,各第一导向块160固设于第三凹槽150内,且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第一导向块160与第一侧壁151和/或第二侧壁15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各第一间隔形成一个第一导向槽110,相邻两第一导向块160之间设有第二间隔,各第二间隔为第二导向槽120。

本实施例中,当各第一导向块160与第一侧壁151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以使各第一间隔形成一个第一导向槽110时,本实施例中的导轨组件调整搁物架400使用位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第二导轨200处于卡固状态时,第一凸块210嵌入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一导轨100相对于第二导轨200固定。

当对第二导轨200施加由第二侧壁152指向第一侧壁151方向的外力,以使第二导轨200从卡固状态由第二侧壁152指向第一侧壁151的方向沿第一导轨100移动至可动状态时,第一凸块210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当第一凸块210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时,第二导轨200可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搁物架400移动并调整到合适的使用位置。

当需要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时,对第二导轨200施加由第一侧壁151指向第二侧壁152方向的外力,以使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第一侧壁151指向第二侧壁152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凸块210嵌入到第一导轨100相应位置的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从而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

本实施例中,当各第一导向块160与第一侧壁151和第二侧壁152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间隔,以使各第一间隔形成两个第一导向槽110时,本实施例中的导轨组件调整搁物架400使用位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第二导轨200处于卡固状态时,第一凸块210嵌入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一导轨100相对于第二导轨200固定。

当第二导轨200从卡固状态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至可动状态时,可以对第二导轨200施加由第二侧壁152指向第一侧壁151方向的外力,以使第一凸块210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靠近第一侧壁151的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或者,可以对第二导轨200施加由第一侧壁151指向第二侧壁152方向的外力,以使第一凸块210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靠近第二侧壁152的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

当第一凸块210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时,第二导轨200可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搁物架400移动并调整到合适的使用位置。

当需要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时,若第一凸块210处于靠近第一侧壁151的第一导向槽110内,即对第二导轨200施加由第一侧壁151指向第二侧壁152方向的外力,以使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第一侧壁151指向第二侧壁152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凸块210嵌入到第一导轨100相应位置的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从而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若第一凸块210处于靠近第二侧壁152的第一导向槽110内,即对第二导轨200施加由第二侧壁152指向第一侧壁151方向的外力,以使第二导轨200沿第一导轨100的第二侧壁152指向第一侧壁15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凸块210嵌入到第一导轨100相应位置的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从而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

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凸块2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并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形成多个第一导向槽110,便于实现对第二导轨200的灵活推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提高第一导轨100与第二导轨2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及第一导轨10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导轨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导向块170,各第二导向块170固设于第三凹槽150内,且各第二导向块170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第二导向块170朝向第一侧壁151的一侧与第一侧壁151固定连接。两相邻的第一导向块160与第二导向块170之间设有第三间隔,各第三间隔形成另一个第一导向槽110,相邻两第二导向块170之间设有第四间隔,第四间隔与第二间隔连通形成第二导向槽120。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除第一导向块160与第一侧壁151及第二侧壁152间能够形成第一导向槽110外,第一导向块160与第二导向块170之间还可以形成第一导向槽110,便于第二导轨200上的第二凸块220灵活在第一导向槽110与第二导向槽120之间切换移动,第二使用灵活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提高第二导轨200与第一导轨100的连接稳定性,并且提高第二导轨20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200设有第二凸块220,第二凸块220与第一凸块210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当第二导轨200处于卡固状态时,第一凸块210嵌入其中一个第二间隔内,第二凸块220嵌入与第二间隔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四间隔内,以使第一导轨100相对于第二导轨200固定。第二导轨200从卡固状态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至可动状态时,第一凸块210和第二凸块220分别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搁物架400装置,参见图7至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搁物架400装置包括搁物架400和上述导轨组件,将搁物架400连接在第二导轨200或第三导轨300上,以实现对搁物架400位置的灵活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提高搁物架400装置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同时便于取放冰箱储物室内物品,以及调整各层储物空间尺寸。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搁物架400装置包括两个导轨组件,分别为第一组导轨1和第二组导轨2,第一导轨100用于与第二导轨200滑动连接的壁面设为操作面。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间隔设置,以使二者中两第一导轨100的操作面相对设置,搁物架400连接在两第一导轨100上相对的两第二导轨200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搁物架400装置在使用时,安装于冰箱的储物室内。也即,两第一导轨100分别安装于冰箱储物室的两相对侧壁,并在两第一导轨100上分别安装多个第二导轨200,将各第二导轨200的第一凸块210嵌入相应第一导轨100的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二导轨200相对于其安装的第一导轨100固定,将搁物架400连接在两侧第二导轨200之间,即可使得搁物架400的两侧均固定于第一导轨100,便于搁物架400承载物品。

当需要调整搁物架400使用位置时,可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200,以使第一凸块210移动出第二导向槽120并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当第一凸块210与第一导向槽110滑动配合时,第二导轨200可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带动搁物架400移动并调整到合适的使用位置。当需要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时,可再次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二导轨200,使得第一凸块210嵌入到第一导轨100相应位置的第二导向槽120内,以使第二导轨200相对于第一导轨100固定,从而将搁物架400固定在使用位置。

另外,目前市场上冰箱的尺寸较大,能够容纳更多的食物。然而,当需要从冰箱冷藏室内拿取搁物架靠后位置的食物时,总是需要人们把搁物架前端的食物搬出放到其它的搁物板上,然后再拿取搁物架后端的食物,操作极为不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提高冰箱空间利用率的基础上,为便于取放冰箱冷藏室内靠后的物品,进一步提高使用灵活性。本实施例中搁物架400装置包括四个导轨组件,也即搁物架400装置包括四个导轨组件,分别为第一组导轨1、第二组导轨2、第三组导轨3和第四组导轨4。

其中,以第一导轨100用于与第二导轨200滑动连接的壁面设为操作面。

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间隔设置,以使二者中两第一导轨100的操作面相对设置,搁物架400连接在两第一导轨100上相对的两第二导轨200之间。

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间隔设置,以使二者中两第一导轨100的操作面相对设置。第一组导轨1与第三组导轨3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组导轨2与第四组导轨4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设置于储物室靠近箱门的一侧,第三组导轨3和第四组导轨4设置于储物室远离箱门的一侧。且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的搁物架400为第一搁架5,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的搁物架400为第二搁架6。

同时,为便于第一搁架5从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移动至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以及便于第二搁架6从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移动至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的第一导轨100上分别设有冗余的第二导轨200,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的第一导轨100上也分别设有冗余的第二导轨200。

如图7所示,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第一搁架5与第二搁架6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也即,第一搁架5与第二搁架6并排设置形成整块存放层,可直接在整块存放层上放置物品。若要灵活调整储物室内各层存放空间,可以调整两相邻第一搁架5之间的距离及两相邻第二搁架6之间的距离,形成不同高度的存放层,以满足不同规格的物品存放。

如图8所示,在第二使用状态下,当利用本实施例中的搁物架400装置取放储物室内靠后物品时,也即取放第二搁架6上物品时,若此时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没有与第二搁架6并排对应的第一搁架5,则将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上冗余的第二导轨200移动至与第二搁架6对齐,拉动第二搁架6移动至该冗余的第二导轨200即可实现第二搁架6由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移动至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拿取靠后的物品。

若此时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设有与第二搁架6并排对应的第一搁架5,则需要先将第一搁架5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其他位置后,再将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上冗余的第二导轨200移动至与第二搁架6对齐,拉动第二搁架6移动至该冗余的第二搁架6即可实现第二搁架6由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移动至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拿取靠后的物品。

如图9所示,在第三使用状态下,当利用本实施例中的搁物架400装置将靠前的物品移动至靠后位置时,也即将第一搁架5移动至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若此时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没有与第一搁架5并排对应的第二搁架6,则将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上冗余的第二导轨200移动至与第一搁架5对齐,推动第一搁架5移动至该冗余的第二导轨200即可实现第一搁架5由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移动至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

若此时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设有与第一搁架5并排对应的第二搁架6,则需要先将第二搁架6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其他位置后,再将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上冗余的第二导轨200移动至与第一搁架5对齐,推动第一搁架5移动至该冗余的第二导轨200即可实现第一搁架5由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移动至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

如图10所示,在第四使用状态下,既能够形成整块存放层,又能够同时形成不同尺寸的存放空间,以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并提高使用灵活性。此时,以第一组导轨1设有两个第一搁架5,第二组导轨2设有两个第二搁架6为例。两第一搁架5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个第二搁架6与其中一个第一搁架5沿第一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个第二搁架6与另一个第一搁架5沿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重叠。也即,至少有一个第一搁架5与一个第二搁架6形成一个整块存放层,与这个存放层相邻的第一搁架5和与这个存放层相邻的第二搁架6在第一导轨100的长度方向上重叠。

第四使用状态下,将一部分第一搁架5移动至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使得第一搁架5与第二搁架6折叠,以扩大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的储物空间,同理,可以将一部分第二搁架6移动至第一组导轨1与第二组导轨2之间,使得第一搁架5与第二搁架6折叠,以扩大第三组导轨3与第四组导轨4之间的储物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本体和上述搁物架400装置,箱本体设有储物室,搁物架400装置安装于储物室内。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关技术
  • 一种梁式桥梁主要承重构件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 一种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及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仪
技术分类

0612011651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