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防滑链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防滑链一般是由钢链或橡胶链制成,原理简单且易于安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中钢链防滑链由固定在轮胎两侧的侧链和通过双钩固定连接在两条侧链上起防滑作用的交叉链所构成,现有技术中在加工双钩时通常采用冲压的方式进行,即先把裁剪后的线材置入冲床的模槽中冲成U形,然后再将U形的半环料置入另外的冲模槽中冲成双钩。

上述方式虽然可以较为简便的完成双钩的冲压成型加工,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在两次冲压操作之间需要进行一次转移操作,因此对于双钩的实际生产效率仍旧存在一定的降低,同时转移操作也会提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支出,进而提高双钩的工业化生产成本。

因此,发明一种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方法,所述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方法通过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设备实现,所述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顶端设置有抬升定位机构,所述抬升定位机构顶部设置有第一冲压机构,所述机架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冲压机构,所述第二冲压机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往复螺杆、驱动电机、内套管、外套管、第一弹簧、外套板和触发杆;

所述往复螺杆贯穿机架且通过轴承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机架底部且与往复螺杆传动连接,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由上至下依次套接设置于往复螺杆外侧,所述内套管与往复螺杆滑动连接且滑动设置于外套管内侧,所述外套管与往复螺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设置于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所述外套板固定套接设置于外套管外侧顶部,所述触发杆固定设置于外套板顶部;

所述抬升定位机构包括抬升座、移动板、第二弹簧、定位板、第三弹簧和限位杆;

所述抬升座固定设置于内套管顶端,所述往复螺杆贯穿抬升座底部并延伸至抬升座内部,所述移动板滑动嵌套设置于抬升座顶部侧面,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设置于移动板内侧顶部,所述定位板固定设置于第二弹簧端部,所述第三弹簧固定设置于抬升座内部且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固定设置于移动板内侧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冲压机构包括成型槽、U形阻挡板、第一冲压块、驱动杆、侧板和驱动槽。

优选的,所述成型槽开设于抬升座顶部且与抬升座内腔连通,所述U形阻挡板固定设置成型槽顶部前侧,所述U形阻挡板两端均设置有磁体,所述第一冲压块滑动设置于成型槽顶部后侧,所述驱动杆贯穿第一冲压块且与第一冲压块固定连接,所述侧板滑动套接设置于驱动杆外侧且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槽开设于侧板侧面,所述驱动杆端部位于驱动槽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冲压机构包括固定座、移动座、第四弹簧、升降杆、第二冲压块、顶板和第五弹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固定座内侧,所述第四弹簧固定设置于移动座后侧且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贯穿移动座,所述第二冲压块固定设置于升降杆底端,所述顶板固定设置于升降杆顶端,所述第五弹簧套接设置于升降杆外侧且固定连接于移动座与顶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滑动板、触发槽、支撑板和压板。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沿前后方向滑动嵌套设置于固定座侧面且与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槽贯穿开设于滑动板底部,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滑动板顶部,所述压板位于支撑板与顶板顶部且通过销轴转动设置于机架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线材放置于抬升座顶部,使U形阻挡板两端的磁体对线材进行吸附,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启动后带动往复螺杆持续旋转,往复螺杆旋转时带动外套管持续上升,外套管上升时通过第一弹簧带动内套管上升,通过外套板带动触发杆上升;

S2、内套管上升时带动抬升座同步上升,抬升座上升过程中往复螺杆在抬升座内部相对下降,抬升座上升时同步通过第一冲压块带动驱动杆在驱动槽内侧滑动,驱动杆滑动时带动第一冲压块在抬升座顶部同步移动;

S3、外套管上升距离达到第一阈值时,往复螺杆解除对限位杆的阻挡,此时在第三弹簧的推动下,移动板通过第二弹簧对定位板进行推动,进而使两个定位板分别由两个对线材进行推动,完成对线材的定位;

S4、外套管上升距离达到第二阈值时,第一冲压块在驱动杆与驱动槽的作用下与线材贴合,后续随着外套管的继续上升,第一冲压块配合U形阻挡板对线材进行第一次冲压,此时线材进入到U形阻挡板内部并呈U形,后续随着外套管的继续上移,在驱动槽的作用下,驱动杆带动第一冲压块由U形线材内侧移出,U形线材停留在U形阻挡板内侧;

S5、外套管上升距离达到第三阈值时,驱动杆运动至驱动槽内侧最顶端,此时第二冲压块底部压在U形线材顶部第二次冲压位置,同时由于驱动杆与驱动槽的阻挡,抬升座无法继续上升,后续随着往复螺杆的继续旋转,外套管通过外套板带动触发杆继续上升;

S6、外套管上升距离达到第四阈值时,触发杆顶端与触发槽内壁贴合,后续随着外套管的继续上升,触发杆通过触发槽对滑动板进行持续推动,滑动板被推动后带动移动座持续后移并对第四弹簧进行压缩,移动座后移时通过第二冲压块带动U形线材由U形阻挡板内侧移出;

S7、外套管上升距离达到第五阈值时,第二冲压块带动U形线材移动至成型槽正上方,即第二冲压工位,同时触发杆顶端与压板贴合,后续随着外套管的继续上升,触发杆对压板外端进行推动,压板外端上升的同时通过其内端带动顶板下降,顶板下降时通过升降杆带动第二冲压块下降,进而对U形线材进行第二次冲压;

S8、外套管上升距离达到第六阈值时,U形线材冲压完毕,形成双钩成品且停留在成型槽内部,此时外套管运动至往复螺杆外侧往复螺纹最顶端,后续随着往复螺杆的继续旋转,往复螺杆下移复位;

S9、外套管下降距离达到第七阈值时,往复螺杆顶端进入到成型槽内侧与双钩成品底部接触,后续随着外套管的继续下降,往复螺杆将双钩成品向上顶出,外套管下降距离达到第八阈值时,双钩成品由成型槽内侧移出,同时外套管运动至往复螺杆外侧往复螺纹最底端,后续随着往复螺杆的继续旋转,外套管上移复位,外套管抵达初始位置后,对驱动电机进行停机,同时将双钩成品取下。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抬升定位机构、第一冲压机构、第二冲压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以便于利用第一驱动机构对承载有线材的抬升定位机构进行持续抬升,抬升定位机构抬升过程中对线材进行自动定位,同时对第一冲压机构进行触发,进而使第一冲压机构完成对线材的第一次冲压并复位,后续第一冲压机构对抬升定位机构进行限位,第一驱动机构则对第二驱动机构进行第一次驱动,进而使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冲压机构带动线材抵达位于抬升定位机构顶部的第二冲压工位,随后第一驱动机构对第二驱动机构进行第二次驱动,进而使第二驱动机构对第二冲压机构进行加压,使第二冲压机构对线材进行第二次冲压操作,以获得双钩成品,后续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抬升定位机构复位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机构对双钩成品进行自动顶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同类型装置以及方法,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且可以直接将线材加工为双钩成品,有效提高双钩成实际生产效率,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支出,进而降低双钩成品生产成本,更加适用于双钩的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驱动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抬升定位机构与第一冲压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抬升定位机构与第一冲压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侧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冲压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冲压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第一驱动机构;21、往复螺杆;22、驱动电机;23、内套管;24、外套管;25、第一弹簧;26、外套板;27、触发杆;3、抬升定位机构;31、抬升座;32、移动板;33、第二弹簧;34、定位板;35、第三弹簧;36、限位杆;4、第一冲压机构;41、成型槽;42、U形阻挡板;43、第一冲压块;44、驱动杆;45、侧板;46、驱动槽;5、第二冲压机构;51、固定座;52、移动座;53、第四弹簧;54、升降杆;55、第二冲压块;56、顶板;57、第五弹簧;6、第二驱动机构;61、滑动板;62、触发槽;63、支撑板;64、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方法,所述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方法通过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设备实现,所述防滑链条上双钩的冲压成型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顶端设置有抬升定位机构3,所述抬升定位机构3顶部设置有第一冲压机构4,所述机架1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冲压机构5,所述第二冲压机构5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6。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包括往复螺杆21、驱动电机22、内套管23、外套管24、第一弹簧25、外套板26和触发杆27,其中,所述往复螺杆21贯穿机架1且通过轴承与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2固定设置于机架1底部且与往复螺杆21传动连接,所述内套管23与外套管24由上至下依次套接设置于往复螺杆21外侧,所述内套管23与往复螺杆21滑动连接且滑动设置于外套管24内侧,所述外套管24与往复螺杆2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5固定设置于内套管23与外套管24之间,所述外套板26固定套接设置于外套管24外侧顶部,所述触发杆27固定设置于外套板26顶部。

如图3所示,所述抬升定位机构3包括抬升座31、移动板32、第二弹簧33、定位板34、第三弹簧35和限位杆36,其中,所述抬升座31固定设置于内套管23顶端,所述往复螺杆21贯穿抬升座31底部并延伸至抬升座31内部,所述移动板32滑动嵌套设置于抬升座31顶部侧面,所述第二弹簧33固定设置于移动板32内侧顶部,所述定位板34固定设置于第二弹簧33端部,所述第三弹簧35固定设置于抬升座31内部且与移动板3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36固定设置于移动板32内侧底部。

通过设置上述第一驱动机构2与抬升定位机构3,以便于启动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启动后带动往复螺杆21持续旋转,往复螺杆21旋转时带动外套管24持续上升,外套管24上升时通过第一弹簧25带动内套管23上升,通过外套板26带动触发杆27上升,内套管23上升时带动抬升座31同步上升,抬升座31上升过程中往复螺杆21在抬升座31内部相对下降,当往复螺杆21解除对限位杆36的阻挡后,此时在第三弹簧35的推动下,移动板32通过第二弹簧33对定位板34进行推动,进而使两个定位板34分别由两个对线材进行推动,完成对线材的定位。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冲压机构4包括成型槽41、U形阻挡板42、第一冲压块43、驱动杆44、侧板45和驱动槽46,其中,所述成型槽41开设于抬升座31顶部且与抬升座31内腔连通,所述U形阻挡板42固定设置成型槽41顶部前侧,所述U形阻挡板42两端均设置有磁体,所述第一冲压块43滑动设置于成型槽41顶部后侧,所述驱动杆44贯穿第一冲压块43且与第一冲压块43固定连接,所述侧板45滑动套接设置于驱动杆44外侧且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槽46开设于侧板45侧面,所述驱动杆44端部位于驱动槽46内侧。

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以便于抬升座31上升时同步通过第一冲压块43带动驱动杆44在驱动槽46内侧滑动,驱动杆44滑动时带动第一冲压块43在抬升座31顶部同步移动,随着第一冲压块43的不断移动,第一冲压块43在驱动杆44与驱动槽46的作用下与线材贴合,后续随着外套管24的继续上升,第一冲压块43配合U形阻挡板42对线材进行第一次冲压,此时线材进入到U形阻挡板42内部并呈U形,后续随着外套管24的继续上移,在驱动槽46的作用下,驱动杆44带动第一冲压块43由U形线材内侧移出,U形线材停留在U形阻挡板42内侧。

如图6与图7所示,所述第二冲压机构5包括固定座51、移动座52、第四弹簧53、升降杆54、第二冲压块55、顶板56和第五弹簧57,其中,所述固定座51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52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固定座51内侧,所述第四弹簧53固定设置于移动座52后侧且与固定座5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54沿竖直方向滑动贯穿移动座52,所述第二冲压块55固定设置于升降杆54底端,所述顶板56固定设置于升降杆54顶端,所述第五弹簧57套接设置于升降杆54外侧且固定连接于移动座52与顶板56之间。

如图6与图7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包括滑动板61、触发槽62、支撑板63和压板64,其中,所述滑动板61沿前后方向滑动嵌套设置于固定座51侧面且与移动座52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槽62贯穿开设于滑动板61底部,所述支撑板63固定设置于滑动板61顶部,所述压板64位于支撑板63与顶板56顶部且通过销轴转动设置于机架1内壁上。

通过设置上述第二冲压机构5与第二驱动机构6,以便于触发杆27顶端与触发槽62内壁贴合后,随着外套管24的继续上升,触发杆27通过触发槽62对滑动板61进行持续推动,滑动板61被推动后带动移动座52持续后移并对第四弹簧53进行压缩,移动座52后移时通过第二冲压块55带动U形线材由U形阻挡板42内侧移出,随着第二冲压块55的不断后移,第二冲压块55带动U形线材移动至成型槽41正上方,即第二冲压工位,同时触发杆27顶端与压板64贴合,后续随着外套管24的继续上升,触发杆27对压板64外端进行推动,压板64外端上升的同时通过其内端带动顶板56下降,顶板56下降时通过升降杆54带动第二冲压块55下降,进而对U形线材进行第二次冲压,上述方式可以避免直接在U形阻挡板42内侧进行第二次冲压而可能存在的U形线材与U形阻挡板42内壁过度摩擦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双钩成品的质量。

实施例2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线材放置于抬升座31顶部,使U形阻挡板42两端的磁体对线材进行吸附,启动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启动后带动往复螺杆21持续旋转,往复螺杆21旋转时带动外套管24持续上升,外套管24上升时通过第一弹簧25带动内套管23上升,通过外套板26带动触发杆27上升;

S2、内套管23上升时带动抬升座31同步上升,抬升座31上升过程中往复螺杆21在抬升座31内部相对下降,抬升座31上升时同步通过第一冲压块43带动驱动杆44在驱动槽46内侧滑动,驱动杆44滑动时带动第一冲压块43在抬升座31顶部同步移动;

S3、外套管24上升距离达到第一阈值时,往复螺杆21解除对限位杆36的阻挡,此时在第三弹簧35的推动下,移动板32通过第二弹簧33对定位板34进行推动,进而使两个定位板34分别由两个对线材进行推动,完成对线材的定位;

S4、外套管24上升距离达到第二阈值时,第一冲压块43在驱动杆44与驱动槽46的作用下与线材贴合,后续随着外套管24的继续上升,第一冲压块43配合U形阻挡板42对线材进行第一次冲压,此时线材进入到U形阻挡板42内部并呈U形,后续随着外套管24的继续上移,在驱动槽46的作用下,驱动杆44带动第一冲压块43由U形线材内侧移出,U形线材停留在U形阻挡板42内侧;

S5、外套管24上升距离达到第三阈值时,驱动杆44运动至驱动槽46内侧最顶端,此时第二冲压块55底部压在U形线材顶部第二次冲压位置,同时由于驱动杆44与驱动槽46的阻挡,抬升座31无法继续上升,后续随着往复螺杆21的继续旋转,外套管24通过外套板26带动触发杆27继续上升;

S6、外套管24上升距离达到第四阈值时,触发杆27顶端与触发槽62内壁贴合,后续随着外套管24的继续上升,触发杆27通过触发槽62对滑动板61进行持续推动,滑动板61被推动后带动移动座52持续后移并对第四弹簧53进行压缩,移动座52后移时通过第二冲压块55带动U形线材由U形阻挡板42内侧移出;

S7、外套管24上升距离达到第五阈值时,第二冲压块55带动U形线材移动至成型槽41正上方,即第二冲压工位,同时触发杆27顶端与压板64贴合,后续随着外套管24的继续上升,触发杆27对压板64外端进行推动,压板64外端上升的同时通过其内端带动顶板56下降,顶板56下降时通过升降杆54带动第二冲压块55下降,进而对U形线材进行第二次冲压;

S8、外套管24上升距离达到第六阈值时,U形线材冲压完毕,形成双钩成品且停留在成型槽41内部,此时外套管24运动至往复螺杆21外侧往复螺纹最顶端,后续随着往复螺杆21的继续旋转,往复螺杆21下移复位;

S9、外套管24下降距离达到第七阈值时,往复螺杆21顶端进入到成型槽41内侧与双钩成品底部接触,后续随着外套管24的继续下降,往复螺杆21将双钩成品向上顶出,外套管24下降距离达到第八阈值时,双钩成品由成型槽41内侧移出,同时外套管24运动至往复螺杆21外侧往复螺纹最底端,后续随着往复螺杆21的继续旋转,外套管24上移复位,外套管24抵达初始位置后,对驱动电机22进行停机,同时将双钩成品取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7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