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的栽培方法及茶叶。

背景技术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广受消费者喜爱。不同的栽种条件赋予了茶叶不同发风味。特别是光照对茶树的产量及口感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春茶滋味鲜爽、香气明显,是生产名优绿茶的主要时期。而夏秋季由于高温、干旱等因素,夏秋季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增加,造成夏秋绿茶口感苦涩。虽然夏秋季茶叶产量远远高于春茶产量,但由于其口感差较,不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导致夏秋季茶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浪费了大量茶资源。

因此,如何提高其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从而提高夏秋季茶叶的品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夏秋季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低,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导致夏秋季茶叶口感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茶树的栽培方法及茶叶,能够提高夏秋季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从而提高夏秋季茶叶的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树的栽培方法,沿茶园的南北方向,在茶树的东西两侧及茶树间套种多行树木,所述树木的高度与每两行树木的行距的比例为1:(0.8~1.4);每行上树木的株距与树木的冠幅的比例为0.8~1:1。

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茶树在约9:30~14:30之间能够接受阳光的直接照射,而在9:30以前和14:30以后被树木遮荫。

具体实施时,所述树木的高度为20~30米,冠幅10~20米,每行上树木的株距为10~15米,每两行树木的行距为25~35米。

作为优选,所述树木的高度为25米,冠幅15米,每行上树木的株距为12米,每两行树木的行距为30米。

作为优选,所述树木为阔叶类树木,包括栗树、枫杨或含笑。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茶树的栽培方法,沿茶园的南北方向,在茶树的东西两侧及茶树间竖向设置遮荫网,所述遮荫网的高度与遮荫网之间的行距的比例为1:0.8~1.4。

通过遮荫网的设置,也能够使茶树在约9:30~14:30之间能够接受阳光的直接照射,而在9:30以前和14:30以后被树木遮荫。

作为优选,所述遮荫网的高度为3米,遮荫网之间的行距为2.4~4.2米。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茶叶,所述茶叶为采用所述的茶树的栽培方法栽培的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制备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茶树的栽培方法,通过混合栽植构建特定光环境,即在9:30~14:30之间让茶树接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即茶树接受320-790nm波段光照的透光率大于90%),其余时间对茶树进行遮荫处理(即茶树接受320-790nm波段光照的透光率小于12%),这样,模拟出高山上早晚茶树被遮荫只有上午和中午一段时间接受光照的环境,从而制备出具有栗香并带有淡淡花香且低苦涩度的夏秋茶,提升了夏秋茶的品质,扩宽了夏秋茶的应用,进而提升了茶叶的经济价值。

2、采用上述茶叶栽培方法培育出的茶树制备的茶叶,其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高,苦味氨基含量低,具有良好的感官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3及对比例1~6中的试验区的光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6中的试验区的光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对比例4中全光照中的试验区在7:00时的光照环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对比例4中全光照中的试验区在9:30时的光照环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对比例4中全光照中的试验区在12:00时的光照环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对比例4中全光照中的试验区在14:30时的光照环境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对比例4中全光照中的试验区在17:00时的光照环境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对比例4中全光照试验区中栽培的茶树制备的绿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对比例4中全光照试验区中的栽培的茶树制备的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含量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茶树的栽培方法,沿茶园的南北方向,在茶树的东西两侧及茶树间套种多行树木,所述树木的高度与每两行树木的行距的比例为1:(0.8~1.4);每行上树木的株距与树木的冠幅的比例为0.8~1: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茶树的栽培方法,沿茶园的南北方向,在茶树的东西两侧及茶树间竖向设置遮荫网,所述遮荫网的高度与遮荫网之间的行距的比例为1:0.8~1.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茶叶,所述茶叶为采用所述的茶树的栽培方法栽培的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制备而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茶园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场(29°30.71'N 115°53.33'E)。茶园主体分布于庐山山麓缓坡地带,海拔300m,茶场主体朝向西南,缓整体坡度在20°~30°,光照充足。试验用茶树品种为当地普遍种植的庐山群体种。树龄40年,茶树平均高度70cm,行距为1.5米,南北方向种植。

对比例1~3

在上述茶园中随机选取三个10米*10米试验区。在每个试验区内,沿茶园的南北方向套种樟树。樟树高度25米,冠幅15米,樟树株距12米,行距15米。试验时间从5月初到六月底,然后采摘茶树的嫩叶制成绿茶。此三个试验区标记为全遮荫样地1~3,制成的绿茶对应标记为全遮荫1~3。

对比例4~6

在上述茶园中随机选取三个10米*10米试验区。在每个试验区内,不套种樟树(即无樟树遮荫),由纯茶树林组成。试验时间从5月初到6月底,然后采摘茶树的嫩叶制成绿茶。此三个试验区标记为全光照样地1~3,制成的绿茶对应标记为全光照1~3。

实施例1~3

在上述茶园中随机选取三个10米*10米试验区。在该试验区内,沿茶园的南北方向套种樟树。樟树的高度25米,冠幅约15米,樟树株距12米,行距30米。试验时间从5月初到6月底,然后采摘茶树的嫩叶制成绿茶。此三个试验区标记为间歇遮荫样地1~3,制成的绿茶对应标记为间歇遮荫1~3。

实施例4~6

在上述茶园中随机选取三个10米*10米试验区。在上述茶园中随机选取三个10米*10米试验区。沿茶树所在茶园的南北方向竖向设置遮荫网,遮荫网的高度为3米,荫网之间的行距也为3米。

对对比例1~6及实施例1~6中的试验区的光照环境及制备的绿茶进行分析。

一、光照环境

对比例1~6及实施例1~3中的试验区的光照示意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4~6中的试验区的光照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3~7分别为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样地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样地、对比例4中全光照样地在7:00、9:30、12:00、14:30以及17:00时的光照环境图。从图1、2和3可知,对比例1~3中三个试验区(即全遮荫样地)的光照环境为:茶园被樟树全部覆盖,早上、中午、下午的太阳光照几乎全部被遮挡,光照较弱。对比例4~6中三个试验区(全光照样地)的光照环境为:早上、中午、下午受太阳光全部照射,光照较强。实施例1~6中六个试验区(间歇遮荫样地)的光照环境为:由于早上和下午太阳的入射角低,太阳经过樟树林时,太部分阳光被遮挡,此时茶园内照光环境与全遮荫样地的光照环境相似。随着太阳升高,在9:30-14:30之间时,樟树行间的茶树受到太阳光的直射,茶园光环境与全光照样地相似。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样地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样地、对比例4中全光照样地内,不同时间段上光线的透光率(茶树接收到的光线,主要是波长为320-790nm的光线)如表1所示。透光率的计算方式为,透光率:T=(E

表1

从表1可知,对于全遮荫样地,茶树接收的光照全天均在12%以下,而全光照样地的茶树接收的光照全天均为100%。对于间歇遮荫样地,在7:00时茶树接收的透光率与全遮荫样地近似,然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透光率也逐渐增加,说明茶树接收到的光照也在逐渐增多。在9:30时,由于树木和遮荫网的影响,有部分茶树接收到了全光照,另一部分部分茶树被遮荫,因而综合透光率仍较低。随着太阳的继续升高,茶树接收到的阳光更多,在12时达到最高,为95%(可能因为部分观测点被树冠遮住的原因),接近100%,与全光照样地的光照环境类似。而后茶树接收的光线逐渐减少,最终在17:00时与全遮荫样地的透光率接近。

可见,在间歇遮荫样地,茶树在9:30~14:30之间接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其余时间对茶树被遮荫处理。

二、对各样地的绿茶进行析。

1、感官评价

将全遮阴1~3、全光照1~3和间歇遮荫1~3绿茶进行感官评价,如表1所示。具体为,实施例1~3中栽培的茶树的鲜叶产量高,鲜叶制备出的夏秋茶明显具有栗香和淡淡的花香。对比例4~6中栽培的茶树由于无遮荫、全天受到全部光照,因此鲜叶产量也较高。生产的夏秋茶虽有具有淡淡的栗香,但无花香。对比例1~3中栽培的茶树由于阳光无直射,密闭遮荫环境,因此鲜叶产量较低。生产的夏秋茶也是具有淡淡的栗香,但无花香。

表1全遮阴1~3、全光照1~3和间歇遮荫1~6绿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2、氨基酸含量分析

对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样地、对比例4中全光照样地中栽培的茶树制备的绿茶中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各绿茶的氨基酸含量如图8所示。

图8中每个色块代表不同样地绿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其中,黑色色块代表氨基酸含量较高,白色色块代表氨基酸含量较低,颜色从白到黑代表氨基酸含量从低到高。由图4可知,鲜味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及茶氨酸)在间歇遮荫样地生产的绿茶中含量高。甜味氨基酸(包括苏氨酸、丙氨酸)也是在间歇遮荫样地生产的绿茶中含量高。同时,苦味氨基(包括酸精氨酸、氨基丁酸)在间歇遮荫样地生产的绿茶中含量低。

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实施例1中制备的夏秋茶的苦涩度低,苦涩物质儿茶素含量仅为0.72mg/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仅为0.33mg/g。对比例4中制备的夏秋茶味道较苦涩,苦涩物质儿茶素含量高达2.97mg/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高达2.7mg/g。对比例1中制备的夏秋茶苦涩度较低,苦涩物质儿茶素与实施例1中制备的夏秋茶接近,为0.5mg/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为0.23mg/g。虽然茶叶最终体现出的风味是所有这些滋味物质(包括所有氨基酸、所有儿茶素及咖啡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较低的儿茶素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仍有助于提升茶叶的口感。

这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间歇遮荫中总体滋味鲜爽优于其他两个对照样地。

3、茶多酚含量分析

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主要表现为涩味,非酯型儿茶素表现为苦味,咖啡因、可可碱表现为苦味。对实施例1中间歇遮荫及对比例1中全遮荫、对比例4中全光照试验区中栽培的茶树制备的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进行分析,如图9所示。从图9可知,实施例1的绿茶中的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咖啡因及可可碱在间歇遮荫中的含量均低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4中的绿茶。这也与感官审评中,间歇遮荫样地的绿茶总体苦味、涩味总体弱于全光照地和全遮阴地一致。

综上,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间歇遮荫的光照环境,能够减夏秋茶的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咖啡因、可可碱的含量,提高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等含量,从而提升了夏秋茶的品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7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