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用于城市或城市间快速客运交通、物流交通等。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经济运行和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铁、地铁、单轨交通、悬挂式空中列车交通等等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轨道交通在解决交通拥堵难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轻轨、跨坐单轨、悬挂式空轨等轨道交通只有单一轨道、单一客运功能的公交运营模式,城市低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寻找一种上下复合轨道交通,交通高峰上下轨道全运行高速客运,非交通高峰上下轨道客运与物流共享轨道,使城市低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赢利,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市民需要一种高速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高速客运,实现交通高峰地面开车1小时路程高速复合轨道10分钟到达,以增加公共出行,减少私家车和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碳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用于城市或城市间高速客运交通和高速物流交通,尤其是一种基于H结构基梁(1)的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无人驾驶高速客运车辆和高速物流车辆(120~200公里/小时),交通高峰上下复合轨道同时运行高速公交,非交通高峰上下轨道物流车与公交车共享轨道,实现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减少政府财政交通补贴实现盈利。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H结构基梁(1)的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交通系统,包括H结构基梁(1)、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15)和新能源系统(1H)。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整齐布置的H结构基梁(1)、其前后两端内侧各设有一支矩形结构的安装横梁(12),在前后安装横梁(12)之间均匀分布设有0~20个矩形空心结构的连接中梁(13),把左右H结构基梁(1)连结成一榀轨道梁;多榀轨道梁的前后安装横梁(12)分别架设在墩柱(15)上,墩柱每间隔5~ 120米一根安装在规划路线的地面上连续延伸,所述地面是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或路中心绿化带、或高速路边坡、或高速路中分带等,还可以架设在山体隧道或地下隧道。新能源系统(1H)安装在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的上表面和左右H结构基梁(1)的内侧面上,并与H结构基梁(1)的内侧面之间留有排除雨雪的缝隙。

H结构基梁(1)上翼缘设置有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下翼缘设置有下翼缘异型轨道 (20),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与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上下复合组成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其复合结构的综合结构强度、纵向抗弯刚度、横向抗弯抗扭刚度等都相互加强和提升,与能实现同样功能的两个上下单轨道梁相比总重量减轻20%~30%,综合造价及工程费用降低25%~30%,实现了整体轻量化、节材节能降碳,通行速度为120~200公里/小时,最小转弯半径20米、爬坡能力大于100‰;运行无人驾驶高速客运车和高速物流车,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在交通高峰同时运行客运车辆,单向每小时客运量4万人~7万人,地铁的运量但投资不到地铁的1/3,在非交通高峰客运与物流车共用轨道交替通行,同时解决了城市交通高峰乘车难、交通拥堵难题和物流车增加城市拥堵的运输问题。实现交通高峰公交车1小时的路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交通仅需10分钟,提供全座席、高速高效、平稳舒适、节能环保的高端智慧交通服务;尤其是城市因重大疫情或重大自然灾害紧急封闭的严重情况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将发挥其无人智能驾驶优势,把急需物资快速运送到城市的各区域,实施救急救援,为城市提供了一种低空交通资源被充分利用的高端高速客运和高速物流共用轨道的智慧交通体系所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解决方案。

发明详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包括H结构基梁(1)、下翼缘异型轨道(20) 和/或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上翼缘设置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与其下翼缘设置的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上下复合组成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或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或下翼缘异型轨道(20)单独应用。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还包括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15),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布置的H结构基梁(1)、其前后两端内侧各设有一支矩形结构的安装横梁(12),在两安装横梁(12)之间设有0~20个(具体数量和间距由专业人员设计)矩形空心结构的连接中梁(13),把左右H结构基梁(1)连结成一榀轨道梁;多榀轨道梁的前后安装横梁(12)分别架设在连续安装在地面的墩柱上,墩柱每间隔5~120米一根安装在地面上连续延伸;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还包括新能源系统,新能源系统设置在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的上表面和左右H结构基梁(1)的内侧面上,且与左右H结构基梁(1)之间留雨雪清除缝隙,所述新能源系统(1H)为轨道照明系统、通讯系统或动力系统提供辅助清洁能源,新能源系统(1H)表面的钢化高强、高透光率玻璃,同时用于乘客紧急撤离疏散通道;所述地面优选道路两侧或道路中心的绿化带、或高速路中分带或两侧的边坡。如图1、图2所示。

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竖直翼缘梁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平行布置,结构端梁(10)设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的两端,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设置有0~20个(具体数量和间距由专业人员设计)结构中梁(11),把左右竖直翼缘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形似 H型,因此称为H结构基梁。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下表面分别在两个水平面上;所述竖直翼缘梁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连接处以上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连接处以下的翼缘称为下翼缘(2)。所述竖直翼缘梁内部还设有动力电缆孔(1A)和通讯电缆孔(1B),以布设动力电缆和通讯电缆。一般而言,动力电缆孔(1A)和通讯电缆孔(1B) 设置在H结构基梁(1)外侧的竖直翼缘梁内部。所述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横截面中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14),所述竖直翼缘梁是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竖直翼缘梁及其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连接处是空心结构或根据结构强度需要采用部分实心结构,实现H结构基梁(1)轻量化,由本专业人员具体设计。优选的,左右各一支竖直翼缘梁平行镜像对称布置。结构中梁(11)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均匀分布。

所述H结构基梁(1)其突出特点是H结构基梁自身的结构具备较强的竖向结构强度、刚度、抗弯能力和横向结构强度、刚度、抗弯能力和抗扭转能力,H结构基梁(1)的上翼缘(3)和下翼缘(2)可以是对称结构,更优选的其突出特征是非对称结构,左右上翼缘(3) 设置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特殊结构进一步增强了H结构基梁(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结构强度、刚度、抗弯能力和抗扭转能力,可实现上翼缘(3)结构厚度减薄轻量化、节材节能低碳。优选的,所述H结构基梁(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或由钢材加工而成、或由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如图1、图2所示。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包括H结构基梁(1)和L型轨道,L型轨道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上翼缘上;所述L型轨道包括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以 H结构基梁(1)为基础,在其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镜像对称地各安装有一条L型轨道,其L竖边护板(31)朝上、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上,其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的上表面,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超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内展板(33)如图1、图2所示。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可以分别设置在轨道系统的不同区域,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位于左右L竖边护板(31)内侧面上,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位于左右上翼缘(3)内侧面上。优选的,所述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设置在轨道系统的同一个区域,例如,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全设置在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或全设置在左右上翼缘(3)内侧面上。所述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是无人驾驶车辆智能安全导向系统的安全导向轮在轨道系统上的运行轨迹;在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上运行的无人驾驶车辆以自主导向为主,以智能安全导向系统为辅,所述智能安全导向系统可根据车辆运行状态、侧向风力大小、转弯离心力大小或车辆运行偏移量大小等自动控制安全导向轮与轨迹之间0~30mm的距离,精准控制施加到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上辅助导向力大小和平衡稳定力大小,最大限度减少运行阻力、保持高速平稳运行。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上供电轨(34)、定位信号网(4F),上供电轨(34)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外侧或上翼缘(3)内侧,为在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上运行的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定位信号网(4F)安装在上翼缘(3)内侧面上,或设置在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与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位置相对应,为无人智能驾驶车在轨道上运行精准定位和在车站精准定位停车。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由钢筋混凝土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或用钢材加工而成、或采用复合材料加工而成。更优选的,所述上翼缘(3)、L竖边护板(31)、L水平边轨道面(32)在钢筋混凝土浇铸时采用纤维增强,包括碳纤维、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等加入混凝土中浇铸而成,以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提高表面耐磨性能、降低梁的整体重量。

优选的,所述L竖边护板(31)和L轨道面内展板(33)分别由L竖边钢护板(3A) 和角钢外展轨道面(3B)替代。如图3所示,左右各一条L竖边钢护板(3A)分别安装在左右上翼缘(3)的外侧面上连续布置,所述L竖边钢护板(3A)还包括加强横筋(38)、槽型竖筋(39),槽型竖筋(39)竖直方向连接在L竖边钢护板(3A)外侧面上以进一步增强L竖边钢护板(3A)的竖直方向支撑强度,槽型竖筋(39)沿L竖边钢护板(3A)纵向等间距设置,每两个槽型竖筋(39)之间横向安装有0~4条加强横筋(38);左右各一条角钢外展轨道面(3B),其角钢安装边分别安装在左右上翼缘(3)的内侧面上,其角钢轨道面边向内镜像对称设置、其上表面与L水平边轨道面(32)为同一个平面;优选的,角钢轨道面边与角钢安装边由三角筋板(3C)连接支撑;所述三角筋板(3C)沿角钢外展轨道面(3B) 间隔分布,如图12所示,具体间隔距离由本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设计。优选的,所述L竖边钢护板(3A)、角钢外展轨道面(3B)可以由复合纤维材料替代(包含碳纤维、或聚酰胺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实现轨道梁轻量化。如图3a、3b所示。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的L型轨道左右各一条,镜像对称地分别安装在 H结构基梁(1)的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上表面的L水平边轨道面(32)内外两边均伸展出上翼缘(3)的内外侧面,L竖边护板(31)在L水平边轨道面(32)的外侧垂直朝上、其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竖直平行,上翼缘异型 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伸展出上翼缘(3) 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内展板(33),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外侧伸展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7),进一步增宽了L型轨道的轨道面。如图10所示。

优选的,所述L竖边护板(31)和L轨道面外展板(37)可由异型竖边钢护板(3E)替代。所述异型竖边钢护板(3E)包括竖直钢护板、外展轨道面板、异型竖边安装板(3F),竖直钢护板的底边与水平的外展轨道面板的外边垂直连接,外展轨道面板的内边与异型竖边安装板(3F)的上边垂直连接组成

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为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下翼缘异型C轨道、双悬挂轨道、双T型钢轨道、单T型钢轨道、双

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用于磁浮轨道交通系统。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悬挂轨道,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底端外侧或内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悬挂轨道,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左右悬挂轨道镜像对称设置,其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所述悬挂轨道包括外悬挂轨道(22)、内悬挂轨道(21)。

优选的,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为外悬挂式磁浮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外悬挂轨道(22),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底端外侧分别设置有一条外悬挂轨道(22),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左右外悬挂轨道(22)镜像对称设置,其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还包括U型钢轨道(6)、直线电机次级、制动轨道,所述U型钢轨道(6)的底面与U型轨安装板(61)是一个整体结构,U型钢轨道(6)通过U型轨安装板(61)安装在左右下翼缘(2)的底面,U型钢轨道(6)的左右两支腿称为磁极腿;1~3条或更多条直线电机次级(65)安装在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 的底面或其它适合的位置。

所述制动轨道,可以把U型钢轨道(6)的左或右磁极腿作为制动轨道,优选的,所述制动轨道也可以单独设置为T型制动轨道(60),所述T型制动轨道(60)包括制动板(64) 和制动轨道安装板(63),制动板(64)垂直安装在制动轨道安装板(63)的中心成为T型结构,制动轨道安装板(63)安装在外悬挂轨道(22)的底部。

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还包括下供电轨(24)、定位信号网(4F)、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下供电轨(24)安装在下翼缘(2)的外侧,为在“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上运行的磁浮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定位信号网(4F) 安装在下翼缘(2)内侧面上或其它合适的位置,与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相对应;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的外侧面上,为在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上运行的磁浮车辆增加一层安全保障;所述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对应的安全导向轮,由智能安全导向系统控制安全导向轮与轨迹之间的距离保持0~30mm或更宽的距离,以保证无人驾驶的悬挂车在自主转向精准控制下沿轨道运行阻力最小,安全导向轮在必要时起到辅助导向和安全稳定作用。上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称为“外悬挂式磁浮轨道”。如图1、图2所示。

优选的,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为内悬挂式磁浮轨道,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的外悬挂轨道(22)可由内悬挂轨道(21)替代,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 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一条内悬挂轨道(21),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左右内悬挂轨道(21)在同一水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其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的内侧面上;其它结构和功能与上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完全一致,称为“内悬挂式磁浮轨道”。

优选的,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为L钢轨道(29);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的外悬挂轨道(22)、内悬挂轨道(21)均可用L钢轨道(29)替代,L钢轨道(29)安装在左右下翼缘(2)底端内侧或外侧,所述L钢轨道(29)是由钢或复合材料制成,实现轻量化;所述 L钢轨道(29)包括竖直安装板(25)、平轨道板(26)、保护板(27),竖直安装板(25) 与平轨道板(26)垂直连接成L型,保护板(27)垂直安装在平轨道板(26)的外边缘、与竖直安装板(25)平行,保护板(27)用于保护在L钢轨道上运行的车辆支撑轮不脱轨。如图4所示。

优选的,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下翼缘异型C轨道”,用于四悬臂转向架轮轨交通系统。所述下翼缘异型C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内悬挂运行轨道(2A);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底端内侧分别垂直安装有内悬挂运行轨道(2A),内悬挂运行轨道(2A)水平方向朝内镜像对称设置,内悬挂运行轨道(2A)的底面与下翼缘(2)底面为同一平面,所组成的开口向下的C型结构轨道称为“下翼缘异型C轨道”。与上述“内悬挂式磁浮轨道”不同之处是,“内悬挂式磁浮轨道”的内悬挂轨道(21)宽度较窄、承载的是磁浮车辆上支撑功能的支撑小钢轮,当磁浮车停止运行时支撑小钢轮才落在内悬挂轨道(21)上支撑起整个磁浮车的重量,磁浮车正常运行时支撑小钢轮随磁浮车一起悬浮在内悬挂轨道(21)上方;下翼缘异型C轨道的内悬挂运行轨道(2A)宽度是内悬挂轨道(21)的2~6倍或更多倍,承载的是车辆行走或导向功能的大橡胶轮,始终承载着整车的重量;左右内悬挂运行轨道(2A)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叫做轨道开口间距,所述“下翼缘异型C轨道”轨道开口间距是现有“单悬挂臂转向架”轨道开口间距(150~180mm)的 1.1~10倍或更多倍;超宽的轨道开口间距为通行四悬臂转向架悬挂车辆创造了必要充分条件,四悬臂转向架悬挂车辆晃动角度小于1°,运行速度提高2~4倍,从根本上解决了单悬挂臂转向架晃动角度4°~15°的技术难题。

所述下翼缘异型C轨道还包括下供电轨(24)、定位信号网(4F)、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下供电轨(24)安装在下翼缘(2)的外侧,为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定位信号网(4F)安装在下翼缘(2)内侧面上或其它合适的位置,与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相对应;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的内侧面上,所述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对应的安全导向轮,由智能安全导向系统控制安全导向轮与轨迹之间的距离保持0~30mm或更宽的距离,实施精准辅助安全稳定和导向控制。如图5所示。

优选的,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双悬挂轨道”,双悬挂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内悬挂轨道(21)、外悬挂轨道(22)、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左右下翼缘(2)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一条内悬挂轨道(21)和一条外悬挂轨道(22),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内悬挂轨道(21)和外悬挂轨道(22)在同一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内悬挂轨道(21)和外悬挂轨道(22)的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分别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内侧;悬挂车的驱动轮在内悬挂轨道(21)的上表面运行,悬挂车的支撑轮在外悬挂轨道(22)的上表面运行。所述“双悬挂轨道”还包括下供电轨(24)、定位信号网(4F)、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下供电轨(24)安装在左右两个下翼缘(2)外侧,为在“双悬挂轨道”上运行的悬挂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位置信号网(4F)安装在下翼缘(2)内侧或其它适宜位置,与车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位置相对应;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内侧面上。如图2左下图所示。

优选的,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双T型钢轨道”,双T型钢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T型钢轨道(7)、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沿H 结构基梁(1)纵向左右下翼缘(2)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安装有一镜像对称的T型钢轨道(7),称为双T型钢轨道;所述T型钢轨道(7)包括T型腹板(70)、轨道面翼板(71)、安装翼板(72),T型钢轨道(7)是“倒T型”结构,倒T型竖直板叫T型腹板(70),T型腹板 (70)垂直安装在倒T型底面板中心线上,T型腹板(70)一边的底面板叫轨道面翼板(71)、另一边的底面板叫安装翼板(72)。所述T型钢轨道(7)可以是钢坯热轧成型、或钢板焊接成型;内外各一条T型钢轨道(7),其T型腹板(70)分别安装在下翼缘(2)内外两侧面上,安装翼板(72)安装在下翼缘(2)的底面上;T型钢轨道(7)还包括加强筋板(73),加强筋板(73)安装在轨道面翼板(71)和安装翼板(72)的底面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 (23)设置在内侧T型腹板(70)上或下翼缘(2)内侧面上。如图6a所示。

优选的,所述T型钢轨道(7)可以用复合纤维材料制造(包括碳纤维、或聚酰胺纤维、或玻璃纤维等)的T型轨道所替代,可以大幅度减少轨道梁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单T型钢轨道”,所述双T型钢轨道可由外侧单T型钢轨道或内侧单T型钢轨道替代。所述外侧单T型钢轨道即左右下翼缘(2)外侧各安装有一条T型钢轨道(7),所述内侧单T型钢轨道即左右下翼缘(2)内侧各安装有一条 T型钢轨道(7),其它结构与上述双T型钢轨道完全一致。

优选的,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双

所述内向型双

优选的,所述

优选的,所述

优选的,所述

优选的,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双工字钢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工字钢轨道(75),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的底面各安装有一条工字钢轨道(75)镜像对称地设置。所述工字钢轨道(75)包括工安装翼板(76)、工型腹板(77)、工轨道面翼板(78);上下各一条工安装翼板(76)和工轨道面翼板(78)对齐平行水平放置,一条工型腹板(77)竖直放置、且与上下工安装翼板(76)和工轨道面翼板(78)的中心线对应垂直安装在一起组成工字钢轨道(75),工安装翼板(76)安装在下翼缘(2)的底面;优选的,所述工字钢轨道(75)还包括加强筋板(73),加强筋板(73)安装在工轨道面翼板(78)的底面上。优选的,所述工字钢轨道(75)用钢板焊接或热轧制成,或用复合材料制造,以大幅度减少轨道梁的重量。如图6b所示。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可作为独立轨道使用,所述H结构基梁(1)由 U型基梁(1G)替代,所述U型基梁(1G)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布置的竖直翼缘梁,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的底部两端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沿两竖直翼缘梁的内侧面底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均匀分布设置有0~20个(具体数量和间距由专业人员设计)结构中梁(11),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为U型基梁(1G)整体结构,其上部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所述上翼缘异型L 轨道(30)设置在U型基梁(1G)的上翼缘(3)上,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结构与上述完全一致。如图7所示。

优选的,所述异型悬挂轨道(20)是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做为独立轨道使用,所述H 结构基梁(1)由倒U型基梁替代,倒U型基梁翼缘是向下的,故称为下翼缘(2),在倒U 型基梁的下翼缘(2)设置有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的结构与上述完全一致。如图8所示。

优选的,所述墩柱(15)还包括副墩柱(16)和支撑翼(17),副墩柱(16)安装在支撑翼(17)下方,与支撑翼(17)之间是水平方向可滑动联结;所述支撑翼(17)设置在H 结构基梁(1)的可滑动端或/和固定端、对应结构端梁(10)的外侧,与左右结构端梁(10)、安装横梁(12)在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副敦柱(16)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梁的左右H结构基梁(1)外侧、与墩柱(15)设置在同一条中心线上,以墩柱(15)为中心左右对称各设一支;所述副墩柱(16)主要是设置在软路基地段,其它路基地段均可用以提高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本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副墩柱(16)。如图9所示。

优选的,所述支撑翼(17)可与H结构基梁(1)一起采用钢筋混凝土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或用钢板焊接而成,或用复合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H结构基梁(1)的两竖直翼缘梁的高翼缘设计、局部空心设计、上下翼缘端部的异型翼缘轨道设计组合,大幅度增强了H结构基梁(1)的整体刚性和强度,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进一步增强了H结构基梁 (1)的结构强度和抗扭性能。H结构基梁(1)与能实现同样功能的上下两个单梁相比,复合梁综合性价比大幅度提高、整体重量轻、综合造价低。

2、异型翼缘轨道复合H结构梁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轨道与智能安全导向车辆结构设计密切结合实现最小转弯半径20米、爬坡能力大于100‰,充分利用城市低空资源和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或中心绿化带、不占用城市路权、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线路选线灵活,对城市道路适应能力强,节约用土地,拆迁少,综合建设投资是轻轨投资的1/3、是地铁投资的1/6,综合运营成本是轻轨的2/3-3/4。

3、在本复合轨道系统中运行的车辆通过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实现自主转向为主,并通过智能安全导向系统使智能安全导向轮与轨迹之间保持0~30mm间隙的结构设置,有效减少车辆导向轮与轨道轨迹的接触摩擦力,提高车辆运行速度至100~200公里/小时,车辆运行速度是公交车的4~6倍,智能无人智能驾驶高峰发车间隔可小于1.5分钟,客运量是公交车5~ 10倍、与轻轨相当,非交通高峰客运车与物流车共享轨道,大幅度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输通行效率,较好地缓解决了城市堵车和物流运输问题。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的解决方案。

4、多重安全保障设计,采用轨道新能源与外电网双路供电,环保无污染。新能源系统架设在轨道中心安装横梁上和左右H结构基梁之间、同时兼顾救生通道的功能,轨道结构与车辆安全结构一体化设计,使得列车永不会脱轨,大雾天气仍能安全运行,受雨雪冰冻影响小、运行计划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及其上运行车辆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梁立体示意图,其中,左下图为双悬挂轨道,右下图为外悬挂磁浮轨道,上图为上翼缘异型L轨道。

图3上翼缘异型L轨道的上翼缘横截面、L竖边钢护板及角钢外展轨道面横截面示意图,其中,a)横截面主视图,b)L竖边钢护板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L钢轨道横截面示意图,其中,a)内悬挂L钢轨道,b)外悬挂L钢轨道。

图5本发明下翼缘异型C轨道及

图6为本发明悬挂轨道横截面示意图。其中:a)为悬挂T型钢轨道横截面示意图。b)为悬挂工字型钢轨道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独立应用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独立应用的内悬挂式磁浮轨道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墩柱、副墩柱和支撑翼横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梁上翼缘异型L轨道的一种安装形式。

图11上翼缘异型L轨道的上翼缘横截面、异型竖边钢护板及角钢外展轨道面横截面示意图,其中,a)横截面主视图示意图,b)异型竖边钢护板左视示意图。

图12带有三角筋板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的上翼缘横截面、L竖边钢护板及角钢外展轨道面横截面示意图,其中,a)横截面主视图,b)L竖边钢护板左视示意图。

其中:1、H结构基梁,10、结构端梁,11、结构中梁、12、安装横梁,13、连接中梁, 14、减重孔,15、墩柱,16、副墩柱,17、支撑翼,1A、动力电缆孔,1B、通讯电缆孔,1G、 U型基梁,1H、新能源系统,2、下翼缘,20、下翼缘异型轨道,21、内悬挂轨道,22、外悬挂轨道,23、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4、下供电轨,25、竖直安装板,26、平轨道板,27、保护板,29、L钢轨道,2A,内悬挂运行轨道,2V、下翼缘异型轨道车,3、上翼缘,30、上翼缘异型L轨道,31、L竖边护板,32、L水平边轨道面,33、L轨道面内展板,34、上供电轨,35、上安全导向轮轨迹,36、下安全导向轮轨迹,37、L轨道面外展板,38、加强横筋,39槽型竖筋,3A、L竖边钢护板,3B、角钢外展轨道面,3C、三角筋板,3D、异型竖筋,3E、异型竖边钢护板,3F、异型竖边安装板,3V、上翼缘异型L轨道车,4、通讯基站,4F、定位信号网,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示意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中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顶”、“底”、“纵”、“横”、“竖”、“内侧”、“外侧”等均以示意图为基准,仅为叙述的方便和相对位置,不代表实际方位,术语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但不对部件进行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H结构基梁1。

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竖直翼缘梁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平行布置,结构端梁10设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的两端,在两个结构端梁 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设置有5个的结构中梁11,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形似H型,因此称为H结构基梁。左右各一支竖直翼缘梁平行镜像对称布置。

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两个水平面上,结构中梁11的数量和分布间距由本专业设计人员根据科学计算结果进行设置;所述竖直翼缘梁与结构端梁10 和结构中梁11连接处以上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连接处以下的翼缘称为下翼缘2。结构中梁 11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均匀分布。

所述竖直翼缘梁内部还设有动力电缆孔1A和通讯电缆孔1B,以布设动力电缆和通讯电缆。一般而言,动力电缆孔1A和通讯电缆孔1B设置在H结构基梁1外侧的竖直翼缘梁内部。

所述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横截面中部设有多个减重孔14,减重孔14的大小和梳理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设计。所述竖直翼缘梁是空心结构、竖直翼缘梁及其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连接处是空心结构,实现H结构基梁1轻量化,由本专业人员具体设计。

所述H结构基梁1其突出特点是H结构基梁自身的结构具备较强的竖向结构强度、刚度、抗弯能力和横向结构强度、刚度、抗弯能力和抗扭转能力,H结构基梁1的上翼缘3和下翼缘2是非对称结构,左右上翼缘3设置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特殊结构进一步增强了H结构基梁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结构强度、刚度、抗弯能力和抗扭转能力,可实现上翼缘3 结构厚度减薄轻量化、节材节能低碳。优选的,所述H结构基梁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2:

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不含结构中梁11。

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左右各一支竖直翼缘梁在一水平面上左右镜像对称平行布置,结构端梁10设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的两端,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形似H型,因此称为H结构基梁。

所述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横截面中部设有一个减重孔14,所述竖直翼缘梁是实心结构、竖直翼缘梁及其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连接处采用部分实心结构,实现H 结构基梁1轻量化,由本专业人员具体设计。

所述H结构基梁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由钢材加工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3:

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设置有10个结构中梁11。所述H结构基梁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由复合材料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上翼缘异型L轨道30。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包括H结构基梁1和L型轨道,L型轨道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上翼缘上;所述L型轨道包括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在其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镜像对称地各安装有一条L型轨道,其L竖边护板 31朝上、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上,其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的上表面,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L水平边轨道面32 向内侧超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内展板33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5:

其他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可以分别设置在轨道系统的不同区域,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位于左右L竖边护板31内侧面上,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位于左右上翼缘3内侧面上。

所述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是无人驾驶车辆智能安全导向系统的安全导向轮在轨道系统上的运行轨迹;在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上运行的无人驾驶车辆以自主导向为主,以智能安全导向系统为辅,所述智能安全导向系统可根据车辆运行状态、侧向风力大小、转弯离心力大小或车辆运行偏移量大小等自动控制安全导向轮与轨迹之间0~30mm的距离,精准控制施加到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 36上辅助导向力大小和平衡稳定力大小,最大限度减少运行阻力、保持高速平稳运行。

实施例6:

其他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设置在轨道系统的同一个区域,例如,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全设置在左右L竖边护板 31的内侧面上,或全设置在左右上翼缘3内侧面上。

实施例7:

其他同实施例5或6,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上供电轨34、定位信号网4F,上供电轨34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外侧或上翼缘3内侧,为在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上运行的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定位信号网4F安装在上翼缘3内侧面上,或设置在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与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位置相对应,以实现无人智能驾驶车运行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和到达车站后的精准定位停车。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由钢筋混凝土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或用钢材加工而成、或采用复合材料加工而成。所述上翼缘3、L竖边护板31、L水平边轨道面32在钢筋混凝土浇铸时采用纤维增强,包括碳纤维、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等加入混凝土中浇铸而成,以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提高表面耐磨性能、降低梁的整体重量。

实施例8:

其他同实施例5-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L竖边护板31和L轨道面内展板33分别由L竖边钢护板3A和角钢外展轨道面3B替代。左右各一条L竖边钢护板3A分别安装在左右上翼缘3的外侧面上连续布置,L竖边钢护板3A还包括加强横筋38、槽型竖筋39,槽型竖筋39竖直方向连接在L竖边钢护板 3A外侧面上以进一步增强L竖边钢护板3A的竖直方向支撑强度,槽型竖筋39沿L竖边钢护板3A纵向等间距设置,每两个槽型竖筋39之间横向安装有3条加强横筋38;左右各一条角钢外展轨道面3B,其角钢安装边分别安装在左右上翼缘3的内侧面上,其角钢轨道面边向内镜像对称设置、其上表面与L水平边轨道面32为同一个平面。如图3所示。

实施例9:

其他同实施例8,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改进,设置三角筋板3C,如图12所示,角钢轨道面边与角钢安装边由三角筋板(3C)连接支撑;所述三角筋板3C沿角钢内展轨道面3B 间隔分布,具体间隔距离由本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设计。

实施例10:

其他同实施例8,不同之处在于:不含加强横筋38。

左右各一条L竖边钢护板3A分别安装在左右上翼缘3的外侧面上连续布置,L竖边护槽型竖筋39竖直方向连接在L竖边钢护板3A外侧面上以进一步增强L竖边钢护板3A的竖直方向支撑强度,槽型竖筋39沿L竖边钢护板3A纵向等间距设置。

所述L竖边钢护板3A、角钢外展轨道面3B可以由复合纤维材料替代(包含碳纤维、或聚酰胺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实现轨道梁轻量化。如图3a、3b所示。

实施例11:

其他同实施例8,不同之处在于:

每两个槽型竖筋39之间横向安装有1条加强横筋38。

实施例12:

其他同实施例5-7,不同之处在于: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的L型轨道左右各一条,镜像对称地分别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上表面的L水平边轨道面 32内外两边均伸展出上翼缘3的内外侧面,L竖边护板31在L水平边轨道面32的外侧垂直朝上、其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竖直平行,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伸展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内展板33,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外侧伸展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7,进一步增宽了L 型轨道的轨道面。如图10所示。

实施例13:

其他同实施例12,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L竖边护板31和L轨道面外展板37可由异型竖边钢护板3E替代。所述异型竖边钢护板3E包括竖直钢护板、外展轨道面板、异型竖边安装板3F,竖直钢护板的底边与水平的外展轨道面板的外边垂直连接,外展轨道面板的内边与异型竖边安装板3F的上边垂直连接组成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异型竖边钢护板3E还包括异型竖筋板3D,异型竖筋板3D与异型竖边钢护板3E形状结构完全一致,沿竖直方向垂直安装在异型竖边钢护板3E的外侧面上,沿异型竖边钢护板3E纵向等间距设置,每两个异型竖筋板3D之间横向安装有0~4条加强横筋38。所述异型竖边钢护板3E由钢热轧成型或由钢板焊接成型,或复合纤维材料替代加工而成,实现轻量化。如图11a、11b所示。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下翼缘异型轨道20。

下翼缘异型轨道20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与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上下复合成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

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用于磁浮轨道交通系统。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悬挂轨道,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底端外侧或内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悬挂轨道,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左右悬挂轨道镜像对称设置,其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所述悬挂轨道包括外悬挂轨道22、内悬挂轨道21。

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为外悬挂式磁浮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外悬挂轨道22,以 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底端外侧分别设置有一条外悬挂轨道22,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左右外悬挂轨道22镜像对称设置,其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

实施例15:

其他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还包括U型钢轨道6、直线电机次级、制动轨道,所述U型钢轨道6的底面与U型轨安装板61是一个整体结构,U型钢轨道6通过U型轨安装板61安装在左右下翼缘2的底面,U型钢轨道6的左右两支腿称为磁极腿;1~3条或大于4条的直线电机次级65安装在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底面或其它适合的位置。

所述制动轨道,把U型钢轨道6的左或右磁极腿作为制动轨道。

实施例16:

其他同实施例12,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制动轨道单独设置为T型制动轨道60,所述T型制动轨道60包括制动板64和制动轨道安装板63,制动板64垂直安装在制动轨道安装板63的中心成为T型结构,制动轨道安装板63安装在外悬挂轨道22的底部。

实施例17:

其他同实施例12或13,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还包括下供电轨24、定位信号网4F、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下供电轨24安装在下翼缘2的外侧或内侧,为在“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上运行的磁浮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定位信号网4F安装在下翼缘2内侧面上或其它合适的位置,与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相对应;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的外侧或内侧面上,为在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上运行的磁浮车辆增加一层安全保障;所述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对应的安全导向轮,由智能安全导向系统控制安全导向轮与轨迹之间的距离保持0~30mm或更宽的距离,以保证无人驾驶的悬挂车在自主转向精准控制下沿轨道运行阻力最小,安全导向轮在必要时起到辅助导向和安全稳定作用。上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称为“外悬挂式磁浮轨道”。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18:

其他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

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为内悬挂式磁浮轨道,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的外悬挂轨道22 由内悬挂轨道21替代,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一条内悬挂轨道21,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左右内悬挂轨道21在同一水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其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的内侧或外侧面上;其它结构和功能与上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完全一致,称为“内悬挂式磁浮轨道”。

实施例19:

其他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

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为L钢轨道29;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的外悬挂轨道22、内悬挂轨道21均可用L钢轨道29替代,L钢轨道29安装在左右下翼缘2底端内侧或外侧,所述L钢轨道29是由钢或复合材料制成,实现轻量化;所述L钢轨道29包括竖直安装板25、平轨道板26、保护板27,竖直安装板25与平轨道板26垂直连接成L型,保护板27垂直安装在平轨道板26的外边缘、与竖直安装板25平行,保护板27用于保护在L钢轨道上运行的车辆支撑轮不脱轨。如图4所示。

实施例20:

其他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下翼缘异型C轨道”,用于四悬臂转向架轮轨交通系统。所述下翼缘异型C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内悬挂运行轨道2A;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底端内侧分别垂直安装有内悬挂运行轨道2A,内悬挂运行轨道2A水平方向朝内镜像对称设置,内悬挂运行轨道2A的底面与下翼缘2底面为同一平面,所组成的开口向下的C型结构轨道称为“下翼缘异型C轨道”。

与上述“内悬挂式磁浮轨道”不同之处是,“内悬挂式磁浮轨道”的内悬挂轨道21宽度较窄、承载的是磁浮车辆上支撑功能的支撑小钢轮,当磁浮车停止运行时支撑小钢轮才落在内悬挂轨道21上支撑起整个磁浮车的重量,磁浮车正常运行时支撑小钢轮随磁浮车一起悬浮在内悬挂轨道21上方;下翼缘异型C轨道的内悬挂运行轨道2A宽度是内悬挂轨道21的 2~6倍或大于7倍,承载的是车辆行走或导向功能的大橡胶轮,始终承载着整车的重量;左右内悬挂运行轨道2A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叫做轨道开口间距,所述“下翼缘异型C轨道”轨道开口间距是现有“单悬挂臂转向架”轨道开口间距150~180mm的1.1~10倍或大于11 倍;超宽的轨道开口间距为通行四悬臂转向架悬挂车辆创造了必要充分条件,四悬臂转向架悬挂车辆晃动角度小于1°,运行速度提高2~4倍,从根本上解决了单悬挂臂转向架晃动角度4°~15°的技术难题。

实施例21:

其他同实施例1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翼缘异型C轨道还包括下供电轨24、定位信号网4F、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下供电轨24安装在下翼缘2的外侧或内侧,为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定位信号网4F安装在下翼缘2内侧面上或其它合适的位置,与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相对应;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的内侧面上,所述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对应的安全导向轮,由智能安全导向系统控制安全导向轮与轨迹之间的距离保持0~30mm或更宽的距离,实施精准辅助安全稳定和导向控制。如图5所示。

实施例22:

其他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双悬挂轨道”,双悬挂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内悬挂轨道 21、外悬挂轨道22、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左右下翼缘2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一条内悬挂轨道21和一条外悬挂轨道22,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内悬挂轨道21和外悬挂轨道22在同一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内悬挂轨道21和外悬挂轨道 22的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分别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内侧或外侧;悬挂车的驱动轮在内悬挂轨道21的上表面运行,悬挂车的支撑轮在外悬挂轨道22的上表面运行。

实施例23:

其他同实施例19,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双悬挂轨道”还包括下供电轨24、定位信号网4F、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下供电轨24安装在左右两个下翼缘2外侧或内侧,为在“双悬挂轨道”上运行的悬挂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位置信号网4F安装在下翼缘2内侧或其它适宜位置,与车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位置相对应;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 23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内侧或外面上。如图2左下图所示。

实施例24:

其他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双T型钢轨道”,双T型钢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T型钢轨道7、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沿H结构基梁1纵向左右下翼缘2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安装有一镜像对称的T型钢轨道7,称为双T型钢轨道;所述T型钢轨道7包括T型腹板70、轨道面翼板71、安装翼板72,T型钢轨道7是“倒T型”结构,倒T型竖直板叫T型腹板70,T型腹板70垂直安装在倒T型底面板中心线上,T型腹板70 一边的底面板叫轨道面翼板71、另一边的底面板叫安装翼板72。所述T型钢轨道7可以是钢坯热轧成型、或钢板焊接成型;内外各一条T型钢轨道7,其T型腹板70分别安装在下翼缘2内外两侧面上,安装翼板72安装在下翼缘2的底面上;T型钢轨道7还包括加强筋板73,加强筋板73安装在轨道面翼板71和安装翼板72的底面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 设置在内侧T型腹板70上或下翼缘2内侧或外侧面上。如图6a所示。

实施例25:

其他同实施例2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T型钢轨道7可以用复合纤维材料制造(包括碳纤维、或聚酰胺纤维、或玻璃纤维等)的T型轨道所替代,可以大幅度减少轨道梁的重量。

实施例26:

其他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单T型钢轨道”,所述双T型钢轨道可由外侧单T型钢轨道或内侧单T型钢轨道替代。所述外侧单T型钢轨道即左右下翼缘2外侧各安装有一条T 型钢轨道7,所述内侧单T型钢轨道即左右下翼缘2内侧各安装有一条T型钢轨道7,其它结构与上述双T型钢轨道完全一致。

实施例27:

其他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双

实施例28:

其他同实施例2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

实施例29:

其他同实施例2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

实施例30:

其他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是“双工字钢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工字钢轨道75,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的底面各安装有一条工字钢轨道75镜像对称地设置。所述工字钢轨道75包括工安装翼板76、工型腹板77、工轨道面翼板78;上下各一条工安装翼板76和工轨道面翼板78对齐平行水平放置,一条工型腹板77竖直放置、且与上下工安装翼板76和工轨道面翼板78的中心线对应垂直安装在一起组成工字钢轨道75,工安装翼板76安装在下翼缘2的底面。所述工字钢轨道75用钢板焊接或热轧制成,或用复合材料制造,以大幅度减少轨道梁的重量。如图6b所示。

实施例31:

其他同实施例2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工字钢轨道75还包括加强筋板73,加强筋板73安装在工轨道面翼板78的底面上。

实施例3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

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包括H结构基梁1、下翼缘异型轨道20和/或上翼缘异型 L轨道30,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上翼缘设置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与其下翼缘设置的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上下复合组成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或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或下翼缘异型轨道20单独应用。

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还包括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15,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布置的H结构基梁1、其前后两端内侧各设有一支矩形结构的安装横梁 12,在两安装横梁12之间设有0~20个矩形空心结构的连接中梁13,把左右H结构基梁1连结成一榀轨道梁;多榀轨道梁的前后安装横梁12分别架设在连续安装在地面的墩柱上,墩柱每间隔5~120米一根安装在地面上连续延伸。

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还包括新能源系统,新能源系统设置在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的上表面和左右H结构基梁1的内侧面上,且与左右H结构基梁1之间留雨雪清除缝隙,所述新能源系统1H为轨道照明系统、通讯系统或动力系统提供辅助清洁能源,新能源系统1H表面的钢化高强、高透光率玻璃,同时用于乘客紧急撤离疏散通道;所述地面优选道路两侧或道路中心的绿化带、或高速路中分带或两侧的边坡。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33:

其他同实施例29,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可作为独立轨道使用,所述H结构基梁1由U型基梁1G替代,所述U型基梁1G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布置的竖直翼缘梁,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的底部两端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沿两竖直翼缘梁的内侧面底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均匀分布设置有0~20个结构中梁11,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为U型基梁1G整体结构,其上部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设置在U型基梁1G的上翼缘3上,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结构与上述完全一致。如图7所示。

实施例34:

其他同实施例30,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异型悬挂轨道20是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做为独立轨道使用,所述H结构基梁1 由倒U型基梁替代,倒U型基梁翼缘是向下的,故称为下翼缘2,在倒U型基梁的下翼缘2 设置有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的结构与上述完全一致。如图8所示。

实施例35:

本实施例提供副墩柱和支撑翼,

所述墩柱15还包括副墩柱16和支撑翼17,副墩柱16安装在支撑翼17下方,与支撑翼17之间是水平方向可滑动联结;所述支撑翼17设置在H结构基梁1的可滑动端或/和固定端、对应结构端梁10的外侧,与左右结构端梁10、安装横梁12在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副敦柱16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梁的左右H结构基梁1外侧、与墩柱15设置在同一条中心线上,以墩柱15为中心左右对称各设一支;所述副墩柱16主要是设置在软路基地段,其它路基地段均可用以提高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本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副墩柱16。

所述支撑翼17可与H结构基梁1一起采用钢筋混凝土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或用钢板焊接而成,或用复合材料制成。

技术分类

0612011472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