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具有高冷却效率的加氢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6:37


一种具有高冷却效率的加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系统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高冷却效率的加氢系统。

背景技术

加氢系统能够将氢气冷却,而后将冷却后的氢气加入到动力设备中。某加氢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机柜1、设置于机柜1内的氢冷器2,氢冷器2包括固设于机柜1内的冷却液储柜3、固设于冷却液储柜3左侧内壁上的换热筒21冷却液储柜3内充满有冷却液,换热筒21的左右侧壁封闭,换热筒21的左封闭端上固设有进气管6,进气管6延伸于机柜1的外部,换热筒21内位于其左封闭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8与设置于机柜1上的控制器经信号线连接;换热筒21的右侧壁上固设有出气管9,出气管9的另一端上顺次连接有截止阀10、拉断阀11和加氢枪12,加氢枪12设置于机柜1的外部。利用该加氢系统给动力设备加冷却后的氢气的操作方法是:操作人员将加氢枪12连接到动力设备中,随后向进气管6内通入一定量的氢气,氢气经进气管6进入到换热筒21内,冷却液将冷量传递给换热筒21,换热筒21再将冷量传递给其内的氢气中,从而使氢气冷却,当温度传感器18监测到氢气的温度到达设定时,温度传感器18向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控制截止阀10打开,此时冷却后的氢气顺次经截止阀10、拉断阀11、加氢枪12,最后进入到动力设备中,从而实现了给动力设备加入冷却氢气。

然而,这种加氢系统虽然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在技术上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I、位于换热筒21中部区域处的氢气并没有与换热筒21的内壁接触,从而造成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位于换热筒21中部区域的氢气才能被彻底冷却,因此存在冷却氢气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II、位于冷却液储存柜内的冷却液是不流动的,冷却液与换热筒21内氢气的接触面积小,造成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彻底冷却换热筒21内的氢气,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氢气的冷却效率。因此,亟需一种极大提高氢气冷却效率的具有高冷却效率的加氢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极大提高氢气冷却效率的具有高冷却效率的加氢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高冷却效率的加氢系统,它包括机柜、设置于机柜内的氢冷器,氢冷器包括冷却液储柜、外层换热筒和内层换热筒,冷却液储柜固设于机柜内,外层换热筒的左右端部均封闭,外层换热筒的左封闭端焊接于冷却液储柜的左侧壁上,外层换热筒的左封闭端上固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进气管,进气管延伸于机柜的外部,所述内层换热筒设置于外层换热筒内,内层换热筒的左端部封闭,内层换热筒的右端部开设有开口,内层换热筒的右端部焊接于外层换热筒的右侧封闭端上,内层换热筒的开口贯穿外层换热筒设置,内层换热筒与外层换热筒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

所述外层换热筒的右侧封闭端上固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气管,出气管的另一端上顺次连接有截止阀、拉断阀和加氢枪,加氢枪设置于机柜的外部;所述机柜的右侧壁上固设有往复电缸,往复电缸的活塞杆伸入于机柜内,且延伸端上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一端延伸于冷却液储柜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推板,推板与内层换热筒的开口左右相对立设置,活动杆上焊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一端延伸于冷却液储柜内,且延伸端上焊接有环形板,环形板套设于外层换热筒的外部。

所述外层换热筒内位于其左封闭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设置于机柜上的控制器经信号线连接。

所述冷却液储柜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加液管,加液管延伸于机柜的外部,且延伸端上连接有补液阀。

所述连接架与冷却液储柜之间、活动杆与冷却液储柜之间均设置有动密封件。

所述环形板的中心孔套设于外层换热筒的外部。

所述截止阀和拉断阀均设置于机柜内,所述加氢枪设置于机柜的外部。

所述截止阀、往复电缸、补液阀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冷却液储柜的底表面上固设有多个安装板,安装板经螺钉固定于机柜的底表面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缩短了氢气的冷却效率、极大提高氢气冷却效率、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某加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剖示意图;

图4为外层换热筒、内层换热筒、进气管和出气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往复电缸、环形板和推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环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中,1-机柜,2-氢冷器,3-冷却液储柜,4-外层换热筒,5-内层换热筒,6-进气管,7-开口,8-环形间隙,9-出气管,10-截止阀,11-拉断阀,12-加氢枪,13-往复电缸,14-活动杆,15-推板,16-连接架,17-环形板,18-温度传感器,19-加液管,20-补液阀,21-换热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3~图8所示,一种具有高冷却效率的加氢系统,它包括机柜1、设置于机柜1内的氢冷器2,氢冷器2包括冷却液储柜3、外层换热筒4和内层换热筒5,冷却液储柜3固设于机柜1内,冷却液储柜3的底表面上固设有多个安装板,安装板经螺钉固定于机柜1的底表面上,外层换热筒4的左右端部均封闭,外层换热筒4的左封闭端焊接于冷却液储柜3的左侧壁上,外层换热筒4的左封闭端上固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进气管6,进气管6延伸于机柜1的外部,所述内层换热筒5设置于外层换热筒4内,内层换热筒5的左端部封闭,内层换热筒5的右端部开设有开口7,内层换热筒5的右端部焊接于外层换热筒4的右侧封闭端上,内层换热筒5的开口7贯穿外层换热筒4设置,内层换热筒5与外层换热筒4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8。

所述外层换热筒4的右侧封闭端上固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气管9,出气管9的另一端上顺次连接有截止阀10、拉断阀11和加氢枪12,截止阀10和拉断阀11均设置于机柜1内,所述加氢枪12设置于机柜1的外部,加氢枪12设置于机柜1的外部;所述机柜1的右侧壁上固设有往复电缸13,往复电缸13的活塞杆伸入于机柜1内,且延伸端上连接有活动杆14,活动杆14的一端延伸于冷却液储柜3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推板15,推板15与内层换热筒5的开口7左右相对立设置,活动杆14上焊接有连接架16,连接架16的一端延伸于冷却液储柜3内,且延伸端上焊接有环形板17,环形板17套设于外层换热筒4的外部,环形板17的中心孔套设于外层换热筒4的外部。

所述外层换热筒4内位于其左封闭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8与设置于机柜1上的控制器经信号线连接,截止阀10、往复电缸13、补液阀20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冷却液储柜3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加液管19,加液管19延伸于机柜1的外部,且延伸端上连接有补液阀20。所述连接架16与冷却液储柜3之间、活动杆14与冷却液储柜3之间均设置有动密封件。

利用该加氢系统给动力设备加冷却后的氢气的操作方法是:

S1、打开补液阀20,经补液阀20向加液管19内通入一定量的冷却液,冷却液顺次经补液阀20、加液管19,最后进入到冷却液储柜3内,冷却液经内层换热筒5的开口7进入到内层换热筒5内,随着冷却液液面的上升,冷却液将外层换热筒4淹没;

S2、操作人员将加氢枪12连接到动力设备中,控制往复电缸13的活塞杆做往复的伸缩运动,当活塞杆向左伸出时,活塞杆带动活动杆14向左运动,活动杆14带动推板15和连接架16同步向左运动,推板15进入到内层换热筒5内,同时连接架16带动环形板17沿着外层换热筒4向左运动;当活塞杆向右缩回时,活塞杆带动活动杆14向右运动,活动杆14带动推板15和连接架16同步向右运动,随着往复电缸13活塞杆的往复伸出或缩回,从而使内层换热筒5内的冷却液流动,同时使位于外层换热筒4的冷却液流动;

S3、向进气管6内通入一定量的氢气,氢气经进气管6进入到外层换热筒4与内层换热筒5之间的环形间隙8内,位于内层换热筒5内流动的冷却液将冷量传递给内层换热筒5,内层换热筒5将冷量传递给环形间隙8内的氢气,同时位于外层换热筒4外部流动的冷却液将冷量传递给外层换热筒4,外层换热筒4将冷量传递给环形间隙8内的氢气,以降低氢气的温度,同时温度传感器18实时的监测氢气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温度传感器18监测到氢气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往复电缸13关闭;

S4、控制器控制截止阀10开启,控制器控制截止阀10打开,此时冷却后的氢气顺次经截止阀10、拉断阀11、加氢枪12,最后进入到动力设备中,从而最终实现了给动力设备加入冷却氢气。

其中,从步骤S2~S3可知,由于氢气处在内层换热筒5和外层换热筒4所围成的环形间隙8内,位于内层换热筒5内的冷却液的冷量传递给内层换热筒5,内层换热筒5又将冷量传递给氢气,同时位于外层换热筒4外的冷却液的冷量传递给外层换热筒4,外层换热筒4又将冷量传递给氢气,从而实现了内外双路径对氢气冷却,因此本加氢系统相比如图1所示的加氢系统的单一方式冷却氢气,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彻底冷却环形间隙8内的氢气,极大的提高了氢气的冷却效率。

此外,做往复运动的推板15使位于内层换热筒5内的冷却液流动,同时做往复运动的环形板17使位于外层换热筒4外的冷却液流动,从而极大的增加了氢气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彻底冷却环形间隙8内的氢气,进一步的极大的提高了氢气的冷却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