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植入器械及植入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7:33


植入器械及植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植入器械及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使用神经刺激器对目标位置处的目标神经施加电刺激。在使用神经刺激器时,需要将神经刺激器全部植入生物体内或者半植入生物体内,以使神经刺激器到达目标位置,从而对生物体神经组织上的目标神经施加电刺激。

传统技术中,将神经刺激器植入生物体内的植入方法是:医生先在生物体上切开一个创口,然后利用筋膜刀或消融钳等手术工具分离筋膜和肌肉组织,以在生物体内形成一个通道供神经刺激器植入,之后徒手将神经刺激器塞入通道并调整神经刺激器在通道内的位置,从而将神经刺激器放置到目标位置,以使神经刺激器能够刺激目标位置处的目标神经。然而,这种植入方法需要在生物体上切开较大的创口以便于医生操作,这会对生物体造成较大的伤害,留下较大的疤痕,而且医生还要借助辅助工具调整神经刺激器在通道内的位置,导致手术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植入器械。利用该植入器械植入神经刺激器,对生物体造成的创口较小,留下的疤痕较小,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入器械,用于植入神经刺激器,包括:造隧道件,用于穿破待植入部位以使所述待植入部位形成腔体;搭载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造隧道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神经刺激器以将所述神经刺激器携带至所述腔体内;以及辅助拆卸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搭载件,用于将所述搭载件与所述神经刺激器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造隧道件包括导向部和造隧道部,所述造隧道部设于所述导向部长度方向的末端,沿着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造隧道部的方向,所述造隧道部宽度方向的两侧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造隧道部呈楔形板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上设有朝向所述造隧道部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搭载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载件上设有朝向所述造隧道部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辅助拆卸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造隧道件还包括抵持部,沿着所述导向部的宽度方向,所述抵持部凸设于所述导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载件包括保护罩和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神经刺激器的搭载部,所述搭载部位于所述保护罩与所述造隧道件之间,所述保护罩罩设于所述搭载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载件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造隧道件,所述保护罩设于所述延伸部长度方向的末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拆卸件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搭载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入系统,该植入系统包括:上述的植入器械;以及神经刺激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搭载件,位于所述搭载件与所述造隧道件之间,沿着所述搭载件朝向所述造隧道件的方向,所述搭载件的投影覆盖所述神经刺激器的投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神经刺激器包括刺激器本体和防脱部,所述防脱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刺激器本体,另一端相对所述刺激器本体可活动并能够部分凸出于所述刺激器本体的外周面;在所述神经刺激器装设于所述搭载件时,所述防脱部折叠收拢于所述刺激器本体的外周面;在所述神经刺激器与所述搭载件分离后,所述防脱部凸出于所述刺激器本体的外周面。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植入器械植入神经刺激器时,先将神经刺激器装设于搭载件;然后,可以利用常见的手术工具在生物体上切开一个较小的创口以露出生物体皮下的肌肉组织;之后,将造隧道件通过创口插入生物体肌肉组织的待植入部位,在该过程中造隧道件将筋膜和肌肉组织分离;接下来,旋转造隧道件而使待植入部位形成回转体形状的腔体以供神经刺激器植入;之后,推动搭载件以将预先装在搭载件上的神经刺激器推送至腔体内的目标位置,以使神经刺激器能够刺激目标位置处的目标神经;之后,利用辅助拆卸件使神经刺激器与搭载件脱离,便能让神经刺激器留在待植入部位;之后,将植入器械拔出生物体。

创口的大小只需要允许造隧道件插入即可,因此只需要在生物体上切开较小的创口,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较小,留下的疤痕也较小。因为神经刺激器是被搭载件携带至腔体且搭载件能够相对造隧道件活动,所以通过控制搭载件的移动距离便能快速调整神经刺激器的位置,以将神经刺激器精准地送到目标位置,不需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调整神经刺激器的位置,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植入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植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神经刺激器装设于搭载件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神经刺激器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神经刺激器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1、植入器械;11、造隧道件;111、造隧道部;112、导向部;1121、第一导向槽;113、抵持部;114、导轨组;1141、导轨;12、搭载件;121、第二导向槽;122、保护罩;123、搭载部;1231、容置槽;124、延伸部;125、滑块;13、辅助拆卸件;2、神经刺激器;21、刺激器本体;22、防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入器械,该植入器械用于将神经刺激器植入生物体。

传统技术中,将神经刺激器植入生物体内的植入方法是:医生先在生物体上切开一个创口,然后利用筋膜刀或消融钳等手术工具分离筋膜和肌肉组织,以在生物体内形成一个通道供神经刺激器植入,之后徒手将神经刺激器塞入通道并调整神经刺激器在通道内的位置,从而将神经刺激器放置到目标位置,以使神经刺激器能够刺激目标位置处的目标神经。

然而,这种植入方法需要在生物体上切开较大的创口以便于医生操作,这会对生物体造成较大的伤害,留下较大的疤痕,而且医生还要借助辅助工具调整神经刺激器在通道内的位置,导致手术时间较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至图3和图5,本发明提供的植入器械1包括造隧道件11和搭载件12。造隧道件11用于穿破生物体的待植入部位,从而使待植入部位形成腔体以供神经刺激器植入;搭载件12用于搭载神经刺激器从而将神经刺激器携带至腔体内。

具体地,搭载件12连接于造隧道件11并且能够相对造隧道件11活动,在造隧道件11穿破生物体的待植入部位并使待植入部位形成腔体后,通过移动搭载件12便能调整神经刺激器在腔体内的位置,以便通过搭载件12精准地控制神经刺激器相对于目标神经的位置,从而使神经刺激器精准地刺激目标位置处的目标神经。由此,医生利用搭载件12便能调整神经刺激器的位置,不需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这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为了能够使神经刺激器留在腔体内而将植入器械1拔出生物体,搭载件12需要能够与神经刺激器分离。为此,搭载件12可拆卸地连接神经刺激器。

参阅图1至图3和图5,该植入器械1还包括辅助拆卸件13,辅助拆卸件13用于将搭载件12与神经刺激器分离。具体地,辅助拆卸件13连接于搭载件12并且能够相对搭载件12活动。在神经刺激器到达目标位置后,医生可以通过辅助拆卸件13对神经刺激器施力,从而使神经刺激器脱离搭载件12,以实现搭载件12与神经刺激器的分离。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植入器械1植入神经刺激器时,先将神经刺激器装设于搭载件12;然后,可以利用常见的手术工具在生物体上切开一个较小的创口以露出生物体皮下的肌肉组织;之后,将造隧道件11通过创口插入生物体肌肉组织的待植入部位,在该过程中造隧道件11将筋膜和肌肉组织分离;接下来,旋转造隧道件11而使待植入部位形成回转体形状的腔体以供神经刺激器植入;之后,推动搭载件12以将预先装在搭载件12上的神经刺激器推送至腔体内的目标位置,以使神经刺激器能够刺激目标位置处的目标神经;之后,利用辅助拆卸件13使神经刺激器与搭载件12脱离,便能让神经刺激器留在待植入部位;之后,将植入器械1拔出生物体。

创口的大小只需要允许造隧道件11插入即可,因此只需要在生物体上切开较小的创口,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较小,留下的疤痕也较小。因为神经刺激器是被搭载件12携带至腔体且搭载件能够相对造隧道件活动,所以通过控制搭载件12的移动距离便能调整神经刺激器的位置,以将神经刺激器精准地送到目标位置,不需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调整神经刺激器的位置,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可以理解,搭载件12与神经刺激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紧配合,比如:搭载件12上设有容置槽1231,神经刺激器紧配合于容置槽1231,如图3和图4所示;搭载件12与神经刺激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卡扣连接,比如:神经刺激器上设有公扣,搭载件12上设有母扣,公扣插入母扣。搭载件12与神经刺激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以上所列,只要能让搭载件12可拆卸地连接于神经刺激器并且允许辅助拆卸件13使神经刺激器脱离搭载件12即可。

参阅图1至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造隧道件11包括导向部112和造隧道部111,造隧道部111设于导向部112长度方向的末端。沿着导向部112朝向造隧道部111的方向,造隧道部111宽度方向的两侧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造隧道件11通过造隧道部111插入生物体肌肉组织。由此,造隧道部111远离导向部112的一端较窄,造隧道部111插入生物体肌肉组织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小,有利于造隧道部111插入生物体的肌肉组织。

造隧道件11主要是通过造隧道部111将筋膜和肌肉组织分离的,造隧道部111需要接触筋膜。如果造隧道部111过于锐利,那造隧道部111有可能伤及筋膜,甚至穿破筋膜。

参阅图1至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造隧道部111伤及筋膜,造隧道部111呈楔形板状。一方面,这使得造隧道部111具有一定的钝性,从而避免造隧道部111过于锐利而容易误伤筋膜。另一方面,造隧道部111呈楔形有利于减小造隧道部111插入生物体肌肉组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有利于造隧道部111插入生物体。

为了便于搭载件12将神经刺激器携带至目标位置,可以在造隧道件11和搭载件12上设置一些限位导向的结构。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112上设有第一导向槽1121,第一导向槽1121朝向造隧道部111延伸,搭载件12穿设于第一导向槽1121。由此,第一导向槽1121对搭载件12起到了限位导向的作用,使得搭载件12能够沿着固定不变的直线路径移动。医生只需要沿着第一导向槽1121推动搭载件12便能将神经刺激器快速且准确地携带至目标位置,起到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具体地,医生可以对搭载件12施力,以使搭载件12沿着第一导向槽1121移动而将神经刺激器携带至目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搭载件12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导向槽1121的宽度。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112上还设有导轨组114,导轨组114包括两个导轨1141,两个导轨1141相对且间隔设置而形成导向间隙,导向间隙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向槽1121的延伸方向一致。搭载件12上靠近神经刺激器的部分设有滑块125,滑块125与导向间隙适配并与导轨组114滑动连接。具体地,滑块125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导向间隙的宽度。由此,导向间隙也对搭载件12起到了限位导向的作用,使得搭载件12能够沿着固定不变的路径移动,从而使搭载件12快速且准确地将神经刺激器携带至目标位置。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滑块125上用于与导轨组114滑动连接的面精加工,导轨组114的两个导轨1141上用于与滑块125滑动连接的面也精加工。由此,可以实现对搭载件12的精确导向。

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搭载件12上设有第二导向槽121,第二导向槽121朝向造隧道部111延伸,辅助拆卸件13穿设于第二导向槽121。由此,第二导向槽121对辅助拆卸件13起到了限位导向的作用,使辅助拆卸件13能够快速地沿着第二导向槽121移动,以将神经刺激器快速地推离搭载件12。具体地,医生可以对辅助拆卸件13施力,以使辅助拆卸件13沿着第二导向槽121移动而将神经刺激器推离搭载件12。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拆卸件13与第二导向槽121适配,辅助拆卸件13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二导向槽121的宽度。

参阅图1至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造隧道件11还包括抵持部113,沿着导向部112的宽度方向,抵持部113凸设于导向部112。造隧道件11在插入生物体肌肉组织之后,可以通过抵持部113抵持创口。在抵持部113抵持了创口之后,造隧道件11便不能进一步插入生物体肌肉组织。由此,在对搭载件12施力以移动搭载件12的过程和对辅助拆卸件13施力以将神经刺激器推离搭载件12的过程中,可以防止造隧道件11因受力而进一步插入生物体肌肉组织,从而防止造隧道件11对生物体造成二次伤害。

参阅图1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搭载件12包括搭载部123,搭载件12通过搭载部123搭载神经刺激器。为了使神经刺激器能够脱离搭载部123而留在腔体内,搭载部123可拆卸地连接神经刺激器。具体地,参阅图3、图4和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搭载件12上设有搭载部123,搭载部123上开设容置槽1231,容置槽1231用于与神经刺激器形成紧配合。使辅助拆卸件13沿着第二导向槽121朝向造隧道部111移动,便可以将神经刺激器推离搭载件12。在其中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搭载部123可以与神经刺激器卡扣连接。神经刺激器上设置公扣,搭载件12上设置母扣,公扣插入母扣。辅助拆卸件13的末端采用类似于一字螺丝刀刀头的结构以撬开搭载部123与神经刺激器之间的卡扣连接,在撬开卡扣连接后,用辅助拆卸件13将神经刺激器推离搭载件12。

值得一说的是,无论搭载件12与神经刺激器之间是紧配合还是卡扣连接,搭载件12都既能带着神经刺激器往前进,又能带着神经刺激器往后退。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植入神经刺激器的穿刺针只能推着神经刺激器往前进,不能带着神经刺激器往后退。在植入神经刺激器过程中,可能使神经刺激器移动了过长的距离,导致神经刺激器越过了目标位置。此时,搭载件12还能带着神经刺激器往后退,从而使神经刺激器后退至目标位置,而市面上常见的穿刺针无法做到这一点。

参阅图1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搭载件12还包括保护罩122,保护罩122罩设于搭载部123,并且搭载部123位于保护罩122与造隧道件11之间。由此,搭载于搭载部123的神经刺激器也位于保护罩122与造隧道件11之间,并且被保护罩122罩住,保护罩122和造隧道件11能够共同保护神经刺激器。具体地,在搭载件12将神经刺激器携带至目标位置的过程中,保护罩122能够沿着一个方向挡住生物体肌肉组织,造隧道件11能够沿着相反的方向挡住生物体肌肉组织,以避免生物体肌肉组织与神经刺激器接触,从而避免生物体肌肉组织对神经刺激器产生摩擦阻力或其他阻力而导致神经刺激器受损。换言之,在搭载件12将神经刺激器携带至目标位置的过程中,保护罩122和造隧道件11能够将神经刺激器、生物体肌肉组织隔开。

参阅图1至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搭载件12还包括延伸部124,延伸部124连接于造隧道件11并且能够相对造隧道件11活动,保护罩122设于延伸部124长度方向的末端,搭载部123连接于保护罩122。延伸部124能够使搭载件12的长度增长,从而使搭载部123能够移动至腔体内更深的位置。

如果在推动搭载件12的过程中,辅助拆卸件13便连接于搭载件12,那医生有可能误触辅助拆卸件13,从而导致神经刺激器在到达目标位置之前便脱离搭载件12。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参阅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拆卸件13可分离地连接于搭载件12,在神经刺激器到达目标位置后再将辅助拆卸件13连接于搭载件12。具体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槽121为柱状槽,辅助拆卸件13为与第二导向槽121适配的柱状体,于是,辅助拆卸件13能够自由地进出第二导向槽121,从而可分离地连接于搭载件12。

参阅图5至图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入系统,该植入系统包括神经刺激器2以及上述的植入器械1,神经刺激器2可拆卸地装设于搭载件12。在使用该植入系统时,可以利用上述的植入器械1将神经刺激器2植入生物体内。因此,在植入神经刺激器2时,只需要切开一个较小的创口以允许造隧道件11插入即可,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较小,留下的疤痕也较小。而且,能够通过调整搭载件12的移动距离快速调整神经刺激器2的位置,不需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调整神经刺激器2的位置,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的植入系统中,神经刺激器2大致呈柱状体,搭载件12上设有搭载部123,搭载部123上开设呈柱状的容置槽1231,神经刺激器2紧配合于容置槽1231以可拆卸地装设于搭载件12。使辅助拆卸件13沿着第二导向槽121朝向造隧道部111移动,便可以将神经刺激器2推离搭载件12。

在一些实施例的植入系统中,神经刺激器2卡扣连接于搭载部123。具体地,神经刺激器2上设置公扣,搭载件12上设置母扣,公扣插入母扣。辅助拆卸件13的末端采用类似于一字螺丝刀刀头的结构以撬开搭载部123与神经刺激器2之间的卡扣连接,在撬开卡扣连接后,用辅助拆卸件13将神经刺激器2推离搭载件12。

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的植入系统中,神经刺激器2位于搭载件12与造隧道件11之间。并且,沿着搭载件12朝向造隧道件11的方向,搭载件12的投影覆盖神经刺激器2的投影。沿着搭载件12朝向造隧道件11的方向,搭载件12的投影覆盖神经刺激器2的投影。换言之,沿着搭载件1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神经刺激器2均不凸出于搭载件12。由此,在搭载件12将神经刺激器2携带至目标位置的过程中,保护罩122能够沿着一个方向挡住生物体肌肉组织,造隧道件11能够沿着相反的方向挡住生物体肌肉组织,以避免生物体肌肉组织与神经刺激器2接触,从而避免生物体肌肉组织对神经刺激器2产生摩擦阻力或其他阻力而导致神经刺激器2受损。

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的植入系统中,神经刺激器2包括刺激器本体21和防脱部22,防脱部22的一端连接刺激器本体21,另一端相对刺激器本体21可活动并能够部分凸出于刺激器本体21的外周面。在神经刺激器2装设于搭载件12时,防脱部22折叠收拢于刺激器本体21的外周面,这样能够减小神经刺激器2的整体尺寸,于是,用于植入神经刺激器2的植入器械1的尺寸也可以更小,这有利于减小需要在生物体上切开的创口;在神经刺激器2与搭载件12分离后,防脱部22凸出于刺激器本体21的外周面而抵持生物体肌肉组织,从而将神经刺激器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的植入系统中,防脱部22可以为弹性体,防脱部22的一端连接刺激器本体21,另一端凸出于刺激器本体21的外周面。在将神经刺激器2穿进容置槽1231的过程中,防脱部22因容置槽1231槽壁的限制发生弹性形变而折叠收拢于刺激器本体21的外周面。在将神经刺激器2推离搭载件12之后,防脱部22恢复原状而凸出于刺激器本体21的外周面。

具体地,对于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防脱部22为弹性体,可以先沿着刺激器本体21的周向对防脱部22施力,以使防脱部22发生弹性形变而折叠收拢于刺激器本体21的外周面,再将神经刺激器2装设于搭载件12。在将神经刺激器2推离搭载件12之后,防脱部22恢复原状而凸出于刺激器本体21的外周面。

需要说明的是,图5至图8所示出的神经刺激器2仅是一种示例,以方便理解植入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并非暗示植入系统只适用于图5至图8所示出的神经刺激器2。

可以理解,以上各个实施例中,对植入器械1施力的主体可以是医护人员,也可以是手术机器人。并且,医护人员或者手术机器人可以是徒手对手术器械施力,也可以是利用辅助工具对植入器械1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2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