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压力罐体补气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4:28


一种压力罐体补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罐体补气装置,属于压力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液体压力容器(如加汽饮料罐等)中,在将液体压力容器中的液体卸出部分后,液体压力容器的压力会降低,从而影响液体压力容器中的剩余液体的卸出操作。为了保持液体压力容器内部压力的稳定,具有足够的压力将液体压力容器中的剩余液体的卸出,会在卸出部分液体后向液体压力容器中进行补气,以保持液体压力容器中的压力。

现有技术中,为了向液体压力容器内进行补气,会将压力控制释放装置安装于高压气罐的气芯处,以控制高压气罐的气体释放。部分压力控制释放装置需要进行外部控制,不能在液体压力容器内压力降低时自动进行补气。并且,现有的压力控制释放装置大多结构较为复杂,致使其成本较高,压力控制释放装作为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会造成较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罐体补气装置,实现自动补气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使用推广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罐体补气装置,包括容器一和内含高压气体的容器二;所述容器二放置于容器一内,容器二具有气芯,容器二连接有压力控制释放装置且压力控制释放装置与容器二的气芯配合;

所述压力控制释放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内部空腔且壳体的下端构建有与壳体的内部空腔连通的开口;

所述壳体内具有活塞,活塞在壳体的内部空腔内滑动并将壳体的内部空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两个独立的腔室分别为腔室一和腔室二,壳体的开口与腔室一连通,容器二的气芯位于腔室一内;腔室一与容器一内部连通;

所述活塞与容器二的气芯配合设置,在活塞由腔室二向腔室一方向滑动后推动气芯开启;在活塞由腔室一向腔室二方向滑动后,腔室一与腔室二连通。

优化的,上述压力罐体补气装置,活塞与壳体的内部空腔相对的侧壁套接有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与壳体的内部空腔内侧壁滑动接触。

优化的,上述压力罐体补气装置,腔室一的内径小于腔室二的内径;所述活塞的外径与腔室一的内径配合设置;

所述活塞由腔室一向腔室二移动并进入到腔室二后,腔室一与腔室二之间形成连通通道。

优化的,上述压力罐体补气装置,腔室二的内侧壁上构建有条形凹槽,条形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沿活塞的滑动方向设置;

所述活塞由腔室一向腔室二移动并进入到腔室二后,腔室一与腔室二之间通过条形凹槽连通。

优化的,上述压力罐体补气装置,腔室二的内侧壁上构建有若干条形凹槽,条形凹槽围绕活塞呈环形排布。

优化的,上述压力罐体补气装置,腔室二内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腔室二内部顶端面、活塞紧压接触。

优化的,上述压力罐体补气装置,腔室二内部顶端面、活塞上分别构建有固定弹簧的固定凸起。

优化的,上述压力罐体补气装置,容器一内具有导管,导管的一端位于容器一内,导管另一个端穿过容器一的端壁并具有阀门。

优化的,上述压力罐体补气装置,容器二与容器一的体积比例1:30-1:10,其中容器一的容积为3L至1000L.

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容器一内压力降低时,压力控制释放装置能够自动动作,开启容器二的气芯,对容器一内进行补气,动作安全可靠。并且本申请的压力控制释放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液体压力容器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1中的压力控制释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2中的压力控制释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压力罐体补气装置,包括容器一1和内含高压气体的容器二2。此实施例中,容器一1采用液体压力容器,容器二2采用高压气罐。容器一1内具有导管309,导管309的一端位于容器一1内,导管309另一个端穿过容器一1的端壁并具有阀门306。容器二2与容器一1的体积比例1:30-1:10,其中容器一1的容积为3L至1000L。

容器二2的气芯为按压式气芯,容器二2连接压力控制释放装置后,放置于容器一1内,通过压力控制释放装置推动容器二2的气芯开启或者关闭,以对容器一1内部进行补气。

压力控制释放装置包括壳体301,壳体301内具有内部空腔且壳体301的下端构建有与壳体301的内部空腔连通的开口。

壳体301内具有活塞302,活塞302在壳体301的内部空腔内滑动并将壳体301的内部空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两个独立的腔室分别为腔室一和腔室二,壳体301的开口与腔室一连通,容器二2的气芯位于腔室一内。在腔室一的侧壁上构建一个通孔,以使得腔室一与容器一1内部连通。

壳体301的开口处内壁上构建内螺纹,而在容器二2的高压气罐外表面构建外螺纹,在容器二2具有外螺纹的端部螺纹连接与壳体301的开口处的内螺纹后,将压力控制释放装置安装于容器二2上,此时,容器二2的气芯插入腔室一内并位于活塞302的下方。

在活塞302由腔室二向腔室一方向滑动后推动气芯开启;在活塞302由腔室一向腔室二方向滑动后,腔室一与腔室二连通。

活塞302与壳体301的内部空腔相对的侧壁套接有O型密封圈303,O型密封圈303与壳体301的内部空腔内侧壁滑动接触。

腔室一的内径小于腔室二的内径,活塞302的外径与腔室一的内径配合设置。当活塞302位于腔室一内时,活塞302或者O型密封圈303贴合于腔室一的内壁,封堵腔室一,此时腔室一与腔室二之间是隔离的。

当活塞302由腔室一向腔室二移动并进入到腔室二后,活塞302与腔室二之间的具有缝隙,此缝隙作为腔室一与腔室二的连通通道,使得腔室一与腔室二之间连通。

腔室二内安装有弹簧305;弹簧305的两端分别与腔室二内部顶端面、活塞302紧压接触。腔室二内部顶端面、活塞302上分别构建有固定弹簧305的固定凸起307。

弹簧305作为活塞302的复位动力源,在腔室一内的压力不足以推动活塞302向腔室二移动后,弹簧305推动活塞302回到腔室一内,使得腔室一与腔室二隔离。

本装置运行的原理:

将压力释放装置与容器二2连接后,放置于容器一1内,容器一1内装入液体,然后往容器一1内充气使容器一1的内部压力达到1bar以上。

此时,在外部压力的推动下,活塞302由腔室一向腔室二方向移动并进入到腔室二,使得容器一1内的液体或者气体进入腔室二,使得腔室二的压力增大。当腔室二的压力P2达到以下公式值时,P2=P1-F5/S3P2腔室2压力,P1容器1的压力,F弹簧弹力,S活塞302的横截面积,活塞处于静止状态。

当开启阀门306时,容器一1内的液体会在压力下延导管309流出。此时腔室一与容器一1内部的压力下降,活塞二303此时在腔室二内的压力以及弹簧305的作用力下向下移动,此时就会往下压容器二2的气芯,储存在容器二2内的高压气体就会释放出来,持续为液体导出提供压力。

当关闭阀门306,释放的气体使腔室一与容器一1的内部的压力升高到大于腔室二压力时,活塞302向上移动,对气芯没有作用力,容器二2就停止释放气体。当再次打开阀门306后,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将液体全部导出。

实施例2

此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腔室二的内侧壁上构建有若干条形凹槽304,条形凹槽304围绕活塞302呈环形排布,条形凹槽304的长度延伸方向沿活塞302的滑动方向设置活塞302由腔室一向腔室二移动并进入到腔室二后,腔室一与腔室二之间通过条形凹槽304连通。

此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仅是活塞302移动后,腔室一与腔室二之间的压力通道不同,此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30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