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枢轴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10:17


枢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枢轴结构,尤其是一种以拉钉做为固定件的枢轴结构。

背景技术

于传统做法中,将可旋转物件固定于支架上时,大多采用螺丝锁附。此方式是以螺丝做为旋转轴,使旋转物件相对于螺丝转动。然而,旋转物件在旋转过程中可能造成螺丝外螺纹相对于支架内螺纹处松动,而使螺丝的锁附功能失效,并造成旋转物件松脱的疑虑。

另一方式则是以铆接方式将旋转物件固定于支架上,以铆件做为旋转轴,使旋转物件相对于铆件转动。铆接方式虽然不会有旋转物件相对于铆件松动的疑虑,然而却需要在支架及旋转物件周围预留设置冲头以及支撑块等机构的空间,使得支架以及旋转物件的结构设计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枢接结构,仍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需使用螺丝及铆接方式固定,以避免松脱且无需预留设置冲头及支撑块所需空间的枢轴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枢轴结构包含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以及固定件。第一枢接件具有通孔。第二枢接件具有枢接部,枢接部可转动地与通孔衔接。固定件耦接第二枢接件。固定件包含第一限位部,其中第一枢接件限位于第二枢接件与第一限位部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枢接件围绕第二枢接件的枢接部。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贯穿第二枢接件。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的第一限位部接触第二枢接件的枢接部。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还包含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二枢接件限位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还包含连接部,连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且第二枢接件的枢接部包围固定件的连接部。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枢接件与连接部由第二枢接件分隔。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枢接件还具有连接枢接部的本体部,本体部面对第一枢接件的表面与第一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枢接件位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一部分的厚度。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的第二限位部接触第二枢接件的本体部。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枢接件具有导角。导角位在第一枢接件面对第二枢接件的一侧,且导角连接通孔的侧壁。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避免以往以螺丝做为固定件的枢接方式时,容易产生螺丝(固定件)与旋转件(第一枢接件)之间松动的问题。进一步地,本发明也可避免以往利用铆接方式固定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时,需预留设置冲头及支撑块所需空间的问题。如此,可增加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的结构设计上的变化弹性。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方式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枢轴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枢轴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绘示沿着图1的线段3-3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枢轴结构

110:第一枢接件

112:通孔

112’:通孔

114:导角

116:第一部分

118:第二部分

120:第二枢接件

122:枢接部

124:本体部

126、128:表面

130:固定件

132:第一限位部

134:第二限位部

136:连接部

H:距离

T:厚度

R:转轴

D1:半径

D2:外径

G1、G2:空隙

A1:第一轴向

A2:第二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列举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运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皆为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另外,图式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为使便于理解,下述说明中相同元件或相似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另外,在全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发明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发明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发明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而已。

其次,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再者,于本文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多个。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及相似词汇,指明其所记载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与/或组件,但不排除其所述或额外的其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与/或其中的群组。

请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枢轴结构100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枢轴结构100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枢轴结构100具有第一枢接件110、第二枢接件120以及固定件130。第一枢接件110具有通孔112。第二枢接件120可转动地与第一枢接件110的通孔112衔接。固定件130耦接第二枢接件120。第一枢接件110限位于第二枢接件120与固定件130之间。

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件110可为风扇支架,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枢接件120可为旋转件,例如可为风扇支架的把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枢接件120可沿着转轴R相对于第一枢接件110转动。固定件130可为拉钉,配置以限制第一枢接件110以及第二枢接件120在转轴R的轴心方向上的移动。

请参照图3。图3为绘示沿着图1的线段3-3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枢接件120具有枢接部122以及本体部124。在图3的剖面视角中,枢接部122连接本体部124,并构成L型的弯折区域。换句话说,第二枢接件120的枢接部122是由本体部124延伸而成的通柱,且第二枢接件120的枢接部122自本体部124弯折延伸至第一枢接件110的通孔112内。第一枢接件110围绕第二枢接件120的枢接部122,因此第二枢接件120可限制第一枢接件110于第一轴向A1上的移动。如此结构设计,使得固定件130可以只需要对第一枢接件110以及第二枢接件120具有第二轴向A2上的限位功能即可。

如图3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30具有第一限位部132,第一枢接件110是限位于第二枢接件120的本体部124与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之间。换句话说,第一枢接件110是配置为相对于第二枢接件120的枢接部122旋转,而非直接枢接于固定件130。藉由如此结构设计,可避免以往以螺丝做为固定件的枢接方式时,容易产生螺丝(固定件)与旋转件(第一枢接件)之间松动的问题。此外,藉由采用拉钉做为固定件130的实施方式中,可避免以往利用铆接方式固定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时,需预留设置冲头及支撑块所需空间的问题。如此,可增加第一枢接件110与第二枢接件120的结构设计上的变化弹性。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枢接件120的材料可为板金,并由抽高加工方式形成枢接部122,以作为第一枢接件110的旋转轴。于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枢接件120的材料也可为塑胶,可视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30还具有第二限位部134以及连接部136。连接部13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第二枢接件120限位于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之间,第二枢接件120的枢接部122包围固定件130的连接部136。换句话说,固定件130贯穿第二枢接件120,其中固定件130的连接部136位在第一枢接件110的通孔112中,固定件130之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则位在通孔112外。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的轮廓并不以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为限,可视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24包含相对的表面126以及表面128。表面126面对第一枢接件110,表面128背对第一枢接件110。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接触第二枢接件120的枢接部122,且固定件130的第二限位部134接触第二枢接件120的本体部124的表面128。换句话说,枢接部122被固定在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之间,进而使第二枢接件120被限位于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之间。此外,第一枢接件110与固定件130的连接部136是由第二枢接件120的枢接部122分隔。如此,可透过枢接部122吸收固定件130的安装过程中的侧向力。举例而言,在固定件130为拉钉的实施方式中,枢接部122可缓冲固定件130变形时的冲击力,降低对第一枢接件110的破坏。此外。做为第一枢接件110的旋转轴的枢接部122可提供部分的支撑功能,降低固定件130所需承受第一枢接件110(也就是以枢接部122为旋转轴的旋转件)旋转时的侧向力。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件110包含第一部分116与第二部分118。第一部分116是部分地位在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之间,进而使第一枢接件110被限位于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枢接件120的本体部124之间。第二部分118自第一部分116凸出,且第一部分116围绕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换句话说,第二部分118具有另一较大的通孔112’,以容置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只要第一枢接件110具有位在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之间的部分,即可使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限制第一枢接件110于第二轴向A2上的移动。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件110的第二部分118所构成的通孔112’的空间体积较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的体积大,以避免影响第一枢接件110的旋转流畅性。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32面对第一枢接件110及第二枢接件120的表面为平面,且本体部124面对第一枢接件110的表面126与第一限位部132之间的距离H大于第一枢接件110位在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之间的第一部分116的厚度T。换句话说,第一枢接件110在第二轴向A2上具有可晃动的空间。因此,透过控制距离H与厚度T之间的差异可调整第一枢接件110旋转时的松紧度。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距离H比厚度T大0.15毫米。如此结构设计,可使第一枢接件110不至于太过晃动,同时也不会被固定件130与第二枢接件120夹得太紧。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件110具有导角114。第一枢接件110的导角114位在第一枢接件110面对第二枢接件120的一侧,且导角114连接通孔112的侧壁。换句话说,第一枢接件110的导角114是位在第二枢接件120的本体部124以及枢接部122之间的弯折处。如此结构设计可减少第一枢接件110与第二枢接件120的干涉机会,以避免影响第一枢接件110的旋转流畅性。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件110的通孔112的半径D1大于第二枢接件120的枢接部122的外径D2,使得第一枢接件110在第一轴向A1上具有可晃动的空间。如此结构设计可减少第一枢接件110与第二枢接件120之间的摩擦,以避免影响第一枢接件110旋转时的流畅性。

如图3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件110的第二部分118与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之间具有空隙G1。此外,第一枢接件110的通孔的半径D1与枢接部122的外径D2的差值形成另一空隙G2,且空隙G2大于空隙G1。当枢轴结构100以不同方向摆放时,即便第一枢接件110接触第二枢接件120的枢接部122,第一枢接件110的第二部分118与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并不会直接接触。如此,当枢轴结构100以不同方向摆放时,可避免第一枢接件110与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之间的摩擦,维持第一枢接件110相对于第二枢接件120旋转时的流畅性。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件110于第二轴向A2上的高度是高于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的。换句话说,通孔112’可做为沉头孔,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可视实际操作情形进行调整。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4不会同时接触枢接部122以及本体部124背对第一枢接件110的表面128。换句话说,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枢接件120在第二轴向A2上是具有可晃动空间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枢接件110仍是以第二枢接件120为旋转轴,因此只要第一枢接件110可被固定件130的第一限位部132以及第二枢接件120限位均可采用。

虽然本申请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相关技术
  • 枢轴结构与具有枢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 门枢轴结构及具有该门枢轴结构的智能物流柜
技术分类

0612011244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