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7:30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绳带自动松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的生活用品非常广泛,如旋钮式耳机收线器、旋钮式收紧鞋带的鞋、旋钮式收紧塑性文胸等,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因为要安装在鞋子或者衣物的内部,因此要求其体积要足够的小,现有技术中的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一般通过旋钮件带动绕线盘的转动,其中旋钮件与绕线盘之间通过齿轮组件进行传递。绕线盘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对绳带的收紧或放松。

现有技术中的旋拧件在受到震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转动或者晃动,对绳带的收紧或放松存在影响,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通过设置阻尼机构为旋钮件的转动提供阻力,从而避免了在震动或者晃动状态下出现的旋拧件的旋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配合的上壳体、驱动机构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与所述上壳体之间的绕线轴;

所述绕线轴具有用于缠绕绳带的绕线盘和与所述绕线盘同轴设置的齿盘;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齿盘驱使所述绕线盘转动以收紧或松开绳带;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上壳体上的手动旋拧件和驱使所述齿盘转动的齿轮组件;所述手动旋拧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组件相啮合的第一齿轮;

所述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手动旋拧件相配合、并为所述手动旋拧件提供阻力限制的阻尼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沿所述手动旋拧件的周向设置的摩擦件,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摩擦件摩擦接触的限位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件为套设在所述手动旋拧件外侧的橡胶圈,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手动旋拧件穿设的限位板穿孔,所述橡胶圈与所述限位板穿孔的内侧壁摩擦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板上还设置有限制所述橡胶圈轴线攒动的橡胶圈限位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动旋拧件上的限位齿环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弹性卡爪;

所述弹性卡爪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弹性卡爪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齿环配合的卡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供所述限位齿环穿设的限位穿孔;

所述弹性卡爪沿限位穿孔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并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卡爪对称设置在所述限位穿孔的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动旋拧件包括旋拧盖和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旋拧盖的连接轴;

所述限位齿环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轴包括若干呈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上的弹性卡脚、设置在所述旋拧盖上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卡脚相扣持的扣持槽,所述扣持槽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扣持槽的槽底,所述限位部的第二端延伸至相邻两个所述弹性卡脚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轮组件包括蜗杆和同轴设置在所述蜗杆上的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为设置在所述手动旋拧件上的面齿轮,所述面齿轮的齿形为直齿,所述第二齿轮为与所述面齿轮啮合的直齿轮。

一种穿戴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所述的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所述穿戴制品具有柔性基底和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上的绳带,所述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与所述绳带相配合以对柔性基底进行收紧或放松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通过设置阻尼机构为旋钮件的转动提供一定的阻力,旋拧力至少大于该阻力才能使旋拧件转动,从而避免了在震动或者晃动状态下造成旋拧件旋转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限位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限位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蜗杆与第二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绕线轴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绕线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手动旋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第一齿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第一齿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旋拧盖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上壳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上壳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上壳体的仰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分隔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分隔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的分解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旋拧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机构,11-蜗杆,12-第二齿轮,13-手动旋拧件,131-第一齿轮,133-旋拧盖,134-连接轴,1340-扣持槽,1341-弹性卡脚,1342-凸台,1343-卡勾部,1344-限位块,135-转轴孔,

2-绕线轴,21-绕线盘,22-齿盘,23-连接部,24-转动轴,

4-转轴,5-基座,50-绕线轴定位槽,51-支撑板,

6-上壳体,60-腔体,601-绕绳腔,61-第一通道,62-第一限位槽,63-第二限位槽,64-旋拧件容置槽,641-槽底板,642-齿轮穿孔,65-限位板,650-限位板穿孔,651-橡胶圈限位台,

7-分隔件,70-穿孔,71-第二通道,72-顶板,721-第一支撑部,722-第二支撑部,723-第一避让槽,724-第二避让槽,725-齿盘支撑环,73-第一侧板,74-第二侧板,

8-阻尼机构,81-限制齿环,82-弹性卡爪,821-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19所示,公开了一种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包括基座5、与所述基座5配合的上壳体6、驱动机构1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5与所述上壳体6之间的绕线轴2。

所述绕线轴2具有用于缠绕绳带的绕线盘21和与所述绕线盘21同轴设置的齿盘22;所述驱动机构1通过所述齿盘22驱使所述绕线盘21转动以收紧或松开绳带。

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手动旋拧件13和驱使齿盘22转动的齿轮组件,手动旋拧件13驱动齿轮组件。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件包括与所述齿盘22啮合的蜗杆11和同轴设置在所述蜗杆11上的第二齿轮12,所述手动旋拧件13上设置有与第二齿轮12啮合的第一齿轮1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齿轮组件还可以为多组相互啮合的直齿轮。如图6所示,第二齿轮2为设置在蜗杆11上的齿轮。手动旋拧件13驱使所述第二齿轮22周向转动,第二齿轮22由于与蜗杆11同轴设置,因此手动旋拧件13转动过程时能够带动蜗杆11周向转动。相应的,蜗杆11上与齿盘22啮合的位置设置有与齿盘22上的斜齿条相适配的齿条。通过蜗杆11的周向转动驱动齿盘22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21所示,所述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手动旋拧件13相配合、并为所述手动旋拧件13提供阻力限制的阻尼机构8。通过设置阻尼机构8对手动旋拧件13的周向转动提供阻力。只有当手动旋拧件13上受到的扭转力至少大于该阻力时才能使手动旋拧件13发生转动,当然手动旋拧件13上的旋拧力还要大于需要克服齿轮组件和绕线轴2以绳带对手动旋拧件13产生的阻力才能驱使手动旋拧件13转动。通过阻尼机构8的设置避免了手动旋拧件13在受到震动或者晃动的状态下造成旋拧件旋转的情况。

如图2-3所示,所述手动旋拧件13通过转轴4转动安装在所述上壳体6上,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固定在上壳体6上,且所述转轴4与所述绕线轴2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如图9-11所示,所述手动旋拧件13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二齿轮12啮合的第一齿轮131。第一齿轮131设置在手动旋拧件13的底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131为设置在手动旋拧件13的底端上的面齿轮。第二齿轮131上的齿形为直型齿,相应的,第一齿轮12为直齿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齿轮131还可以设置为准双曲面齿轮或者锥齿轮,此时第二齿轮131上的齿形可以是直齿锥齿、弧齿锥齿、摆线齿锥齿或者准双曲面齿,而所述第一齿轮12的具体形式与所述第二齿轮131相适配。

在使用过程中,旋拧件13上设置有便于手动旋拧操作的旋拧盖133,旋拧件13以转轴4为转轴进行周向转动,设置在旋拧件13底端上的第一齿轮131随着旋拧件13的周向转动而产生周向转动。第一齿轮131通过第二齿轮12带动蜗杆11的转动,蜗杆11驱动绕线轴2旋转以实现收紧或放松绳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蜗杆11驱动绕线轴2进行转动,由于蜗杆11具有自锁性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绕线轴2的反向驱动作用,也就是避免了绕线轴2在绳带作用下转动时带动蜗杆11方向转动。现有技术中如果采用普通齿轮驱动绕线轴2的设计必须要设计限制绕线轴2反向驱动的锁紧装置,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对绕线轴2的位置进行锁定的锁紧结构,不仅简化了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且现有技术的锁紧结构在装配过程中较为复杂,因此本实施例也方便了整个旋拧式绳带松紧装置的装配,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转轴4设置为与绕线轴2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能够在转动手动旋拧件13的时候更加直观的反映绕线轴2的转动方向,使手动旋拧件13与绕线轴2之间更好的实现同步转动。方便了手动旋拧件13对绕线轴2的操控。实际上,手动旋拧件13也可以设置在蜗杆11的轴向方向上,但是在这种状态下手动旋拧件13反应的是蜗杆11的转动方向,由于蜗杆11的中心轴线与绕线轴2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因此蜗杆11的转动方向并不能直观的反应绕线轴2的转动方向。因此就不能直观的判断手动旋拧件13需要转动的方向。

同时,在安装使用旋拧式绳带松紧装置的过程中,基座5一般平行固定在可穿戴制品的表面,若将手动旋拧件13设置在蜗杆11的中心轴线方向,由于绕线轴2的轴线设置为与基座5垂直设置,则蜗杆11的轴线方向只能设置为与基座5平行,这样就使手动旋拧件13上的轴线与基座5平行设置,此时手动旋拧件13上的旋拧盖133所在的平面就只能与基座5垂直。上述设计就限制了旋拧盖133的大小和可操作性,因为旋拧盖133越大,基座5与旋拧盖133之间的空间就越小,空间越小则操作性就越差,而如果旋拧盖133的太小,则就需要较大的旋拧力才能对旋拧件13起到作用,也不便于操作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12所示,手动旋拧件13还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31与所述旋拧盖133的连接轴134。第一齿轮131用于与第二齿轮22啮合。第一齿轮131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4相适配的转轴孔135,所述连接轴134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孔135连通的第一孔。

在本实施例中旋拧盖133和第一齿轮131可拆卸式连接固定,具体的,如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连接轴134包括若干呈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131上的弹性卡脚1341和设置在所述旋拧盖133上的凸台1342,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342为圆柱形凸台。所述凸台1342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卡脚341相扣持的扣持槽134,所述扣持槽134内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卡脚341上的卡勾钩合的卡勾部1343。卡勾与卡勾部1343的配合实现旋拧盖133和第一齿轮131在轴向上的相向远离。进一步的为了限制旋拧盖133和第一齿轮131在周向上产生相互转动,在所述扣持槽134内还设置有限位部1344,所述限位部1344的第一端固定在扣持槽134的槽底,限位部1344的第二端延伸至相连两个弹性卡脚341之间的间隙,限位部134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弹性卡脚341相抵。

在现有技术中限制旋拧盖133和第一齿轮131两者在周向方向上发生转动常通过在凸台134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弹性卡脚341的卡勾相适配的卡槽进行扣合,卡勾与卡槽的侧壁相抵以避免两者产生周向上的相对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卡槽的侧壁只是与卡勾相抵两者接触面积小其限位作用有限,本实施例使限位部1344与整个弹性卡脚341的侧壁相抵来限制两者在轴向上发生相互转动,其作用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的避免两者产生相对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轴2和所述蜗杆11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5与所述上壳体6之间的腔体60内。所述上壳体6或者所述基座5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腔体60内外的第一通道61。绳带通过第一通道61与腔体60内的绕线盘21连接,绕线盘2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绳带的绳带安置槽。

上壳体6就可以设置为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结构,腔体60设置在上壳体6上,此时与上壳体6相对应的基座5则为如图19所示的扁平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道61则设置在上壳体6上。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基座5上还可以设置为呈槽状的结构,基座5上设置有底板和垂直底板的周围侧板,上壳体6固定在周围侧板上,此时腔体60设置在基座5上,在这种状态下第一通道61则设置在基座5上。

进一步的,如图2、图17和图18所示,为了避免蜗杆11与齿盘22等齿轮组件对绳带在缠绕过程中产生影响,本发明实施例在所述基座5上还设置有分隔件7,所述分隔件7将所述腔体60分隔成绕绳腔601和齿轮腔。所述分隔件7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绕绳腔601与所述齿轮腔的穿孔70;所述齿盘22和所述绕线盘21之间的连接部23穿设于所述穿孔70内。所述齿盘22和所述蜗杆11设置在所述齿轮腔内,所述绕线盘21设置在所述绕绳腔601内。所述绕绳腔601通过第二通道71与所述第一通道61连通。

分隔件7将腔体60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其中绕绳腔601内单独用于缠绕绳带,而齿轮腔内则用于蜗杆11的安装固定以及用于安置与蜗杆11相互连接的齿轮零件。上述结构的设置避免了绳带在缠绕过程中缠绕到蜗杆11等齿轮零件上,从而影响蜗杆11等齿轮零件的传动。

具体的,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7设置有顶板72和分布在所述顶板72两侧并沿所述顶板72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73和第二侧板74。所述穿孔70设置在所述顶板72上,所述第二通道7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通道7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73和所述第二侧板74上。

在本实施例中蜗杆11转动安装在分隔件7上,具体的,所述顶板72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721和第二支撑部722,所述第一支撑部7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722分别支撑在所述蜗杆1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6上设置有与所述蜗杆11的两侧分别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所述第一限位槽6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721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限位槽63与所述第二支撑部722的位置相对。第一限位槽62和第二限位槽63用于限制蜗杆11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摆动。

所述顶板7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蜗杆11相适配的第一避让槽723和与所述直齿轮12相适配的第二避让槽724。第一避让槽723和第二避让槽724的设置能够使蜗杆11在安装在分隔件7上后不至于太突出分隔件7的顶端,使整个装置在安装固定后体积更小。有利于装置的集成化设计。

由于蜗杆11上设置有直齿轮12,因此蜗杆11需要被第一支撑部721和第二支撑部722架空,蜗杆11安装位置高于基座5。为了进一步的集成式设计装置,将所述绕线盘21设置在所述齿盘22与所述基座5之间。这样绕线盘21设置在靠近基座5的位置,绕绳腔601则为分隔件7与基座5围成的腔体。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齿盘22被抬升,绕线盘21实际上起到支撑齿盘22的作用,从而方便齿盘22与被支撑抬高的蜗杆11相啮合。

由于绕绳盘21设置在靠近基座5的位置,为了更方便的使穿设的绳带与绕线盘21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61设置在所述上壳体6上靠近所述基座5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基座5上设置有与绕线盘21相适配的绕线轴定位槽50,绕线轴定位槽50与绕线盘21间隙配合,绕线盘21在绕线轴定位槽50内转动。绕线轴2上还设置有转动轴24,上壳体6上设置有与转动轴24相适配的槽体,转动轴24与槽体间隙配合。绕线轴2在槽体和绕线轴定位槽50的限制作用线实现转动。采用上述方式由于绕线盘21的底端与基座5之间接触面较大,其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扭矩较大。因此,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7所示,所述顶板72上还设置有齿盘支撑环725,所述齿盘支撑环725沿所述穿孔70的边沿设置。齿盘支撑环725对齿盘22起到支撑作用。需要说明的是齿盘22的最大直径大于绕线盘21的直径,穿孔70的直径仅供绕线盘21穿设。齿盘支撑环725将绕线轴2支撑后绕线轴2在转动过程中以齿盘支撑环725为转动的支撑点,避免了绕线盘21的底端与基座5之间的摩擦接触,从而减少了摩擦阻力。为了进一步减少两者转动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力,将所述齿盘支撑环725上与所述齿盘22相贴合一侧设置为圆弧状。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绕线轴2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小,从而提高了传动的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9所示,为了方便实现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安装固定到可穿戴制品上,在基座5上设置有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沿基座5的周向方向布置一圈,支撑板51被设置为埋设在可穿戴制品内,支撑板51的设置方便了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的安装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所述上壳体6上设置有旋拧件容置槽64,所述转轴4设置在所述旋拧件容置槽64的槽底板641上;所述槽底板64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12相适配的齿轮穿孔642。齿轮穿孔642将旋拧容置槽64与腔体60连通,直齿轮12穿设过齿轮穿孔642与旋拧容置槽64内的第一齿轮131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手动旋拧件13可以与转轴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具体的,轴承的内圈固定在转轴4上,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手动旋拧件13的转轴孔135上。当然也可以将转轴孔135设置为与转轴4间隙配合从而实现手动旋拧件13与转轴4的转动安装。

实施例1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机构8包括沿所述手动旋拧件13的周向设置的摩擦件,所述上壳体6上设置有与所述摩擦件摩擦接触的限位板65。所述摩擦件为套设在所述手动旋拧件13外侧的橡胶圈,所述限位板65上设置有供所述手动旋拧件13穿设的限位板穿孔650,所述橡胶圈与所述限位板穿孔650的内侧壁摩擦接触。

橡胶圈套设在连接轴134的外侧,具体的橡胶圈套设在凸台1342的外侧,橡胶圈与限位板穿孔650的内侧壁接触,橡胶圈实际上是被夹持在手动旋拧件13和限位板65之间,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橡胶圈的存在,手动旋拧件13在转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作用到手动旋拧件13上的旋拧力至少大于该阻力时才能驱使旋拧件13转动。上述结构的设置为手动旋拧件13的转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避免了在震动等不合理的状况下使手动旋拧件13产生转动。

为了更好的提升橡胶圈对手动旋拧件13的阻碍作用,在橡胶圈与限位板穿孔650之间还可以添加阻尼油。

进一步的,限位板65上还设置有橡胶圈限位台651,橡胶圈限位台651用于限制橡胶圈沿连接轴134的轴向滑动到与限位板穿孔650的内侧壁不相抵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手动旋拧件13可以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到转轴4上,通过轴承安装固定能够避免手动旋拧件13沿转轴4的轴向方向产生攒动,从而带动橡胶圈偏离至与限位板穿孔650的内侧壁不相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650设置在旋拧件容置槽64的槽口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阻尼机构8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结构的旋拧式绳带松紧装置上,也就是只要存在旋拧件13周向转动的绳带松紧装置上都可以通过阻尼机构8对旋拧件13的转动起到限制作用,并不局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过蜗杆11进行传动控制绕线轴2转动的绳带松紧装置。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仅仅是具体的阻尼机构8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0-22所示,所述阻尼机构8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动旋拧件13上的限制齿环81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6上的弹性卡爪82。限制齿环81设置在旋拧件13的外侧壁上,具体的,限制齿环81设置在连接轴134上的凸台1342的外侧壁上。

所述弹性卡爪82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壳体6上,所述弹性卡爪8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卡爪82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限制齿环81配合的卡勾821。在转动过程中弹性卡爪82上设置卡勾821的一端会受到来自限位齿环81的推动力,该推动力会使弹性卡爪82发生弹性形变。

弹性卡爪82上的卡勾821和限制齿环81的配合对手动旋拧件13转动提供一定的阻力,只有当手动旋拧件13上受到的旋拧力至少大于该阻力时旋拧件13才会有产生转动的可能,且在转动过程中会出现哒哒哒的响声,以指示此时旋拧件13在进行收紧或放松,方便使用者及时的得到反馈。

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6上设置有限位板65,所述限位板65上设置有供所述限制齿环81穿设的限位穿孔650。所述弹性卡爪82设置在限位板65上。

具体的,所述弹性卡爪82沿所述限位穿孔650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弹性卡爪82呈弧形设置,将弹性卡爪82设置为弧形能够增强弹性卡爪82的弹力,能够更好的为手动旋拧件13提供阻力。同时使弹性卡爪82环抱的设置在连接轴134的外侧,上述结构设计使弹性卡爪82有更好的适用性,有利于整体结构的优化,使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有利于体积的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爪8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卡爪82对称设置在所述限位穿孔650的侧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弹性卡爪82能够更好的为手动旋拧件13的转动提供阻力。此外弹性卡爪82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设置。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穿戴制品,该可穿戴制品包括上述的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所述穿戴制品具有柔性基底和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上的绳带,所述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与所述绳带相配合以对柔性基底进行收紧或放松操作。

进一步的,该旋拧式绳带松紧装置可以应用到鞋子上,即所述穿戴制品为鞋子,所述柔性基地为鞋身,所述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设置于鞋身上,并与所述绳带相配合对鞋身进行收紧或放松操作。

此外,该手动式绳带松紧装置还可以应用到内衣或者书包等穿戴制品上。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 一种集成式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技术分类

0612011299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