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连接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1:13


电连接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1月30日、申请号为201811456806.6、发明名称为“电连接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电连接器在利用锁扣装置与对接连接器进行锁扣配合时,其上表面需要预留让位空间给对接连接器的锁扣机构,当电连接器应用于震动环境下,譬如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通常需要限位件来加强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的保持力。而新能源汽车的内部零件通电进行运作时容易产生静电,且内部零件易受到静电的干扰电流影响,严重时会引发跳火甚至零件损毁。为避免此问题产生,传统新能源汽车的机箱模块上会设置有接地组件,从而使得机箱内部产生的静电电流能够顺利疏通,避免损毁内部零件。但在某些特定车型中,为了追求特定的需求(例如造型需求)而难以在机箱模块设置接地组件,因此电连接器在高压环境下使用前,同时还需要进行严格的高压静电测试,以防止电连接器在高压环境下短路或者电子元件损坏,而传统的电连接器由于后端连接线缆,干扰电流容易自绝缘本体后侧的空隙内流入前方的导电端子处,进而发生短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承受高静电电压且安全性能较高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线缆、前盖及后盖,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前侧的主体部、位于其后侧的安装部及若干沿对接方向将其贯穿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自后向前组装并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内,且包括沿横向方向排列的至少一排,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接触部及位于所述接触部后侧的接线部,所述线缆在所述收容槽内与相应导电端子的接线部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前盖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前侧并将所述导电端子锁紧于对应的收容槽内,所述后盖自后向前组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套设于所述线缆的绝缘皮外围的弹性夹紧件,所述夹紧件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安装部的安装空间内且被所述后盖自其后侧向前进行遮盖,同时所述夹紧件被所述安装部的内壁面挤压进而压紧于所述绝缘皮外,以避免干扰电流自所述安装空间向前流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件的外周面被所述安装部的内壁面挤压密封、其前端面抵压于其前侧且限定形成所述安装空间的前表面、其后端面被所述后盖的内壁面所挤压,以使其自所述收容槽的后侧将其封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件具有若干沿对接方向将其贯穿的穿孔,当所述夹紧件自后向前装入所述安装空间内之后,所述导电端子与线缆连接并自后向前插入且穿过所述穿孔,直至所述导电端子初步卡止于所述绝缘本体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件还具有均匀分布于其前、后表面上且并未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若干凹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盖具有向前突伸于其收容腔内的至少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向前插入所述夹紧件的后表面上设置的对应凹孔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收容槽一一对应设置的若干弹性壁,所述弹性壁位于对应的收容槽内并借由其上凸形成的止挡部对所述导电端子进行止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盖具有基体及突设于所述基体前侧的若干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收容槽一一对应设置,当所述前盖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前侧时,所述突出部伸入对应的收容槽内并抵压于所述弹性壁下侧并对其施加向上的挤压力,进而对相应的导电端子进行最终卡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于其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相配合的阻挡面,当导电端子插入对应的收容槽内后,所述止挡部向前抵压于所述导电端子的阻挡面以形成初步及最终卡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与底壁及将顶壁和底壁相连的一对侧壁,每一所述侧壁形成有自其外表面向内凹陷设置的限位槽及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的卡扣部,所述前盖具有基体及相对设置于所述基体两侧的一对卡扣臂,当所述前盖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前侧时,所述卡扣臂上的卡扣槽与所述卡扣部相扣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侧壁还具有与其上设置的限位槽相连通的一对定位槽,所述一对定位槽分置于所述限位槽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卡扣臂具有沿高度方向向外延伸的一对凸肋,所述一对凸肋伸入对应侧壁的相应定位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电连接器通过在线缆的绝缘皮外围设置弹性夹紧件,所述夹紧件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空间内且被所述后盖遮盖,同时被所述安装部的内壁面挤压进而压紧于所述绝缘皮外,增加爬电距离,以避免干扰电流直接自所述安装空间向前流入,防止静电跳火至导电端子而导致的短路以及元件损坏,并且借用所述后盖的遮盖实现完整封闭,避免干扰电流透过缝隙向前流入,进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能够适用于未设置接地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的机箱模块,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厂商能够灵活设计其整体新能源汽车的结构,无需考虑设置接地组件,进而使得电连接器的应用性大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将导电端子和线缆移除后的部分组装图。

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中前盖的侧视图。

图8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中夹紧件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中线A-A的阶梯剖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未组装导电端子及线缆时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线B-B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沿图1中线C-C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导电端子2、线缆3、前盖4、后盖5及套设于所述线缆3的绝缘皮31外围的弹性夹紧件6。为了便于说明,下文将以电连接器100的对接端视为前端、接线端视为后端进行说明,也即前后方向为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方向,同时,定义与所述前后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为横向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另一个方向为高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于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于高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请参图1至图6并结合图11至图14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位于其前侧的主体部11、位于其后侧的安装部12、若干沿对接方向将其贯穿的收容槽13及位于其上侧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锁扣的锁扣机构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排所述收容槽13,且一排所述收容槽13沿所述横向方向排布。

所述主体部11包括顶壁111、底壁112及将所述顶壁111与底壁112相连的一对侧壁113,所述顶壁111和底壁112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顶壁111及底壁112向前延伸超出所述导电端子2的前端面210以形成突露于导电端子2前侧的前端壁114,所述顶壁111及底壁112将所述导电端子2完整遮盖于其间以使其不会沿高度方向向外暴露,同时,通过其前端壁114将导电端子2前侧的前盖4进行遮挡,同时可增加导电端子2周围静电的爬电距离,减弱干扰电流的影响。如此,在主体部11的顶壁111及底壁112上均未设置任何开口结构,以防止跳火现象发生。

所述顶壁111的上侧形成有若干向上突伸形成的若干凸条1112,其下侧具有向上凹陷形成的结合槽11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槽1113于横向方向上与所述锁扣机构14对齐设置。

所述主体部11还具有与所述收容槽13一一对应设置的若干弹性壁115,所述弹性壁115位于对应的收容槽13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壁115沿前后方向延伸并遮盖于对应收容槽13的下侧,并且,所述弹性壁115具有朝向所述收容槽13内部突伸的止挡部1151以及向前突伸于对应止挡部1151前侧的舌部1152,所述舌部1152的前端为弹性壁115的自由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壁115也可设置于对应收容槽13的上侧。

所述一对侧壁113分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侧壁113形成有自其外表面向内凹陷设置的限位槽1131、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131内的卡扣部1132及位于所述限位槽1131后侧的操作区1133,所述操作区1133也自对应侧壁113的外表面向内凹陷设置,且与所述限位槽1131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1131及操作区1133均沿横向方向向外开放设置。

同时,每一所述侧壁113还具有与其上设置的限位槽1131相连通的一对定位槽1134,所述一对定位槽1134分置于所述限位槽1131沿高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侧壁113还具有位于所述定位槽1134内侧的挡壁1135,所述定位槽1134、限位槽1131及操作区1133均未向内将所述挡壁1135贯穿,且所述定位槽1134及限位槽1131向内凹陷至对应挡壁1135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壁113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限位壁1136,所述一对限位壁1136位于所述定位槽1134的外侧且沿高度方向间隔形成所述限位槽1131。

所述安装部12呈中空状并具有向后开放设置的安装空间120,所述安装部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凸部1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121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2向外暴露的顶面及底面上。另外,所述安装部12还具有突设于其顶面上的突条122,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突条122为一对进行说明,但是其数量并不以此为限。每一所述突条122沿前后方向延伸,于横向方向上,一对所述突条122间隔设置且位于一对所述定位凸部121之间。

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突设形成于所述主体部11外围的框体部15,所述框体部15位于所述主体部11的后端,所述框体部15向上突伸的高度大于所述凸条1112向上突伸的高度,进而增加跳火距离。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于高度方向及横向方向上,所述框体部15均向外延伸超出所述主体部11的外周面,也即,所述主体部11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框体部15在该竖直面上的投影内部。另外,于高度方向及横向方向上,所述框体部15向外延伸也超出所述安装部12的外周面,也即,所述安装部12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框体部15在该竖直面上的投影内部。

另外,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突设于其顶壁上的一对防护部16,于横向方向上,所述锁扣机构14夹置于所述一对防护部16之间,且于高度方向上,所述防护部16的顶面高于所述锁扣机构14的按压部141的顶面,从而有效保护到按压部141,防止外力对按压部141的不当施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部16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2上,且与所述框体部15的后端面相连。进一步地,自后向前看,所述防护部16呈人字形,其为对称式结构且具有位于其上侧的平直段161及自所述平直段161的底端延伸的一对倾斜段162,所述一对倾斜段162反向延伸且对称设置。于横向方向上,所述突条122位于所述平直段161的正下方。

请参图3至图4并结合图10、图13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自后向前组装并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13内,且包括沿横向方向排列的至少一排,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与对接端子(未标示)相接触的接触部21以及位于所述接触部21后侧以与线缆3相连的接线部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1整体呈框型结构,且其于高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配合的阻挡面2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1的下侧开设有向下开放设置的开槽211,所述阻挡面23为所述开槽211的前壁面。所述接触部21的下侧突伸形成有片状导引部212,所述导引部212竖直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导引部212与所述阻挡面23共同限定所述开槽211相邻的两壁面。当导电端子2插入对应的收容槽13内时,所述绝缘本体1的止挡部1151向前抵压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阻挡面23以防止其后退。

请参图1至图7并结合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前盖4具有基体41及相对设置于所述基体41两侧的一对卡扣臂42,所述基体41具有与所述收容槽13一一对应设置以供对接元件(未图示)插入的通槽411,所述卡扣臂42分置于所述基体41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并与相应侧壁113上形成的卡扣部1132相扣合。

每一所述卡扣臂42设有与所述基体41相连且间隔设置的一对连接部421及将所述连接部421的末端相连的末端部422,所述末端部422设有自其内壁面向外凹陷形成以与对应的卡扣部1132相扣合的卡扣槽4221。

每一所述卡扣臂42还具有自对应的连接部421沿高度方向向外延伸的一对凸肋423,所述凸肋423伸入对应侧壁113的定位槽1134内,以防止所述卡扣臂42在不当外力作用下过度外张。如图7所示,于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凸肋423的外表面4231逐渐向其内表面4232靠拢设置,以使所述卡扣臂42的后段能够向外张开一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表面4232为与前后方向平行的竖直面。

所述前盖4的上表面突设形成结合部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部43位于所述前盖4于横向方向上的中部,当所述前盖4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前侧时,所述结合部43收容并定位于所述结合槽1113内。

所述前盖4还具有突设于所述基体41前侧的若干突出部44,所述突出部44分成沿高度方向并排设置的两排,每排中的突出部44沿横向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44与所述通槽411一一对应设置。

当所述前盖4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前侧时,所述突出部44伸入对应的收容槽13内,所述卡扣槽4221与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的卡扣部1132相扣合,所述突出部44于下侧抵压对应的舌部1152,以使对应的止挡部1151朝向收容槽13内部运动并增大与阻挡面23之间的接触深度,在本实施例中,也即所述舌部1152在突出部44的挤压作用下向上运动,使得所述止挡部1151向上运动,进而防止所述阻挡面23自止挡部1151的顶端滑出,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锁扣更加深入而避免松脱。

当需要对所述前盖4进行解锁时,仅需在操作区1133对所述末端部422施力以使所述卡扣臂422向外略张开,进而使得所述卡扣部1132自所述卡扣槽4221滑出。

请参图1至图6并结合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后盖5具有沿前后方向将其贯穿的安装槽51及向前开放设置的收容腔50,所述安装槽51具有位于其沿横向方向上一侧的导向槽511,所述导向槽511位于所述安装槽51沿横向方向上的其中一侧,且其沿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其旁侧部分的尺寸大,如此以使所述导电端子1在装入所述后盖5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组装时,所述后盖5自后向前组装至绝缘本体1后侧的安装部12之后,所述导电端子2以预定方向进入所述导向槽511,使得所述导引部212插入所述导向槽511内并沿着导向槽511向前滑动,进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整体自后向前装入并穿过对应的安装槽51,以进一步向前插入并穿过所述夹紧件6上的穿孔61。

所述后盖5的顶部设有位于其中部的缺部52及突设于其上的容纳部53,所述容纳部53分置于所述缺部52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容纳部53具有向前且向下开放设置的容纳空间530,以将绝缘本体1顶部设置的突条122收纳于其中。

另外,所述后盖5的顶壁及底壁分别具有与所述收容腔50相连通的一对卡位槽54,于横向方向上,所述卡位槽54位于所述容纳部53的外侧,也即相较于所述卡位槽54,所述容纳部53更靠近所述缺部52设置。

请参图3至图4、图6、图8至图9及图13至图14所示,所述夹紧件6具有若干沿对接方向将其贯穿的穿孔61及均匀分布于其前、后表面上且并未贯穿设置的若干凹孔62。与所述导电端子2对应地,所述穿孔61具有沿横向方向排列的至少一排。

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夹紧件6具有两排穿孔61为例进行说明,每排中的若干所述穿孔61沿横向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两排所述穿孔61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夹紧件6具有三排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凹孔62,每排中的所述凹孔62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每相邻的两排凹孔62之间夹设有一排所述穿孔61。

所述后盖5还具有向前突伸于其收容腔50内的至少一定位柱55,所述定位柱55向前插入所述夹紧件6的后表面上设置的对应凹孔62内(如图14所示),以实现所述夹紧件6与所述后盖5之间的相对定位。于横向方向上,所述定位柱55位于所述安装槽5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55具有一对,其分置于所述安装槽51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件6的外周面上突设形成有至少一圈凸肋6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6具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条所述凸肋63。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6由橡胶材料制成,以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

所述夹紧件6还具有若干与所述凸肋63对应反向突伸设置的若干内突部64,所述内突部64位于所述朝向所述穿孔61内部突伸,每一所述穿孔61内均设置有至少一圈所述内突部64。

组装时,所述夹紧件6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安装部12的安装空间120内,所述后盖5自后向前组装于所述安装部12,且所述后盖5于所述夹紧件6的后方对夹紧件6进行遮盖,所述突条122插入并定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部53,所述定位凸部121卡扣并定位于所述卡位槽54内。

所述线缆3插入所述收容槽13内并在该收容槽13内与相应导电端子2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夹紧件6被所述安装部12的内壁面挤压进而压紧于所述绝缘皮31外,使得绝缘本体1后侧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以避免干扰电流自所述安装空间120向前流入,从而避免高压静电跳火至位于前侧的导电端子2。

所述前盖4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前侧并将所述导电端子2锁紧于对应的收容槽13内,于高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上,所述前盖4被遮盖于所述前端壁114的内侧。

当所述夹紧件6装入所述安装空间120内后,所述导电端子2与线缆3连接并自后向前插入且穿过所述穿孔61,直至导电端子2卡止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由于所述夹紧件6设置有若干非贯通设置的凹孔62,使得所述夹紧件6在保持其整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还具有较强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有利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插入。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通过在线缆3的绝缘皮31外围设置弹性夹紧件6,所述夹紧件6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安装部12的安装空间120内且被所述后盖5遮盖,同时被所述安装部12的内壁面挤压进而压紧于所述绝缘皮31外,以避免干扰电流自所述安装空间120向前流入,尤其在高压环境下,可有效防止静电跳火至导电端子而导致的短路以及元件损坏,从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用于生产电连接器的方法,特别是用于高密度底座系统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特别是用于汽车工业的电连接器;以及高密度底座系统
  • 中继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装体以及带有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分类

0612011326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