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通风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8: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设备,具体地但不排他地涉及车辆供暖、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中的通风设备,并且尤其涉及汽车通风设备的叶片的控制。

背景技术

车辆通风设备中的叶片用于围绕车辆引导来自HVAC系统的气流以改善乘客舒适性。在常规的通风设备布置中,在图17至19中示出了其示例,两个角位置中存在有叶片,邻近乘客舱的前叶片101布置在第一水平角位置中,以及后叶片106布置在前叶片后面、在第二竖直角位置中。除了控制空气的方向的叶片之外,然而在叶片上游,通风设备通常还设置有独立控制的瓣片(未示出),以用于调节流到叶片的空气量。

水平叶片101上下枢转,从而改变其定向以调整竖直方向上的空气的方向,而竖直叶片106左右枢转,从而改变其定向以调整空气输出的横向方向。所示的叶片通常布置成阵列;水平叶片101连接到与其串联移动的其他水平叶片(未示出),并且竖直叶片106连接到与其串联移动的其他竖直叶片(图19中可见)。

后叶片106的控制是通过呈围绕前叶片101布置的滑块102的形式的控制构件来实现的,使得该控制构件102由前叶片101支撑。叉形件104通过铰链103连接至滑块的后部,以便在竖直方向上自由枢转,叉形件104的两个叉部侧接设置在后叶片106的前部处的杆105。后叶片106在杆105后面具有孔107以允许后叶片106枢转而不受突起104的限制,突起104可以根据需要突出到孔中。在已知通风设备的该示例中发现,包含孔107的滑块102和叉形件104布置引入湍流并因此引入噪声,并且还降低了气流的方向控制的有效性。此外,随着车辆变得越来越安静,需要控制低水平声音源,已知的叶片控制可在经受由不平的路面引起的干扰时晃动,这导致汽车中不希望的噪声。

本发明试图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的缺陷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和/或提供其他改进。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风设备,该通风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支撑叶片;控制支撑叶片支撑控制构件;其中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控制支撑叶片内。

以此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置,其中控制支撑叶片上方的气流被控制构件较少地干扰并且因此气流的方向性得到改进,并且湍流被减小,此外气流不太可能产生不希望的噪声,如鸣响声。

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完全位于控制支撑叶片内。

控制支撑叶片可以是大致上平面的。控制支撑叶片可以包括首边缘和/或尾边缘。控制支撑叶片可以包括第一(例如,上部)空气偏转表面并且可以包括第二(例如,下部)空气偏转表面,第二空气偏转表面可以与第一空气偏转表面相对。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和/或第二空气偏转表面可以是大致上平面的。

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和/或第二空气偏转表面可以是平坦的。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和/或第二可以是光滑的。特别优选的是,上部空气偏转表面是平坦的和/或光滑的,因为这是使用者最可能可看到的表面。与平面/大致上平面的表面的偏差在理想情况下被最小化,但可以更适当地容纳在下部空气偏转表面上。

控制支撑叶片的横截面可以被定义为由首边缘和尾边缘以及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和第二空气偏转表面限定的形状;即横向于叶片的纵向轴线(纵向轴线从其跨度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截面。横截面在跨度上可以具有恒定的厚度(即,基本上恒定的厚度)。横截面在其跨度上的恒定厚度不具有会干扰叶片上方的气流的隆起等。

如果隆起是必要的,例如为了容纳某种材料,隆起优选地设置在下侧上,使得上部空气偏转表面可以是平面的、平坦的和光滑的。

控制支撑叶片具有厚度,该厚度是相对的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和第二空气偏转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并且因此可以计算平均厚度。

控制构件优选地包括控制构件把手。控制构件把手具有最大高度;高度被定义为在测量控制支撑叶片的厚度的方向上的尺寸。例如,在控制支撑叶片水平地布置的情况下,其平均厚度是其竖直平均高度,并且同样地控制构件把手的最大高度是控制构件把手竖直最长的测量值。

控制构件把手的最大高度优选地基本上等于或不大于控制支撑叶片的平均厚度。控制把手的最大高度优选地基本上等于或不大于控制支撑叶片的横截面的最大厚度。

大致上平面的形状对于叶片是有益的,因为呈现给气流的截面积被最小化并且气流偏转表面积被最大化。光滑和/或平坦的上部空气偏转表面是同样有益的,两者都减少了气流的中断。

控制构件把手的最大高度基本上等于或小于叶片的平均厚度和/或基本上等于或不大于控制支撑叶片的横截面的最大高度,以导致控制构件把手具有低轮廓并且不应不必要地干扰气流。

控制支撑叶片的横截面的最大厚度可以不大于10mm、9mm、8mm、7mm、6mm、5mm、4mm、3mm或2mm。

控制支撑叶片的平均厚度可以不大于10mm、9mm、8mm、7mm、6mm、5mm、4mm、3mm或2mm。

在控制支撑叶片的跨度上,控制支撑叶片的最大厚度可以与控制支撑叶片的平均厚度偏离不超过3mm、2mm、1mm或0.5mm。保持与平均厚度的偏差至最小值确保了均匀的厚度并且有助于一种总体布置,在总体布置中控制支撑叶片可以被成形为最佳地适应它的(调节空气输出的方向的)功能,具有最小的修改以适应它在支撑控制构件中的作用,例如没有实质性的隆起以适应控制构件并且特别是控制构件把手的厚度。

控制构件把手可以是细长的。具体地,控制构件把手可以是细长的,其长轴线与控制支撑叶片的最长轴线对齐。

气流在被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偏转之前可以不被控制构件中断。

控制构件把手可以不延伸、或者可以仅最小化地延伸超过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和第二空气偏转表面的平面。这在避免气流中断方面也是重要的。

控制支撑叶片可以包括槽,其中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控制支撑叶片中的槽内。

槽可以在控制支撑叶片的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和/或第二空气偏转表面中形成为凹部。凹部可以从首边缘延伸至尾边缘。以此方式,当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凹部中时,与围绕控制支撑叶片的控制构件相比,控制构件可以从空气偏转表面延伸更少,并且由此更少地干扰气流,有利的是将通风件内的无阻碍区域保持得尽可能大以便减少噪声并提高效率。

可替代地,并且优选地,可以由从控制支撑叶片的尾边缘到控制支撑叶片的首边缘(在第一空气偏转表面与第二空气偏转表面之间)延伸穿过支撑叶片的孔形成槽。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控制支撑叶片中的槽内,或者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完全位于控制支撑叶片中的槽内并且被控制支撑叶片包围。

因为控制支撑叶片提供结构稳定性,所以位于控制支撑叶片内的控制构件可以被制造得比位于控制支撑叶片周围的一个控制构件更薄,这减少了生产所需的材料;尤其是在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完全位于穿过支撑叶片的孔内的情况下。此外,这可减小控制滑块的占地空间,这可改善通风设备的美学外观。此外,因为气流中控制构件较少,因此气流的紊流可以较少。

控制构件能够在槽内移动。控制构件的移动可以是枢转的。控制构件的移动可以是旋转的。然而,优选地,控制构件的移动是平移的、更优选地是可滑动的并且最优选地是沿着控制支撑叶片的尾边缘可横向滑动的(尾边缘典型地是空气在经过首边缘之后流过的边缘,并且因此尾边缘布置在通风设备面向使用者的前部处)。

控制构件的移动允许在控制支撑叶片的尾边缘与首边缘之间传递控制输入。

控制构件把手可以由使用者抓握。控制构件可以包括连接构件(其至少一部分可以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位于槽内)。控制构件可以包括支架(支架可以位于控制支撑叶片的首边缘处,并且可以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到控制构件把手)。

通过将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控制支撑叶片中,控制构件把手不再必须作为滑块的整体部分起到结构作用并且可以主要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美学要求进行设计。

槽的横截面在高度上可以基本上等于连接构件的横截面的高度。因此,连接构件可以紧密配合在槽中。槽的横截面的宽度可大于连接构件的横截面的宽度,例如,大于连接构件的横截面的宽度的2倍,大于连接构件的横截面的宽度的3倍,大于连接构件的横截面的宽度的4倍,或者大于连接构件的横截面的宽度的5倍。连接构件的横截面和/或槽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的。

特别是在槽是孔的情况下,槽和控制构件横截面的这样一种布置允许控制构件独立于控制支撑叶片沿着一条轴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宽度)移动并且与控制支撑叶片一起围绕轴线旋转移动。

控制构件支架可以被配置、确定大小和布置为防止空气流过叶片中的槽(例如,孔)。这避免了槽/孔本身引入噪声/湍流。

控制构件支架可以布置在控制支撑叶片的首边缘中的凹部中。控制构件可布置在轨道上。轨道可以设置在控制支撑叶片的首边缘中的凹部中。在控制支撑叶片的首边缘中的凹部可以具有唇缘,并且支架可以设置有相应的凹槽,以便提供控制构件支架在其上布置的轨道。

通过将控制构件支架布置在控制支撑叶片的首边缘中的凹部中,控制构件支架引起气流中的较少/没有紊流并且将控制构件固定到控制支撑叶片上—轨道可以提供一种紧密配合,从而减少/避免晃动并且引导控制构件的移动。

通风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受控叶片,受控叶片的定向是由控制构件控制的。

控制构件可以通过连杆连接到受控叶片,使得控制构件的移动调节受控叶片的定向。连杆可以是伸展连杆,即,可操作以响应于控制构件的移动和/或控制支撑叶片的移动而伸展或缩回的连杆。

控制支撑叶片的定向优选地是可调整的,例如通过将控制支撑叶片绕轴线枢转,轴线可以是水平轴线/横向轴线。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包括控制支撑叶片和受控叶片;控制支撑叶片包括控制构件,并且控制构件通过连杆连接至受控叶片,使得控制构件的移动调节受控叶片的定向;其中,所述连杆是伸展连杆。伸展连杆在使用中是可操作的以便响应于控制构件的移动和/或控制支撑叶片的移动而伸展或缩回。

以此方式,有可能维持这两个叶片之间的机械连接而不损害受控叶片的空气动力学,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情况。受控叶片上方的气流较少受到连杆干扰,并且因此改善了气流的方向性。此外,气流不太可能产生诸如鸣响声的不希望的噪声。更进一步地,伸展连杆与每个叶片接合以减少晃动。

伸展连杆可以通过布置在受控叶片的尾边缘处的第一柔性接头而连接到受控叶片。

后叶片的尾边缘上的这种布置与如上所述的在后叶片中具有切口的已知布置相比导致气流的湍流减小。

伸展连杆可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通过控制构件连接到控制支撑叶片。第二部分可以连接至受控叶片。伸展连杆可伸缩地伸展,其中一部分由另一部分伸缩地接纳。伸缩布置意味着两个部分总是接触,从而避免两个部分之间的晃动。

伸展连杆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柔性接头中的每一个的一个元件。伸展连杆可以包括两个柔性接头中的每一个的一个元件。例如,第一柔性接头可以具有至少两个自由度(即,上下和左右移动的自由度)。第一柔性接头可以具有至少三个自由度(特别地,它可以具有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和旋转的自由度)。例如,它可以是球窝接头。它可以是在伸展连杆的第二部分与受控叶片之间的接头。它可以是球窝接头,球窝接头是由在伸展连杆的第二部分上的承窝以及连接到受控叶片的球提供的。第一柔性接头可以从受控叶片的尾边缘朝向控制支撑叶片突出。球可以设置在从受控叶片朝向控制支撑叶片延伸的杆上。

柔性接头或例如第二柔性接头可以具有一个自由度。例如,它可以是铰链。它可以是在伸展连杆的第一部分与控制构件之间的铰链。它可以是在伸展连杆的第一部分与控制构件的支架之间的铰链。

具有至少两个自由度的第一柔性接头和具有一个自由度的第二柔性接头的组合允许可伸展的连杆将来自控制构件的输入围绕第一轴线传递至受控叶片,而不将来自控制构件的输入围绕第二轴线传递至受控叶片。这允许控制支撑叶片独立于受控叶片移动并且受控叶片独立于控制支撑叶片移动。在第一柔性接头中提供旋转自由度是有益的,因为它提供更多的流体运动,也就是说,运动不是颠簸的。

例如,在正常使用中控制支撑叶片可以水平地延伸并且是围绕水平轴线可枢转的,以便使空气向上或向下偏转,并且在正常使用中受控叶片可以竖直地延伸并且是围绕竖直轴线可枢转的以便使空气向左或向右偏转,并且控制构件的横向运动可以独立于控制支撑叶片的运动实现受控叶片的枢转,而不显著改变第二柔性接头的位置,并且在枢转控制支撑叶片时第一柔性接头围绕第一(竖直)轴线的运动可以独立于受控叶片的运动,其中第二柔性接头围绕其(水平)轴线运动,并且第一柔性接头围绕其第二(水平)轴线运动,但是保持在相同的横向位置并且不围绕其第一(竖直)轴线运动。

受控叶片可以布置至控制支撑叶片的后部(在正常使用中,从使用者的视角来看,在控制支撑叶片的后面);即控制支持叶片可以是前叶片并且受控叶片可以是后叶片。

控制支撑叶片可以布置成串联移动的第一叶片阵列。受控叶片可布置成串联移动的叶片的第二阵列。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通风设备(任选地包括其任何可选特征)当然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通风设备(任选地包括其任何可选特征)。例如,本发明的一个具体设想的方面是一种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支撑叶片和受控叶片;控制支撑叶片支撑控制构件;其中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控制支撑叶片内;并且其中控制构件通过伸展连杆连接到受控叶片,使得控制构件的移动调节受控叶片的定向。

此外,第一方面的任选的特征可以在不具有第一方面的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包括在第二方面中(例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通风设备可以包括关于第一方面描述的控制构件的任何细节(例如,包括把手、连接构件以及支架),而不必包括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控制支撑叶片内的特征)。同样地,关于第二方面描述的任选特征可以在不具有第二方面的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包括在第一方面中(例如,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控制支撑叶片和/或受控叶片可布置成串联移动的叶片阵列)。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支撑叶片,控制支撑叶片支撑控制构件;其中控制构件包括控制构件把手并且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控制支撑叶片内;并且其中控制构件把手进一步包括与控制支撑叶片摩擦地接合的调整器,以便在控制构件把手被致动时提供阻尼阻力。

通过对控制构件把手提供阻尼阻力(例如,与施加到控制构件把手的力成比例的阻力),当施加一定范围的力时可以实现平稳的致动。

调整器可以减少控制支撑叶片与控制构件把手之间的静摩擦。

通过减少将存在于控制支撑叶片与控制构件把手的材料之间的静摩擦,需要较小的力来初始化控制构件把手的致动并且因此实现更能响应使用者的输入。结合阻尼效应,最终结果是低摩擦阻尼阻力,这是豪华汽车的品质制造的标志、象征。

调整器可以包括弹性体。它可以由硅酮橡胶组成。它可以具有在50与100之间、例如在60与70之间的肖氏硬度。优选地,它可以具有65的肖氏硬度。调整器可通过过盈配合与控制构件把手接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通过改变调整器的肖氏硬度和过盈配合来调节阻尼阻力。静摩擦的减小同样可以通过改变垫的肖氏硬度和过盈配合来调整。

弹性体提供具有一定硬度范围的材料,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并且调整调整器的大小,可以调整控制把手的触觉性能(触觉响应)并且由此改进用户体验。

调整器可以是垫、或优选地是环,它可以设置在例如所述控制把手的连接构件之上、围绕所述控制把手的连接构件延伸。它可以与控制支撑叶片的前表面相接合。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通风设备(任选地包括其任何可选特征)当然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通风设备(任选地包括其任何可选特征)。

此外,第一和/或第二方面的任选特征可以包括在第三方面中,而不具有第一/第二方面的基本特征。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风设备,包括控制支撑叶片和受控叶片;控制支撑叶片包括控制构件,并且控制构件通过伸展连杆连接到受控叶片上,使得控制构件的平移移动调节受控叶片的定向;并且其中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控制支撑叶片内。

在控制构件与受控叶片之间的伸展连杆与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控制支撑叶片内的控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组合是特别有益的,因为它减小了对来自所希望路径的气流的干扰。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通风设备当然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或第三方面的通风设备(任选地包括其任何可选特征)。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可选特征可以包括在第三方面中,而不具有第一/第二/第三方面的必要特征,因此这里不重复它们。任何方面(并且任选地包括任何可选特征或特征的组合)的通风设备优选地是用于车辆的通风设备,更优选地是汽车通风设备并且最优选地是在仪表板中使用的通风设备。

在本发明的另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优选汽车,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并且任选地包括任何可选特征或特征的组合)的通风设备。优选地,通风设备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举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具有用于HVAC系统的通风设备的车辆内部的透视图;

图2是从正常操作中的使用者的视角来看的图1的通风设备之一的主要部件的前透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的控制滑块和控制支撑叶片的分解前透视图;

图4是图1-图3的控制滑块的分解后透视图;

图5是图1-图4的通风件的控制构件支架和第一伸缩连杆部分的分解后透视图;

图6是图3和图4的安装在该控制支撑叶片中的控制滑块连同图5的控制构件支架的部分分解的后透视图;

图7是图1和图2的通风件的伸缩连杆区段的元件的前透视图;

图8是图2的主后叶片的前透视图;

图9是图1和图2的所有通风件的经由伸缩连杆和主后叶片连接控制支撑叶片的后叶片阵列的后透视图;

图10是图1和图2的通风件的组装的控制支撑叶片、控制构件和伸缩连杆的部分分解后透视图;

图11是图1和图2的通风件的组装的控制支撑叶片、主后叶片、控制构件以及伸缩连杆的侧透视图,其中这两个叶片处于中间位置;

图12是图11的通风组件的侧透视图,该通风组件被布置成在正常操作中当用户观察时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向下和向右偏转;

图13是图11的通风组件的侧透视图,该通风组件被布置成在正常操作中当用户观察时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向上和向右偏转;

图14是图11的通风组件的侧透视图,该通风组件被布置成在正常操作中当用户观察时使空气向上和向左偏转;

图15是图1和图2的通风件的剖视图;

图16是图2的控制支撑叶片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7是现有技术通风件组件的水平叶片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8是现有技术通风件组件的前叶片和后叶片以及控制构件的后透视图;

图19是图18的现有技术通风件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16,展示了用于车辆的HVAC通风件2的实施例,并且具体而言展示了其叶片控制系统。图1示出了具有用于HVAC系统的两个中央通风设备2的车辆1的内部。在图2中最佳地示出,每个通风设备2包括由前阵列连接构件10连接的控制支撑叶片3和附加的水平叶片5,从而组成以水平角位置布置的第一叶片阵列。控制构件或控制滑块4安装在控制支撑叶片3中。叶片6、7的第二阵列以竖直角位置布置到第一阵列的后部(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从使用者的视角来看),存在五个等距间隔开的后叶片6、7,中心叶片6是受控后叶片6或主后叶片6,并且在每一侧上由两个另外的后叶片7侧接。在竖直角位置中的五个叶片通过后部阵列连接构件9连接。主后叶片6通过伸缩连杆8连接至控制滑块4。在叶片的上游,将提供独立控制的瓣片布置(未示出)以调节到达叶片3、5、6、7的空气量。

参见图3至图6,在控制支撑叶片3上方的气流方向由箭头11表示。控制支撑叶片3是平面的,控制支撑叶片3具有在首(后)边缘15与尾(前)边缘16之间延伸的平面的上部空气偏转表面12(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和平面的下部空气偏转表面13(第二空气偏转表面)。上部空气偏转表面12是平坦的,这改善了叶片的空气偏转品质并且在由汽车乘员观看时提供美观的叶片(因为在使用中,可以看到的是控制支撑叶片3的上部空气偏转表面12)。控制支撑叶片3的横截面的厚度在其跨度上从一端到另一端是恒定的。也就是说,由首边缘15和尾边缘16以及第一空气偏转表面12和第二空气偏转表面13限定的形状;即横向于叶片的纵向轴线的横截面(从其跨度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厚度上是均匀的,而没有会干扰叶片上方的气流的隆起等。具体地,在实施例中,横截面在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跨度上以及在首边缘15和尾边缘16之间具有均匀的厚度,并且基本上是矩形的。(如上所述,如果由于某种机械原因需要隆起,那么其优选地设置在下侧上。)

叶片具有控制构件槽14,控制构件槽贯穿叶片的本体从控制支撑叶片3的首(后)边缘15处的凹部主边缘21到前部处的尾边缘16。尖刺部17从控制支撑叶片3的尾边缘16突出、侧接控制构件槽14的侧边缘。首边缘15和尾边缘16是倒圆角的以改善气流。在控制支撑叶片3的靠近尾边缘16的一端18上提供凸出部19。凸出部19的中心线轴线平行于尾边缘16并且在控制支撑叶片3的平面中。凸出部19接纳在通风件2的壳体中的孔(未示出)中以便将控制支撑叶片3枢转地固定在位。

如图6所示,控制滑块凹部20设置在控制支撑叶片3的首边缘15中,控制滑块凹部20从控制支撑叶片3的首边缘15延伸到控制支撑叶片3的尾边缘16的距离的四分之一。控制滑块凹部20为控制支撑叶片3产生三个新边缘;主凹部边缘21平行于首边缘15并且包含控制构件槽14;两个凹部侧边缘23a、23b以90度的角度从首边缘15连接到主凹部边缘21。两个轨道22沿着主凹部边缘21的中心延伸,第一轨道22a从第一凹部侧边缘23a延伸到控制构件槽14,第二轨道22b从第二凹部侧边缘23b延伸到控制构件槽14。两个轨道22具有大致上正方形的横截面和控制支撑叶片3的宽度的三分之一的宽度。

在首边缘15上还提供水平叶片连接点24,水平叶片连接点24是在控制支撑叶片3中的第二凹部24中形成的,第二凹部24从首边缘15朝向尾边缘16延伸至与控制滑块凹部20相同的深度。从第二凹部的相对侧延伸两个半圆形突起25,半圆形突起25垂直于下部空气偏转表面13的平面。连接杆26设置在两个半圆形突起25之间,用于连接至前阵列连接构件10,如图2中所示。

如图3和图4所示,控制滑块4由控制构件把手30和连接构件31形成。控制构件把手30是细长的,在该实施例中具有平坦侧面的菱形形状。控制构件把手30的长轴与控制支撑叶片3的最长轴线对齐并且它不延伸超出第一空气偏转表面12和第二空气偏转表面13的平面,因此避免气流的中断。

连接构件31是细长的,具有大致上矩形的横截面。连接构件31在控制构件把手30的后表面33的中心固定至控制构件把手30,使得连接构件垂直于控制构件把手30的后表面33。在连接构件31的远离控制构件把手30的端部处,狭缝32形成在连接构件31的两个主表面之间,由此形成两个固定凸出部34。每个凸出部34的端部在外边缘上形成有唇缘35。

在图4中,可以看出控制构件把手30的后表面33是凹入的,以沿着控制构件把手的主轴线提供通道40。通道40的宽度大于连接构件31的厚度,使得连接构件31完全在通道40内并且不接触通道唇缘41。在使用中,这些尖刺部17位于通道40中。

还提供了硅酮垫/环45形式的调整器,硅酮垫/环是具有穿过中心的孔46的长方体间隔件,孔46具有与连接构件31相同的横截面,在使用中孔46在控制构件把手30的后表面33处围绕连接构件31坐置并且通过过盈配合保持在位。调整器45允许控制构件把手30的运动被控制,特别地,其允许移动所需的致动力被设定为预定值。调整器45的硅酮材料减小了控制构件把手30与控制支撑叶片3之间的静摩擦并且在控制构件把手30侧向移动时提供阻尼阻力(即,与施加至控制构件把手30的力成比例的阻力)。调整器45的硅酮材料还减小了控制构件把手30与控制支撑叶片3之间的静摩擦。阻尼阻力和静摩擦的减小为控制构件把手30提供了平稳的运动,其中致动控制构件把手30所需的力是恒定的。可以通过改变阻力程度来实现期望的触觉性能。通过改变硅酮垫45的硬度以及调整器45与控制构件把手30之间的过盈配合程度来调节阻力程度,在该实施例中,调整器的肖氏硬度是65。

参见图2,附加的水平叶片5是大致上平面的,具有矩形形状。在靠近具有附加的水平叶片尾边缘27的拐角的短边缘37上钻有孔29。垂直于短边缘37钻有孔29,以在通风件2的壳体中接纳突起(未示出)并且枢转地固定附加的水平叶片5。在附加的水平叶片首边缘28上设置有水平叶片连接器狭槽36,水平叶片连接器狭槽36从附加的水平叶片首边缘28朝向附加的水平叶片尾边缘27延伸并且靠近附加的水平叶片首边缘28与短边缘37之间的拐角,短边缘37包含接纳前阵列连接构件10的孔29,这确保控制支撑叶片3和附加的水平叶片5串联枢转。

图5示出了控制构件支架50和第一伸缩部分51。控制构件支架是细长的,具有U形横截面,使得沿着控制构件支架50的长度形成滑块通道54。在与滑块通道54相对的后表面52上是两个铰接凸出部53,这两个铰接凸出部53垂直于后表面52延伸,每个铰接凸出部53位于距离控制构件支架50的相应端部的控制构件支架50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每个铰接凸出部53具有铰接孔56,铰接孔56从每个铰接凸出部53的内表面57(内表面是面向另一个凸出部的面)延伸至同一铰接凸出部53的外表面58(外表面是与内表面相对的面)。在每个铰接凸出部53的内表面57上形成有凹槽59,凹槽59从铰接孔56的最宽部分延伸至铰接凸出部53的远离后表面52的端部。铰接槽59的宽度大致上等于铰接孔56的直径,铰接槽59的深度从铰接孔56处的铰接凸出部53的三分之一厚度增加到远端处的铰接凸出部53的厚度的三分之二。

脊部55沿着控制构件支架50的主体长度沿着后表面52上的中心线从控制构件支架50的端部向下延伸至对应的铰接凸出部53。

在两个铰接凸出部53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槽60,这些连接槽从后表面52延伸至包括滑块通道54的相对侧。在每个连接槽60的后表面52侧上,设置有保持齿61,保持齿61在连接槽60的截面上略微突出。如图10所示,连接构件31的凸出部34延伸穿过控制构件支架50中的槽60以与保持齿61接合。

图5中还示出了第一伸缩区段51。第一伸缩区段51是T形的,主体部分62具有带十二面体外横截面63和八边形内横截面64的管状形式。横向部分66构成T形第一伸缩区段51。横向部分66垂直地对称地布置在主体部分62的两侧,横向部分66的远离主体部分62的端部均设置有轴68,轴68共享垂直于主体部分62的公共轴线。位于轴68后面的是套环67,套环67将每个轴68的长度设定为铰接凸出部53的厚度。轴68夹入铰接孔56中,使得第一伸缩区段51的主体部分62可铰接地连接至控制构件支架50,并且可以相对于控制构件支架上下枢转。

图7示出了第二伸缩区段70;第二伸缩区段由具有八角形横截面的细长杆71形成,第一端72被倒角以允许其容易地插入第一伸缩区段51的主体部分62中。第二端73设置有部分球形承窝74,承窝74具有位于承窝74的径向相对侧上的两个狭缝75,以允许承窝弹性地扩展以接纳球92,然后收缩以保持球。

图8中最佳地示出了受控叶片或主后叶片6,主后叶片是平面形式的。主后叶片的边缘80是倒圆角的。主后叶片6的上部短边缘81支撑短的第一圆柱形凸出部82,第一圆柱形凸出部82位于上部短边缘81与主后叶片尾边缘85之间的拐角附近,并且装配到通风件壳体中以枢转地固定主后叶片6以用于围绕竖直轴线旋转。箭头83指示总体气流方向(将理解的是,此空气可以是湍流的,但总体气流方向将如所指示的),主后叶片首边缘84是主后叶片6的在正常使用中首先与气流接触的边缘,主后叶片尾边缘85是与此相对的边缘。在下部短边缘86上定位有第二圆柱形凸出部87。两个凸出部82、87共享公共轴线。连结杆88附接到第二凸出部87的远离主后叶片6的端部,连结杆88垂直于第二凸出部并且与主后叶片6共面。在连接杆88的相对端部和侧面设有第三圆柱形凸出部89,在第三圆柱形凸出部89处,未连接的端部90被倒角。

杆91在靠近上部短边缘81处在尾边缘85上垂直地连接至主后叶片6。杆91的远离主后叶片6的端部附接到球形体92,球形体92形成球窝接头77的球92。尾边缘85远离首边缘84在球92与下部短边缘86之间延伸,该延伸部94在下部短边缘86处处于其最大范围,并逐渐变细到在球92附近的最窄范围。

参照图1至图15,安装时,硅酮垫45滑动至连接构件31上,直至接触后表面33。控制滑块4然后插入到控制构件槽14中,使得控制把手30靠近控制支撑叶片3的尾边缘16,如在图6中可见。还如图6所示,第一伸缩区段51被夹在控制构件支架50中,其中铰接凹槽59将切面轴68引导到它们对应的铰接孔56中。控制构件支架50和第一伸缩区段51一起形成第一铰链47(即具有一个自由度的铰链)。

通过将连接构件31的固定凸出部34夹至控制构件支架50的连接槽60中,第一铰链47连接至控制滑块4。固定凸出部34上的唇缘35与控制构件支架50上的保持齿61接合以将这些件保持在一起。如在图10中可见,这导致了控制构件支架50位于控制支撑叶片凹部20中,并且滑块通道54跨坐在凹部轨道22上。如图15所示,控制滑块4通过控制把手30和控制构件支架50保持在控制构件槽14中。

然后将第二伸缩区段70插入第一伸缩区段51中,首先使第一端部72倒角,切面限制两部分相对于彼此的旋转,第一伸缩区段51和第二伸缩区段70一起形成伸缩连杆8,伸缩连杆是一种伸展连杆的形式。

参见图11和图15,伸缩连杆8通过将球9接合在部分球形承窝74中而附接到主后叶片6,球9与部分球形承窝一起形成球窝接头77。球9和部分球形承窝74的尺寸相对于彼此设定成使得接头能够上下、左右和旋转地移动,由此在控制滑块4和主后叶片6之间提供平稳的控制运动。控制支撑叶片3和主后叶片6的平面与水平布置的控制支撑叶片3和竖直布置的主后叶片6正交。

参见图2,附加的水平叶片5布置在控制支撑叶片3下方并且与之平行。控制支撑叶片3和附加的水平叶片5通过前阵列连接构件10连接,前阵列连接构件10是具有两个凹部的杆,所述凹部用于夹至控制支撑叶片3的连接杆26和附加的水平叶片5的槽36中的轴。

当控制支撑叶片3和主后叶片6两者处于如图11所示的初始中位位置时,气流11呈现为垂直于每个叶片的首边缘15、84。在操作中,控制滑块4可以沿尾边缘的轴线在控制构件槽14中横向移动,例如向右移动,调整器45为致动提供阻尼阻力。当控制滑块向右移动时,控制构件支架50也向右移动;由于第一铰链47仅自由地竖直枢转,伸缩连杆8也向右横移。主后叶片6在通过短的第一圆柱形凸出部82(短的第一圆柱形凸出部82连接到通风设备壳体(未示出)上)被保持在位时不能横移,因此替代地围绕短的第一圆柱形凸出部82枢转到将气流向右引导的定向。在操作过程中球窝接头77枢转以维持伸缩连杆8与主后叶片6之间的接合,同时控制构件支架50的宽度确保了即使控制滑块4处于最右位置,穿过控制支撑叶片3的孔14也会被阻塞。

同样地,当控制滑块4向左移动时,控制构件支架50也向左移动,第一铰链47不能枢转以调节运动,并且伸缩连杆8向左横移。主后叶片6也被限制而不能向左移动,因此围绕第一圆柱形凸出部82枢转到将空气向左引导的定向。再次,即使在最左位置,穿过控制支撑叶片3的孔14被控制构件支架50阻塞,从而避免鸣响。

从控制滑块4处于最右位置中开始,如果控制滑块4被竖直移动(例如向下移动),控制构件槽14在此方向上不提供对控制滑块4的运动自由度,此外,控制支撑叶片3也被凸出部19固定以免竖直平移。控制支撑叶片3因此围绕凸出部19枢转,上部空气偏转表面12如图12所示的向下引导空气。当控制支撑叶片3响应于向上推动控制构件把手30而从图12中的位置枢转到图13中的位置时,控制构件支架50相对于主后叶片6移动,并且第一铰链47与球窝接头77之间的间隔首先减小直到控制支撑叶片3的平面是大致水平的然后增大。第一伸缩区段51集成到第一铰链47中,并且第二伸缩区段70被限制从主后叶片6上的球93脱离,因此两个伸缩区段51、70可伸缩地收缩然后相对于彼此伸展,直到控制支撑叶片3(以及同一阵列中的另一叶片)布置成向上引导气流(其中主后叶片6和同一阵列中的其他叶片向右引导空气)。

当控制支撑叶片3被引导至其最大向上范围时,伸缩连杆8伸展以维持控制支撑叶片3与主后叶片6之间的接合。当控制滑块4从图13的位置横向移动至图14的位置时,控制构件支架50也横向移动,如在控制支撑叶片3处于中位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铰链47不能在横向方向上枢转并且因此伸缩连杆8与控制滑块4共同地横向移动。主后叶片6与伸缩连杆8之间的球窝接头77可以枢转,但是当主后叶片6不能横向移动时,它围绕第一圆柱形凸出部82枢转,使得气流被引导在控制滑块4定位的方向上,即向上并且不向左也不向右,其中滑块居中布置。

参见图16和图17,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制支撑叶片3的最小厚度36和现有技术的水平叶片101的最小厚度136是由抵抗预定负载(即,在使用中将被施加的负载加上处理误用/滥用的过量负载)的要求来确定的。由于本实施例的控制支撑叶片3中存在控制构件槽14,控制支撑叶片3的最小厚度36略微大于现有技术的水平叶片101的最小厚度136,现有技术是实心的。

然而,由于连接构件31布置在控制构件槽14内,控制构件槽本身布置在控制支撑叶片3内,它不会增加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的叶片和控制滑块组件的总厚度。为了确保连接构件31在控制构件槽14内的平稳移动,在连接构件31与控制构件槽14之间设置间隙38a和38b,通过使连接构件31的厚度略小于控制构件槽14上的高度来获得间隙38a和38b。再次,由于间隙38a和38b布置在控制支撑叶片3内,它不增加组合的控制支撑叶片3和连接构件31的总厚度。

针对现有技术的水平叶片101,情况并非如此,在现有技术中,滑块102围绕水平叶片101布置。通过提供两个间隙(水平叶片101上方的一个间隙138a和水平叶片101下方的一个间隙138b(每个间隙在水平叶片101和滑块102之间))来提供滑块102沿着水平叶片101的平稳运动。因为滑块102和间隙138a和138b设置在水平叶片101的外部,所以它们增加了组合的水平叶片101和滑块102的总厚度。

因此,尽管控制支撑叶片3必须具有的最小厚度36大于现有技术的水平叶片101的最小厚度136以便将连接构件31容纳在其中,但是控制支撑叶片3和连接构件31的组合厚度保持等于控制支撑叶片3的厚度36。而水平叶片101和滑块102的组合厚度等于水平叶片101的厚度136加上水平叶片101和滑块102之间的间隙138a和138b以及滑块102的厚度137a和137b,其总共大于控制支撑叶片13的厚度36。

值得注意的是,而在现有技术中,滑块102必然具有大于水平叶片101的厚度的高度,控制支撑叶片3的平均厚度(即,相对的第一空气偏转表面和第二空气偏转表面之间的平均间隔距离)大致等于控制构件把手30的最大高度(即,在测量控制支撑叶片的厚度的方向上的尺寸)。

因此,控制构件把手具有低轮廓并且不应不必要地干扰气流。在实施例中,控制支撑叶片的最大厚度为大约5mm,并且由于控制支撑叶片3的最大厚度始终大致相同,所以控制支撑叶片3的平均厚度也为大约5mm,其中控制支撑叶片3的最大厚度不偏离控制支撑叶片3的平均厚度。

仅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以上实施例。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许多变型是可能的。

技术分类

0612011471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