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大数据分析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慧课堂是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决策、评价反馈、交流互动、资源推送等方面实现了数据化、智能化;由于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引导授课、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对智慧课堂的应用水平极大的影响智慧课堂的使用效率;目前,大多数关于智慧课堂的分析和评价偏向于对学生即时互动或错题智能推送方面,针对教师使用效果的评价相对较少;因此,发明一套可以有效评价教师使用智慧课堂效率的方法和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教师评价系统,主要是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成绩为依据,缺少过程性、成长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无法真正引导教师高效成长;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精准且动态的评价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教师系统、学生系统和评价系统,其中教师系统包括备课模块、授课模块和批改模块,学生系统包括学习模块和互动模块,评价模块包括统计模块、分析模块和呈现模块。

其中,所述备课模块将一节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包括课程学案、预习资料、课前测试三个课程节点,课中阶段包括情境导入、课程精讲、随堂测试、重点讲评、强化练习五个课程节点,课后阶段包括巩固提升、课后作业两个课程节点;每个课程节点,可上传对应的课程材料,同一课程节点,可以上传多个课程材料;每个课程节点可以设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授课模块包括课中阶段五个课程节点,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五个课程节点的教学内容逐次进行展示授课,其中随堂测试和强化练习两个课程节点可以与学生互动;

进一步的,所述批改模块用于批改学生课前测试和课后作业两个课程节点的习题,其中客观题系统自动批改,主观题教师在线批改。

其中,所述学习模块用于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已经完成备课的课程,包括查看课程材料、完成课程的习题;

进一步的,所述互动模块用于学生在上课时与教师的互动,在随堂测试、强化练习两个课程节点通过智能终端提交测试和练习的答案给授课模块。

其中,所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智慧课堂时生成的所有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对比所有教师和学生使用智慧课堂的数据,并计算教师综合得分(S),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得分(S) =课程超均贡献率(S1) * 50 + 总体课程完成率(S2) * 40 + 资源超均贡献率(S3) * 10;

其中,

课程超均贡献率(S1) =(某一教师贡献课程节数 – 所有教师平均贡献课程节数)/所有教师平均贡献课程节数 * 100%;

所述贡献课程节数,是指教师完成备课课程的节数;

总体课程完成率(S2) =所有单个课程完成率(S2’)的均值;

进一步的单个课程完成率取决于备课模块中十个课程节点的完成率和习题提交率;每个课程节点上传一个课程材料即视为已完成该节点的备课,则:

十个课程节点的完成率(S2-1) =已完成课程节点数 / 10 * 100%;

习题提交率为学习模块中课前测试、课后作业及互动模块中随堂测试、强化练习四个课程节点的提交率的算术平均值,则:

习题提交率(S2-2) =(课前测试提交率 +课后作业提交率 +随堂测试提交率 +强化练习提交率)/ 4;

系统可设定十个课程节点的完成率占单个课程完成率的权重值为V,则:

单个课程完成率(S2’) =单个课程完成率(S2-1) *V+习题提交率(S2-2) *(1-V);

资源超均贡献率(S3)=(某一教师资源上传数量– 所有教师平均资源上传数量)/所有教师平均资源上传数量 * 100%;

所述呈现模块用于将综合得分分析结果构建图表报告,得到阶段性可视化报表。

其中,教师在备课模块中设定每个课程节点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到了开始时间之后学生方可在学习模块(20)查看课程材料进行学习;到了结束时间之后,学生便不可再访问对应课程节点的内容。

其中,教师通过授课模块将随堂测试、强化练习两个课程节点中的习题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互动模块在个人终端提交习题答案。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通过对课程超均率的对比和分析,让教师明确知道自己使用智慧课堂的水平在总体水平上所处的位置,给教师一个清晰的定位,便于教师意识到其应用的频率;

2、该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使用课程完成率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促使教师认真备课并督促学生使用,以达到提高智慧课堂使用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中教师系统备课模块示意图,显示课前、课中、课后十个课程节点,教师可在上传资料的区域添加课程该课程节点的课程材料;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中教师系统授课模块示意图,显示情境导入、课程精讲、随堂测试、重点讲评、强化练习五个课程节点,在教学一体机或投影仪上进行授课时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评价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教师系统、学生系统和评价系统,其中教师系统包括备课模块、授课模块和批改模块,学生系统包括学习模块和互动模块,评价模块包括统计模块、分析模块和呈现模块。

其中,参照图2-4,所述备课模块将一节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包括课程学案、预习资料、课前测试三个课程节点,课中阶段包括情境导入、课程精讲、随堂测试、重点讲评、强化练习五个课程节点,课后阶段包括巩固提升、课后作业两个课程节点;每个课程节点,可上传对应的课程材料,同一课程节点,可以上传多个课程材料;每个课程节点可以设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进一步的,参照图5,所述授课模块包括课中阶段五个课程节点,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五个课程节点的教学内容逐次进行展示授课,其中随堂测试和强化练习两个课程节点可以与学生互动;

进一步的,所述批改模块用于批改学生课前测试和课后作业两个课程节点的习题,其中客观题系统自动批改,主观题教师在线批改。

其中,所述学习模块用于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已经完成备课的课程,包括查看课程材料、完成课程的习题;

进一步的,所述互动模块用于学生在上课时与教师的互动,在随堂测试、强化练习两个课程节点通过智能终端提交测试和练习的答案给授课模块。

其中,所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智慧课堂时生成的所有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对比所有教师和学生使用智慧课堂的数据,并计算教师综合得分(S),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得分(S) =课程超均贡献率(S1) * 50 + 总体课程完成率(S2) * 40 + 资源超均贡献率(S3) * 10;

其中,

课程超均贡献率(S1) =(某一教师贡献课程节数 – 所有教师平均贡献课程节数)/所有教师平均贡献课程节数 * 100%;

所述贡献课程节数,是指教师完成备课课程的节数;

总体课程完成率(S2) =所有单个课程完成率(S2’)的均值;

进一步的单个课程完成率取决于备课模块中十个课程节点的完成率和习题提交率;每个课程节点上传一个课程材料即视为已完成该节点的备课,则:

十个课程节点的完成率(S2-1) =已完成课程节点数 / 10 * 100%;

习题提交率为学习模块中课前测试、课后作业及互动模块中随堂测试、强化练习四个课程节点的提交率的算术平均值,则:

习题提交率(S2-2) =(课前测试提交率 +课后作业提交率 +随堂测试提交率 +强化练习提交率)/ 4;

系统可设定十个课程节点的完成率占单个课程完成率的权重值为V,则:

单个课程完成率(S2’) =单个课程完成率(S2-1) *V+习题提交率(S2-2) *(1-V);

资源超均贡献率(S3)=(某一教师资源上传数量– 所有教师平均资源上传数量)/所有教师平均资源上传数量 * 100%;

所述呈现模块用于将综合得分分析结果构建图表报告,得到阶段性可视化报表。

其中,教师在备课模块中设定每个课程节点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到了开始时间之后学生方可在学习模块(20)查看课程材料进行学习;到了结束时间之后,学生便不可再访问对应课程节点的内容。

其中,教师通过授课模块将随堂测试、强化练习两个课程节点中的习题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互动模块在个人终端提交习题答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下:

第一步:教师登录系统,使用备课模块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完成十个课程节点的备课,并设定课程节点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第二步:备课完成后,学生登录系统,使用学习模块完成课前三个课程节点的学习;

第三步:到了上课时间,教师使用授课模块完成课堂教学,学生使用互动模块在课上与教师互动;

第四步:授课结束后,学生使用学习模块,完成对课后两个课程节点的学习,至此单个课程教学完成;

第五步:系统自动获取课程所有相关的数据;

第六步: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计算;

第七步:生成可视化图表,进行评价结果展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3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