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农田用水渠清淤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05:50


一种农田用水渠清淤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渠清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田用水渠清淤结构。

背景技术

农田水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农田水利发展的过程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主要的作用就是将农田中过多的水分全部的排出农田,这样农田就不会由于水分过多,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烂根的情况;同时,当发生暴雨时,能够起到阻滞地表径流和蓄持降水的作用;因此,人们不定期的对水渠进行清淤处理,降低大量淤泥对水渠排水功能以及蓄水功能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的水渠淤泥清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车板1、车前板2、车侧板、清淤铲3以及收集盒4,车侧板安装在车前板2后方的两侧,清淤铲3安装在车前板2的前侧,收集盒4安装于车侧板中部,车板1上设有丝杆5和导向杆6驱动收集盒4移动,车板1上安装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连接于丝杆5,车板1侧板上开设有供收集盒4滑动的打捞口7。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清淤铲在水渠内清淤的工作中,清淤铲向前不断推动淤泥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淤泥堆积,阻碍清淤铲的前进,从而增加了清淤的难度,进而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降低淤泥堆积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清淤的难度,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农田用水渠清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农田用水渠清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田用水渠清淤结构,包括车板、车前板、清淤铲、收集盒、滑块以及打捞口,所述清淤铲远离所述收集盒一端的相对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破碎辊,所述破碎辊上设有多个锯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驱动所述破碎辊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操作设备进行淤泥清理时,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破碎辊的转轴转动,破碎辊转动能够带动其上的锯齿转动,从而能够将堆积的淤泥打散,进而能够降低淤泥对清淤铲的阻力,打撒后的淤泥通过清淤铲进入收集盒内,从而能够降低清淤的难度,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杆和第一涡轮;所述车前板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蜗杆;所述第一涡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破碎辊的转轴上,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一涡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轴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第一涡轮转动,第一转涡轮转动带动破碎辊转动。

优选的,所述清淤铲上设有传送带,所述清淤铲的两端分别设有传送辊轮,两个所述传送辊轮通过所述传送带相联动,所述传送辊轮上的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清淤铲的侧壁,其中一个所述传送辊轮上的转轴穿设于所述清淤铲的侧壁且固定套设有第二涡轮,所述第二涡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蜗杆的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涡轮转动,第二涡轮转动能够带动传送辊轮转动,传送辊轮转动能够带动传送带移动,从而能够将清淤铲上的淤泥传送到收集盒内,进而能够降低淤泥堆积在清淤铲上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清淤铲靠近所述收集盒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阻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上的淤泥传送到收集盒入口处时,阻挡片能够抵接淤泥,并能够使传送带上淤泥脱落至收集盒内,从而能够降低淤泥一直粘粘在传送带上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车板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车板的一侧侧壁滑移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移槽内壁,所述支撑板能够抵接于所述收集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集盒移动至打捞口处时,支撑板能够从车板底端的一侧至收集盒的底端,并能够支撑起收集盒,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收集盒与滑块进行分离;同时,滑移块跟随支撑板沿滑移槽内壁滑动,滑移块的侧壁抵接于滑移槽的内壁,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板发生倾斜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车板上开设有储存槽,所述储存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支撑板开设有供所述插杆插接的插槽,所述车板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抵板,所述抵板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车板上设有用于解除所述插杆限位的解除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集盒远离打捞口内壁时,插杆插入支撑板上的插槽内,且支撑板压缩第一弹簧远离打捞口;当收集盒达到打捞口处时,收集盒侧壁通过解除组件解除时插杆远离支撑板上的插槽,此时,支撑板在第一弹簧的弹力推动下,滑移至收集盒的底端,并能够支撑起收集盒。

优选的,所述解除组件包括推块以及抵块,所述打捞口一侧侧壁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与所述储存槽相连通;所述推块与所述抵块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存放槽内壁;所述推块的两端均设有斜面,所述推块能够抵接于所述收集盒,所述推块抵接于所述抵块,所述抵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集盒移动至打捞口处的过程中,收集盒的侧壁能够通过斜面抵接于推块,推块在收集盒的推动下向存储存槽内滑动,推块的移动能够推动抵块移动,抵块移动能够带动插杆远离插槽内,从而能够解除插杆对支撑板的限位。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抵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收集盒内的淤泥清理后,收集盒需要移回至清淤铲处,此时,工作人员拉动拉杆带动支撑板压缩第一弹簧向远离收集盒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板阻碍收集盒移动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存放槽内壁开设有第一复位槽,所述第一复位槽内设有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块,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复位块和所述第一复位槽内壁;所述储存槽内壁开设有第二复位槽,所述第二复位槽内设有第二复位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插杆,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复位块和所述第二复位槽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集盒进入打捞口的过程中,推动推块移动时,推块移动带动第一复位块压缩第二弹簧移动,推块移动带动抵块移动,抵块移动带动插杆远离插槽移动时,第二复位块拉伸第二弹簧移动;当收集盒远离打捞口时,收集盒侧壁远离推块,第一复位块在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带动推块一起移动,第二复位块在第三弹簧的弹力拉伸下带动插杆插入支撑板上插槽内,从而能够限定支撑板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收集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耳块,所述耳块与所述滑块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集盒位于支撑板上时,工作人员将滑块与收集盒上的耳块解除连接,随后,工作人员取走收集盒并对其中淤泥进行清理;之后,工作人员将清理后的收集盒再次通过耳块与滑块进行连接,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收集盒内的淤泥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工作人员操作设备进行淤泥清理时,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破碎辊的转轴转动,破碎辊转动能够带动其上的锯齿转动,从而能够将堆积的淤泥打散,进而能够降低淤泥对清淤铲的阻力,打撒后的淤泥通过清淤铲进入收集盒内,从而能够降低清淤的难度,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2.当蜗杆的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涡轮转动,第二涡轮转动能够带动传送辊轮转动,传送辊轮转动能够带动传送带移动,从而能够将清淤铲上的淤泥传送到收集盒内,进而能够降低淤泥堆积在清淤铲上的可能性;

3.在收集盒移动至打捞口处的过程中,收集盒的侧壁能够通过斜面抵接于推块,推块在收集盒的推动下向存储存槽内滑动,推块的移动能够推动抵块移动,抵块移动能够带动插杆远离插槽内,从而能够解除插杆对支撑板的限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农田用水渠清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突显滑移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突显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板;2、车前板;3、清淤铲;4、收集盒;5、丝杆;6、导向杆;7、打捞口;8、第一电机;9、固定板;10、破碎辊;11、锯齿;12、驱动组件;13、蜗杆;14、第一涡轮;15、第二电机;16、传送带;17、传送辊轮;18、第二涡轮;19、滑移槽;20、支撑板;21、储存槽;22、滑移块;24、阻断片;25、第一弹簧;26、抵板;27、解除组件;28、推块;29、抵块;30、插杆;31、斜面;32、存放槽;33、插槽;34、拉杆;35、第一复位槽;36、第一复位块;37、第二弹簧;38、第二复位槽;39、第二复位块;40、第三弹簧;41、耳块;42、滑块;43、插接槽;44、插孔;4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农田用水渠清淤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车板1、车前板2、清淤铲3、收集盒4、滑块42以及打捞口7,清淤铲3的右端的两个侧壁均固定焊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呈长方体状,固定板9上设有破碎辊10,破碎辊10轴心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破碎辊10两端的转轴转动连接于固定板9的相对侧壁,破碎辊10上设有多个锯齿11,固定板9上设有驱动第一转杆转动的驱动组件12。

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12包括蜗杆13和第一涡轮14,蜗杆13的轴心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涡轮的轴心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与蜗杆13的轴心线相互垂直;车前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于蜗杆13度左端,破碎辊10的其中一个转轴穿设固定板9侧壁并固定套设于第一涡轮,蜗杆13与第一涡轮14相啮合。

如图2所示,清淤铲3上设有传送带16,清淤铲3倾斜设置,且清淤铲3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有传送辊轮17,两个传送辊轮17通过传送带16相联动,位于清淤铲3下端的传送辊轮17的两端分别穿设且固定套设有第二涡轮18,第二涡轮18的轴心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涡轮18与蜗杆13相啮合;清淤铲3的顶端侧壁固定连焊接有阻断片24,阻断片24呈长方体状。

如图2所示,当工作人员操作设备进行淤泥清理时,工作人员开启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转轴转动带动蜗杆13转动,蜗杆13转动能够同时带动第一涡轮14和第二涡轮18转动,第一转涡轮转动带动破碎辊10转动,第二涡轮18转动带动传送辊轮17转动;破碎辊10转动能够将堆积的淤泥打散,进而能够降低淤泥对设备的阻力;因此能够提高清淤铲3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如图2所示,传送辊轮17转动能够带动传送带16移动,传送带16能够将能够将打撒后的淤泥运输进入收集盒4内,从而能够降低淤泥堆积在清淤铲3上的可能性;当传送带16上的淤泥传送到收集盒4入口处时,阻挡片能够抵接淤泥,并能够使传送带16上淤泥脱落至收集盒4内,从而能够降低淤泥一直粘粘在传送带16上的可能性。

如图3所示,车板1的底端侧壁开设有滑移槽19,滑移槽19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撑板20的顶端侧壁上固焊接有滑移块22,滑移块22呈T型状,滑移块22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滑移槽19内壁,支撑板20的顶端侧壁能够抵接于收集盒4的底端侧壁。

如图3所示,第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弹簧25和抵板26,车板1的一端固定焊接有抵板26,抵板26呈长方体状,第一弹簧25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弹簧25的两端分别固定焊接于抵板26和支撑板20相对侧壁;支撑板20靠近第一弹簧25的一端固定焊接有两个拉杆34,拉杆34的另一端穿设且滑动连接于抵板26侧壁,拉杆34远离支撑板20的一端固定焊接有拉块。

如图4所示,车板1上开设有储存槽21,储存槽21沿竖直方向延伸,储存槽21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插杆30,支撑板20开设有供插杆30插接的插槽33,插槽33沿竖直方向延伸,车板1上设有解除插杆30的解除组件27;打捞口7的右侧壁开设有存放槽32,存放槽32沿水平方向延伸,存放槽32与储存槽21相连通;解除组件27包括推块28和抵块29,推块28呈长方体状,且左、右两端均设有斜面31,抵块29呈长方体状,推块28和抵块29均滑动连接于存放槽32内壁,推块28的右端通过斜面31能够抵接于抵块29的左端;抵块29的底端侧壁固定焊接于插杆30的顶端,推块28的左端顶部侧壁能够抵接于收集盒4的底端侧壁。

如图3和图4所示,当收集盒4远离打捞口7处时,插杆30插入支撑板20上的插槽33内,且支撑板20压缩第一弹簧25并远离打捞口7,推块28的左端滑移出存放槽32外;当收集盒4移动至打捞口7处的过程中,收集盒4的左侧侧壁能够通过推块28的左端斜面31推动推块28向存储存槽21右侧滑动,推块28的移动能够通过右端斜面31推动抵块29向上移动,抵块29向上移动能够拉动插杆30向上移动并远离支撑板20上的插槽33,从而能够解除插杆30对支撑板20的限位;此时,支撑板20在第一弹簧25的弹力推动下,向左滑移至收集盒4的底端,并能够支撑起收集盒4,进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收集盒4与滑块42进行分离;同时,滑移块22跟随支撑板20沿滑移槽19内壁滑动,滑移块22的侧壁抵接于滑移槽19的内壁,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板20发生倾斜的可能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当工作人员将收集盒4内的淤泥清理后,收集盒4需要移回至清淤铲3处,此时,工作人员拉动拉杆34带动支撑板20压缩第一弹簧25向远离收集盒4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板20阻碍收集盒4移动的可能性。

如图4所示,存放槽32内壁开设有第一复位槽35,第一复位槽35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复位槽35内设有第一复位块36和第二弹簧37;第一复位块36呈长方体状,第一复位块36固定焊接于推块28的底端侧壁,第一弹簧25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弹簧25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复位块36右侧和第一复位槽35右侧内壁;储存槽21内壁开设有第二复位槽38,第二复位槽38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复位槽38内设有第二复位块39和第二弹簧37,第二复位块39呈长方体状,第二复位块39固定焊接于插杆30右侧侧壁,第二弹簧37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弹簧37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二复位块39的底端侧壁和第二复位槽38底端内壁。

如图4所示,在收集盒4进入打捞口7的过程中,收集盒4侧壁推动推块28左端向右移动时,推块28移动带动第一复位块36压缩第二弹簧37向右移动,推块28的移动推动抵块29向上移动,抵块29移动带动插杆30向上移动时,第二复位块39跟随插杆30向上移动并拉伸第二弹簧37;当工作人员将收集盒4内的淤泥清理后,工作人员拉动拉杆34使支撑板20远离收集盒4,此时,第一电机8启动驱动收集盒4向下移动,当收集盒4远离打捞口7时,收集盒4侧壁远离推块28左端,第一复位块36在第二弹簧37的弹力推动带动推块28一起向左移动,第二复位块39在第三弹簧40的弹力拉伸下带动插杆30一起向下移动,从而能够使插杆30底端插入支撑板20上插槽33内,从而能够限定支撑板20的位置。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电机8位于车板1顶端侧壁,第一电机8的转轴固定连接于丝杆5的顶端,滑块42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导向杆6,滑块42螺纹连接于丝杆5;收集盒4相对两端侧壁均固定焊接有耳块41,耳块41呈长方体状,两个滑块42的相对侧壁均开设有供耳块41插入的插接槽43;插接槽43沿水平方向延伸,耳块41与滑块42均开设有插孔44,插孔44沿竖直方向延伸,插孔44内螺纹连接有螺栓45。

如图2和图5所示,收集盒4上的耳块41与滑块42通过螺栓45固定连接,当收集盒4内的淤泥堆积满后,工作人员开启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转动带动丝杆5转动,在导向杆6的作用下,丝杆5转动带动滑块42沿丝杆5轴心线方向移动,滑块42移动带动耳块41移动,耳块41移动能够带动收集盒4移动至打捞口7处;之后,工作人员可以拧动螺栓45,至螺栓45远离耳块41后,工作人员向右拉动收集盒4并取走收集盒4,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收集盒4内的淤泥进行清理;之后,再将清理后的收集盒4上沿水平方向向左推动收集盒4至耳块41插入滑块42上的插接槽43内,再次使用螺栓45将耳块41与滑块42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收集盒4内的淤泥进行清理。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对水渠进行清淤时,开启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转轴转动带动蜗杆13转动,蜗杆13转动带动第一涡轮14和第二涡轮18同时转动,因此,破碎辊10和传送辊轮17同时转动,破碎辊10转动带动其上的锯齿11转动,从而能够打散堆积的淤泥;传送辊轮17转动能够带动传送带16移动,打散后的淤泥在传送带16的传送下进入收集盒4,从而能够提高清淤的工作效率;清淤铲3的顶端设置有阻断片24能够将黏在传送带16上的淤泥推进收集盒4内;

当收集盒4内的淤泥盛满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驱动丝杆5转动,丝杆5转动驱动收集盒4向下移动至打捞口7处,在收集盒4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收集盒4的侧壁通过推块28的斜面31推动推块28向右移动,推块28右移通过斜面31推动抵块29带动插杆30一起向上移动,从而使插杆30远离支撑板20上的插槽33,此时,支撑板20在第一弹簧25的推动下向左移动至收集盒4下方,并能够托起收集盒4,随后,工作人员拧动滑块42上的螺栓45至螺栓45远离耳块41后,工作人员抽出收集盒4并对内的淤泥进行清理;

之后,工作人员将清理后的收集盒4再次用螺栓45与滑块42固定,工作人员向右拉动拉杆34至支撑板20远离收集盒4,收集盒4在丝杆5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当收集盒4远离推块28后,第一复位块36和第二复位块39分别在第二弹簧37和第三弹簧40的作用,推动推块28向左移动和推动插杆30向下移动,从而使插杆30再次插入支撑板20的插槽33内,从而能够固定支撑板20的位置。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79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