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子烟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3:34


电子烟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作为一款健康方便的消费品,近年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使用越来越普及。电子烟产品采用对烟油进行雾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可抽吸的烟雾。为了便于用户携带和使用电子烟,电子烟产品必须具有紧凑、小巧的外形设计,以及在抽吸电子烟时,电子烟产品具备良好烟雾量并确保烟油不可外漏。

电子烟产品的烟雾量、冷凝液、气流对用户的抽吸体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改善用户的抽吸体验一直是电子烟领域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和下盖,所述壳体具有开口端,所述下盖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壳体设有出气通道,所述下盖设有进气通道;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雾化组件与下盖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分别与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雾化组件远离所述腔室的一侧;

导气件,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导气件上开设有气流孔,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气流孔与所述雾化组件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导气件将所述腔室分隔为朝向所述雾化组件一侧的雾化腔和朝向所述进气通道一侧的气流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气流腔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盖的底面上的通气孔和在底面上形成的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管状凸起,所述管状凸起具有管道侧壁和顶端板,所述顶端板上具有进气口;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多孔体和发热体,所述多孔体具有雾化面和吸液面,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雾化面;

所述导气件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气流孔,所述气流孔与所述进气口至少部分在雾化面至吸液面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错开设置。

所述导气件呈块状结构,所述导气件上开设有两个所述气流孔。

可选地,所述气流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进气口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气流孔的孔径范围为:1.3-1.5mm;所述进气口的孔径范围为:0.3mm-1.2mm。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气流孔在导气件内部形成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贯穿所述导气件,且所述导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雾化腔和气流腔连通,所述导气通道为直线形、弧形或弯折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导气通道为沿雾化面至吸液面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导气件的直线形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沿雾化面至吸液面的延伸方向,所述进气口具有第一中心轴,所述气流孔具有第二中心轴;

所述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二中心轴之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0.3mm-1.9mm。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两个所述气流孔的中心间距范围为0.5mm-3.5mm。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导气件具有与所述雾化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部分凹陷形成凹陷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导气件具有靠近所述雾化组件的开口面;所述凹陷部的底部面低于所述开口面,所述气流孔开设于所述开口面并贯通所述导气件。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多个所述凹陷部,相邻所述凹陷部之间设置有挡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导气件上形成有固定部,通过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固定部嵌合,以使所述导气件设置于所述下盖。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在所述导气件的的固定部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缺口部和形成于所述缺口部上的凸筋;

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卡设于所述缺口部内,所述凸筋与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抵接。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导气件为橡胶部件。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导气件的厚度范围为1mm-3mm。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盖,

所述上盖具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吸液面的注液通孔,所述上盖还具有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均连通的出气通孔。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密封元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套接于所述上盖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外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抵接以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套接在所述多孔体的外周,且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外缘抵接在所述上盖的内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导电钉,所述下盖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导电钉贯穿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盖内的吸油元件,所述吸油元件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外周。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装置。

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壳体、下盖、雾化组件以及导气件。本申请实施例将导气件设置在下盖内,通过导气件上的气流孔连通进气通道和雾化组件。即从外界进入的气体依次通过进气通道和气流孔进入腔室内,进而从外界进入的气体与被雾化的烟雾混合流向出气通道。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烟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烟雾化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下盖的结构剖面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导气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烟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导气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储液腔;12、出气通道;121、保护部;

2、下盖;20、进气通道;201、进气口;202、通气孔;21、导气件;211、气流孔;212、凹陷部;213、挡壁;214、卡槽;22、定位柱;23、第三密封元件;2111、开口面;2141、缺口部;2142、凸筋;

3、雾化组件;31、雾化面;32、吸液面;33、第二密封元件;

4、腔室;41、雾化腔;42、气流腔;

5、上盖;51、第一密封元件;52、注液通孔;53、出气通孔;

6、导电钉;7、吸油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参照图1-图7所示,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1和下盖2,所述壳体1具有开口端,所述下盖2盖设在壳体1的开口端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壳体1内具有储液腔11,所述壳体设有出气通道12,所述下盖2上设有进气通道20;

雾化组件3,所述雾化组件3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雾化组件3与下盖2之间的空间形成腔室4,所述腔室4分别与所述出气通道12和所述进气通道20连通,所述储液腔11位于所述雾化组件3远离所述腔室4的一侧;

导气件21,所述导气件21设置在所述下盖2上,所述导气件21上开设有气流孔211,所述进气通道20通过所述气流孔211与所述雾化组件3连通。

换言之,电子烟雾化装置主要包括壳体1、下盖2、雾化组件3以及导气件21。

壳体1内具有储液腔11,壳体1上设有出气通道12。储液腔11用于储存液态基质。出气通道12能够传输被加热组件加热雾化形成的烟雾,以供人体吸食。

壳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口,其中出气口与出气通道12连通;另外一端为开口端,下盖2盖设在开口端以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在壳体1上设有下盖2,即下盖2盖设在壳体1上。其中下盖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接在壳体1内部,或者下盖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套设在壳体1外部,在此不作限定。

雾化组件3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腔室4位于雾化组件3和下盖2之间,例如雾化组件3与下盖2围合形成腔室4。腔室4与进气通道20和出气通道12连通

当用户抽吸时,电子烟的传感器被触发,驱使雾化组件3开始加热时,储液腔11中的液体例如烟油传导至雾化组件,被传导至雾化组件加热雾化形成烟雾。外界大气经由进气通道20进入腔室4、然后经由气流孔211与烟雾混合,并经由出气通道12导出,供用户抽吸。

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地,本申请施力对电子烟雾化装置内部的下盖2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下盖2上设置导气件21,因此导气件21是位于在雾化组件3和下盖2之间形成的腔室4内。本实施例将导气件21设置了下盖2上,例如导气件21与下盖2一体成型,或者导气件21与下盖2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将导气件21设置在了下盖2上,因此导气件21与雾化组件3之间的空间用于雾化烟雾,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雾化腔室的容积。从外界进入的气体经过进气通道20、气流孔211进入腔室内,与被雾化的烟雾朝向出气通道12流去。由于本实施例减小了用于雾化烟雾的腔室,因此从外界进入的气体与被雾化的烟雾混合之后,便于朝向出气通道12流去。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6所示,所述导气件21将所述腔室4分隔为朝向所述雾化组件3一侧的雾化腔41和朝向所述进气通道20一侧的气流腔42,所述雾化腔41与所述出气通道12连通,所述气流腔42与所述进气通道20连通。

电子烟产品内部有对烟油进行雾化的雾化腔,雾化腔体积的大小对烟雾产生量和冷凝液产生量、气流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而烟雾产生量、冷凝液以及气流对用户的抽吸体验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有技术中电子烟产品的进气口通常与雾化芯的雾化面直接正对设置。从外界进入的气体只能流至雾化面的中心位置,并与位于中心位置的发热体产生的烟雾进行混合,而对于雾化面上远离中心位置的区域产生的烟雾很难与外界进入的气体混合,使得外界进气的气体不能够与雾化面产生的烟雾混合均匀,容易出现烟雾过浓或者过淡的情况,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现有技术的电子烟雾化装置,从外界进入的气体与被雾化的烟雾混合之后,由于雾化腔内容积较大,混合之后的气体在雾化腔内“乱窜”(混合之后的气体出现乱流现象),即混合之后的气体不能及时的进入出气通道被用户吸取。由于混合之后的气体不能及时的进入出气通道,混合之后的气体就会产生过多的冷凝液,一方面用户会抽吸到带有冷凝液的烟雾;另一方面过多的冷凝液会通过进气通道漏出,影响用户体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气件21将腔室4分隔成了雾化腔41和气流腔42。其中沿电子烟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雾化腔41位于气流腔42上方。雾化腔41与出气通道12连通,气流腔42与进气通道20连通。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可以与图2中雾化组件3的吸液面至雾化面的延伸方向相同。

由于导气件21将腔室4分隔为雾化腔41和气流腔42。因此雾化腔41和气流腔42通过导气件21间隔设置。雾化腔41的体积小于腔室4的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雾化组件3与导气件21之间的空间形成了雾化腔41。储液腔11中的液态基质在雾化面31中被加热雾化形成烟雾,烟雾存在于雾化腔41内。因此雾化腔41起到了对液态基质雾化的作用。从外界进入的气体与雾化腔41中的烟雾混合,由于雾化腔41的体积小于腔室4的体积,限定了混合气体的流动空间,从外界进入的气体能够及时带走存在于雾化腔41中的烟雾进入出气通道12,进而被用户吸取。相对于现有技术,外界进入的气体能够及时带走存在于雾化腔41中的烟雾进入出气通道12,降低了混合气体在雾化腔41内产生冷凝液的概率。另外即使混合气体在雾化腔41内产生了少量的冷凝液,少量冷凝液也会滴落在导气件21上,避免了冷凝液通过进气通道20滴落到烟杆结构上,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导气件21上开设有气流孔211,从外界进入的气体通过进气通道20进入气流腔42,从气流腔42进入气流孔211,进而进入雾化腔41后与烟雾混合,混合气体后的烟雾流向出气通道12,最后通过出气通道12被用户吸入。从外界进入的气体通过进气通道20进入气流腔42,气体在气流腔42内进行缓和,避免外界进入的气体直接流向雾化面,也避免了外界进入的气体压强较大,气体直接冲击雾化面,对雾化面的结构造成损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雾化组件3包括多孔体。多孔体包括雾化面31和吸液面32。吸液面32与储液腔11连通,以便用于接触、吸收储液腔11中的液体。雾化面31与进气通道20连通,具体地,雾化面31与导气件21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了雾化腔41。

在该实施例中,储液腔11中的液态基质在雾化面31中被加热雾化形成烟雾,烟雾存在于雾化腔41内。因此雾化腔41起到了对液态基质雾化的作用。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减小了用于雾化的腔室4体积,混合气体在较小体积的雾化腔41内流动,使得混合气体能够朝向出气通道12方向流动,外界进入的气体能够及时带走存在于雾化腔41中的烟雾进入出气通道12,降低了混合气体在雾化腔41内产生冷凝液的概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所示,所述进气通道20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盖2的底面上的通气孔202和在底面上形成的朝向所述雾化组件3的管状凸起,所述管状凸起具有管道侧壁和顶端板,所述顶端板上具有进气口201;所述雾化组件3包括多孔体和发热体,所述多孔体具有雾化面31和吸液面32,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雾化面31;

所述导气件2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气流孔211,所述气流孔211与所述进气口201在雾化面31至吸液面32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错开设置。

具体地,在下盖2的底面上形成管状凸起,管状凸起包括侧壁和与侧壁连接的顶端板。在管状凸起的顶端板上开设有一个进气口201。进气通道20包括连通的通气孔202和进气口201,其中通气孔202的径向尺寸大于进气口201的径向尺寸。

在该实施例中,沿与进气口201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气流孔211与进气口201至少部分错开设置。即气流孔211在进气口201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面,与进气口201在进气口201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面至少部分错开设置。其中在沿与进气口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进气口201和气流孔211可以完全错开设置或者部分错开设置。参照图2所示,进气口201与气流孔211在雾化面31至吸液面32的延伸方向完全错开设置。参照图7所示,进气口201与气流孔211部分错开设置。

例如从进气通道20的进气口201流出的气体大致向进气通道20的侧向流去进而流进气流孔211。即,外界气体沿着第一方向流至进气通道20,从进气通道20的进气口201流出的气体在气流腔42内发生了偏折或者弯曲,沿着第二方向经过气流孔211并扩散至雾化腔41,使气体与雾化腔41内的烟雾较为充分地混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件21呈块状结构,所述导气件21上开设有两个所述气流孔211。

具体地,由于导气件21为块状结构,导气件21设置在下盖2上后,导气件21占据了腔室4的过多空间,进一步减小了雾化腔41的荣容积,从外界进入的气体与被雾化的烟雾混合之后更便于向出气通道12流去。

本实施例中导气件21上开设有两个气流孔211,两个气流孔211均与进气口201错开设置。从进气通道20的进气口201流出的气体分别流向两个气流孔211,两个气流孔实现对从外界进入的气体的导向分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孔211的孔径大于所述进气口201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孔211的孔径范围为:1.3-1.5mm;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气流孔211的孔径可以为1.4mm、1.45mm,当然,气流孔211的孔径可以为1.3mm、1.5mm。所述进气口201的孔径范围为:0.3mm-1.2mm。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进气口201的孔径范围可以为0.5mm、1mm、0.8mm。当然,进气口201的孔径范围可以为0.3mm、1.2mm。

本实施例中在导气件21上开设气流孔211,在气流孔211与进气口201错开设置的基础上,对气流孔211与进气口201的孔径进行限定,以使气流孔211的孔径大于进气口201的孔径。外界气体从进气口201流出后进入气流腔42内,进而经过气流孔211进入雾化腔,一方面改变了外界气体的流动方向,烟雾与混合气体混合均匀之后,利于朝向出气通道方向流动;另一方面,气体在气流腔内缓和,在气体经过气流孔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体的压强,避免压强过大的其他直接冲击雾化面。

本实施例进一步对进气口201的孔径进行了限定,进气口201的孔径过大时,用户抽吸感不强烈,不能满足抽吸的快感;进气口201的孔径过小时,用户在抽吸时更费劲,用户体验感不佳。将进气口201的孔径限定在此范围内,提升了用户抽吸时的体验感。

本实施例进一步对气流孔211的孔径进行了限定,气流孔211的孔径过大时,用户抽吸感不强烈,不能满足抽吸的快感;气流孔211的孔径过小时,气流孔211的导向分流效果不佳,烟雾与气体混合不均匀。将气流孔211的孔径限定在此范围内,提升了用户抽吸时的体验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流孔211在导气件21内部形成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贯穿所述导气件21,且所述导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雾化腔和气流腔连通,所述导气通道为直线形、弧形或弯折结构。当导气通道为弯折结构,导气通道可以是在在导气件21内弯折一次,气流孔211呈倒“Z”型结构;例如沿与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导气通道也可以是在导气件21内弯折多次,气流孔211呈阶梯状结构。

本实施例对气流孔211在导气件21内的弯折次数不进行限定,只要气流孔211能够起到导向分流的效果即可。

导气通道液也可以是为弯曲结构,或弧形或直线形,只要是在导气件21上形成通孔结构,并连通与雾化腔和气流腔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所示,所述导气通道为沿雾化面31至吸液面32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导气件21的直线形通道。即导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雾化面31至吸液面32的延伸方向相同。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沿雾化面31至吸液面32的延伸方向,所述进气口201在电子烟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一中心轴,所述气流孔211在电子烟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二中心轴;

在与电子烟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二中心轴之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0.3mm-1.9mm。其中电子烟雾化装置的轴向方向可以与图2中雾化组件3的吸液面至雾化面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地,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二中心轴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为0.5mm、1mm、1.5mm。

在本实施例中对进气口201的第一中心轴与气流孔211的第二中心轴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即进气口201与气流孔211错开设置时,对进气口201和气流孔211的错开距离进行限定。

例如进气口201与气流孔211的错开距离过大,进气口201在流向气流孔211时,气体容易与导气件21的下表面产生碰撞,进而产生噪音,影响了用户体验。例如进气口201与气流孔211的错开距离过小,气流孔211实现气体分流的效果不佳。

本实施例将进气口201与气流孔211的错开距离限定在此范围内,在避免产生噪音的情况下,改善了气体的分流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6所示,两个所述气流孔211的中心间距范围为0.5mm-3.5mm。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两个气流孔211的中心间距范围为2mm-2.5mm。

在该实施例中,在导气件21上开设有两个气流孔211。两个气流孔211包括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第一气流孔在沿进气口201的轴向方向的投影面和第二气流孔在沿进气口201的轴向方向的投影面分别位于进气口201的两侧。例如第一气流孔的投影面位于进气口201的左侧。第二气流孔的投影面位于进气口201的右侧。

外界气体沿着第一方向(沿着进气口201的轴向方向)流至进气通道20,从进气通道20的进气口201流出的气体在气流腔42内向左发生偏折流进第一气流孔并扩散至雾化腔41,使气体与雾化腔41内的烟雾较为充分地混合;从进气通道20的进气口201流出的其他在气流腔42内向右发生偏折流进第二气流孔并扩散至雾化腔41,使气体与雾化腔41内的烟雾较为充分地混合。

另外从进气通道20的进气口201流出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扩散至雾化腔41,外界进入的气体能够及时带走存在于雾化腔41中的烟雾进入出气通道12,降低了混合气体在雾化腔41内产生冷凝液的概率,减少了冷凝液的产生。

例如本实施例对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的中心间距进行限定。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的中心间距过大,进气口201在分别流向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时,气体容易与导气件21的下表面产生碰撞,进而产生噪音,影响了用户体验。例如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的中心间距过小,通过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实现气体分流的效果不佳。

本实施例将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的中心间距限定在此范围内,在避免产生噪音的情况下,改善了气体的分流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5所示,所述导气件21具有与所述雾化组件3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的至少部分凹陷形成凹陷部212。

具体地,导气件21的第一表面与雾化组件3相对设置。具体地,导气件21的第一表面与雾化面31相对设置。

例如进入雾化腔41的外界气体与被雾化的烟雾混合之后,在遇到温度较低的部件会冷凝形成冷凝液。形成的冷凝液滴落到凹陷部212内,避免冷凝液直接通过进气通道20流到烟杆结构上,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电子烟雾化装置出现漏油现象,漏出的烟油可以直接滴落到凹陷部212内,凹陷部212可以存储漏出的烟油,避免烟油直接通过进气通道20流到烟杆结构上,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也避免了冷凝液或者烟油粘附到进气通道20的内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烟雾化装置在下盖2上会设置有吸油元件7。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烟雾化装置漏出的烟油会首先滴落到凹陷部212上,在凹陷部212存储了过量的烟油的情况下,漏出的烟油才会通过导气件21滴落到吸油元件7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件21具有靠近雾化组件3的开口面2111;所述凹陷部212的底部面低于所述开口面2111,所述气流孔211开设于所述开口面2111并贯穿所述导气件21。

具体地,气流孔211具有靠近雾化组件3的开口面2111。例如在导气件21上开设气流孔211,气流孔211为通孔结构。导气件21具有靠近雾化面31的开口面2111和具有靠近下盖2底面的开口面。导气件21中靠近雾化面31的开口面2111所处平面为第一平面。凹陷部212具有底部面,凹陷部212的底部面所处平面为第二平面,其中第一平面高于第二平面设置。即气流孔211的开口面2111凸出于凹陷部212的底部面。

由于开口面2111凸出于凹陷部212的底部面,在凹陷部212内存储的烟油或者冷凝液不会进入气流孔211内,避免了多气流孔211造成阻塞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多个所述凹陷部212,相邻所述凹陷部212之间设置有挡壁213。

在该实施例中,在导气件21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多个凹陷部212,在相邻凹陷部212之间设置有挡壁213。本实施例对凹陷部212进行分格设置,每一个凹陷部212上均可以存储冷凝液或者烟油。另外在相邻凹陷部212之间设置挡壁213,提高了导气件21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下盖2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导气件21上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固定部嵌合,以使所述导气件21设置于所述下盖2上。

具体地,在下盖2内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固定在下盖2内。导气件21上形成有固定部。通过定位部和卡槽214的配合实现了导气件21与下盖2的过盈配合,提升了雾化腔41和气流腔42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通过定位部和卡槽214配合,实现了导气件21与下盖2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用户将导气件21从下盖2上拆卸下料,对导气件21进行清洗或者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在所述导气件21的固定部形成所述卡槽214,所述卡槽214包括缺口部2141和形成在所述缺口部2141边缘处的凸筋2142,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柱22,所述定位柱22卡设于所述缺口部2141内,所述凸筋2142与所述定位柱22的外表面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导气件21的外周面上形成卡槽214,定位柱22卡设在卡槽214内,以使导气件21设置在下盖2内。

例如卡槽214包括形成在导气件21外周面上缺口部2141,以及形成在缺口部2141上的凸筋2142。定位柱嵌设在缺口部2141内时,凸筋2142与定位柱的外表面抵接,提高了导气件21与下盖2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3所示,下盖2具有内腔。沿内腔第一方向,在内腔的两侧均设置凸筋2142。例如在内腔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定位柱22,两个定位柱22沿内腔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内腔的右侧设置有两个定位柱22,两个定位柱22沿内腔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为下盖2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下盖2的宽度方向。

在导气件2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缺口部2141。位于内腔左侧的两个定位部嵌设在缺口部2141内。位于内腔右侧的两个定位柱22嵌设在缺口部2141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缺口部2141上设置有三个凸筋2142,三个凸筋2142包括位于缺口部2141边缘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以及位于缺口部2141中部区域的第三凸筋。其中第一凸筋和第三凸筋与其中一个定位柱的外表面抵接,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与另外一个定位部的外表面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件21为橡胶部件。本实施例中导气件21的材料为橡胶材料。例如导气件21为软质橡胶材料。在导气件21设置在下盖2上,导气件21能够起到密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雾化腔41和气流腔42的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气件21的厚度范围1mm-3mm。本实施例对导气件的厚度进行限定,以使导气件21设置在下盖2内,导气件21能够占据腔室4的过多空间,进而进一步减小雾化腔41的容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7所示,所述导气件21为金属板结构。

本实施例中导气件21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便于在导气件21上形成较小和较密的气流孔211。例如采用冲压方式在导气件21上形成多个气流孔2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7所示,所述导气件21上开设有多个所述气流孔211,多个所述气流孔211呈阵列方式排布在所述导气件21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下盖2上设置导气件21,导气件21位于雾化组件3和下盖2之间形成的腔室4内。导气件21上的多个气流孔211起到均匀分散气流的作用。外界气体从进气通道20流向气流孔211时,外界气体通过导气件21下方的腔室以及导气件21上的气流孔211对外界气体进行缓冲,外界气体的压强不会产生突变,因此气流可以以一个较为缓和的流速进行流动,减小碰撞振动,从而降低噪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6所示,所述气流孔211的孔径小于所述进气口201的孔径。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气流孔211的孔径范围为:0.25mm-0.65mm。优选地,气流孔211的孔径可以为0.4mm、0.5mm或者可以为0.6mm,显然,气流孔211的孔径可以为0.25mm或者0.65mm。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进气口201的孔径范围为:0.7mm-1.1mm,优选的,进气口201的孔径可以为0.8mm或者0.9mm,显然,进气口201的孔径也可以为0.7mm或者1.1mm。

本实施例中在导气件21上开设多个气流孔211,进一步地对气流孔211与进气口201的孔径进行限定,以使气流孔211的孔径小于进气口201的孔径,使得在导气件21上形成又密又小的气流孔211,使得气体通过又密又小的气流孔211被均匀地分散。

本实施例进一步对进气口的孔径进行了限定,进气口的孔径过大时,用户抽吸感不强烈,不能满足抽吸的快感;进气口的孔径过小时,用户在抽吸时更费劲,用户体验感不佳。将进气口的孔径限定在此范围内,提升了用户抽吸时的体验感。

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气流孔211的孔径间距进行限定,使得导气件21为网状结构,这样就能够让外界气体的气流的力度不会过于集中,使气流均匀分布,可以使气流平稳柔和,用于抽吸时会很大程度上降低气流流动燥音,提升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气流孔211的孔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气流孔211的孔径间距过小,在导气件21下方腔室中的气体通过气流孔211流出时会增大气体压强,不利于降噪。气流孔211的孔径间距过大,多个气流孔不能够起到分散气体作用,从气流孔211流出的气体不能够与被雾化的烟雾均匀混合,容易造成烟雾味道过浓或者过淡。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上盖5,所述雾化组件3包括多孔体,所述多孔体具有雾化面31和吸液面32;

所述上盖5具有连通所述储液腔11和所述吸液面32的注液通孔52,所述上盖5还具有与所述进气通道20和所述出气通道12均连通的出气通孔53。

参照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存储在储液腔11中的液态基质经过上盖5的注液通孔52不断渗透至多孔体的吸液面32中,多孔体的吸液面32吸收液态基质以供雾化面31对液态基质进行加热产生烟雾;当用户使用该电子烟雾化装置抽吸时,内部的传感器被触发,从而发出信号驱使多孔体开始加热,液态基质在雾化腔41中被加热雾化,外界气流经由下盖2的进气通道20进入气流腔42,在从气流腔42内经过气流孔211扩散至雾化腔41,扩散至雾化腔41内的气体带走雾化腔41中的烟雾,再依次经过上盖5的出气通孔53及壳体1内的出气通道12,进而从吸入口进入到用户口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密封元件51,所述第一密封元件51套接在所述上盖5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密封元件51的外缘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相抵接以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11。

具体地,第一密封元件51将外界与壳体1内的储液腔11进行隔离,第一密封元件51的设置用于提供该电子烟雾化装置内部必要的密封性,避免储液腔11存在非必要的导通,有效避免漏油的发生。进一步具体地,第一密封元件51内开设有用于导通储液腔11和注液通孔52的第一连通孔,以及用于导通壳体1的出气通道12和上支架的出气通孔53的第二连通孔,便于气体和烟油的流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置有支撑筋。支撑筋可以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筋与下盖2分别从雾化组件的上、下两侧对雾化组件形成限位抵接。或者,在雾化组件外周设有第二密封元件33的前提下,支撑筋与下盖2分别从第二密封元件33的上、下两侧对第二密封元件33形成限位抵接。这样,雾化组件能够得到可靠、稳定的定位。壳体1以及下盖2之间也无需再设置其它用于固定雾化芯相关的结构,简化了电子烟的内部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雾化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二密封元件33,所述第二密封元件33套接在所述多孔体的外周,且所述第二密封元件33的外缘抵接在所述上盖5的内壁。

具体地,第二密封元件33填充上盖5和多孔体之间的间隙,其可以提供该电子烟雾化装置内部必要的密封性,避免存在非必要的导通,有效避免漏油的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三密封元件23,所述第三密封元件23套接在所述下盖2的外周,且所述第三密封元件23的外缘抵接所述壳体1的内壁。第三密封元件23的设置可以隔离壳体1的下部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防止液态基质的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雾化组件3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多孔体的雾化面31上。

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导电钉6,所述下盖2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导电钉6贯穿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

具体地,导电钉6穿过下盖2并与发热体相抵接,以接通电路,从而对发热体进行通电加热。进一步具体地,下盖2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导电钉6的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安装一个导电钉6。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盖2内的吸油元件7,所述吸油元件7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20的外周。

具体地,吸油元件7的设置可以吸收腔体内雾化时由于壁部冷热不均所产生的冷凝液;下盖2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吸油元件7的容纳槽,下盖2的进气通道20整体高于该容纳槽,这样可以起到阻挡液态基质经由进气通道20泄漏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保护部121。出气通道12远离雾化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用户通出气口进行抽吸。在用户在使用电子烟雾化装置的情况下,保护部121嵌设在出气口内,以对出气通道12进行保护,避免出气通道12内进入灰尘等杂质。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烟。电子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装置。

电子烟还包括电气组件,电气组件与发热体形成电连接,电气组件被配置为向发热体供电。

电子烟雾化装置对烟油等液态基质雾化产生烟雾,雾化腔41的气体与发热体加热雾化产生的烟雾在混合后能够通过出气通道12被导出。该液态基质可以为烟油等烟油,烟油可以被电子烟雾化装置雾化并产生烟气。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589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