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2:07


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是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

背景技术

曳引机驱动钢丝绳带动轿厢动作是电梯轿厢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的反绳轮与轿厢之间的连接方式比较单一,基本是简单的软连接。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7973358U,公开的一种电梯绳轮组件,绳轮安装架顶面设有安全螺母和安全螺母压簧,安全螺母位于绳轮安装架顶面中部;绳轮安装架顶面还设有微动开关支架,微动开关支架上设有与安全螺母相配合的微动开关;绳轮安装架底面设有主动螺母,主动螺母位于安全螺母正下方,该装置与轿厢用钢丝绳的连接可为软连接,以减小因为安装误差导致的震动和噪音。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938312U,一种电梯轿顶反绳轮组件,包括反绳轮、两块长侧板、两个折件一、折件二和减震垫,反绳轮通过轴安装于所述两块长侧板上部的中间,折件一设于长侧板的外侧,折件二设于两块长侧板中间;折件二为倒U形结构,折件一为倒L形结构,折件一和折件二的高度相同,均设于长侧板的下部;减震垫设于折件一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上梁安装于减震垫上,通过螺栓固定。这些传统的绳轮组件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在轿厢安装调试时,一次性把减震垫调整到位,由于轿厢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载荷下运行,这些“呆板”结构无法适应随机变量载荷。因此在轿厢重量变化过程中常伴有瞬时强震、偏震、因刚性接触产生噪音等现象,其中有些问题目前多采用防偏装置、加强式导靴、多方向限位等手段应对,不仅增加制造维护成本,加大轿厢自重,使辅件复杂化,而且一旦辅助部件出现磨损错位等情况,整个制约系统就被破坏,严重影响乘梯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它具有自行吸收轿厢在不同载荷下的惯性,保持轿厢始终为减振状态,保证轿厢运行平稳,乘梯舒适性好,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其特征是:把轿厢顶部的每件绳轮组件分别通过减振组件与轿厢连接,所述减振组件中设有自变量减振体;自变量减振体包括与轿厢配合的橡胶减震垫,以及与橡胶减震垫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弹簧。

前述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绳轮组件固定在位于绳轮组件底部位置的承托板上,承托板通过减振组件与轿厢架上梁连接;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拉杆,拉杆上端穿过轿厢架上梁与承托板连接,自变量减振体设置在轿厢架上梁下侧或内侧的拉杆上。

前述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自变量减振体中设有手动振幅调节机构。

前述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减震垫和弹簧均套装在拉杆上,其中橡胶减震垫与拉杆为孔-轴间隙配合。

前述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手动振幅调节机构包括位于弹簧下端的调节螺母、以及位于调节螺母下方对调节螺母进行轴向自由度限定的插销或卡环或开口销。

前述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减震垫的外形为阶梯轴或圆锥体结构。

前述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轿厢架上梁具有水平基板,减振组件的拉杆穿过水平基板与承托板连接。

前述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减振组件设有若干套,若干套减振组件以所在绳轮组件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前述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绳轮组件包括定位在轮轴上的绳轮,轮轴两端设有夹板;所述承托板呈U字形,承托板两边分别与轮轴两端夹板连接,减振组件定位在承托板U字形底板部。

前述的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绳轮组件包括定位绳轮的轮轴,轮轴两端设有与承托板连接的夹板,夹板上设有卡板,轮轴与夹板配合处设有弦切式卡槽,所述卡槽与卡板配合。

本技术方案针对曳引机对轿厢连接部的轿顶轮进行工作特性研究,将每个绳轮组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一组具有足够牵引拉力的减振组件与轿厢连接,使轿厢与钢丝绳之间形成一种适应不断变化载荷的缓冲连接关系,该缓冲体由自变量减振体来完成。由此,不仅避免曳引动力系统与轿厢之间因硬连接产生的噪音,而且当轿厢在不同载荷上下运行时,能通过自变量减振体的弹性形变吸收轿厢不同载荷重量造成的冲击,保持轿厢一直处于减振状态,保证了轿厢运行更加平稳。同时,本装置可以减缓曳引动力系统的疲劳强度,提高乘梯舒适性。

进一步,在轿厢启动或停止的瞬间,本装置可以有效化解硬连接带来的顿挫感,在轿厢加速或减速状态由自变量减振体根据实际受力情况自行调节弹性体的压缩量,从而消除噪音,改善轿厢各运行点位如惯性等动态物理量。

本装置中,自变量减振体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弹性体构成,优选是与轿厢架上梁紧贴的橡胶减震垫以及橡胶减震垫的下方的弹簧,根据电梯型号设定两种弹性体的形状、弹性系数等要素,使本装置适应各类垂直电梯的需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自变量减振体的设计,使得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有效地近点吸收轿厢在不同载荷下的重量惯性,保持轿厢任何点位均处于一种自行调节的减振状态,使轿厢运行更加平稳,且减缓曳引动力系统的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乘梯舒适性,适应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的M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减振组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轮轴卡板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橡胶减震垫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梯形橡胶减震垫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螺形橡胶减震垫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丝绳,2.上护罩,3.夹板,4.轮轴,5.卡板,6.绳轮,7.承托板,8.减振组件,801.拉杆,802.橡胶减震垫,803.弹簧,804.弹簧压板,805.调节螺母,806.开口销,9.侧护罩,10.轿厢架上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轿顶轮自变量减振系统,如图1、图2所示,总体设计是把轿厢顶部的每件绳轮组件分别通过6套减振组件8与轿厢连接,减振组件中设有自变量减振体。自变量减振体包括与轿厢配合的橡胶减震垫802,以及与橡胶减震垫802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弹簧803。

具体是,绳轮组件固定在位于绳轮组件底部位置的承托板7上,承托板7通过减振组件8与轿厢架上梁10连接。减振组件包括拉杆801,拉杆801上端穿过轿厢架上梁10与承托板7连接,自变量减振体设置在轿厢架上梁10下侧或内侧的拉杆上。6套减振组件8以绳轮组件的中心线对称布置。轿厢架上梁10具有水平基板,减振组件8穿过水平基板与承托板7连接。

绳轮组件包括定位在轮轴4上的绳轮6,钢丝绳1穿过绳轮上接曳引机,轮轴4两端设有夹板3。承托板7呈U字形,承托板7两边分别与轮轴4两端夹板3连接固定。且夹板3上设有卡板5,轮轴4与夹板3配合处设有弦切式卡槽,如图5所示,卡槽与卡板5配合,使轮轴4在绳轮6运行过程中保持静止,确保绳轮安全。减振组件8定位在承托板7U字形底板部。绳轮组件顶部设有上护罩2,位于钢丝绳1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护罩9。

减振组件8如图4所示,包括拉杆801,拉杆801上端穿过轿厢架上梁10与承托板7连接,如图3所示,在位于轿厢架上梁10下侧或内侧的拉杆801上设有自变量减振体。

进一步,自变量减振体分别是与轿厢架上梁紧贴的橡胶减震垫802,以及橡胶减震垫802下方的弹簧803,弹簧803两端分别设有弹簧压板804。自变量减振体中设有手动振幅调节机构,手动振幅调节机构包括位于弹簧803下端的调节螺母805、以及位于调节螺母805下方对调节螺母805进行轴向自由度限定的插销或卡环或开口销806。

再进一步,减振组件8中的自变量减振体,橡胶减震垫802和弹簧803均套装在拉杆801上,由拉杆801对其定位,其中橡胶减震垫802与拉杆801为孔-轴间隙配合。

橡胶减震垫802结构实施例之一:其外形为阶梯轴,如图6所示。

橡胶减震垫802结构实施例之二:其外形为圆锥体结构,如图7所示。

橡胶减震垫802结构实施例之三:其外形为螺旋形体结构,如图8所示。

以上所述橡胶减震垫802实施例满足以下条件:

其压力与压缩线为非线性的。

弹力计算式为:

F=Sq(单位kg)其中F—橡胶工作时的弹性kg;S—橡胶的横断面积cm

且橡胶的最大压缩量不超过总高的35~45%。

橡胶自由高度为H,则H=h/(0.25~0.30),h—为所需工作行程cm。

同时,0.5≤H/D≤1.5,D为橡胶外径cm。如果H/D>1.5,则把橡胶分段,并在段与段之间加上垫钢性垫圈。

工作时(原理):由于轿厢与近点绳轮之间为一种自变量减振体连接方式,自变量减振体的弹性量与轿厢载重量成反比,该自变量减振体能根据轿厢载荷的不断变化作出即时反应,包括起动、停止、加速等全过程应对,因此,彻底解决了传统轿厢与绳轮之间硬连接产生的噪音,同时自变量减振体自动吸收轿厢不同载荷重量所产生的惯性量,保持轿厢处在减振保护状态,从而使轿厢运行更加平稳。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如弹簧803为锥形弹簧等等,任何对本发明的简单变换后的工艺、方法、结构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9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