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和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公路的建设总里程越来越大,而且基于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建设经验进一步积累的原因,修建隧道已不再是难题,公路的隧道比例也越来越大。公路隧道的增多,隧道照明设施也必须与之相匹配,因此也带来了隧道照明系统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大,相伴而来的则是用电量和运营成本的增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经济节能的隧道照明系统,是公路隧道运营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所在。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如选择节能灯具、优化灯具布置、改进照明控制技术等。针对目前隧道照明采用的灯具而言,常用的基本上是高压钠灯、高压钠灯与LED组合或单纯使用LED进行隧道照明。但是,使用这些灯具的照明方式电能消耗仍然很大。在提倡资源节约的时代,如果能将太阳光充分利用到隧道照明,将会极大地节约电能。

公开号为CN204372810U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隧道的节能照明系统,包括追光模块、菲涅尔透镜、照明光缆、光纤散射光灯、感光元件、控制模块、照明灯;其中追光模块和菲涅尔透镜固定在一起安装在隧道外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照明光缆的首端固定于菲涅尔透镜下方的菲涅尔透镜焦点处,照明光缆的尾端固定于隧道内需要照明的地方,光纤散射光灯固定于照明光缆的尾部;感光元件均匀地安装在隧道内,控制模块安装在照明系统供电控制室,由感光元件感知隧道内实际亮度并传入到控制模块,进而根据需要控制照明灯,如:通过调整每一盏照明灯的供电电压,直接调节照明灯的亮度,进而控制隧道内的光强,实现对隧道的照明。但在隧道内仅有行人通行或无人时,隧道内的照明灯一直呈打开的状态,使隧道内保持高强度的照明,其虽利用了太阳光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电能的消耗,但也在一些不必要的场合使用了电能供应的照明灯,特别在夜间,需要加大照明灯的输出功率实现照明,存在着能源浪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和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照明时存在能源浪费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和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用于隧道照明,隧道具有人行道和车道,包括太阳光系统、太阳能系统、电源系统、光感器以及感应器;

太阳光系统、太阳能系统、电源系统分别具有第一照明端、第二照明端以及第三照明端,并分别用于引入太阳光至隧道、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及连接电网,其中,隧道沿长度方向形成的若干个分区内均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照明端、至少一第二照明端以及至少一第三照明端;

光感器设于隧道外以及隧道内的各个分区,用以监测亮度;

感应器分别设于各个分区,以分别感应人行道的行人和车道的车辆,并基于光感器检测的亮度,触发对应的第二照明端或第三照明端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感器包括第一光感器以及第二光感器,感应器包括行人感应器以及车辆感应器;

第一光感器及第二光感器分别设于隧道外以及隧道内,均用于检测光照亮度,第一光感器与各个行人感应器连接,第二光感器与各个车辆感应器电连接;

各个行人感应器以及车辆感应器均分别对应设于各个分区内,且同一分区内,行人感应器与第二照明端连接,车辆感应器及第三照明端进行连接;

太阳光系统以及太阳能系统均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于隧道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太阳光系统包括采光器、导光管以及若干个光散射器,采光器通过支撑机构设于隧道洞口,其能够跟随太阳的位置而转动,用以基于凸透镜聚光原理采集阳光,导光管与采光器的输出端连接,若干个光散射器分别分布于各个分区,且每个光散射器均通过导光接头与导光管连接,导光接头的端口朝向导光管中自然光入射的方向。光散射器包括灯筒、第一棱镜、第二棱镜、三个凹透镜和散射光罩,灯筒的一端与导光管连通,第一棱镜设于灯筒的内部一侧并与导光管的自然光出口对应,第二棱镜相对于第一棱镜设置,散射光罩设于灯筒的另一端,并与第二棱镜的出光口对应,各个凹透镜的两面均为内凹结构,三个凹透镜依次并列设于散射光罩与第二棱镜之间。其中,导光管为内涂高反射率涂层的金属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太阳能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蓄电池以及若干个太阳能灯,太阳能光伏板通过支撑机构设于隧道洞口,其能够跟随太阳的位置而转动,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板连接,若干个太阳能灯与蓄电池电连接,且各个太阳能灯分别分布于各个分区,并均位于人行道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系统包括若干个传统灯具以及总控开关,若干个传统灯具分别分布于各个分区,并设于隧道的拱顶,且各个传统灯具均通过总控开关与电源连接,每个分区内均设置有三个传统灯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行人感应器包括触摸式感应开关,在隧道内光线亮度足够时,触摸式感应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在隧道内光线亮度不足时,触摸式感应开关处于预备工作状态,用以在行人触摸下,触发对应分区的太阳能系统的第二照明端开启设定时间;车辆感应器包括声控开关,在隧道内光线亮度足够时,声控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在隧道内光线亮度不足时,声控开关处于预备工作状态,用以在车辆在隧道内行驶产生的噪声下,触发对应分区的电源系统的第三照明端开启设定时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方法,适用于如上述的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方法包括:

S100:通过太阳光系统将太阳光引入隧道,通过第一照明端为人行道和车道提供照明光源;

S200:通过光感器检测隧道外的光线亮度,当亮度达到设定值时,则表示隧道外引入的太阳光可供隧道内的人行道照明,此时感应器的人行道检测区为关闭状态,通过太阳光系统在隧道内继续为人行道提供光源;

S300:当光感器检测隧道外的光线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时,光感器触发每个感应器的人行道检测区开启,在隧道内有行人经过时,通过感应器触发对应分区的太阳能系统的第二照明端开启,在对应分区内为行人提供足够的光源;

S400:通过光感器检测隧道内的光线亮度,当亮度达到设定值时,则表示隧道外引入的太阳光可供隧道内的车道照明,此时感应器的车道检测区为关闭状态,通过太阳光系统在隧道内继续为车道提供光源;

S500:当光感器检测隧道内的光线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时,光感器触发每个感应器的车道检测区开启,在隧道内有车辆经过时,通过感应器触发对应分区的电源系统的第三照明端开启,在对应分区内为车辆提供足够的光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的太阳光系统、太阳能系统、光感器以及感应器,通过太阳光系统可以将隧道外的太阳光引入隧道内,太阳能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起来,在晴天时,光感器检测的隧道外亮度达到其设定值,可以通过太阳光系统为人行道提供照明,在夜间和阴雨天时,光感器检测到隧道外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此时通过感应器的人行道检测区控制对应分区的太阳能系统的第二照明端启闭,为人行道提供合适强度的光照;

通过设置的太阳光系统、电源系统、光感器以及感应器,电源系统直接利用外部电网电源进行照明,当太阳能系统引出的太阳光亮度足够时,光感器检测的隧道内亮度达到其设定值,此时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系统为车道提供照明,当太阳能系统引出的太阳光亮度不足时,光感器检测到隧道内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此时通过感应器的车辆检测区控制对应分区的电源系统的第三照明端启闭,为车道提供合适强度的光照;

以使本发明可以对隧道内的人行道区域及车道区域分别进行控制照明,减少了电能的消耗,且有效保证了人行道区域及车道区域的通行照明照度,同时本方案将隧道分区控制,减少能源浪费,进一步达到节能的效果,对日照充足地区公路隧道的建设和运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一实施例的人行道照明的电路控制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一实施例的车道照明的电路控制图;

图5是图1中的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和方法的光散射器的剖面图;

图6是图1中的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和方法的导光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太阳光系统;11、采光器;12、导光管;121、第一分管;122、第二分管;123、第三分管;124、第四分管;13、光散射器;131、灯筒;132、第一棱镜;133、第二棱镜;134、凹透镜;135、散射光罩;14、导光接头;

2、太阳能系统;21、太阳能光伏板;22、蓄电池;23、太阳能灯;

3、电源系统;31、传统灯具;32、总控开关;

4、第一光感器;

5、行人感应器;51、触摸式感应开关;

6、第二光感器;

7、车辆感应器;71、声控开关;

8、隧道;81、分区;82、人行道;83、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和方法,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系统,用于隧道8照明,隧道8具有人行道82和车道83,包括太阳光系统1、太阳能系统2、电源系统3、光感器以及感应器。

太阳光系统1、太阳能系统2、电源系统3分别具有第一照明端、第二照明端以及第三照明端,并分别用于引入太阳光至隧道8、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及连接电网,其中,隧道8沿长度方向形成的若干个分区81内均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照明端、至少一第二照明端以及至少一第三照明端。

光感器设于隧道8外以及隧道8内的各个分区81,用以监测亮度;

感应器分别设于各个分区81,以分别感应人行道82的行人和车道83的车辆,并基于光感器检测的亮度,触发对应的第二照明端或第三照明端开启。

光感器包括第一光感器4以及第二光感器6,感应器包括行人感应器5以及车辆感应器7;第一光感器4及第二光感器6分别设于隧道8外以及隧道8内,均用于检测光照亮度,第一光感器4与各个行人感应器5连接,第二光感器6与各个车辆感应器7电连接;各个行人感应器5以及车辆感应器7均分别对应设于各个分区81内,且同一分区81内,行人感应器5与第二照明端连接,车辆感应器7及第三照明端进行连接。

本方案中,通过太阳光系统1可以将隧道8外的太阳光引入隧道8内,太阳能系统2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起来,第一光感器4设于隧道8外,用以检测隧道8外的光线亮度,且第一光感器4可以通过控制模块设定强度值,在晴天时,第一光感器4检测的亮度达到其设定值,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系统1为人行道82提供照明,在夜间和阴雨天时,第一光感器4检测到隧道8外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此时第一光感器4控制各个分区81内的行人感应器5开启处于预备工作状态,在行人经过对应分区81时,通过行人感应器5控制对应分区81的太阳能系统2的第二照明端打开,为人行道82提供合适强度的光照。

第二光感器6设于隧道8内,其能够检测隧道8内的光线亮度,且第二光感器6可以通过控制模块设定强度值,当太阳能系统2引出的太阳光亮度足够时,第二光感器6检测的亮度达到其设定值,此时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系统1为车道83提供照明,当太阳能系统2引出的太阳光亮度不足时,第二光感器6检测到隧道8内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此时第二光感器6控制各个分区81内的车辆感应器7开启处于预备工作状态,在车辆经过对应分区81时,通过车辆感应器7控制对应分区81的电源系统3的第三照明端打开,为车道83提供合适强度的光照。

需要说明的是,人行道82与车道83相比较为窄小,并且人行道82无需高亮度的照明,所以,太阳能系统2的第二照明端的输出功率设定较小,通过第一光感器4和第二光感器6对人行道82和车道83分别进行亮度监控,由于人行道82无需高亮度的照明,因此,在隧道8外有太阳光的情况下,仅太阳光系统1将太阳光引入,便能够实现对人行道82的照明,而在夜间或阴雨天时,隧道8外没有太阳光可以利用,便通过行人感应器5控制对应分区81的太阳能系统2启闭,供人行道82的照明;由于车道83所需的光照强度较高,在隧道8外有太阳光的情况下,通过太阳光系统1将太阳光引入利用,可以将隧道8照亮,但利用太阳光系统1为车道83照明会存在亮度不足的情况,因此,单独在隧道8内设计第二光感器6,检测隧道8内的光照亮度,亮度不足时,通过车辆感应器7驱动对应区域的电源系统3启闭,为车道83提供照明。

进一步的,由于人行道82无需高亮度的照明,太阳能系统2的第二照明端的输出功率设定较小,因此,太阳能系统2每次照明所消耗的电能少于电源系统3所消耗的电能,所以,太阳能系统2所消耗的电能较少,仅利用太阳能便能够实现对人行道82的照明。

由于隧道8内的两侧均设置有人行道82,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太阳光系统1以及太阳能系统2均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于隧道8的两侧,每个分区81内的人行道82处均设置有行人感应器5,每个分区81内至少设置两个行人感应器5。

太阳光系统1基本原理是:利用采光元器件和导光元器件将隧道8外的太阳光引至隧道8内,将太阳光引入隧道8进行照明,能减少隧道8系统中传统用电灯具使用时长,从而有效地降低照明成本。因此,如图1、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太阳光系统1包括采光器11、导光管12以及若干个光散射器13,采光器11通过支撑机构设于隧道8洞口且光线充足的位置,用以基于凸透镜聚光原理采集阳光,利用支撑机构使采光器11能够跟随太阳的位置而转动,天黑之后可以自动复位,以此来最大程度地收集太阳光;导光管12与采光器11的输出端连接,若干个光散射器13分别分布于各个分区81,且每个光散射器13均通过导光接头14与导光管12连接,导光接头14的端口朝向导光管12中自然光入射的方向,其中,导光管12为内涂高反射率涂层的金属管,并且采光器11和导光管12等需要反射太阳光的构件均内涂此种高反射率涂层,这种涂层能够将97%的太阳光线传递到隧道8内部。为了保证光能从采光器11向导光管12传递而不会反射回来,根据光的反射原理,采光器11外壳的弧度需要满足条件使得光线的入射角与出射角之和大于90°。同理,导光管12拐弯进入隧道8时转角要大于90°,以保证太阳光能沿着导光管12向隧道8内部传递。

太阳光通过导光管12传递至光散射器13之前,需要将太阳光进行分流,使光线均匀分配至每个光散射器13,以保证隧道8路面光照均匀。如图1、图6所示,为保证照明亮度,本方案中的隧道8分为四个分区81,每个分区81内设置一个第一照明端,也即一个太阳光系统1内设置四个光散射器13,导光接头14由聚光接头和分光管组成,导光管12通过多个导光接头14分隔呈多段,为方便对导光管12的描述,将导光管12分别定义为第一分管121、第二分管122、第三分管123以及第四分管124,第一分管121、第二分管122、第三分管123以及第四分管124分别设置有四分孔、三分孔、二分孔和单孔。以四分孔为例,四分孔占据整个导光接头14通光截面的四分之一,用于将四分之一的太阳光传递到光散射器。为了使每个导光接头14均能分流出太阳光总量的四分之一,第一分管121、第二分管122、第三分管123以及第四分管124需要依次安装,且离采光器11最近的为第一分管121。以使光线从导光管12传递至聚光接头,在分光孔的分光作用下,每个接头均能分流四分之一的总光线传递至各自连接的光散射器13。

被导光管12分流出来的光线最终进入光散射器13,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散射器13包括灯筒131、第一棱镜132、第二棱镜133、三个凹透镜134和散射光罩135,灯筒131的一端与导光管12连通,第一棱镜132设于灯筒131的内部一侧并与导光管12的自然光出口对应,第二棱镜133相对于第一棱镜132设置,散射光罩135设于灯筒131的另一端,并与第二棱镜133的出光口对应,各个凹透镜134的两面均为内凹结构,三个凹透镜134依次并列设于散射光罩135与第二棱镜133之间,利用棱镜具有将光线垂直射出的原理,分流出来的光线首先经过2个棱镜调整光路,使光线进入凹透镜134时光路基本稳定,防止因太阳位置变化引起入射光线角度变化,而导致投射到隧道8路面的光线出现不稳定、不均匀照射的情况。调整后的光线经过3个凹透镜134之后被漫反射,扩大光照射的范围,当光通过由毛玻璃制作的弧形散射光罩135之后被进一步漫反射,使得光线照射至隧道8路面时更为柔和、均匀。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太阳能系统2包括太阳能光伏板21、蓄电池22以及若干个太阳能灯23,太阳能光伏板21通过支撑机构设于隧道8洞口且光线充足的位置,其能够跟随太阳的位置而转动,蓄电池22与太阳能光伏板21连接,能够将转化的电能储存于蓄电池22内,若干个太阳能灯23与蓄电池22电连接,且各个太阳能灯23分别分布于各个分区81,并均位于人行道82上方,利用蓄电池22提供电源,供太阳能灯23使用,主要用于在夜间或阴雨天对人行道82区域进行照明。需要说明的是,太阳能光伏板21与采光器11安装在同一个支撑机构上,通过该支撑机构能够同时控制太阳能光伏板21与采光器11跟随太阳的位置而转动,以减少设置的驱动设备,有利于节省设备成本,其中,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架和中空立柱,中空立柱架设于隧道8口附近采光良好的位置,支撑结构具有机械传动功能,具体的,可以通过电动转轴或摆动电机等,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能够按一定地规律驱动固定架,使固定在固定架上的采光器11和太阳能光伏板21随太阳的轨迹移动,从而提高采光效率。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系统3包括若干个传统灯具31以及总控开关32,若干个传统灯具31分别分布于各个分区81,并设于隧道8的拱顶,且各个传统灯具31均通过总控开关32与电源连接,其中,隧道8入口段的传统灯具31为45W的LED灯;过渡段的传统灯具31为100W的LED灯。由于传导至隧道8内的太阳光容易受天气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分区81内均设置有三个传统灯具31,总控开关32与第二光感器6进行电连接,可以接收第二光感器6所检测到的隧道8内的照明强度值,通过接收的信息,总控开关32能够控制一分区81中每次亮灯时传统灯具31的使用数量,以根据控制一分区81中每次亮灯时传统灯具31的使用数量,进行调节式的补偿照明,以避免隧道8内照明不稳定。

为方便对人行道82和车道83的监控,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行人感应器5优选为触摸式感应开关51,每个分区81内与一段人行道82的前后部分对应位置均设置有一个触摸式感应开关51,在隧道8内光线亮度足够时,触摸式感应开关51处于关闭状态;在隧道8内光线亮度不足时,触摸式感应开关51处于预备工作状态,行人可用过触碰触摸式感应开关51,触发对应分区81的太阳能系统2的第二照明端开启设定时间,其中,触摸式感应开关51的启闭由第一光感器4和控制器控制。

车辆感应器7优选为声控开关71,在隧道8内光线亮度足够时,声控开关71处于关闭状态;在隧道8内光线亮度不足时,声控开关71处于预备工作状态,用以在车辆在隧道8内行驶产生的噪声下,触发对应分区81的电源系统3的第三照明端开启设定时间,其中,声控开关71的启闭由第二光感器6和控制器控制。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在隧道8内行驶时,噪声能够在隧道8内快速传递,便能够触发电源系统3,还能够预先将传统灯具31开启,而行人在人行道82行走时不会触发电源系统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行人感应器5、电源系统3还可以为光控开光、红外线感应开关等,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照明方法,适用于如上述的隧道太阳光与传统灯具协同系统,方法包括:

S100:通过太阳光系统1将太阳光引入隧道8,通过第一照明端为人行道82和车道83提供照明光源;

S200:通过光感器检测隧道8外的光线亮度,当亮度达到设定值时,则表示隧道8外引入的太阳光可供隧道8内的人行道82照明,此时感应器的人行道82检测区为关闭状态,通过太阳光系统1在隧道8内继续为人行道82提供光源;

S300:当光感器检测隧道8外的光线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时,光感器触发每个感应器的人行道82检测区开启,在隧道8内有行人经过时,通过感应器触发对应分区81的太阳能系统2的第二照明端开启,在对应分区81内为行人提供足够的光源;

S400:通过光感器检测隧道8内的光线亮度,当亮度达到设定值时,则表示隧道8外引入的太阳光可供隧道8内的车道83照明,此时感应器的车道83检测区为关闭状态,通过太阳光系统1在隧道8内继续为车道83提供光源;

S500:当光感器检测隧道8内的光线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时,光感器触发每个感应器的车道83检测区开启,在隧道8内有车辆经过时,通过感应器触发对应分区81的电源系统3的第三照明端开启,在对应分区81内为车辆提供足够的光源。

本发明还提供一更加具体的实施例,用以说明上述步骤S100~S500:

步骤一、利用采光器11收集阳光,使太阳光通过采光器11传递至导光管12,在导光管12内依次进行分流均能,并分别在多个光散射器13内,经过2个棱镜调整光路,使光线进入凹透镜134时光路基本稳定,调整后的光线经过3个凹透镜134之后被漫反射,使得光线照射至隧道8路面,为人行道82和车道83提供照明;

步骤二、通过控制模块设定第一光感器4检测的亮度强度值,通过第一光感器4检测隧道8外的光线亮度,在晴天时,第一光感器4检测的亮度达到其设定值,此时触摸式感应开关51为关闭状态,通过太阳光系统1在隧道8内继续为人行道82提供光源;

步骤三、在夜间和阴雨天时,第一光感器4检测到隧道8外亮度在设定值以下,第一光感器4触发每个触摸式感应开关51开启处于预备工作状态,在隧道8内其中一个分区81有行人经过时,通过行人触摸该分区81的触摸式感应开关51,可以触发太阳能灯23开启,在该分区81内为行人提供足够的光源;

步骤四、通过控制模块设定第二光感器6检测的亮度强度值,通过第二光感器6检测隧道8内的光线亮度,当太阳能系统2引出的太阳光亮度足够时,第二光感器6检测的亮度达到其设定值,此时声控开关71为关闭状态,通过太阳光系统1在隧道8内继续为车道83提供光源;

步骤五、当太阳能系统2引出的太阳光亮度不足时,第二光感器6检测到隧道8内亮度在设定值以下,第二光感器6触发每个车辆感应器7开启处于预备工作状态,在隧道8内有车辆经过时,通过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触发声控开关71,声控开关71触发对应分区81的传统灯具31打开,在对应分区81内为车辆提供足够的光源。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太阳光系统1、太阳能系统2、第一光感器4以及若干个行人感应器5,通过太阳光系统1可以将隧道8外的太阳光引入隧道8内,太阳能系统2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起来,在晴天时,第一光感器4检测的亮度达到其设定值,可以通过太阳光系统1为人行道82提供照明,在夜间和阴雨天时,第一光感器4检测到隧道8外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此时通过行人感应器5控制对应分区81的太阳能系统2的第二照明端启闭,为人行道82提供合适强度的光照;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太阳光系统1、电源系统3、若干个第二光感器6以及若干个车辆感应器7,电源系统3直接利用外部电源进行照明,当太阳能系统2引出的太阳光亮度足够时,第二光感器6检测的亮度达到其设定值,此时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系统1为车道83提供照明,当太阳能系统2引出的太阳光亮度不足时,第二光感器6检测到隧道8内亮度在设定值以下,此时通过车辆感应器7控制对应分区81的电源系统3的第三照明端启闭,为车道83提供合适强度的光照;

以使本发明可以对隧道8内的人行道82区域及车道83区域分别进行控制照明,减少了电能的消耗,且有效保证了人行道82区域及车道83区域的通行照明照度,同时本方案将隧道8分区81控制,减少能源浪费,进一步达到节能的效果,对日照充足地区公路隧道8的建设和运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33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