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汽动给水泵供水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29 06:30:04


一种汽动给水泵供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动给水泵供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火力发电厂使用的2×320MW亚临界机组包括三大设备,锅炉型号为SG-1025/17.5-M883,最大连续蒸发量1025t/h,配两台50%B-MCR容量的汽动给水泵和一台50%B-MCR容量的电动给水泵,汽动给水泵型号为DG600-240V,电动给水泵型号为OG600-220V,电动给水泵的功能包括备用和为机组启停服务。

现有的机组在启动时一般是在锅炉点火前启动电动给水泵,直至带负荷到50%额定负荷左右并入第二台汽动给水泵才停运电动给水泵,一般机组冷态启动使用电动给水泵约10个小时,按照使用的电动给水泵5400KW功率计算,实际上每次机组启动电动给水泵运行10个小时就要外购电量约5.4万Kw·h,机组停运时一般在负荷降至50%额定负荷时启动电动给水泵,退出一台汽动给水泵运行,然后逐渐退出另一台汽动给水泵,保持电动给水泵运行直至锅炉MFT后锅炉停止上水为止,正常停机,这个过程大概是4个小时,按照使用的电动给水泵的功率计算至少需要额外购电量约2.16万Kw·h,由此可见使用电动给水泵启停机组经济性较差。

在机组运行过程中,蒸汽在输送过程中会发生冷凝的现象,为防止管道内的冷凝水进入汽轮发电机组,通常在输送管道上设置疏水罐用于收集冷凝水,把存积在管道中的凝结水通过排水阀门引至扩容器,以回收利用,现有的疏水罐在排水时一般是在其侧壁上安装浮子式液位开关,当疏水罐液位超过设定值时打开排水阀,疏水后由发电厂运行人员根据经验手动关闭排水阀,这种控制方法能较精确的控制排水阀的开启,但是却不能精确的控制排水阀的关闭,且排水阀设置在疏水罐的一侧,冷凝水中携带的杂质污物在疏水罐底部存积,不易排出。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动给水泵供水的方法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动给水泵供水的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在机组启停过程中使用电动给水泵造成的经济学差,及现有的疏水罐在排水时一般是在其侧壁上安装浮子式液位开关,当疏水罐液位超过设定值时打开排水阀,疏水后由发电厂运行人员根据经验手动关闭排水阀,这种控制方法能较精确的控制排水阀的开启,但是却不能精确的控制排水阀的关闭,且排水阀设置在疏水罐的一侧,冷凝水中携带的杂质污物在疏水罐底部存积,不易排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动给水泵供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启动阶段:在锅炉点火前启动第一台汽动给水泵,直至带负荷到50%额定负荷左右并入到第二台汽动给水泵,可停用第一台汽动给水泵,两台机组的辅汽联箱通过连通管道联络,两台机组运行中可将辅汽联箱连通由一台机组供汽,辅汽联箱的第一汽源是四级抽汽,第二汽源是冷再作为补充汽源由调节阀控制压力;

S2、充分疏水:在辅汽至小机蒸汽管路之前需要手动疏水,运行人员在辅汽至小机管路疏水时要至少提前30分钟以上,同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疏水管温度超过120℃,保证管路充分疏水;

S3、汽源切换:在汽源切换过程中,辅汽联箱压力通常维持在0.6MPa以上,而机组较低负荷情况下的四抽压力只有0.4MPa左右,这两个汽源的压力相差较大,对辅汽及四抽至小机两只电动隔离阀进行接线调整,可以实现点动开、关的功能,一次开或关5%的开度,汽源切换过程中,小机转速波动范围可以控制在20r/min以内,对给水流量的扰动可以忽略不计;

S4、停机阶段:在负荷降至40%额定负荷时择机退出第二台汽动给水泵,将第一台汽动给水泵进行汽源切换,可以维持锅炉MFT后的上水要求;

采用上述操作步骤使用汽动给水泵供水时,具体还涉及到管道冷凝水收集设备,包括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管道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罐,所述集水罐上设置有观察窗口,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用于对所述集水罐内的冷凝水进行排出,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集水罐外壁顶部位置处和底部位置处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上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每个所述密封盖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液位感应器,所述集水罐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固定盒的一侧连通有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三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液位感应器和所述排水阀电性连接,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过滤所述集水罐排出的冷凝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集水罐呈a角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排水管的一端与凝汽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集水罐呈b角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盒内壁的底部的一对限位块,一对所述限位块的相对一侧滑动连接有同一过滤盒,所述过滤盒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过滤盒的内壁设置有滤芯,所述限位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卡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固定盒通过一对紧固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长宽大于所述密封垫的长宽。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呈U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密封垫呈T形结构,所述密封垫和所述密封圈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过滤盒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

优选地,所述过滤盒的内壁与所述固定盒的内壁抵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汽动给水泵,在机组启停时,使用第一汽动给水泵代替电动给水泵,实现全过程的不启动电动给水泵,第一汽动给水泵接自自电网,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价的外购电量,有效提升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通过设置的液位感应器和排水阀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管道内的冷凝水经过第一排水管流入到集水罐内部,当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聚集到集水罐顶部位置处,位于集水罐顶部位置处的液位感应器感应到水位上升至该位置处,液位感应器控制排水阀打开,将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排出,通过过滤组件对冷凝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三排水管流入到凝汽器中回收利用,当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排出到底部位置处时,位于集水罐底部位置处的液位感应器控制排水阀关闭,达到精确控制排水阀启闭的效果。

通过设置的密封盖,密封盖与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螺纹连接,需要对液位感应器检修时,可转动密封盖即可将密封盖拧下,对液位感应器进行检修,达到无需拆卸集水罐即可检修液位感应器的效果,能够方便快捷的对液位感应器进行检修。

通过设置的观察窗口,在使用时,方便对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的液位进行观察,使用者可根据冷凝水的液位判断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是否排出,如果长期保持冷凝水液位增长,则需要对排水组件进行检修排查,可帮助使用者判断排水组件是否正常工作。

通过设置的限位块,在使用时,将滤芯放置到过滤盒内,将过滤盒沿着限位孔插入到一对限位块的中间位置处,将盖板底部的密封垫插进密封圈内,使用紧固螺钉将盖板和固定盒进行固定,密封圈和密封垫起到密封作用,避免冷凝水流经固定盒时渗出,当冷凝水排出时,流经过滤盒,滤芯可对冷凝水进行过滤,达到对冷凝水中杂质污物过滤的效果,且第二排水管设置在集水罐的底部,从而冷凝水中的杂质污物不会在集水罐的底部积存,通过设置的盖板,在滤芯在使用一端时间后,可将紧固螺钉卸下,将盖板取下,然后将过滤盒取出对滤芯进行更换,达到方便更换滤芯的效果,避免长时间使用滤芯内杂质污物过多影响过滤效果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图1为管道、集水罐、排水组件和过滤组件装配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道、集水罐、排水组件和过滤组件装配第二视角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管道、集水罐、排水组件和过滤组件装配第三视角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管道;2、第一排水管;3、集水罐;4、观察窗口;5、排水组件;6、过滤组件;7、第一连通管;8、第二连通管;9、密封盖;10、液位感应器;11、第二排水管;12、固定盒;13、第三排水管;14、排水阀;15、限位块;16、过滤盒;17、滤芯;18、密封圈;19、密封垫;20、盖板;21、紧固螺钉。

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发明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动给水泵供水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这里做以说明的是,为了使实施例更加详尽,下面的实施例为最佳、优选实施例,对于一些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而进行实施;而且附图部分仅是为了更具体的描述实施例,而并不旨在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指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其它实施例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应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通常,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另外,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不一定旨在传达一组排他性的因素,而是可以替代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上下文,允许存在不一定明确描述的其他因素。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之上”和“在……上方”的含义应当以最宽方式被解读,以使得“在……上”不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之上”或“在……上方”不仅表示“在”某物“之上”或“上方”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之上”或“上方”且其间没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

此外,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之上”、“上部”等空间相关术语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如在附图中示出的。空间相关术语旨在涵盖除了在附图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在设备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设备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被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可以类似地被相应解释。

如图1-5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动给水泵供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启动阶段:在锅炉点火前启动第一台汽动给水泵,直至带负荷到50%额定负荷左右并入到第二台汽动给水泵,可停用第一台汽动给水泵,两台机组的辅汽联箱通过连通管道联络,两台机组运行中可将辅汽联箱连通由一台机组供汽,辅汽联箱的第一汽源是四级抽汽,第二汽源是冷再作为补充汽源由调节阀控制压力;

S2、充分疏水:在辅汽至小机蒸汽管路之前需要手动疏水,运行人员在辅汽至小机管路疏水时要至少提前30分钟以上,同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疏水管温度超过120℃,保证管路充分疏水;

S3、汽源切换:在汽源切换过程中,辅汽联箱压力通常维持在0.6MPa以上,而机组较低负荷情况下的四抽压力只有0.4MPa左右,这两个汽源的压力相差较大,对辅汽及四抽至小机两只电动隔离阀进行接线调整,可以实现点动开、关的功能,一次开或关5%的开度,汽源切换过程中,小机转速波动范围可以控制在20r/min以内,对给水流量的扰动可以忽略不计;

S4、停机阶段:在负荷降至40%额定负荷时择机退出第二台汽动给水泵,将第一台汽动给水泵进行汽源切换,可以维持锅炉MFT后的上水要求;

采用上述操作步骤使用汽动给水泵供水时,具体还涉及到管道冷凝水收集设备,包括第一排水管2,第一排水管2与管道1的底部连通,第一排水管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罐3,集水罐3上设置有观察窗口4,观察窗口4的材质为透明玻璃材质,方便对集水罐3内的液面进行观察,排水组件5,排水组件5用于对集水罐3内的冷凝水进行排出,排水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集水罐3外壁顶部位置处和底部位置处的第一连通管7和第二连通管8,第一连通管7和第二连通管8上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9,密封盖9和第一连通管7的密封可采用在密封盖9和第一连通管7的连接处使用热缩管热缩密封,密封盖9和第二连通管8的密封相同,每个密封盖9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液位感应器10,液位感应器10为现有技术,可检测集水罐3内部的液体位置,具体为静压投入式液位变送器,集水罐3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盒12,固定盒12上开设有限位孔,固定盒12的一侧连通有第三排水管13,第三排水管13上设置有排水阀14,排水阀14为现有技术,具体为电磁阀,液位感应器10和排水阀14电性连接,过滤组件6,过滤组件6用于过滤集水罐3排出的冷凝水。

通过设置的第一汽动给水泵,在机组启停时,使用第一汽动给水泵代替电动给水泵,实现全过程的不启动电动给水泵,第一汽动给水泵接自自电网,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价的外购电量,有效提升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通过设置的液位感应器10和排水阀14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管道1内的冷凝水经过第一排水管2流入到集水罐3内部,当集水罐3内部的冷凝水聚集到集水罐3顶部位置处,位于集水罐3顶部位置处的液位感应器10感应到水位上升至该位置处,液位感应器10控制排水阀14打开,将集水罐3内部的冷凝水排出,通过过滤组件6对冷凝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三排水管13流入到凝汽器中回收利用,当集水罐3内部的冷凝水排出到底部位置处时,位于集水罐3底部位置处的液位感应器10控制排水阀14关闭,达到精确控制排水阀14启闭的效果。

通过设置的密封盖9,密封盖9与第一连通管7和第二连通管8螺纹连接,需要对液位感应器10检修时,可转动密封盖9即可将密封盖9拧下,对液位感应器10进行检修,达到无需拆卸集水罐3即可检修液位感应器10的效果,能够方便快捷的对液位感应器10进行检修。

通过设置的观察窗口4,在使用时,方便对集水罐3内部的冷凝水的液位进行观察,使用者可根据冷凝水的液位判断集水罐3内部的冷凝水是否排出,如果长期保持冷凝水液位增长,则需要对排水组件5进行检修排查,可帮助使用者判断排水组件5是否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通管7与集水罐3呈a角倾斜设置,第二连通管8与集水罐3呈b角倾斜设置,a角和b角倾斜角度相同,范围在五度到十度,方便第一连通管7和第二连通管8内的冷凝水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排水管13的一端与凝汽器连通,在使用时,过滤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三排水管13流入到凝汽器中回收利用。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过滤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盒12内壁的底部的一对限位块15,一对限位块15的相对一侧滑动连接有同一过滤盒16,过滤盒16放置在限位孔内,过滤盒16的内壁设置有滤芯17,限位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8,密封圈18上卡接有密封垫19,密封圈18和密封垫19均采用橡胶材质,提升密封圈18和密封垫19的密封效果,密封垫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0,盖板20和固定盒12通过一对紧固螺钉21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的限位块15,在使用时,将滤芯17放置到过滤盒16内,将过滤盒16沿着限位孔插入到一对限位块15的中间位置处,将盖板20底部的密封垫19插进密封圈18内,使用紧固螺钉21将盖板20和固定盒12进行固定,密封圈18和密封垫19起到密封作用,避免冷凝水流经固定盒12时渗出,当冷凝水排出时,流经过滤盒16,滤芯17可对冷凝水进行过滤,达到对冷凝水中杂质污物过滤的效果,且第二排水管11设置在集水罐3的底部,从而冷凝水中的杂质污物不会在集水罐3的底部积存,

通过设置的盖板20,在滤芯17在使用一端时间后,可将紧固螺钉21卸下,将盖板20取下,然后将过滤盒16取出对滤芯17进行更换,达到方便更换滤芯17的效果,避免长时间使用滤芯17内杂质污物过多影响过滤效果的问题出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盖板20的长宽大于密封垫19的长宽,提升了固定盒12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密封圈18呈U形结构,密封垫19呈T形结构,密封垫19和密封圈18相适配,密封圈18和密封垫19相适配,更好的提升固定盒12的密封效果,有效避免冷凝水流经固定盒12时渗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过滤盒16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方便冷凝水流经过滤盒16,过滤盒16的内壁与固定盒12的内壁抵接,保证滤芯17能够充分对流经固定盒12的冷凝水进行过滤。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汽动给水泵,在机组启停时,使用第一汽动给水泵代替电动给水泵,实现全过程的不启动电动给水泵,第一汽动给水泵接自自电网,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价的外购电量,有效提升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通过设置的液位感应器和排水阀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管道内的冷凝水经过第一排水管流入到集水罐内部,当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聚集到集水罐顶部位置处,位于集水罐顶部位置处的液位感应器感应到水位上升至该位置处,液位感应器控制排水阀打开,将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排出,通过过滤组件对冷凝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三排水管流入到凝汽器中回收利用,当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排出到底部位置处时,位于集水罐底部位置处的液位感应器控制排水阀关闭,达到精确控制排水阀启闭的效果。

通过设置的密封盖,密封盖与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螺纹连接,需要对液位感应器检修时,可转动密封盖即可将密封盖拧下,对液位感应器进行检修,达到无需拆卸集水罐即可检修液位感应器的效果,能够方便快捷的对液位感应器进行检修。

通过设置的观察窗口,在使用时,方便对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的液位进行观察,使用者可根据冷凝水的液位判断集水罐内部的冷凝水是否排出,如果长期保持冷凝水液位增长,则需要对排水组件进行检修排查,可帮助使用者判断排水组件是否正常工作。

通过设置的限位块,在使用时,将滤芯放置到过滤盒内,将过滤盒沿着限位孔插入到一对限位块的中间位置处,将盖板底部的密封垫插进密封圈内,使用紧固螺钉将盖板和固定盒进行固定,密封圈和密封垫起到密封作用,避免冷凝水流经固定盒时渗出,当冷凝水排出时,流经过滤盒,滤芯可对冷凝水进行过滤,达到对冷凝水中杂质污物过滤的效果,且第二排水管设置在集水罐的底部,从而冷凝水中的杂质污物不会在集水罐的底部积存,通过设置的盖板,在滤芯在使用一端时间后,可将紧固螺钉卸下,将盖板取下,然后将过滤盒取出对滤芯进行更换,达到方便更换滤芯的效果,避免长时间使用滤芯内杂质污物过多影响过滤效果的问题出现。

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发明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01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