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燃气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7:30


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通过控制聚能罩内圈与外火盖外径的间隙、内圈与外火孔的高度差等,将火焰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一定程度上有序化、定向化,二次空气受到燃烧器的火焰的自然引射及热力引射的作用,从聚能罩进入,一部分导流至外火盖,用于补给外火盖的火焰的燃烧;另一部分进入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的间隙,用于补给内火盖的火焰的燃烧。

其中,流至外火盖的二次空气量和流至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的间隙处的二次空气量影响外火盖和内火盖处火焰的燃烧,从而影响燃气灶的热效率。

因此,如何控制流至外火盖的二次空气量和流至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的间隙处的二次空气量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以解决流至外火盖的二次空气量和流至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的间隙处的二次空气量无法控制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包括外火盖和位于所述外火盖内侧的内火盖;聚能罩,包括上罩和下罩,所述下罩位于所述上罩下方,所述上罩和所述下罩围合形成为所述外火盖补给二次空气的第一二次空气通道;底板,位于所述下罩的下方,并与所述下罩围合形成为所述内火盖补给二次空气的第二二次空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的总面积。

可选地,所述聚能罩还包括:第一进风格栅,连接在所述上罩或所述下罩的外侧,并位于所述上罩与所述下罩之间,所述第一进风格栅的格栅孔形成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

可选地,所述聚能罩还包括:支撑凸起,支撑在所述上罩与所述下罩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凸起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凸起沿所述聚能罩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凸起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

可选地,所述聚能罩还包括:第二进风格栅,连接在所述下罩或所述底板的外侧,并位于所述下罩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二进风格栅的格栅孔形成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

可选地,所述聚能罩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在所述底板的外侧和所述下罩的外侧之间,所述支撑座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座沿所述聚能罩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通流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通流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的总面积。

可选地,所述聚能罩还包括:出风格栅,连接在所述上罩或所述下罩的内侧,并位于所述上罩和所述下罩之间,所述出风格栅的格栅孔形成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

可选地,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分气片,设于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之间,用于分隔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和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的总面积较大,使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二次空气较多,从而使补给到外火盖处的二次空气较多,使补给到外火盖处的二次空气能够与外火盖的火焰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的补给量相对应,内火盖处需要的二次空气相比于外火盖处较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的总面积较小,使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二次空气较少,从而使补给到内火盖的二次空气适应内火盖处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补给量,从而使得外火盖和内火盖处均能充分燃烧,而且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的总面积较小,还能节省部分聚能罩的空间给第一二次空气通道,还能避免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争夺二次空气,从而保证外火盖处二次空气的补给量。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G-G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F-F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气片与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气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9、燃烧器;101、内火盖;102、外火盖;103、分气盘;104、外火孔;105、内火孔;20、聚能罩;201、上罩;202、下罩;2021、第一顶壁;2022、第二顶壁;203、底板;204、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1、第一进风格栅;2042、出风格栅;2043、支撑凸起;2044、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1、第二进风格栅;2052、支撑座;2053、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30、分气件;40、阻挡部;401、外缘;50、第一分气片;501、第一二次空气流道;502、第二二次空气流道;503、侧壁;504、顶壁;5041、第一端部;5042、第二端部;60、第二分气片;601、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燃气灶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燃气灶、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燃气灶、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燃气灶包括燃烧器10、聚能罩20和底板203,其中,燃烧器10包括外火盖102和位于外火盖102内侧的内火盖101;聚能罩20包括上罩201和下罩202,下罩202位于上罩201下方,上罩201和下罩202围合形成为外火盖102补给二次空气的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底板203位于下罩202的下方,并与下罩202围合形成为内火盖101补给二次空气的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

可选地,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包括相同的引射力)下,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最大出风量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最大出风量。

其中,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总面积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总面积。

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总面积大,通过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进入的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的量也大,从而使到达外火盖102处的二次空气的量也大,保证外火盖102处火焰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提高外火盖102处火焰的燃烧效率,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总面积小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总面积,使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较少,从而使到达内火盖101处的二次空气量与内火盖101处火焰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量相适应,避免由于内火盖101处的二次空气过多,内火盖101处的火焰无法完全燃烧,二次空气流动带走内火盖101的热量。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总面积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总面积的比值与外火盖和内火盖的负荷比值相同,其中外火盖和内火盖的负荷指的是供给到外火盖和内火盖的燃气流量。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多个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沿聚能罩20周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多个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面积之和为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的2044总面积,多个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面积之和为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总面积。

可选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数量也可以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数量小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数量。

图3、图8中内外表示燃气灶的内侧和外侧,图3、图5、图8中,箭头表示燃气灶中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

上罩201和下罩202由于受到燃气灶火焰的热传导和热辐射作用,上罩201和下罩202温度较高,使得上罩201下表面和下罩202上表面可以向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二次空气传递热量,从而增加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使二次空气到达外火盖102处燃烧时需要的热量减少。

底板203也受到燃气灶火焰的热传导和热辐射作用,底板203的温度也较高,使得下罩202下表面和底板203上表面可以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二次空气传递热量,从而增加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使二次空气到达内火盖101处燃烧时需要的热量减少。

外火盖102设有外火孔104,内火盖101设有内火孔105,外火孔104处的火焰为外环火,内火孔105处的火焰为内环火,燃烧器10工作时,内环火和/或外环火同时燃烧,为锅具提供热量,其中,聚能罩20可以将燃烧器10工作时向外扩散的热辐射反射到锅具上,从而实现聚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第一进风格栅2041,第一进风格栅2041连接在上罩201或下罩202的外侧,并位于上罩201与下罩202之间,第一进风格栅2041的格栅孔形成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

第一进风格栅2041便于二次空气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第一方面,第一进风格栅2041可以保护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避免外界杂质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第二方面,第一进风格栅2041使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均匀稳定,并且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第三方面,第一进风格栅2041保证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相对密闭性,使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二次空气不会轻易流出,从而增加二次空气在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与上罩201下表面和下罩202上表面的接触时间,使得上罩201下表面和下罩202上表面可以向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二次空气传递热量,从而增加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

可选地,沿从外向内的方向,第一进风格栅2041向下倾斜。

第一进风格栅2041便于二次空气由外界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另外,进风格向下倾斜,使得锅具溢出的汤汁和食物残渣不容易通过第一进风格栅2041的格栅孔流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从而保护聚能罩20内部,便于燃气灶的清洁,延长燃气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进风格栅2041与竖直方向的角度为1°-20°,例如,可以为1°、5°、10°、15°、20°等。

可选地,第一进风格栅2041的格栅孔沿上罩201或下罩202的周向依次均匀的设置。

如图1所示,连在上罩201的第一进风格栅2041的格栅孔沿上罩201的周向依次均匀设置,连接在下罩202的外侧。

可选地,上罩201与下罩202为一体式结构,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将上罩201与下罩202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上罩201与下罩202也可以为可分离结构。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支撑凸起2043,支撑凸起2043支撑在上罩201与下罩202之间,其中,支撑凸起204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支撑凸起2043沿聚能罩2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撑凸起2043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

支撑凸起2043一方面能够支撑上罩201,实现上罩201与下罩202之间的装配,另一方面,支撑凸起2043可以减少上罩201与下罩20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上罩201向下传递到下罩202的热量。

可选地,下罩202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和/或上罩201的下表面向下凸出形成支撑凸起2043,如图6所示,下罩202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形成支撑凸起2043。

可选地,如图5所示,支撑凸起2043支撑在上罩201外侧和下罩202外侧之间,上罩201外侧和下罩202外侧沿水平方向延伸,换言之,上罩201外侧和下罩202外侧呈平面状,一方面方便支撑凸起2043的设置,另一方面当支撑凸起2043设于下罩202外侧上表面时,使支撑凸起2043对上罩201外侧支撑的更稳固。

上罩201外侧设置在下罩202外侧的上方,如图5和图6所示,下罩202外侧向上凸出形成支撑凸起2043,支撑凸起2043的顶端与上罩201外侧的下表面接触,为增强支撑凸起2043对上罩201外侧的支撑效果,上罩201外侧的下表面的形状与支撑凸起2043上表面的形状相适配,例如上罩201外侧的下表面的形状和支撑凸起2043的上表面的形状均为平面状,或者,支撑凸起2043的上表面呈圆弧状,凸起与上罩201实现点接触,进一步减小支撑凸起2043与上罩201外侧的接触面积。

可以理解,也可以是上罩201外侧向下凸出形成支撑凸起2043,支撑凸起2043的顶端与下罩202外侧的上表面接触。

可选地,因为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相对封闭,通过控制支撑凸起2043的高度,控制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总面积,使得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进入的二次空气量与外环火所需的二次空气补给量相对应,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没有多余的空气排出,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空气全部用来补给外环火。这样,上罩201和下罩202传递至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热量全部用来补给外环火燃烧,防止能量浪费,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因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二次空气预热较好,与外环火混合燃烧后可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可选地,聚能罩20还包括隔热件,隔热件设于支撑凸起2043与上罩201之间,或,设于支撑凸起2043与下罩202之间。

当支撑凸起2043与下罩202相连接时,隔热件设于支撑凸起2043的上表面与下罩202之间,隔热件可以为涂覆在支撑凸起2043上表面的低导热率的涂层,例如气凝胶涂层,或者,隔热件可以为设置在支撑凸起2043上表面的低导热率的垫片,例如硅胶垫片;当支撑凸起2043与上罩201相连接时,隔热件设于支撑凸起2043的下表面与上罩201之间,隔热件可以为涂覆在支撑凸起2043下表面的低导热率的涂层,例如气凝胶涂层,或者,隔热件可以为设置在支撑凸起2043下表面的低导热率的垫片,例如硅胶垫片。

隔热件进一步减少上罩201传递至下罩202的热量,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第二进风格栅2051,第二进风格栅2051连接在下罩202或底板203的外侧,并位于下罩202与底板203之间,第二进风格栅2051的格栅孔形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

第二进风格栅2051便于二次空气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第一方面,第二进风格栅2051可以保护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避免外界杂质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第二方面,第二进风格栅2051使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均匀稳定,并且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第三方面,第二进风格栅2051保证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相对密闭性,使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二次空气不会轻易流出,从而增加二次空气在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与下罩202下表面和底板203上表面的接触时间,使得下罩202下表面和底板203上表面可以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二次空气传递热量,从而增加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

可选地,第二进风格栅2051的格栅孔沿聚能罩20的周向依次均匀的设置。

可选地,下罩202与底板203之间设有隔热装置,例如,硅胶垫片、气凝胶涂层等,进一步减少下罩202传递至底板203的热量,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支撑座2052,支撑座2052支撑在底板203的外侧和下罩202的外侧之间,支撑座205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支撑座2052沿聚能罩2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撑座205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

外界空气通过相邻的两个支撑座2052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为内环火补给二次空气,提高燃气效率。

可选地,下罩202沿周向局部向下伸出形成支撑座2052,支撑座2052支撑在下罩202和底板203之间,实现了底板203对下罩202的支撑,支撑座2052减少了在下罩202或底板203单独开孔导致的下罩202或底板203的强度降低。

可选地,因为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相对封闭,通过控制支撑座2052的高度,控制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总面积,使得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进入的二次空气量与内环火所需的二次空气补给量相对应,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没有多余的空气排出,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空气全部用来补给外环火。这样,底板203和下罩202传递至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热量全部用来补给外环火燃烧,防止能量浪费,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因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二次空气预热较好,与内环火混合燃烧后可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可选地,多个支撑座2052沿聚能罩20的周向均匀依次设置,保证下罩202与底板203之间连接稳定,优选的,支撑座2052数量为四个,沿聚能罩20的周向均匀依次设置。

可选地,支撑座2052与底板203之间设有隔热垫,比如硅胶垫或隔热棉,使得下罩202相对于底板203不容易滑动,而且降低下罩202与底板203之间的热传导,减少经下罩202传递到底板203的热量,从而减少燃气灶由于下罩202与底板203之间热传导导致的热量损失。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指的是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平均或最大通流面积,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指的是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平均或最大通流面积。

流体(本申请中为二次空气)在管道中流动时,其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截面为通流截面,通流截面的面积为通流面积。

外火盖102处的火焰火力较强,需要的二次空气也比较多,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大于第二二次空气的通流面积,使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较多,从而保证外火盖102处补给的二次空气充足,使外火盖102的火焰能够充分燃烧,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小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可以使节省更多聚能罩20的空间给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而且还能避免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争夺二次空气。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等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时,由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总面积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总面积,使得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的量仍然大于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的量。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高度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高度,其中,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高度指的是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平均高度,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高度指的是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平均高度。

由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高度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高度,使得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而且,通过在高度方向上控制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沿周向的长度也可以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沿周向的长度,例如,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可以沿聚能罩20周向延伸,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沿聚能罩20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还可以包括相邻的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之间的间隙,从而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进一步增加。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沿聚能罩20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数量。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出口的总面积,使得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能够流出的二次空气量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能够流出的二次空气量。

如图1至图5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出风格栅2042,出风格栅2042连接在上罩201或下罩202的内侧,并位于上罩201和所述下罩202之间,出风格栅2042的格栅孔形成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

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与外环火相连通,外界空气经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从出风格栅2042的格栅孔流向外火孔104处,为外环火提供二次空气,提高燃烧效率。

可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出风格栅2042向上倾斜。

出风格栅2042向上倾斜,使得锅具溢出的汤汁和食物残渣不容易通过出风格栅2042的格栅孔流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从而保护聚能罩20内部,便于燃气灶的清洁,延长燃气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出风格栅2042与竖直方向的角度为1°-20°,例如,可以为1°、5°、10°、15°、20°等。

可选地,出风格栅2042的格栅孔沿上罩201或下罩202的周向依次均匀的设置。

如图3和图5所示,连在上罩201的出风格栅2042的格栅孔沿上罩201的周向依次均匀设置,连接在下罩202的内侧。

可选地,燃气灶还包括分气件,分气件设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出口之间,用于分隔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

分气件30将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流出的二次空气和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出口流出的二次空气进行分隔,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流出的二次空气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流出二次空气不能进行混合,尤其是,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不会受到外环火的热力引射和自然引射作用流动到外环火处,从而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可以针对性的补给到外火盖102和内火盖101处,使二次空气的利用率和燃料的燃烧效率均得到提高。

可选地,分气件30沿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上倾斜。

一方面,增加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流出二次空气与分气件30的接触面积,使二次空气被充分预热,提高二次空气的预热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二次空气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出口流出的二次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二次空气的预热效率。另一方面,燃气灶使用时,烹饪时锅具溢出的汤汁、残渣等沿分气件30向下流动到底板203处,分气件30对汤汁的流动进行导向,使得汤汁不会进入燃烧器10和聚能罩20内部,便于清洁燃气灶,同时保护燃气灶,延长燃气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分气件30部分位于下罩202的下方。

分气件30延伸至下罩202的下方,一方面分气件30可以更加完全的分隔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流出的二次空气不会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流出的二次空气混合。另一方面,分气件30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延伸,增加了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二次空气与分气件30的接触面积,提高二次空气的预热效率,节省二次空气到达燃烧器10的火焰处燃烧需要的热量,从而节省燃气灶的能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气件30可以与下罩202相贴合。

分气件30与下罩202的下表面相贴合,使得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完全隔离,相互不连通,使得二次空气可以更好地针对性地补给外环火和内环火。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气件30与下罩202之间可以存在间隙。

分气件30与下罩202之间存在间隙,便于锅具溢出的汤汁或者食物残渣通过间隙流出,不会流入聚能罩20内部,便于燃气灶的清洗,同时也保护了燃气灶,延长了燃气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分气件30与下罩202之间的间隙为0.5mm-3.0mm,例如,可以为0.5mm、1.0mm、2.0mm、3.0mm。

间隙的尺寸小于0.5mm时,增加了分气件30与下罩202之间的装配难度,间隙的尺寸大于3.0mm时,容易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流出的二次空气与第二次空气通道流出的二次空气相互流通,并发生干扰,间隙的尺寸为0.5mm-3.0mm,一方面可以使锅具溢出地汤汁或者食物残渣沿分气件30流出,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保持独立,减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流出的二次空气受到的外环火的热力引射和自然引射作用,使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流动方向不会发生偏移,能够针对性的补给到内环火处。

可选地,分气件30与竖直方向的角度为91°-100°、例如,91°、93°、95°、96°、98°、100°。

分气件30与竖直方向的角度小于91°时,分气件30与聚能罩20之间的装配更加严格,增加了装配的难度,分气件30与竖直方向的角度大于100°时,容易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流出的二次空气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流出次空气相互流通,并发生干扰,分气件30与竖直方向的角度为91°-100°,一方面便于锅具溢出的汤汁、残渣沿分气件30流出到底板203,一方面,分气件30与聚能罩20之间的间隙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保持独立,减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流出二次空气受到的外环火的热力引射和自然引射作用,使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流出的空气流动方向不会发生偏移,能够针对性的补给到内环火。

可选地,聚能罩20还包括阻挡部40,阻挡部40凸设于上罩201的上表面,以增大烟气从上罩的外缘401向内回流的阻力。

阻挡部40向上凸出上罩201的上表面,使得阻挡部40能够增大烟气回流的阻力,降低烟气回流的速度,从而增大烟气在上罩201的上表面与锅底之间的空间内停留的时间,使得烟气能够与锅底进行充分换热,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且烟气中的可燃物能够进行二次燃烧,进一步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4所示,阻挡部40可以呈钻状,或者如图7所示,阻挡部40也可以为新月形沙丘状。

可选地,如图3、图10、图11所示,燃烧器10还包括分气盘103,分气盘103限定出燃气通道和二次空气流道,燃气通道与内火盖101和外火盖102均相连通,其中,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与二次空气流道相连通。燃气灶还包括第一分气片50,第一分气片50设于二次空气流道内,将二次空气流道分隔为连通第二二次空气通道与外火盖102的第一二次空气流道501和连通第二二次空气通道与内火盖101的第二二次空气流道502。

第一分气片50将进入二次空气流道的二次空气进行分隔,使第一二次空气流道501与第二二次空气流道502相互独立,相互不干涉,特别地,第二二次空气流道502的二次空气不会与第一二次空气流道501内的二次空气相互干扰,使二次空气可以针对性的补给外火盖102上边缘和内火盖101,提高二次空气的利用率和燃气的燃烧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0和图11,第一分气片50包括侧壁503,侧壁503位于二次空气流道内,侧壁503沿分气盘103的周向的长度与二次空气流道沿分气盘103的周向长度相同。

可选地,二次空气流道为多个,多个二次空气流道沿分气盘103周向依次设置,其中,侧壁503的数量与二次空气流道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可选地,第一分气片50还包括顶壁504,顶壁50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部5041和第二端部5042,第一端部5041连接在侧壁503的顶部,第二端部5042位于第一端部5041的内侧并朝向内火盖101倾斜。

可选地,分气盘103位于内火盖101的下方,分气盘103包括沿分气盘103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中空的连接筋,相邻两个连接筋之间形成二次空气流道,中空区域形成至少部分燃气通道,其中,第一端部5041与连接筋的上表面相抵接。

可选地,内火盖101设有内火孔105,内火孔105沿内火盖101周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分气片50上表面的高度小于任一内火孔105的高度。

可选地,第一分气片50与内火盖101的外壁面的水平距离5mm-7.5mm。

可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第一端部5041向下倾斜或水平延伸。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燃气灶还包括第二分气片60,第二分气片60位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并将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分隔为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和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与聚能罩组件和外火盖102之间的空间相连通,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与内火盖101和外火盖102之间的空间相连通。

第二分气片60使得进入内火盖101和外火盖102之间的空间的二次空气不会被外环火争夺,二次空气进入内火盖101和外火盖102之间的空间后,一部分进入内环火根部,另一部分到达外环火的上缘根部,从而保证内环火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的供给量。

可选地,第二分气片60连接在分气盘103的外侧,其中,第二分气片60位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并将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分隔为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和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

第二分气片60将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分隔为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和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使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内的二次空气和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内的二次空气相互独立,避免由于受到外环火的自然引射和热力引射作用,二次空气大部分到达外环火处,从而使内环火处的二次空气供给不足,使得燃烧器10的内环火和外环火热量不均匀,使得锅具受热不均匀,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分气片60连接在分气盘103的外侧,一方面,实现了第二分气片60的安装,便于第二分气片60的稳定放置,另一方面,在分气盘103外侧增设第二分气片60,第二分气片60靠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出口,使二次空气在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就可以进行分流,从而使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和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内的二次空气不接触,二次空气不会因为受到外环火的热力引射和自然引射作用从而大部分到达外环火处。

可选地,第二分气片60呈沿分气盘103周向延伸的环形。

可选地,第二分气片60沿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上倾斜。

可选地,下罩202包括第一顶壁2021和第二顶壁2022,第一顶壁2021沿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下倾斜;第二顶壁2022与第一顶壁2021相连接,第一顶壁2021和第二顶壁2022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二顶壁2022沿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上倾斜;其中,第二分气片60与第二顶壁2022平行。

第二分气片60与下罩202的第二顶壁2022平行,由于第二顶壁2022靠近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第二分气片60与第二顶壁2022平行,使得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没有截面积突变,使二次空气在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可以使二次空气顺畅的到达外火盖102的外侧。

可选地,第二分气片60连接在分气盘103的下边缘。

可选地,第二分气片60与分气盘103为一体式结构。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相关技术
  • 燃气灶烹饪方法及燃气灶烹饪装置及燃气灶及存储介质
  • 燃气灶的燃烧器、燃气灶及燃气灶的点火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99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