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设备使用柔性显示屏实现屏幕扩展时常面临屏幕整体结构强度低、易损坏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在实现屏幕扩展的同时确保屏幕寿命不会大幅降低,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在实现屏幕扩展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屏幕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柔性显示屏;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至少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部分对应固定设置;

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驱使所述支撑板以第一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以及驱使所述支撑板以第二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其中,所述支撑板处于第一状态为平整支撑状态,所述支撑板处于第二状态为弯曲支撑状态。

可选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调整装置控制所述支撑板以第一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支撑板以第二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两种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调整装置在所述支撑板随着所述柔性显示屏移动的过程中控制所述支撑板以第一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支撑板以第二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两种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调整装置在所述支撑板移动至第一切换点控制所述支撑板以所述第二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切换至以所述第一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以及

在所述支撑板移动至第二切换点控制所述支撑板以所述第一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切换至以所述第二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可选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支撑肋,每个所述支撑肋均在端部设置连接端头,所述连接端头与所述调整装置活动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移动轨迹上,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连接端头的第一部分适配;

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移动轨迹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一侧。

可选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直线部分和弯折部分,所述直线部分与所述弯折部分的分界处包括所述第一切换点和所述第二切换点,所述第二导轨上与所述直线部分对应的轨道与所述连接端头的第二部分适配。

可选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连接端头的第一部分为圆柱,所述连接端头的第二部分为扁平头,所述扁平头周面的平面部分与所述支撑肋对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平行或共面。

可选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位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所述调整装置驱使所述支撑板以所述第二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的所述柔性显示屏为第一尺寸,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位于第二相对位置,通过所述调整装置驱使所述支撑板以所述第一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柔性显示屏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或/和,

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通过所述调整装置在所述支撑板随着所述柔性显示屏移动的过程中控制所述支撑板以所述第一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支撑板以所述第二状态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两种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动力装置,提供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切换的动力。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设置有至少与柔性显示屏的部分对应固定设置的支撑板,并配套设置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驱使支撑板以第一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以及驱使支撑板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其中,支撑板处于第一状态为平整支撑状态,支撑板处于第二状态为弯曲支撑状态。由于支撑板与柔性显示屏固定连接,且支撑板能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两种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所以柔性显示屏能有弯曲形状和平整形状,通过形状上的不同呈现,柔性显示屏可以实现屏幕扩展。同时,由于支撑板在呈弯曲形状时也对柔性显示屏形成支撑,可使柔性显示屏的弯曲部分承受按压而不变形,所以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整体结构强度,可使柔性显示屏能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另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状态下电子设备的剖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状态下电子设备的剖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去掉柔性显示屏1后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支撑板3与柔性显示屏1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剖面图;

图8是图6中支撑肋31的端部示意图;

图9是图6中支撑肋31与调整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第一导轨41的正视图;

图11是图9中第二导轨42的正视图;

图12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翻过来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翻过来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柔性显示屏1的位置变化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柔性显示屏;21、第一本体;22、第二本体;211、推杆;3、支撑板;31、支撑肋;311、第一部分;312、第二部分;41、第一导轨;42、第二导轨;5、传动装置;6、中间固定轴;7、端部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在实现屏幕扩展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保证屏幕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柔性显示屏的多种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手机、显示器等具有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的形状变化方式可以是多种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是可折叠的,那么可以通过折叠来改变柔性显示屏的形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是可卷取的,那么可以通过卷绕来改变柔性显示屏的形状,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是可伸缩的,那么可以通过推拉来改变柔性显示屏的形状。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除了柔性显示屏,还包括支撑板和调整装置,支撑板至少与柔性显示屏的部分对应固定设置,调整装置驱使支撑板以第一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以及驱使支撑板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其中,支撑板处于第一状态为平整支撑状态,支撑板处于第二状态为弯曲支撑状态。如果电子设备是可折叠的,以折叠手机为例,折叠手机的弯折部有平整和弯曲两种形状,当弯折部为平整时,调整装置驱使支撑板呈现平整形状并支撑柔性显示屏,当弯折部为弯曲时,调整装置驱使支撑板呈现弯曲形状并支撑柔性显示屏。如果电子设备是可卷取的,以卷帘式显示屏幕为例,当显示屏幕展平时,调整装置驱使支撑板呈现平整形状并支撑柔性显示屏,当显示屏幕收起至少一部分时,调整装置驱使支撑板呈现弯曲形状并支撑柔性显示屏。本申请所述提供的实施例能够在柔性触摸显示屏处于弯曲状态时通过调整装置使得与柔性触摸显示屏固定的支撑板在与柔性触摸显示屏同步弯曲的情况为柔性触摸显示屏提供有效的支撑,而避免柔性显示屏处于无支撑的自由状态,有效规范柔性触摸显示屏的处于弯曲状态下R角。

参见图1,本实施例以手机为例在附图中体现电子设备。此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1、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其中,柔性显示屏1设置于第一本体21,而且,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的相对位置是可调整的,即两者之间既有图2所示的第一相对位置的情况,也有图1所示的第二相对位置的情况。通过图1和图2可知,第一本体21可以从第二本体22中抽出及推回,即两者之间可以相对移动,以移动的方式实现了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3所示,柔性显示屏1的一部分固定地覆于第一本体21的表面,另一部分的背面设置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与柔性显示屏1固定连接,因此当第一本体21相对第二本体22移动时,柔性显示屏1随着第一本体21移动,支撑板3随着柔性显示屏1移动。同时,在第二本体22上设置有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位于柔性显示屏1的两侧但被第二本体22遮挡,所以在图1和图2中看不到,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展示于图9,该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为方便起见,图9展示的仅是柔性显示屏1的一侧,应当理解,柔性显示屏1的另一侧也设置有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调整装置的功能是驱使支撑板3以第一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以及驱使支撑板3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其中,支撑板3处于第一状态为平整支撑状态,支撑板3处于第二状态为弯曲支撑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平整支撑状态是指支撑板3至少有一部分是平整的,并对柔性显示屏1形成了支撑,即支撑板3呈平整的部分在垂直于柔性显示屏1表面的方向上活动受限,例如支撑板3的这部分沿上述方向与调整装置相抵接;弯曲支撑状态是指支撑板3至少有一部分是弯曲的,并对柔性显示屏1形成了支撑,即支撑板3呈弯曲的部分在垂直于柔性显示屏1表面的方向上活动受限,支撑板3的这部分沿上述方向与调整装置相抵接。

由于支撑板3与柔性显示屏1固定连接,且支撑板3能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两种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所以柔性显示屏1能有弯曲形状和平整形状,通过形状上的不同呈现,柔性显示屏1可以实现屏幕扩展,例如参见图3和图4,柔性显示屏1与支撑板3对应的部分有一段在图3呈现弯曲形状,并且这一段没有位于第一本体21的上表面,但在图4中这一段柔性显示屏1呈现平整形状,并位于了第一本体21的上表面,从而实现手机屏幕的扩展。另一方面,由于支撑板3无论是以第一状态还是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都实现了柔性显示屏1沿垂直于其表面的方向上的活动受限,所以柔性显示屏1能够承受按压而不变形,这样提高了柔性显示屏1的整体结构强度,确保柔性显示屏1能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如前所述,支撑板3既能以第一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也能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这两种方式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支撑板3应用在折叠手机上时,可通过弯折手机本体改变支撑板3的呈现形状。而在本实施例中,这两种方式之间的切换由调整装置来实现,即调整装置控制支撑板3以第一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与支撑板3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两种方式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9所示,第一导轨41设置于柔性显示屏1的移动轨迹上,第二导轨42位于第一导轨41的一侧,也设置于柔性显示屏1的移动轨迹上,这样调整装置便能在支撑板3随着柔性显示屏1移动的过程中控制支撑板3以第一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与支撑板3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两种方式之间进行切换,具体的切换过程就是,调整装置在支撑板3移动至第一切换点控制支撑板3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切换至以第一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以及在支撑板3移动至第二切换点控制支撑板3以第一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切换至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切换点与第二切换点在物理上属于同一位置,也就是调整装置的直线部分和弯折部分的分界位置,只不过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切换过程,在描述上使用了不同的名称。以图3中第一本体21的上表面的左端点为例,当第一本体21相对第二本体22向右移动(即抽出过程)时,支撑板3在移动至该点位置由弯曲形状切换至平整形状,结果如图4所示,而当第一本体21反向移动(即推回过程)时,支撑板3在移动至该点位置由平整形状切换至弯曲形状。

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支撑肋31,这些支撑肋31整体形成竹简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允许支撑板3采用更大的厚度,因为支撑肋31之间有间隙,所以支撑板3即便稍微厚一点也会不影响顺畅地由平整形状切换至弯曲形状。如图9所示,每个支撑肋31均在端部设置连接端头,连接端头与调整装置活动连接。具体地,参见图8~图11,连接端头的第一部分311为圆柱,连接端头的第二部分312为扁平头,扁平头周面的平面部分与支撑肋31对柔性显示屏1的支撑面平行或共面,第一导轨41与连接端头的第一部分311适配,第二导轨42上与直线部分对应的轨道与连接端头的第二部分312适配。

由图9和图10可见,连接端头的第一部分311穿在第一导轨41的导槽内,导槽的宽度在全长范围内不变化,即直线部分的导槽宽度与弯折部分的导槽宽度相等,因此支撑肋31无论处在第一导轨41的哪个位置,都会对柔性显示屏1形成支撑,但由于第一部分311为圆柱,不能完全限制支撑肋31发生转动,为此,本实施例在连接端头上设计了扁平头,即第二部分312,并且将第二导轨42的直线部分设计为与第二部分312适配,即第二导轨42直线部分的导槽宽度与扁平头的厚度相匹配,如图11所示,当支撑肋31处于调整装置的直线部分时,第二部分312将限制支撑肋31发生转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支撑肋31顺畅地经过调整装置的弯折部分,本实施例按照第二部分312的外切圆尺寸设计第二导轨42的弯折部分,例如,第二部分312的外切圆尺寸与第一部分311的截面尺寸相同,那么第二导轨42的弯折部分可以与第一导轨41的弯折部分采用相同尺寸。假设将第二导轨42的直线部分与弯折部分设计成等宽的,那么,由于要求第二部分312在直线部分不得发生转动,所以直线部分与弯折部分设计成等宽的情况就是弯折部分的导槽宽度也与扁平头的厚度相匹配,进一步分析可知,扁平头将不能通过弯折部分,即,扁平头位于弯折部分与导槽的内壁发生干涉,导致扁平头会卡在弯折部分不能通过。另一方面,如果仅设置扁平头和第二导轨42也不能实现本申请所说的弯曲支撑状态,因为第二导轨42的弯折部分的导槽宽度是大于扁平头的厚度的,所以第二部分312在经过弯折部分时至少与导槽的一侧内壁是存在间隙的,因此支撑板3的弯曲部分会失去第二导轨42的支撑,与此不同,本申请通过双轨设计保了支撑板3的弯曲部分不会失去支撑,即实现了弯曲支撑状态。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22开设有用于容纳柔性显示屏1的藏屏槽,柔性显示屏1平整地位于藏屏槽内,即柔性显示屏1弯曲地绕过第一本体21的左端后进入到第二本体22的藏屏槽内,并在藏屏槽呈平整形状。在图3中,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位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调整装置驱使支撑板3以第二状态(即弯曲支撑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即图中电子设备的上表面)的柔性显示屏1为第一尺寸,在图4中,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位于第二相对位置,通过调整装置驱使支撑板3以第一状态(即平整支撑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的柔性显示屏1为第二尺寸,由图1和图2可知,第二尺寸大于第一尺寸,即,柔性显示屏1位于第二本体22内的部分被拽出后对露于第一本体21表面的部分形成扩展。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进入第二本体22内后还可以呈类似于发条的卷曲形状,又或者,柔性显示屏1弯曲地绕过第一本体21的左端后可以不进入第二本体22内,而是露于第二本体22表面,这样通过柔性显示屏1可以在电子设备相反的两个表面(例如正面和背面)都显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以平整形状位于藏屏槽内,所以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通过调整装置在支撑板3随着柔性显示屏1移动的过程中控制支撑板3以第一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与支撑板3以第二状态支撑柔性显示屏1两种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为使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的相对移动更平稳,可以在第一本体21靠近第二本体22的一面设置沿移动方向延伸的齿条,并在第二本体22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类似地,为使柔性显示屏1与第二本体22的相对移动更平稳,可以在柔性显示屏1的两侧设置有链条,并在第二本体22上设置与链条啮合的链轮。

为了保证移动到位后能够停止在预设位置,可以在第二本体22靠近第一本体21的一面设置限位凸起,并在第一本体21上设置用于与限位凸起配合的卡接部,当第一本体21相对第二本体22移动至预设极限位置时,卡接部与限位凸起相抵,例如,通过设置卡接部和限位凸起使第一本体21抽出到图2所示位置后不能再向外抽。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本体21靠近第二本体22的一面设置容纳限位凸起的凹槽,将凹槽的槽壁作为卡接部。

参见图12和13,为了能更好地将支撑板3拽回第二本体22内,本实施例在支撑板3和第一本体21设置了传动装置5,通过杠杆原理实现部件联动,中间固定轴6设置于第二本体22,端部移动轴7设置于支撑板3,推杆211设置于第一本体21,如图12中的方向箭头所示,第一本体21在推回第二本体22的过程中可通过传动装置5使端部移动轴7发生移动,在此过程中柔性显示屏1的位置变化如图14所示,即柔性显示屏1在此面的尺寸随着支撑板3被拽回第二本体22而变大。当然,传动装置5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定滑轮机构等。由图14可见,推杆211可以是外露于第二本体22表面的,这样能为人手提供一个手指接触面,按压到推杆211上后进行搓动即可使第一本体21相对第二本体22发生移动,便于单手操作。为了避免人手因控制不好力度而使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在相对移动时遭到破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动力装置,提供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切换的动力,例如在电子设备内设置微型电动推杆。动力装置与电子设备的控制器电连接,启动开关可以为实体按键或者虚拟按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379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