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属于透明薄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和太阳能转换设备高速发展的同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良好光学性能、机械性能以及抗划伤性能的新型材料。薄膜作为一种透明的柔性基材,因其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工艺简单且成熟,已广泛的应用于电子和光电器件中。然而,当透明薄膜应用于工程结构或车载显示器的某一部分结构中,对透明薄膜的机械性能(强度、韧性)、抗划痕性能、硬度、附着力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将具有一定柔韧性能和拉伸性能的透明薄膜更好的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制备出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高硬度和抗划伤性能的透明硬化膜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制备具有高硬度耐磨的硬化膜,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在配方中添加SiO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弊端,提供一种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在硬化膜涂层中添加壳聚糖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利用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树脂表面的羟基通过静电吸附的作用相结合,在不改变硬化膜透光率雾度性能的前提下改善了透明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性、附着力,同时提高了硬化膜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所述硬化膜包括透明支持体以及涂布在透明支持体表面的硬化涂层,所述硬化涂层经过干燥、紫外光固化形成,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20~40份;

有机溶剂 52~79.89份;

流平剂 0.01~3份;

光引发剂 0.1~5份;

所述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是将壳聚糖溶液添加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中,充分搅拌使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表面的羟基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相结合。

上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所述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一:制备壳聚糖粉:利用NaOH和NaClO

步骤二: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得到的壳聚糖粉末溶解到KOH/尿素水溶液得到透明的壳聚糖溶液;

步骤三:将壳聚糖溶液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接枝共混得到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上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所述壳聚糖溶液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重量比例为1:1、1:2、1:3或1:4。

上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所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为芳香族异氰酸酯、脂肪族和脂环族异氰酸酯以及聚酯中的一种,其官能度为6官~9官。

上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所述流平剂为聚丙烯酸酯、有机硅树脂和氟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

上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所述紫外光引发剂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

上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所述有机溶剂为甲基异丁酮、异丙醇、丙二醇单甲醚、环己酮、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上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所述透明支持体可为三醋酸纤维素膜、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聚碳酸酯膜中的一种,其厚度介于100μm~300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硬化膜涂层中添加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其为透明的壳聚糖溶液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接枝共混,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树脂表面的羟基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相结合得到,提高了透明硬化膜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和性能。

2、本发明利用KOH/尿素水溶液作为甲壳素和壳聚糖的高效、节能和绿色溶剂,解决了壳聚糖链在酸性溶液中的降解问题,并且在碱性的水溶液中壳聚糖构建了高强度的有序分层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将该溶液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接枝共混,大大提高了硬化膜的机械性能、硬度耐磨和附着力等性能。

3、本发明所制备的壳聚糖是从虾壳中通过NaOH和NaClO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明支持体,2、防眩光层,3、壳聚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包括透明支持体及涂布在透明支持体表面的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涂层,所述涂层经干燥、紫外光固化形成,所述涂布液由如下分数的物质制成:

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20~40份

有机溶剂 52~79.89份

流平剂 0.01~3份

光引发剂 0.1~5份

所述的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一:制备壳聚糖粉:利用NaOH和NaClO

步骤二: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得到的壳聚糖粉末溶解到KOH/尿素水溶液得到透明的壳聚糖溶液;

步骤三:将壳聚糖溶液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接枝共混得到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辐射固化的预聚物是含有不饱和官能团的低分子聚合物,多数为端丙烯酸酯的低聚物,和常规的热固化材料一样,在辐射固化材料的各组分中,预聚物是光固化树脂的主体,它的性能决定了固化后材料的主要性能。一般来说,预聚物的分子量大,固化时体积收缩小,固化速度也快,但分子量大,黏度升高,需要更多的单体稀释,因此,预聚物的合成或选择也是UV固化配方设计时的重要一环。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感光性材料,其UV固化产品以优异的综合性能广泛用于涂料、罩光清漆等领域。同时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预聚物可在高聚物分子链间形成多种的氢键,使得聚氨酯膜具有优异的机械耐磨性和柔韧性,断裂伸长率高,对基材具有较好的附着力。本发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为芳香族异氰酸酯、脂肪族和脂环族异氰酸酯以及聚酯中的一种,其官能度为6官~9官。若官能度小于6,虽然硬化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但其硬度、耐磨性能相对较差;若官能度大于9,官能度过高,虽然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性能高,但其柔韧性太差,使得硬化膜硬而脆,不利于硬化膜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同时也会给生产收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本发明所制备的壳聚糖与常用的商用壳聚糖不同,常用的商用壳聚糖纤维是将壳聚糖溶解在稀醋酸水溶液中制备,在酸性溶液中,壳聚糖链的聚电解质效应使壳聚糖溶液的粘度大大增加,影响壳聚糖溶液与树脂混凝,降低了树脂的可溶性;同时由于壳聚糖链上的伯氨基极其容易质子化,并且在酸性溶液中降解性严重,因此若将商用的壳聚糖纤维制备成壳聚糖溶液,再将其引入到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中,也无法提高硬化膜的机械强度和硬度耐磨等性能,甚至会降低产品的力学性能和耐酸性能。本发明将虾壳作为甲壳素的提取原料,经过纯化和脱乙酰过程得到白色的壳聚糖粉末,将该粉末溶解在KOH/尿素水溶液中,得到透明和粘性的壳聚糖溶液,再将透明的壳聚糖溶液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通过共混改性,利用壳聚糖链的流动诱导性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共混改性后,形成高度有序具有层状排列的坚韧双交联几丁质水凝胶树脂,该树脂引入到透明支持体中,提高了透明硬化膜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和性能。因此,所述壳聚糖粉是从虾壳中先通过NaOH和NaClO

本发明中所述的壳聚糖溶液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可为1:1、1:2、1:3、1:4,壳聚糖溶液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比例过低,严重影响硬化膜的光固化效果,使得所制备的透明硬化膜达不到所需的各项物理性能;若比例过高,则壳聚糖含量过高,粒子活性太大,不利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与壳聚糖的共混改性,使得改性树脂难分散。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含量应为20~40份,若低聚物含量过低,硬化膜涂层太薄,则会降低透明硬化膜的硬度耐磨等性能,若低聚物含量过高,不仅硬化膜的表观质感差,同时由于大量的低聚物使得粒子分散不完全,起不到提高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性能和附着力性能,并且硬化膜的柔韧性差,对产品的收卷等方面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光引发剂是任何UV固化体系都需要的主要组分之一,它对UV体系的固化速率起决定性作用,光引发剂在接收能量后本身发生了化学变化,从而引发聚合反应。同时光引发体系要具有较高的活性单体,在单体树脂基体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具有长期的贮存性能。本发明采用的光引发剂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例如:安息香双甲醚(651)、1-羟基环已基苯基酮(184)、2-异丙基硫杂蒽酮(ITX)、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907)等,光引发剂的添加量为0.1~5份。

涂布工艺有一个干燥成膜过程,然后逐步形成一个平整、光滑、均匀的涂膜。而流平剂是涂膜是否达到平整光滑的关键因素。若在刮涂中流平性不好,则会出现刷痕,喷涂时会出现橘皮,在干燥过程中也会出现缩孔、针孔、流挂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降低了涂料的装饰和保护功能。而流平剂的作用就是改善涂层的平整性,包括防缩孔、防橘皮及流挂等现象。本发明中流平剂的重量份为0.01~3份,所述流平剂可为非反应型的聚醚有机硅、反应型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或反应型的聚酯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类流平剂、氟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基异丁酮、异丙醇、丙二醇单甲醚、环己酮、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混合的多种混合物,其重量份为52~79.89份。

本发明中,所述透明支持体可为三醋酸纤维素膜、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聚碳酸酯膜中的一种,为了能够用于汽车、玻璃等载体方面,其厚度优选100μm~300μm。

本发明所述的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是先将壳聚糖溶液与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通过磁力搅拌均匀混合后进行共混改性,再将有机溶剂、流平剂、光引发剂与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均匀混合,将所制备的涂布液低速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再补入挥发掉的有机溶剂得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的涂布液,将涂布液通过丝棒刮涂到透明支持体上,在85℃条件下干燥,再进行UV固化,得到所述的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硬化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20重量份

流平剂 0.01重量份

光引发剂 0.1重量份

乙酸乙酯 15.98重量份

乙酸丁酯 15.98重量份

丁酮 47.93重量份

在干净的5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20重量份的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6103,长兴材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加入79.89重量份的混合有机溶剂(15.98重量份的乙酸乙酯,15.98重量份的乙酸丁酯,47.93重量份的丁酮),玻璃棒搅拌,直至改性树脂完全溶于混合的有机溶剂中。将0.01重量份的流平剂(BYK-350,昆山玳权贸易有限公司)和0.1重量份的光引发剂(TPO)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将该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30min,直至树脂与有机溶剂完全混合,搅拌完成后再补入挥发掉的有机溶剂得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的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用丝棒涂布于150μm光学级聚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薄膜)卷外面上,并在85℃下干燥2min,在紫外光照射下将干燥的涂层进行固化(紫外光固化的UV能量为500mJ/cm),最终得到所需的硬化膜。测试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强度和附着力等物理性能。

实施例2

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25重量份

流平剂 1重量份

光引发剂 1.5重量份

乙酸乙酯 14.5重量份

乙酸丁酯 14.5重量份

丁酮 43.5重量份

在干净的5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25重量份的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EB8602,湛新),随后加入72.5重量份的混合有机溶剂(14.5重量份的乙酸乙酯,14.5重量份的乙酸丁酯,43.5重量份的丁酮),玻璃棒搅拌,直至改性树脂完全溶于混合的有机溶剂中。将1重量份的流平剂(Tech-9030,泰格助剂)和1.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TPO)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将该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30min,直至树脂与有机溶剂完全混合,搅拌完成后再补入挥发掉的有机溶剂得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的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用丝棒涂布于150μm光学级聚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薄膜)卷外面上,并在85℃下干燥2min,在紫外光照射下将干燥的涂层进行固化(紫外光固化的UV能量为500mJ/cm),最终得到所需的硬化膜。测试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强度和附着力等物理性能。

实施例3

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30重量份

流平剂 1.5重量份

光引发剂 2.5重量份

乙酸乙酯 13.2重量份

乙酸丁酯 13.2重量份

丁酮 39.6重量份

在干净的5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30重量份的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Agisyn 670A2,帝斯曼),随后加入66重量份的混合有机溶剂(13.2重量份的乙酸乙酯,13.2重量份的乙酸丁酯,39.6重量份的丁酮),玻璃棒搅拌,直至改性树脂完全溶于混合的有机溶剂中。将1.5重量份的流平剂(BYK-3751,毕克化学)和2.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TPO)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将该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30min,直至树脂与有机溶剂完全混合,搅拌完成后再补入挥发掉的有机溶剂得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的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用丝棒涂布于150μm光学级聚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薄膜)卷外面上,并在85℃下干燥2min,在紫外光照射下将干燥的涂层进行固化(紫外光固化的UV能量为500mJ/cm),最终得到所需的硬化膜。测试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强度和附着力等物理性能。

实施例4

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35重量份

流平剂 2.5重量份

光引发剂 3.5重量份

乙酸乙酯 11.8重量份

乙酸丁酯 11.8重量份

丁酮 35.4重量份

在干净的5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30重量份的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Agisyn 242,帝斯曼),随后加入59重量份的混合有机溶剂(11.8重量份的乙酸乙酯,11.8重量份的乙酸丁酯,35.4重量份的丁酮),玻璃棒搅拌,直至改性树脂完全溶于混合的有机溶剂中。将2.5重量份的流平剂(BYK-399,毕克化学)和3.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TPO)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将该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30min,直至树脂与有机溶剂完全混合,搅拌完成后再补入挥发掉的有机溶剂得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的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用丝棒涂布于150μm光学级聚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薄膜)卷外面上,并在85℃下干燥2min,在紫外光照射下将干燥的涂层进行固化(紫外光固化的UV能量为500mJ/cm),最终得到所需的硬化膜。测试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强度和附着力等物理性能。

实施例5

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40重量份

流平剂 3重量份

光引发剂 5重量份

乙酸乙酯 10.4重量份

乙酸丁酯 10.4重量份

丁酮 31.2重量份

在干净的5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40重量份的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EB230,湛新),随后加入52重量份的混合有机溶剂(10.4重量份的乙酸乙酯,10.4重量份的乙酸丁酯,31.2重量份的丁酮),玻璃棒搅拌,直至改性树脂完全溶于混合的有机溶剂中。将3重量份的流平剂(MOK2644,默克公司)和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TPO)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将该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30min,直至树脂与有机溶剂完全混合,搅拌完成后再补入挥发掉的有机溶剂得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的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用丝棒涂布于150μm光学级聚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薄膜)卷外面上,并在85℃下干燥2min,在紫外光照射下将干燥的涂层进行固化(紫外光固化的UV能量为500mJ/cm),最终得到所需的硬化膜。测试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强度和附着力等物理性能。

对比例1

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20重量份

流平剂 0.01重量份

光引发剂 0.1重量份

商用壳聚糖溶液 5重量份

乙酸乙酯 14.98重量份

乙酸丁酯 14.98重量份

丁酮 44.93重量份

在干净的5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20重量份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6103,长兴材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加入74.89重量份的混合有机溶剂(14.98重量份的乙酸乙酯,14.98重量份的乙酸丁酯,44.93重量份的丁酮),玻璃棒搅拌,直至改性树脂完全溶于混合的有机溶剂中。再加入5重量份的商用壳聚糖溶液,并将0.01重量份的流平剂(BYK-350,昆山玳权贸易有限公司)和0.1重量份的光引发剂(TPO)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将该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30min,直至树脂与有机溶剂完全混合,搅拌完成后再补入挥发掉的有机溶剂得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的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用丝棒涂布于150μm光学级聚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薄膜)卷外面上,并在85℃下干燥2min,在紫外光照射下将干燥的涂层进行固化(紫外光固化的UV能量为500mJ/cm),最终得到所需的硬化膜。测试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强度和附着力等物理性能。

对比例2

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30重量份

流平剂 1.5重量份

光引发剂 2.5重量份

商用壳聚糖溶液 5重量份

乙酸乙酯 12.2重量份

乙酸丁酯 12.2重量份

丁酮 36.6重量份

在干净的5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30重量份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Agisyn670A2,帝斯曼),随后加入61重量份的混合有机溶剂(12.2重量份的乙酸乙酯,12.2重量份的乙酸丁酯,36.6重量份的丁酮),玻璃棒搅拌,直至改性树脂完全溶于混合的有机溶剂中。再加入5重量份的商用壳聚糖溶液,并将1.5重量份的流平剂(BYK-3751,毕克化学)和2.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TPO)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将该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30min,直至树脂与有机溶剂完全混合,搅拌完成后再补入挥发掉的有机溶剂得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的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用丝棒涂布于150μm光学级聚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薄膜)卷外面上,并在85℃下干燥2min,在紫外光照射下将干燥的涂层进行固化(紫外光固化的UV能量为500mJ/cm),最终得到所需的硬化膜。测试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强度和附着力等物理性能。

对比例3

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40重量份

流平剂 3重量份

光引发剂 5重量份

商用壳聚糖溶液 5重量份

乙酸乙酯 8重量份

乙酸丁酯 8重量份

丁酮 24重量份

在干净的5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40重量份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EB230,湛新),随后加入47重量份的混合有机溶剂(8重量份的乙酸乙酯,8重量份的乙酸丁酯,24重量份的丁酮),玻璃棒搅拌,直至树脂完全溶于混合的有机溶剂中。再加入5重量份的商用壳聚糖溶液,并将3重量份的流平剂(MOK2644,默克公司)和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TPO)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将该混合溶液用磁力搅拌30min,直至树脂与有机溶剂完全混合,搅拌完成后再补入挥发掉的有机溶剂得到高机械性能高硬度耐磨的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用丝棒涂布于150μm光学级聚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薄膜)卷外面上,并在85℃下干燥2min,在紫外光照射下将干燥的涂层进行固化(紫外光固化的UV能量为500mJ/cm),最终得到所需的硬化膜。测试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强度和附着力等物理性能。

各项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1)、涂层铅笔硬度测试

涂膜硬度测试仪(上海普申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型号:BY),负重750g。

(2)、涂层耐划伤性

按HG/T 4303中规定的方法测定防眩层的抗划伤性,荷重1000g,循环摩擦1000次,完全没有划伤记录为“○”,1~10条划伤,记录为“△”;大于10条划伤,记录为“×”。

(3)、附着力测试

在硬化膜样片利用划刀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画11条划痕,得到大小均匀的100个小格,利用3M胶带(思高透明胶带)在硬化膜的样片快速粘粘(重复3次),观察硬化膜样片百格内是否有脱落,并记录数值。

(4)、机械强度测试

利用力学性能试验机测试硬化膜MD方向的机械强度。

(5)、表观观察

选择行业内3-5人通过肉眼观察硬化膜样片的质感(晶点、丝棒印、清晰度),表观良好,无晶点、丝棒印,记为“○”,表观良好,晶点较多记为“△”;表观清晰度差,晶点多,记为“×”。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硬化膜样片各项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1可得,实施例1-5在硬度、耐磨、附着力、机械强度、表观质感都能达到所需要求,并且随着改性树脂添加量的增多,硬化膜的各项物理性能不断提高。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2与对比例2相比,实施例5与对比例3相比,添加商用的壳聚糖粉末,并未达到所需的提升硬化膜的硬度、耐磨、机械强度等性能,并且硬化膜表观也有较多的晶点,流平性不好。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分类

0612011563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