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剪力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

背景技术

框架剪力墙,又被叫框剪构造,此种构造是在框架构造中布置相关数目的剪力墙,该种剪力墙称为“框架剪力墙”,由它们组成灵动的利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性能的要求,同时具备充足的剪力墙,有较强的刚度;

但普通的剪力墙结构虽然比框架剪力墙整体强度较高,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剪力墙结构自重较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例如专利号为CN104594523B的装配式剪力墙的预应力拼接施工方法,施工中,预留灌浆孔道3布置在预制墙体两侧,位置与一般现浇剪力墙竖向钢筋位置相同;首先完成预应力钢筋4底端的锚固,如图5所示;将底层预制墙体从上往下吊装就位预应力钢筋4穿过预留灌浆孔道3;将预应力钢筋4用预应力专用连接器5接长,接头位置在施工眼10处,向预留灌浆孔道3内灌浆使得预应力钢筋4与构件有效黏结,传递预应力;完成预应力钢筋4接长并在施工眼10灌注高强混凝土后,可继续吊装上层预制墙体;在中间层装配式剪力墙的水平拼缝处,将下层预制墙体的预应力钢筋4完成张拉后用刚性垫板6和预应力筋专用锚具8锚固在预制墙体上的施工眼10处,完成预应力钢筋4的接长,如图3所示;张拉及锚固完成后先在预留灌浆孔道3内灌注高强无收缩注浆料,再在施工眼10处灌注高强混凝土;在接缝上层预制墙体2和下层预制墙体1就位后,应在预制墙体预留的打胶口9打弹性密封胶,起防水及避免浆料流出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尽管保留了剪力墙的高强度,但其整体灵活性较差;

同时,目前的框架剪力墙在保证灵活性的同时,摒弃力部分强度,进而导致框架剪力墙的整体强度较低,例如专利号为CN115182483A的装配式空心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相较于现场对底板、顶板和墙体整体浇筑的方式,节省了现浇所需的工序和时间,使得现场施工效率提高;预制墙体、钢框架和立柱相结合,预制墙体分布在周边,立柱位于内侧进行支撑,由于立柱占用空间小,利于提高建筑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钢套内的混凝土浆液经第二浆管流入浆套内,使得钢套与预制墙体固定,钢套既增强了预制墙体的连接强度,又作为预制顶板的支撑,分担了预制墙体的负荷,此外,在钢套内注浆无需布置模板,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在增加框架剪力墙的灵活性以及施工效率的情况下,整体侧面刚度小,在楼层多的情况下,会造成较大侧移,并且容易造成非结构性构件破坏而影响使用,鉴于此,针对上述对比文件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解决了现有的背景技术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包括上墙板以及下墙板,所述上墙板以及所述下墙板之间通过拼接结构进行连接,所述上墙板以及所述下墙板内部均设置有高强度抗震结构;

所述拼接结构包含有:四个辅助连接组件、固定件、连接凸起、连接凹槽、两个连接槽、四个滑动件、四个限位插槽、四个第一条形通孔以及若干倒刺;

四个所述辅助连接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墙板以及所述下墙板底部两侧,所述连接凸起安装于上墙板底部,所述连接凹槽开设于所述下墙板顶部,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连接凹槽插接,两个所述连接槽分别开设于连接凸起底部以及所述连接凹槽底部,所述固定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槽插接,四个所述滑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槽上侧滑动连接,四个所述限位插槽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连接槽两侧内壁,且四个所述滑动件下侧分别与四个所述限位插槽插接,四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连接槽前端,且四个所述滑动件前端与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滑动连接,若干所述倒刺分别安装于四个所述滑动件下侧以及四个所述限位插槽顶部内壁。

两个所述辅助连接组件,其中一个包含有:空腔、升降块、插杆、三个第二条形通孔、三个限位杆、若干连接弹簧、竖杆、两个复位弹簧、两个梯形块以及卡槽;

所述空腔开设于上墙板内部下侧,所述升降块设置于所述空腔内部,三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开设于升降块上,三个所述限位杆一端焊接与所述空腔后侧内壁,另一端与三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滑动连接,所述插杆贯穿所述空腔一端,若干所述连接弹簧一端与所述升降块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腔底部内壁连接,所述竖杆顶部与所述升降块底部连接,所述竖杆底部贯穿所述空腔,并从所述上墙板底部伸出,所述竖杆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装配槽,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装配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梯形块连接,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下墙板顶部一侧。

所述固定件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凹槽,两个所述连接槽底部分别安装有限位插块,两个所述固定插块竖直位置分别与所述固定件上下两侧的限位凹槽对应。

所述上墙板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矩形插块,所述下墙板顶部两侧分别开设于两个矩形插孔,两个所述矩形插孔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矩形插块位置对应。

所述高强度抗震结构包含有:基板、若干固定螺栓、两个连接块、若干卡接组件、四个第一连接架、四个第二连接架以及若干加强杆;

所述基板通过若干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上墙板两侧内壁连接,两个所述来连接块分别安装于所述基板前后两侧,若干所述卡接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块前端,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架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块上下两侧连接,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架另一端分别与上墙板上下两侧内壁连接,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架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块左右两侧连接,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架分别与上墙板左右两侧内壁连接,若干所述加强杆两端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架以及四个第二连接架一侧连接。

所述若干卡接组件,其中一个包含有:T型滑槽、滑动座以及固定耳座;

所述T型滑槽开设于所述连接块前端,所述滑动座底部与所述T型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耳座安装于所述滑动座后侧,且所述固定耳座与所述T型滑槽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所述基板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加强肋板。

所述滑动座前端设有三角卡块,且所述三角卡块角度设为90°。

所述上墙板以及所述下墙板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十字加强板,且所述滑动座前端的三角卡块与所述十字加强板中间部分卡接。

所述十字加强板与所述上墙板以及下墙板通过螺栓连接,同时,十字加强板与所述连接块同样通过螺栓连接。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有益效果:

1、在墙板之间增加拼接结构,采用通过辅助连接组件以及固定件与滑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增加剪力墙施工过程中的灵活性以及施工速度,并保证剪力墙之间拼接的稳定性;

2、相比较现有的框架剪力墙,在剪力墙内部设置高强度抗震结构,从而在保证剪力墙之间拼接的灵活性以及施工速度的同时,大幅增加剪力墙整体的抗震能力以及整体强度,减少框架剪力墙整体侧面刚度小,在楼层多的情况下,会造成较大侧移,并且容易造成非结构性构件破坏而影响使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拼接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辅助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固定件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滑动座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的基板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墙板,2、下墙板,3、固定件,4、连接凸起,5、连接凹槽,6、连接槽,7、滑动件,8、限位插槽,9、第一条形通孔,10、倒刺,11、空腔,12、升降块,13、插杆,14、第二条形通孔,15、限位杆,16、连接弹簧,17、竖杆,18、复位弹簧,19、梯形块,20、卡槽,21、限位凹槽,22、限位插块,23、矩形插块,24、矩形插孔,25、基板,26、固定螺栓,27、连接块,28、第一连接架,29、第二连接架,30、加强杆,31、T型滑槽,32、滑动座,33、固定耳座,34、加强肋板,35、三角卡块,36、十字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10所示。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9可知,一种高强度抗震拼接式剪力墙,包括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之间通过拼接结构进行连接,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内部均设置有高强度抗震结构;

根据说明书附图1-9可知,拼接结构由四个辅助连接组件、固定件3、连接凸起4、连接凹槽5、两个连接槽6、四个滑动件7、四个限位插槽8、四个第一条形通孔9以及若干倒刺10组成,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四个辅助连接组件分别安装于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底部两侧,连接凸起4安装于上墙板1底部,连接凹槽5开设于下墙板2顶部,连接凸起4与连接凹槽5插接,两个连接槽6分别开设于连接凸起4底部以及连接凹槽5底部,固定架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槽6插接,四个滑动件7分别与两个连接槽6上侧滑动连接,四个限位插槽8分别开设于两个连接槽6两侧内壁,且四个滑动件7下侧分别与四个限位插槽8插接,四个第一条形通孔9分别开设于两个连接槽6前端,且四个滑动件7前端与分别与四个第一条形通孔9滑动连接,若干倒刺10分别安装于四个滑动件7下侧以及四个限位插槽8顶部内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技术方案中,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均采用框架剪力墙,在使用时,首先将固定件3放入到下墙板2顶部的连接槽6内部,并使固定件3底部的限位凹槽21与限位插块22进行插接,从而对固定件3位置进行初步限定,随后沿第一条形通孔9移动连接槽6顶部两侧的滑动件7,使滑动件7下侧从限位插槽8内部抽出,并在抽出的同时,滑动件7下侧的倒刺10与限位插槽8内部的倒刺10相对运动,进而不会对滑动件7向外滑动造成阻碍,在滑出后,若干倒刺10可以防止滑动件7复位,随后,将上墙板1底部的连接凸起4以及两个矩形插块23分别与连接凹槽5以及两个矩形插孔24对齐,并进行插接,在插接过程中,会使两个上墙板1底部两侧的辅助连接组件与下墙板2顶部两侧连接,在插接结束后,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之间还存在部分空隙,此时,操作人员移动上墙衣底部两侧的辅助连接组件抬升,对下墙板2顶部进行拉伸,从而使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紧密连接,同时,固定件3顶部的限位凹槽21会与上墙板1底部的连接槽6内部的限位插块22进行插接,随后,操作人员沿上墙板1底部的两个第一条形通孔9滑动两个滑动件7,从而对固定件3上侧进行限位固定,最终完成上墙板1与下墙板2之间的快速拼接连接,且上墙板1与下墙板2内部结构相同,在对多个框架剪力墙板进行拼接时,可以重复上述过程。

根据说明书附图1-9可知,两个辅助连接组件,其中一个由空腔11、升降块12、插杆13、三个第二条形通孔14、三个限位杆15、若干连接弹簧16、竖杆17、两个复位弹簧18、两个梯形块19以及卡槽20组成,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空腔11开设于上墙板1内部下侧,升降块12设置于空腔11内部,三个第二条形通孔14开设于升降块12上,三个限位杆15一端焊接与空腔11后侧内壁,另一端与三个第二条形通孔14滑动连接,插杆13贯穿空腔11一端,若干连接弹簧16一端与升降块12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空腔11底部内壁连接,竖杆17顶部与升降块12底部连接,竖杆17底部贯穿空腔11,并从上墙板1底部伸出,竖杆17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装配槽,复位弹簧18一端与装配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梯形块19连接,卡槽20开设于下墙板2顶部一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插杆13整体设为楔形,且升降块12一侧设有突出,在将上墙板1底部的连接凸起4以及两个矩形插块23分别与连接凹槽5以及两个矩形插孔24对齐,并进行插接的过程中,竖杆17底部会插入到卡槽20内部,两个复位弹簧18与两个梯形块19配合,可以使竖杆17底部与卡槽20进行卡接,但在卡接结束后,上墙板1与下墙板2之间仍存在空隙,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插杆13一端插入到空腔11内部,并通过锤子敲击插杆13,使插杆13不断进入到空腔11内部,并在插杆13插入过程中,可以配合升降块12一侧突起将升降块12整体撑起,此时,三个第二条形通孔14以及三个限位杆15,可以对升降块12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升降块12升降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进而可以通过竖杆17以及与卡槽20卡接的梯形块19配合,可以整体拉动下墙板2向上移动,从而消除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在插接后,仍然存在的空隙,使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紧密连接,若干连接弹簧16可以产生反作用力,增加升降块1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根据说明书附图1-9可知,高强度抗震结构由基板25、若干固定螺栓26、两个连接块27、若干卡接组件、四个第一连接架28、四个第二连接架29以及若干加强杆30组成,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基板25通过若干固定螺栓26与上墙板1两侧内壁连接,两个来连接块27分别安装于基板25前后两侧,若干卡接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接块27前端,四个第一连接架28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块27上下两侧连接,四个第一连接架28另一端分别与上墙板1上下两侧内壁连接,四个第二连接架29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块27左右两侧连接,四个第二连接架29分别与上墙板1左右两侧内壁连接,若干加强杆30两端分别与四个第一连接架28以及四个第二连接架29一侧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墙板1以及下墙板2采用框架剪力墙,基板25两端通过若干固定螺栓26与上墙板1两侧内壁连接,若干加强肋板34用于增加基板25整体强度,并在使用过程中,四个第一连接架28以及四个第二连接架29整体设为三角形,且二者与上墙板1内壁同样构成稳定的三角形,进而二者配合,可以增加上墙板1整体强度,并在剪力墙墙体受到外力影响时,可以对冲击力进行吸收,使墙体具有良好且高强度的抗震效果,若干加强杆30可以增加第一连接架28以及第二连接架29整体强度,若干卡接组件可以将连接块27与十字加强板36进行快速的限位连接,十字加强板36可以进一步增加墙体的抗震强度。

根据说明书附图1-9可知,若干卡接组件,其中一个由T型滑槽31、滑动座32以及固定耳座33组成,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T型滑槽31开设于连接块27前端,滑动座32底部与T型滑槽31滑动连接,固定耳座33安装于滑动座32后侧,且固定耳座33与T型滑槽31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过螺栓将十字加强板36与连接块27以及上墙板1前后两端进行连接后,操作人员可以沿T型滑槽31滑动滑动座32以及固定耳座33,并使三角卡块35与十字加强板36拐角处进行紧贴,随后,操作人员拧紧螺栓螺母,从而利用固定耳座33将滑动座32进行固定,四个滑动座32配合,可以对十字加强板36进行限位固定,进而增加十字加强板36与上墙板1以及连接之间连接的强度,进而增加墙体的抗震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3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