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舵叶拂配中心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舵叶拂配中心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拂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舵叶拂配中心架。

背景技术

舵叶安装在船舶的底部,舵叶和舵杆连接在一起,舵杆从船底穿入至舵机舱,并且与舵机舱内的舵机相连接。舵机驱动舵杆从而带动舵叶进行左右摆动实现船舶的转向。由此可以看出舵叶对整个船舶的作用非常重要,为船舶的重要部件之一。

舵杆拂配是船舶舵系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其拂配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舵的操作的可靠性及灵敏度。

现有的舵杆拂配方式有一下几种方式:

(一)固定舵杆-移动舵叶的卧式拂配;舵杆进行水平方向固定,并安装在原位上不动,将舵叶锥孔中心线呈水平状态固定在可上下左右移动的液压平板车上。用液压平板车千斤顶调整螺旋桨高度,使舵叶锥孔中心线与舵杆中心线一致且保持平行,清洁舵杆锥体、舵叶锥孔,将一层蓝油均匀地涂抹在舵杆锥体上,启动液压平板车,当舵叶锥孔缓慢套进舵杆后,旋上固定螺帽;检查配合间隙,再解除固定,检查舵叶锥孔内蓝油接触斑点的情况,按照拂配工艺要求,用小型打磨机磨削配合面。如上所述将舵杆与舵叶的拂配如此反复至锥孔配合面接触面积大于70%时,用刮刀拂刮直到满足要求。

(二)固定舵叶-移动舵杆的卧式拂配;本方式的拂配与前述方法相反,将舵叶固定,将舵杆的锥体插入舵叶锥体内;仍检查配合间隙,打磨操作,经过如此反复拂配多次,至锥孔配合面接触面积大于70%时,用刮刀拂刮直到满足要求。

(三)固定舵叶-移动舵杆的立式拂配;将舵叶的锥孔大口朝上竖直固定,将舵叶吊装,螺纹防护、锥面清理,涂蓝油,利用吊车、千斤顶使舵杆缓慢降落,以垂直的方向插入舵叶锥孔内。

目前船厂用的都是通过吊机起吊的垂直立式拂配,但是舵杆的长度长,质量重,这样的方式由于对中性差造成拂配质量差、次数极多,且受天气影响大,成本高、受空间限制、操作复杂还涉及到高空作业的不安全因素。

我司在生产主要零件舵叶与舵杆时,需要采用1:15锥度配合。其中舵叶为1:15的锥孔,舵杆有一段1:15锥外圆与舵叶配合。由于舵叶锥孔尺寸大,机械加工精度不能满足锥孔和舵杆锥外圆75%的接触要求。因此,生产中需人工拂配舵叶锥孔,满足与舵杆锥外圆的接触要求。立式拂配不能满足拂配要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CN200920180811.9)一种散货船舵叶和舵杆拂配工装,包括有平台架,所述平台架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导轨,所述导轨上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两侧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的导轨中滚动,所述导轨两侧还分别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多个V型支撑座,所述V型支撑座上分别活动安装有弧形压板,所述V型支撑座与压板之间夹持有舵杆。其缺陷在于,其V形支撑座开口大小为固定,适应性较差;其次,其V形支撑座的调节精度较差,一旦负载了舵杆的重量后即不便于对舵杆再次调节。

鉴于以上,有必要提出一种舵叶拂配中心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舵叶拂配中心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舵叶拂配中心架,包括舵杆平台、中心架,所述舵杆平台上设有至少两组用于承托舵杆的中心架,所述中心架包括底座、承托组件,所述中心架通过底座固定在舵杆平台上,底座上对称设有两组承托组件,两组承托组件相互靠近一端形成V形开口,通过承托组件位置的调节,控制舵杆的承托部位在X轴、Y轴或者四个象限内的位置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组件包括外滑块、内滑块,所述底座上端面沿X轴方向设有导轨,所述外滑块、内滑块底部均滑动连接置于导轨上;两组承托组件的内滑块相互靠近设置,外滑块设置在内滑块的外侧,两个内滑块相互靠近一侧上端设有斜面,两个斜面形成V形开口;还包括镜像移动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所述镜像移动机构控制两侧外滑块呈镜像移动,所述间距调节机构控制承托组件中的外滑块与内滑块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镜像移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杠、丝杠螺母,所述滚珠丝杠沿X轴转动连接设置在底座上,滚珠丝杆依次穿过两组承托组件,所述外滑块上设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与滚珠丝杠相配合,内滑块设有贯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在外滑块和内滑块之间分布的多个液压缸,所述外滑块侧面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液压缸的缸体置于安装槽内,多个液压缸的自由端同时与内滑块端面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定位机构,所述加强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槽、定位座,所述定位槽沿X轴方向成型于底座上,所述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定位底座呈L状包括底板、立板,所述底板下端面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销,所述立板用于顶紧外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设置于底板与立板之间,所述立板上还贯穿设有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与立板螺接,顶紧螺栓端部顶在外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上设有履带调整结构,所述履带调整结构包括履带本体、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内滑块侧壁,驱动电机驱动履带本体在斜面上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本体由若干履带板铰接构成,所述履带板包括长条状的板体,板体两侧长边均匀间隔设有用于铰接连接的凸出部,板体两侧的凸出部错位设置,凸出部底面中部设有用于穿入铰接轴的轴孔,凸出部底面还设有支撑轮,支撑轮位于轴孔下方,支撑轮与斜面滚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板上表面设有缓冲垫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V形开口两侧的斜面可以独立调节,通过改变两侧斜面的间距实现对不同轴径的轴杆的承托,适用性较强。

2、通过两侧承托组件的单独调节,或者组合调节,实现对于轴杆支撑处的X轴、Y轴方向移动调节,或者控制轴杆的中心点在四个象限范围内进行变化,从而对轴杆两个承托点位的调整,进而调节轴杆的轴线方向,使轴杆的轴线与舵叶锥孔的轴线相重合。

3、在外滑块外侧设置加强定位机构,从外滑块外侧对其顶紧固定,从而加强对于轴杆的承托稳定性。

4、斜面上设置履带调整结构,可以配合内滑块的移动进行运转,有效避免内滑块调整时对轴杆表面的摩擦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舵叶拂配中心架的轴测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舵叶拂配中心架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舵叶拂配中心架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舵杆置于V形开口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履带本体的爆炸图;

图6为履带板仰视角示意图;

图中:1、底座;2、V形开口;3、承托组件;4、外滑块;5、内滑块;6、导轨;7、斜面;8、滚珠丝杠;9、丝杠螺母;10、贯通孔;11、液压缸;12、安装槽;13、定位槽;14、定位座;15、肋板;16、顶紧螺栓;17、履带本体;18、驱动电机;19、履带板;20、板体;21、凸出部;22、轴孔;23、支撑轮;24、缓冲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舵叶拂配中心架,包括舵杆平台、中心架,所述舵杆平台上设有至少两组用于承托舵杆的中心架,所述中心架包括底座1、承托组件3,所述中心架通过底座1固定在舵杆平台上,如图1所示,底座1上对称设有两组承托组件3,两组承托组件3相互靠近一端形成V形开口2,实际使用时,将舵杆放置与V形开口2内,两侧斜面7与舵杆外周相切,形成稳定的承托固定,如图4所示,两组承托组件3沿与舵杆轴线相垂直的X轴方向设置,承托组件3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可以理解的是,Y轴方向与X轴方向将所在平面划分成四个象限,如图4所示,顺时针依次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四个象限,通过承托组件3位置的调节,控制舵杆的承托部位在X轴、Y轴或者四个象限内的位置调节。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承托组件3包括外滑块4、内滑块5,所述底座1上端面沿X轴方向设有导轨6,所述外滑块4、内滑块5底部均滑动连接置于导轨6上;两组承托组件3的内滑块5相互靠近设置,外滑块4设置在内滑块5的外侧,两个内滑块5相互靠近一侧上端设有斜面7,两个斜面7形成V形开口2;还包括镜像移动机构和间距调节机构,所述镜像移动机构控制两侧外滑块4呈镜像移动,所述间距调节机构控制承托组件3中的外滑块4与内滑块5之间的间距。

所述镜像移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杠8、丝杠螺母9,所述滚珠丝杠8沿X轴转动连接设置在底座1上,滚珠丝杆依次穿过两组承托组件3,所述外滑块4上设有丝杠螺母9,丝杠螺母9与滚珠丝杠8相配合,内滑块5设有贯通孔10,实际使用时,滚珠丝杠8穿过外滑块4上的丝杠螺母9并实现螺纹配合,同时丝杠螺母9经过贯通孔10穿过内滑块5并不与内滑块5相接触,从而通过滚珠丝杠8的转动控制两侧外滑块4呈镜像移动,再通过间距调节机构控制两侧内滑块5的位置,如此,一侧,间距调节机构作为力的传递机构能够实现内滑块5同外滑块4一样也呈镜像移动;二则,通过对间距调节机构的控制,能够实现在镜像移动调节后两侧的内滑块5呈非镜像移动调节,

具体的:如图4所示,当需要调整舵杆的支撑位置进行上升微调时,由滚珠丝杠8转动控制两侧外滑块4相互靠近,通过间距调节机构将推力传递,即控制两侧内滑块5相互靠近,此时轴杆会沿Y轴上升移动;反之需要降落时则控制两侧内滑块5相互远离,即可实现沿Y轴下降移动。

当需要调整舵杆沿X轴方向微调移动时,保持外滑块4位置不动,控制两侧的间距调节机构,使左侧伸长、右侧同步缩短,此时可以控制轴杆向右侧平移;反之,则可以向左侧平移;

当需要控制轴杆的中心向第一象限偏移时,可以仅控制左侧的间距调节机构缩短,此时,轴杆即可向第一象限方向滑落;根据上述调节方式即可以控制轴杆中心向其他象限偏移微调,从而可以便于在对舵杆和舵叶进行拂配时将两者中心线调节重合。

如图2、3所示,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在外滑块4和内滑块5之间分布的多个液压缸11,所述外滑块4侧面设有多个安装槽12,所述液压缸11的缸体置于安装槽12内,多个液压缸11的自由端同时与内滑块5端面相固定连接,实际使用时,通过控制两侧间距调节机构内的液压缸11同时伸出或收缩,可以控制内滑块5呈镜像移动;而仅控制一侧间距调节机构伸缩或者两侧间距调节机构反向移动控制则可以实现两侧内滑块5呈非镜像移动控制,具体的,通过电磁阀改变往两侧液压缸11油路的供油,即可实现同时控制两侧间距调节机构,或者单独控制某一侧的间距调节机构。

实施例二:

还包括加强定位机构,本实施例对于实施例一中,使用滚珠丝杠8来驱动两侧承托组件3移动后在对其位置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对轴杆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加强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槽13、定位座14,所述定位槽13沿X轴方向成型于底座1上,所述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定位底座1呈L状包括底板、立板,所述底板下端面设有与定位槽13相配合的定位销,所述立板用于顶紧外滑块4。实际使用时,当承托组件3位置移动时,可以将定位座14从定位槽13中拿出,然后再将定位座14调整位置再次放入,通过底部的定位销插入定位槽13中,通过立板对外滑块4进行定位。具体的,所述立板上还贯穿设有顶紧螺栓16,所述顶紧螺栓16与立板螺接,顶紧螺栓16端部顶在外滑块4上,将顶紧螺栓16转动,使其端部顶在外滑块4外侧,即完成锁定,当承托组件3需要相互远离调节时,应当事先拆下加强定位机构,调节完毕后,再次进行安装。所述定位座14还包括肋板15,所述肋板15设置于底板与立板之间,通过肋板15可以防止立板变形。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所述斜面7上设有履带调整结构,所述履带调整结构包括履带本体17、驱动电机18,所述驱动电机18设置在内滑块5侧壁,驱动电机18驱动履带本体17在斜面7上运转,如果不设置履带调整结构,则舵杆在内滑块5移动调整时,舵杆侧壁与斜面7之间为滑动摩擦,极容易磨损舵杆表面,造成舵杆损伤,本实施例设置有履带调整结构,当内滑块5移动时,履带调整结构也相应运转,并且在履带板19上表面设有缓冲垫层24,通过缓冲垫层24可以保护轴杆外壁防止刮花。

例如,当内滑块5向中心靠近时,驱动电机18控制履带本体17向斜面7上方移动,从而使履带本体17与舵杆的接触面不发生移动,而是转变为履带本体17与斜面7之间的移动,从而避免对舵杆表面的划伤;其次,履带调整结构还具有控制舵杆转动的功能,实际使用时,需要进行多次拂配,当对舵杆完成一次拂配后,需要拆开舵叶,对舵杆的锥体表面进行打磨,人工打磨时,为了给工人提供较好的加工体位,可以控制两侧的履带调整结构同时运转,从而达到驱动舵杆转动角度的目的。

或者用于在拂配时调节舵杆的角度中,例如,当舵杆沿Y轴上升时,两侧斜面7挤压舵杆表面,容易造成划痕,此时,应利用两侧驱动电机18驱动履带本体17沿坡面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从而避免轴杆与履带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同理,当对轴杆沿X轴调整,或者朝向各个象限调整时,也应当控制履带本体17进行相应的调整。

所述履带本体17由若干履带板19铰接构成,如图5、6所示,所述履带板19包括长条状的板体20,板体20两侧长边均匀间隔设有用于铰接连接的凸出部21,板体20两侧的凸出部21错位设置;现有技术中,普通的履带上的板体20为长方形状,所以两个履带板19之间会有间隙,在实际使用时,当轴杆侧面滚压经过该间隙时,会产生颠簸效果,从而导致轴线定位不精准。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相互啮合的凸出部21,从而可以使两个履带板19之间过度平整,当轴杆滚压经过履带板19间隙时可以始终保持支撑力,不会颠簸,有效提高精准度。

凸出部21底面中部设有用于穿入铰接轴的轴孔22,凸出部21底面还设有支撑轮23,支撑轮23位于轴孔22下方,支撑轮23与斜面7滚动连接。两个履带板19之间通过铰接轴插入轴孔22内实现铰接,并且在履带板19下侧设置多个支撑轮23,使履带板19与斜面7进行滚动连接,降低摩擦阻力,通过设置的若干支撑轮23,也可以对轴杆提供良好的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舵杆和舵叶拂配的工装
  • 一种用于舵杆和舵叶拂配的工装
技术分类

0612011648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