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石墨烯产品热压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石墨烯产品热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热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石墨烯产品热压设备。

背景技术

热压机是一种将两个预先上好助焊剂镀锡的零件加热到足以使焊锡熔化、流动的温度,固化后,在零件与焊锡之间形成一个永久的电气机械连接设备,石墨烯热舒适性产品和石墨烯热功能性产品均需要通过热压机热压工艺加工。

目前,热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放置和拿取产品,不仅危险,而且自动化程度很低,而为了改善热压设备的上述问题,工作人员对热压设备改进,即通过增加传送带、气缸、滑台以及吸盘结构,将人工拿放产品改进为自动送料和排料,然而,现有设备虽解决了热压设备自动化的问题,但是,还存在其他缺点,即用于拿放产品的机构需要往复运行才能完成一个产品的送料和取料,且机构需等待产品热压完成后才能取料,送料程度较低。

当现有设备在对柔性产品上料时,吸盘将产品提起,此时产品会受重力影响弯曲,最终呈向下弯曲的弧形状态,若保持此状态放在工作台上,产品弯曲部分很容易出现折叠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石墨烯产品热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石墨烯产品热压设备,包括主体组件、安装在主体组件内部的换盘模组、移载模组、热压机构和取料机构。

其中,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机箱以及水平安装于机箱内部的工作台,所述换盘模组、热压机构和取料机构均安装于工作台的顶部,所述热压机构和取料机构均位于换盘模组的一侧且呈并列设置,所述移载模组安装于机箱的内壁,且所述移载模组延伸至换盘模组和热压机构的上方。

所述换盘模组包括安装在工作台顶部的传送带、安装在传送带顶部的两个导向板、连接于传送带底部的第一送料板以及连接于传送带顶面的第二送料板,所述第二送料板滑动连接于两个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一送料板和第二送料板交错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机箱顶部的罩体以及开设于罩体前表面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所述第一料口与换盘模组相对应,所述第二料口与取料机构相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换盘模组和第一料口配合进行放料,即产品放在第一送料板或第二送料板的顶部,通过传送带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传送,从而将第一送料板或第二送料板交替送至移载模组的下方,且第一送料板送料时,第二送料板反向移出,此时方便工作人员取放料,第二送料板送料时,第一送料板移出,从而达到交替送料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载模组包括安装于机箱内壁的固定板以及安装于固定板上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的底部安装有定位机构,所述抓取机构的顶部和固定板的前表面之间连接有重载链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上的气缸、连接于气缸活塞杆上的两个滑轨、铰接于两个滑轨相对一侧两端的两个连接杆以及连接于连接杆底部的筒体,两个所述滑轨均呈水平设置。

其中,两个所述筒体的外侧壁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外壁和筒体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簧片,所述筒体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微型推杆,所述第二微型推杆的活塞杆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底部与刮板的内壁相贴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一个所述滑轨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微型推杆,所述第一微型推杆的活塞杆贯穿两个滑轨,且所述滑轨的活塞杆由两段直径不同的两部分组合而成,所述连接杆套设于直径较细的部分位置,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侧之间连接有拉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承载板,两个所述承载板均滑动连接于两个滑轨的底部,两个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均对称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贯穿对应承载板的顶部且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呈方形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承载板和两个连接杆相对应设置,且所述承载板和对应连接杆之间交接有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送料板或第二送料板带着产品移动到移载模组的下方时,抓取机构在第一导轨上滑移,使得抓取机构和定位机构均移动到产品的上方,之后气缸根据产品的高度推动滑轨、连接杆和筒体下移,致使筒体与产品表面接触,之后气缸继续施加推力,两个筒体则在产品表面滑移并相互远离,直至从产品表面滑出,从而对产品起到推平作用,在此过程中拉簧逐渐被拉长,而连接杆带动拉杆位移,致使两个承载板在滑轨的底部滑移,从而调节两个承载板之间的距离,两个承载板上安装的吸盘间距可根据产品大小调节,达到提高移载模组的功能性。

当气缸收缩,拉簧拉动两个连接杆和对应筒体相互靠近,刮板移动到产品底部位置,通过第二微型推杆收缩,簧片带动刮板上摆对产品夹持,最后通过电动推杆带动方形吸盘贴合在产品表面,从而达到吸附抓取产品的目的,第一微型推杆的活塞杆收缩,而直径较粗部分对连接杆挤压,从而对连接杆的角度定位,移载模组可以将产品从换盘模组移至热压机构上进行热压作业,之后吸盘取消对产品的吸附,刮板向下摆动远离产品,随后气缸带动连接的各部件和定位机构提升即可,也可将产品从热压机构移至换盘模组上,从而实现自动上下料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压机构包括热压机和盖体,所述热压机安装于工作台的顶部,所述盖体铰接用于热压机的顶部一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料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工作台的顶部且位于热压机的前方,所述支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延伸至热压机的上方,所述第二导轨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吸附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载模组将产品移动到热压机构上时,盖体覆盖在热压机上,热压机使用脉冲加热技术对产品升温双面热压,提高产能,产品热压完成后,可以通过移载模组移出或吸附组件进行排料作业,吸附组件与定位机构的结构相似,即利用伸缩杆和吸头组合,吸附组件通过第二导轨移动到热压机的上方时,吸附组件的伸缩杆推动吸头移动到热压机上方将产品吸起并抬升,随后第二导轨和吸附组件配合再将产品通过第二料口排出。此设置,节省移载模组排料时间,即热压机在热压产品的过程中,移载模组进行下一个产品的移载,大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换盘模组,换盘模组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送料和排料作业,即分为送料状态和送料排料兼备状态,当换盘模组处于送排料状态时,第一排料板和第二排料板均作为送料载具,当换盘模组处于送料状态时,第一送料板为送料载具,第二送料板为排料载具,通过传送带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传送,从而达到交替送排料的目的。

(2)通过设置抓取机构,气缸控制筒体下落至产品表面滑移并相互远离时,对产品起到推平效果,两个筒体相互靠近时,刮板移动到产品底部位置,通过第二微型推杆收缩,簧片带动刮板上摆对产品夹持,第一微型推杆的活塞杆收缩对连接杆挤压,从而对连接杆的角度定位,此设置,可使抓取机构兼容不同大小材质产品使用,且使产品保持水平状态,避免了产品放置时出现弯曲折叠的情况,保证了产品热压时的完整性。

(3)两个连接杆在摆动过程中,拉簧逐渐被拉长,而连接杆带动拉杆位移,致使两个承载板在滑轨的底部滑移,从而调节两个承载板之间的距离,两个承载板上安装的吸盘间距可根据产品大小调节,达到提高移载模组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石墨烯产品热压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机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换盘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换盘模组、移载模组、热压机构和取料机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移载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定位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取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组件;11、机箱;12、罩体;13、第一料口;14、工作台;15、第二料口;2、换盘模组;21、传送带;22、导向板;23、第一送料板;24、第二送料板;3、移载模组;31、固定板;32、第一导轨;33、重载链条;34、抓取机构;341、气缸;342、滑轨;343、第一微型推杆;344、连接杆;345、筒体;346、第二微型推杆;347、推块;348、簧片;349、刮板;340、拉簧;35、定位机构;351、电动推杆;352、承载板;353、拉杆;354、吸盘;4、热压机构;41、热压机;42、盖体;5、取料机构;51、支架;52、第二导轨;53、吸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3,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石墨烯产品热压设备,包括主体组件1、安装在主体组件1内部的换盘模组2、移载模组3、热压机构4和取料机构5,主体组件1用于对各个模组和机构进行承载,换盘模组2用于对产品进行承载,且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送料和排料作业,即分为送料状态和送料排料兼备状态,移载模组3用于将产品从换盘模组2移至热压机构4上或从热压机构4移至换盘模组2上,热压机构4用于对移载过来的产品进行热压作业,当换盘模组2处于送料状态时,取料机构5用于对热压机构4上的产品进行排料作业。

参阅图1-图2,主体组件1包括机箱11以及水平安装于机箱11内部的工作台14,机箱11顶部安装有罩体12,罩体12和机箱11配合用于对工作台14进行防护,罩体12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一料口13和第二料口15,第一料口13与换盘模组2相对应,第二料口15与取料机构5相对应设置,换盘模组2、热压机构4和取料机构5均安装于工作台14的顶部,当换盘模组2处于送排料状态时,第一料口13作为进排料窗口方便工作人员取放产品,当换盘模组2处于送料状态时,第二料口15作为排料窗口方便工作人员拿取产品。

参阅图3,热压机构4和取料机构5均位于换盘模组2的一侧且呈并列设置,移载模组3安装于机箱11的内壁,且移载模组3延伸至换盘模组2和热压机构4的上方,移载模组3的位置在换盘模组2和热压机构4之间切换,致使移载模组3能够在两者之间移载产品,取料机构5与移载模组3的运行互不干涉,因此取料机构5也可进行排料作业。

参阅图3-图4,换盘模组2包括安装在工作台14顶部的传送带21、安装在传送带21顶部的两个导向板22、连接于传送带21底部的第一送料板23以及连接于传送带21顶面的第二送料板24,第二送料板24滑动连接于两个导向板22之间,第一送料板23和第二送料板24交错设置,当换盘模组2处于送料状态时,第一送料板23和第二送料板24均为送料载具,工作人员通过换盘模组2和第一料口13配合进行放料,即产品放在第一送料板23或第二送料板24的顶部,通过传送带21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传送,从而将第一送料板23或第二送料板24交替送至移载模组3的下方,且第一送料板23送料时,第二送料板24反向移出,此时方便工作人员取放料,第二送料板24送料时,第一送料板23移出,从而达到交替送料的目的。

具体地,设备正常状态下,换盘模组2切换至送排料状态,工作人员将需要热压的产品放置在第一送料板23上,移载模组3将第一送料板23上的产品移至热压机构4上进行热压作业,热压后的产品则再次通过移载模组3移至第二送料板24上,第二送料板24将产品送出。

为提高设备的效率,换盘模组2切换至送料状态,工作人员通过换盘模组2和第一料口13配合交替向第一送料板23和第二送料板24进行放料,即产品放在第一送料板23或第二送料板24的顶部,第一送料板23送料时,第二送料板24反向移出,此时方便工作人员取放料,第二送料板24送料时,第一送料板23移出,当产品放置在其中一个送料板上后,通过传送带21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传送,从而将第一送料板23或第二送料板24交替送至移载模组3的下方,随后通过移载模组3在换盘模组2和热压机构4之间切换位置,即可将产品从换盘模组2移动到热压机构4上进行热压,之后通过取料机构5将产品排出,以此往复,达到交替送料和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阅图5和图6,移载模组3包括安装于机箱11内壁的固定板31以及安装于固定板31上的第一导轨32,第一导轨32上滑动连接有抓取机构34,抓取机构34的底部安装有定位机构35,固定板31用于对移载模组3整体定位,第一导轨32用于带动抓取机构34和定位机构35在换盘模组2和热压机构4之间进行位置切换。

参阅图6,抓取机构34的顶部和固定板31的前表面之间连接有重载链条33,当抓取机构34位移过程中,重载链条33与抓取机构34连接的一端跟随抓取机构34同步位移,不仅起到导向作用,而且提高抓取机构34的承载力,避免出现抓取机构34和定位机构35倾斜的情况。

参阅图6-图8,抓取机构34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32上的气缸341、连接于气缸341活塞杆上的两个滑轨342、铰接于两个滑轨342相对一侧两端的两个连接杆344以及连接于连接杆344底部的筒体345,两个滑轨342均呈水平设置,气缸341用于调整滑轨342、连接杆344以及筒体345的高度,滑轨342用于对连接杆344和筒体345承载,当筒体345下移至产品位置时,随着气缸341持续伸长,致使筒体345在产品表面滑移,且两个筒体345相互分离,两个连接杆344由竖直状态摆动至倾斜状态,两个连接杆344相对的一侧之间连接有拉簧340,两个连接杆344在摆动过程中拉簧340逐渐被拉长,反之,当气缸341收缩时,拉簧340拉动两个连接杆344和对应筒体345相互靠近。

参阅图8,两个筒体345的外侧壁均开设有通槽,通槽内设置有刮板349,刮板349的外壁和筒体345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簧片348,筒体345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微型推杆346,第二微型推杆346的活塞杆连接有推块347,推块347的底部与刮板349的内壁相贴合,当筒体345在下移过程中,第二微型推杆346的活塞杆伸长,致使推块347推动刮板349向下摆动移出通槽,两个筒体345相互靠近时,第二微型推杆346的活塞杆收缩,簧片348带动刮板349上摆对产品夹持,使产品保持水平状态,避免了产品放置时出现弯曲折叠的情况,保证了产品热压时的完整性。

参阅图6-图8,一个滑轨342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微型推杆343,第一微型推杆343的活塞杆贯穿两个滑轨342,且滑轨342的活塞杆由两段直径不同的两部分组合而成,连接杆344套设于直径较细的部分位置,第一微型推杆343的活塞杆收缩,而直径较粗部分对连接杆344挤压,从而对连接杆344的角度定位。

参阅图7、图9和图10,定位机构35包括两个承载板352,两个承载板352均滑动连接于两个滑轨342的底部,两个承载板352的顶部均对称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351,两个电动推杆351的活塞杆贯穿对应承载板352的顶部且连接有吸盘354,吸盘354呈方形设置,两个承载板352和两个连接杆344相对应设置,且承载板352和对应连接杆344之间交接有拉杆353,连接杆344由竖直状态向倾斜状态摆动过程中带动拉杆353位移,致使两个承载板352在滑轨342的底部滑移,从而调节两个承载板之352间的距离,两个承载板352上安装的吸盘354间距可根据产品大小调节,达到提高移载模组3的功能性,电动推杆351用于带动方形吸盘354下移,从而将方形吸盘354贴合在产品表面,方形吸盘354相较于圆形吸头,增加了对产品的接触面,从而更好的对产品吸附。

具体地,当移载模组3的对产品抓取时,抓取机构34在第一导轨32上滑移,使得抓取机构34和定位机构35均移动到产品的上方,之后气缸341根据产品的高度推动滑轨342、连接杆344和筒体345下移,致使筒体345与产品表面接触,当筒体345在下移过程中,第二微型推杆346的活塞杆伸长,致使推块347推动刮板349向下摆动移出通槽,之后气缸341继续施加推力,两个筒体345则在产品表面滑移并相互远离,直至从产品表面滑出,从而对产品起到推平作用,在此过程中拉簧340逐渐被拉长,而连接杆344带动拉杆353位移,致使两个承载板352在滑轨342的底部滑移,从而调节两个承载板352之间的距离,两个承载板352上安装的吸盘354间距可根据产品大小调节,达到提高移载模组3的功能性。

气缸341随即收缩,拉簧340拉动两个连接杆344和对应筒体345相互靠近,刮板349移动到产品底部位置,通过第二微型推杆346收缩,簧片348带动刮板349上摆对产品夹持,最后通过电动推杆351带动方形吸盘354贴合在产品表面,从而达到吸附抓取产品的目的,完成产品吸附后,第一微型推杆343的活塞杆收缩,而直径较粗部分对连接杆344挤压,从而对连接杆344的角度定位,移载模组3可以将产品从换盘模组2移至热压机构4上进行热压作业,之后吸盘354取消对产品的吸附,刮板349向下摆动远离产品,随后气缸341带动连接的各部件和定位机构35提升即可,也可将产品从热压机构4移至换盘模组2上,从而实现自动上下料的目的。

实施例三

参阅图3和图5,热压机构4包括热压机41和盖体42,热压机41安装于工作台14的顶部,盖体42铰接用于热压机41的顶部一侧,热压机41用于对产品进行热压作业,当热压机41对产品双面热压时,盖板42对热压机41和产品覆盖,热压机41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具体描述。

参阅图5和图11,取料机构5包括支架51,支架51安装于工作台14的顶部且位于热压机41的前方,支架5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导轨52,第二导轨52的一端延伸至热压机41的上方,第二导轨52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吸附组件53,吸附组件53与定位机构35的结构相似,利用伸缩杆和吸头组合,当换盘模组2处于送料状态时,取料机构5即可运行,吸附组件53通过第二导轨52移动到热压机41的上方,吸附组件53的伸缩杆推动吸头移动到热压机41上方将产品吸起并抬升,随后第二导轨52和吸附组件53配合再将产品通过第二料口15排出。

具体地,当换盘模组2处于送料状态时,移载模组3将产品移动到热压机构4上,移载模组3取消对产品的抓取,随后重新移动到换盘模组2位置继续进行抓取作业,在此过程中,盖体覆盖在热压机41上,热压机41使用脉冲加热技术对产品升温双面热压,产品热压完成后,可以通过移载模组3移出或吸附组件53进行排料作业,吸附组件53与定位机构35的结构相似,即利用伸缩杆和吸头组合,吸附组件53通过第二导轨52移动到热压机41的上方时,吸附组件53的伸缩杆推动吸头移动到热压机41上方将产品吸起并抬升,随后第二导轨52和吸附组件53配合再将产品通过第二料口15排出,此设置,节省移载模组3排料时间,即热压机41在热压产品的过程中,移载模组3进行下一个产品的移载,大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制备石墨烯的设备、方法及其制得的石墨烯
  • 一种适合多种产品自动上下料的设备
  • 用于USB线成型设备上的成品下料机构和USB线自动成型机
  • 一种石墨烯墙暖自动热压恒温设备
  • 一种基于界面层热压分离的柔性材料上大面积低损伤的石墨烯转移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