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6:20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空调的使用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用户的制冷和制热要求的基础上,还对空调的出风柔和以及针对不同场景所需的工作模式的多样化提出了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文件(CN109114755A)公开了一种空调器以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空调器的面板结构包括:导风板,包括多个沿面板结构的面板本体左右并行设置的第二导风板,每一第二导风板在一导风板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上下摆动,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微孔结构;竖摆叶组件,包括摆杆和一个或多个仿生树叶结构的竖摆叶,其中,竖摆叶设置于摆杆上,摆杆在摆杆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竖摆叶左右摆动,竖摆叶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微孔结构;人体感应装置,用于感应人体位置并将人体位置信息传输给空调器的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根据人体位置信息控制第二导风板和竖摆叶的运行方式。此外,该空调器控制的方法包括根据人体位置信息控制第二导风板和竖摆叶的运行方式。

但是,现有的上述空调器在导风板上设置微孔结构虽然能够实现空调吹出微风的功能,而在不需要微风的情况下则存在漏风而使空调器的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上述空调器在导风板上设置微孔结构虽然能够实现空调吹出微风的功能,而在不需要微风的情况下则存在漏风而使空调器的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面板上,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和导风盖板;所述导风板和所述导风盖板上分别布置有多个风孔;所述导风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出风面板上;所述导风板和所述导风盖板中的一个在其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槽,另一个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条,所述导风盖板通过所述滑动条和所述滑动槽的配合滑动连接在所述导风板的内侧;所述导风盖板设置成在调节电机组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所述导风板滑动;在所述导风盖板相对于所述导风板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导风盖板能够将所述导风板上的风孔遮蔽或者所述导风盖板上的风孔与所述导风板上的风孔能够连通。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凹坑组,所述凹坑组中的多个定位坑沿着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动条上设置有凸点组,所述凸点组中的定位点设置成能够伸入所述凹坑组的定位坑中;在所述导风盖板相对于所述导风板滑动的过程中,当所述凸点组中的定位点从所述凹坑组中的一个定位坑移动至相邻的上一个或下一个定位坑时,所述导风盖板能够将所述导风板上的风孔遮蔽或者所述导风盖板上的风孔与所述导风板上的风孔能够连通。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坑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坑的间距为在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孔的一半间距的奇数倍。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槽沿其长度方向至少在其两端和中部设置有所述凹坑组;所述滑动条沿其长度方向至少在其两端和中部设置有所述凸点组。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板的内侧沿轴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铰接部,所述铰接部具有与所述出风面板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导风盖板上设置有供所述铰接部伸出的铰接部开口。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盖板上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供推杆的调节部穿过的调节孔;所述推杆设置成当其调节部从所述调节板的一侧穿过所述调节孔至所述调节板的另一侧后所述推杆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设定角度时所述调节孔能够阻止所述推杆的所述调节部从所述调节孔退出。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孔为矩形孔或者半圆形孔;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调节孔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盖板在其背向所述导风板的一侧形成绕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弯曲的凹面;并且/或者所述导风板和所述导风盖板均为弧形板。

然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所述导风板组件,所述调节电机组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调器的机壳内;所述推杆设置成穿过连接于所述机壳内的固定板上的通孔,所述推杆的所述调节部朝向所述导风板组件,所述推杆远离所述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电机组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面板至少在其左部和右部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导风板组件;每个所述导风板组件均由独立的驱动电机控制;并且/或者所述空调器的内部设置有摆风组件,所述摆风组件包括摆叶、与所述摆叶铰接的连杆以及驱动该连杆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摆风电机;所述摆风组件设置成正对所述导风板组件并位于所述导风板组件的内侧。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中,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和导风盖板,导风板转动连接在出风面板上,在调节电机组的驱动下导风盖板能够相对于导风板滑动,在导风盖板相对于导风板滑动的过程中,导风盖板能够将导风板上的风孔遮蔽或者导风盖板上的风孔与导风板上的风孔能够连通。从而,本发明的空调器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启微风模式使出风柔和,或者开启非微风模式避免漏风,使得空调器的功能更加完善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中,导风板和导风盖板中的一个在其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槽,另一个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条,在导风盖板相对于导风板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条上凸点组中的定位点从滑动槽的凹坑组中的一个定位坑移动至相邻的上一个或下一个定位坑时,导风盖板能够将导风板上的风孔遮蔽或者导风盖板上的风孔与导风板上的风孔能够连通。从而,通过凸点组与凹坑组的配合实现了导风盖板将导风板上的风孔遮蔽或者导风盖板上的风孔与导风板上的风孔连通时对导风盖板和导风板的精确定位,以及在微风模式和非微风模式下避免导风盖板和导风板之间的意外滑动,并最终保证空调器能根据用户需求在微风模式和非微风模式之间实现平稳的转换,或者维持在用户需求的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风管式空调器来描述本发明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导风板组件与摆风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推杆的调节部穿过导风板组件的调节板之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推杆的调节部穿过导风板组件的调节板之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导风板与导风盖板滑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导风盖板的滑动条上凸点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调节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导风板组件;101-风孔;

11-导风板;111-滑动槽;112-铰接部;1121-转轴;

12-导风盖板;121-滑动条;1210-凸点组;1211-定位点;122-铰接部开口;123-调节板;1231-调节孔;

13-调节电机组;131-第一电机;1321-第一齿轮组;1322-齿条;133-第二电机;134-第二齿轮组;135-推杆;1351-调节部;

2-机壳;21-出风面板;22-固定板;23-吊脚;

3-摆风组件;31-摆叶;32-连杆;

4-人感模块;

5-室内换热器;

6-接水盘;

7-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导风板组件是以在导风盖板上设置滑动条并在导风板上设置滑动槽进行说明的,但是这种设置方式非一成不变的,在不偏离本发明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还可以在导风板组件的导风盖板上设置滑动槽并在导风板上设置滑动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上述空调器在导风板上设置微孔结构虽然能够实现空调吹出微风的功能,而在不需要微风的情况下则存在漏风而使空调器的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首先,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1,该导风板组件1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面板21上,导风板组件1包括导风板11和导风盖板12;导风板11和导风盖板12上分别布置有多个风孔101;导风板11转动连接在出风面板21上;导风板11和导风盖板12中的一个在其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槽111,另一个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条121,导风盖板12通过滑动条121和滑动槽111的配合滑动连接在导风板11的内侧;导风盖板12设置成在调节电机组13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在导风盖板12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的过程中,导风盖板12能够将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遮蔽(即实现非微风模式)或者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与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能够连通(即实现微风模式)。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以在导风盖板12上设置有滑动条121并在导风板11上设置有滑动槽111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5、图6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中,该空调器的出风板面21上设置有导风板组件1,调节电机组13固定连接在空调器的机壳2内;推杆135设置成穿过连接于机壳2内的固定板22上的通孔,推杆135的调节部1351朝向导风板组件1,推杆135远离调节部1351的另一端与调节电机组13连接。

如图9所示,调节电机组13中设置有第一电机131、第一齿轮组1321、齿条1322、第二电机133和第二齿轮组134;其中,第一电机131通过第一齿轮组1321驱动齿条1322沿其长度方向伸缩,并带动推杆135伸缩;第二电机133和第二齿轮组134设置在齿条1322上,推杆135连接在第二齿轮组134的齿轮上,从而第二电机133能够驱动第二齿轮组134转动时可以带动推杆135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1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导风盖板12上连接有调节板123,调节板123上设置有供推杆135的调节部1351穿过的调节孔1231;推杆135设置成当其调节部1351从调节板123的一侧穿过调节孔1231至调节板123的另一侧后推杆135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设定角度时(例如90度)调节孔1231能够阻止推杆135的调节部1351从调节孔1231退出。

图5所示为推杆135的调节部1351穿过调节板123上的调节孔1231之前的状态示意图,推杆135上的调节部1351在此角度下朝调节板123移动时能够推动导风盖板12沿着远离调节电机组13的方向移动。

图6所示为推杆135的调节部1351穿过调节板123上的调节孔1231之后的状态示意图,推杆135上的调节部1351在再转动90度后卡在调节板123上,当推杆135朝调节电机组13的方向移动时,可以拉动导风盖板12朝调节电机组13移动。

本实施例的调节板123上的调节孔1231可以为矩形孔或者半圆形孔;调节部1351与调节孔1231相适配。其中,图5和图6中所示的调节孔1231为矩形。可以理解的是,调节孔1231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推杆135通过转动一定角度使其调节部1351穿过且再转动一定角度时调节孔1231能够阻止推杆135的调节部1351从调节孔1231退出即可。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组件1及空调器中,导风板组件1包括导风板11和导风盖板12,导风板11转动连接在出风面板21上,在调节电机组13的驱动下导风盖板12能够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在导风盖板12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的过程中,导风盖板12能够将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遮蔽(即非微风模式)或者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与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能够连通(即微风模式)。从而,本实施例的空调器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启微风模式使出风柔和,或者开启非微风模式避免漏风,使得空调器的功能更加完善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1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滑动槽111内设置有凹坑组(图中未示出),凹坑组中的多个定位坑沿着滑动槽111的长度方向设置;滑动条121上设置有凸点组1210,凸点组1210中的定位点1211设置成能够伸入凹坑组的定位坑中;在导风盖板12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的过程中,当凸点组1210中的定位点1211从凹坑组中的一个定位坑移动至相邻的上一个或下一个定位坑时,导风盖板12能够将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遮蔽或者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与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能够连通。

从而,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组件1及空调器中,通过凸点组1210与凹坑组的配合实现了导风盖板12将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遮蔽或者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与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连通时对导风盖板12和导风板11的精确定位,以及在微风模式和非微风模式下避免导风盖板12和导风板11之间的意外滑动,并最终保证空调器能根据用户需求在微风模式和非微风模式之间实现平稳的转换,或者维持在用户需求的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1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凹坑组中相邻的两个定位坑的间距为在滑动槽11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风孔101的一半间距的奇数倍。

示例性地,凹坑组中相邻的两个定位坑的间距可以为0.5、1.5、2.5倍的在滑动槽11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风孔101的一半间距。其中,在具体实施时,如果考虑实施的难易程度,则可以优先选择1.5倍。这样设置均能实现在导风盖板12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的过程中,当凸点组1210中的定位点1211从凹坑组中的一个定位坑移动至相邻的上一个或下一个定位坑时,导风盖板12能够将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遮蔽或者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与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能够连通的目的。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1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实现导风盖板12将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遮蔽或者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与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连通时对导风盖板12和导风板11的精确定位,以及在微风模式和非微风模式下避免导风盖板12和导风板11之间的意外滑动,可以在滑动槽111上多设置几个凹坑组,相应地在滑动条121上多设置几个凸点组1210。例如,滑动槽111沿其长度方向至少在其两端和中部设置有凹坑组;滑动条121沿其长度方向至少在其两端和中部设置有凸点组1210。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1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导风板11的内侧沿轴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铰接部112,铰接部112具有与出风面板21转动连接的转轴1121;导风盖板12上设置有供铰接部112伸出的铰接部开口122。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导风盖板12需要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铰接部开口122在沿滑动方向上的长度需要满足导风盖板12滑动时导风板11上的铰接部112的移动空间。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风板组件1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导风盖板12在其背向导风板11的一侧形成绕导风板11的转动轴线弯曲的凹面。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导风板11和导风盖板12均为弧形板。从而可以使导风板组件1斜向上或者斜向下打开一定角度时,会使得出风角度的变化范围增大,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和使用体验。具体地,空调器开机时,如果制冷,一般导风板组件1要把风导向空间上面,不让冷风直催人体;如果制热,一般导风板组件1要把风导向空间下面,让人体短时间内能感受到温暖的气流。导风板组件1的圆弧结构使得导风角度更大,风向发散,风量一定,使得风没有那么强,人体感受柔和。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空调器的机壳2的前侧为出风面板21,在该出风面板21上设置有前述的导风板组件1,机壳2的两侧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室内墙壁上的吊脚23。在该机壳2中还设置有风机7、室内换热器5,室内换热器5的下部还设置有接水盘6,该接水盘6用于承接制热时室内换热器5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在该空调器工作过程中,机壳2上的进风部(图中未示出)进风,机壳2中的风依次经过风机7(图中为贯流风扇)、室内换热器5后由导风板组件1打开形成的出风口吹向室内,或者由导风板11与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连通形成的出风孔101吹到室内,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空调器中,空调器的出风面板21至少在其左部和右部各设置有一个导风板组件1;每个导风板组件1均由独立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控制,其中左侧的两个导风板组件1可以同步控制,右侧的两个导风板组件1可以同步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空调器的内部设置有摆风组件3,摆风组件3包括摆叶31、与摆叶31铰接的连杆32以及驱动该连杆32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摆风电机(图中未示出);摆风组件3设置成正对导风板组件1并位于导风板组件1的内侧。

如图4所示,在空调器中还设置有人感模块4,该人感模块4可以为雷达检测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摄像头等能检测人员动态信息的器件。该人感模块4用来检测导风板组件1出风区域内的人员动态信息,例如在该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中是否有人以及用户距离该空调器的距离,或者可以按照距离进一步将出风区域划分为远、中、近三个区域。从而,可以根据人感模块检测的人员动态信息对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导风板组件1和摆风组件3进行控制。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第二实施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上述空调器在导风板上设置微孔结构虽然能够实现空调吹出微风的功能,而在不需要微风的情况下则存在漏风而使空调器的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首先,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出风面板21,出风面板21上设置有导风板组件1,导风板组件1包括导风板11和导风盖板12,导风板11和导风盖板12上分别布置有多个风孔101;导风板11转动连接在出风面板21上,导风盖板12通过滑动条121和滑动槽111的配合滑动连接在导风板11的内侧;导风盖板12设置成在调节电机组13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空调器的控制器设置成能够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导风板组件1是否关闭以及实际室内温度和目标室内温度、通过控制导风盖板12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来实现对空调器的非微风模式和微风模式的调节;其中,在非微风模式下,导风盖板12将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遮蔽;在微风模式下,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与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连通。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中,导风板组件1包括导风板11和导风盖板12,导风板11转动连接在出风面板21上,在调节电机组13的驱动下导风盖板12能够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在导风盖板12相对于导风板11滑动的过程中,导风盖板12能够将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遮蔽或者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与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能够连通。从而,本发明的空调器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启微风模式使出风柔和,或者开启非微风模式避免漏风,使得空调器的功能更加完善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空调器中的人感模块4设置成能够检测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的人员动态信息;空调器的控制器设置成还能够根据人员动态信息来控制导风板组件1的开启角度。

示例性地,该人感模块4可以为雷达检测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摄像头等能检测人员动态信息的器件。该人感模块4用来检测导风板组件1出风区域内的人员动态信息,例如在该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中是否有人以及用户距离该空调器的距离,或者可以按照距离进一步将出风区域划分为远、中、近三个区域。从而,可以根据人感模块4检测的人员动态信息对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导风板组件1和摆风组件3进行控制。

然后,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空调器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如图10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导风板组件1是否关闭以及实际室内温度和目标室内温度;其中,工作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室内温度大于目标室内温度时,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当实际室内温度小于目标室内温度时,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

S11、若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未关闭时,则将空调器调节为非微风模式;

S12、若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关闭时,则将空调器调节为微风模式。

S13、若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实际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室内温度,则将空调器调节为非微风模式。即,导风盖板12将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遮蔽。

S14、若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实际室内温度已达到目标室内温度,则将空调器调节为微风模式。即,导风盖板12上的风孔101与导风板11上的风孔101连通。

示例性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若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未关闭时,则将空调器调节为非微风模式,使得热风的传输距离更远;若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关闭时,则将空调器调节为微风模式,以使得吹出的热风更柔和;若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实际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室内温度,则将空调器调节为非微风模式,在导风板组件1开启一定角度后,可以使得冷风大风量进入室内并迅速把实际室内温度降低到目标室内温度;若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实际室内温度已达到目标室内温度,则将空调器调节为微风模式,这时导风板组件1关闭,冷风从导风盖板12和导风板11上连通的风孔101吹向室内,以使得吹出的冷风更柔和。从而,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空调的微风模式和非微风模式进行调节,以实现既能通过微风模式使吹出的冷风柔和,又能通过非微风模式避免漏风且能保证把实际室内温度迅速调节到目标室内温度。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工作模式无论为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当实际室内温度已达到目标室内温度时,控制方法还包括:

S21、获取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的人员动态信息;

S22、根据人员动态信息对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开启的角度位置进行控制。

示例性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对空调器的微风模式和非微风模式调节的同时,还能根据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的人员动态信息,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分别对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开启的角度位置、摆风组件3的工作方式进行控制。从而,通过导风板组件1的微风模式和非微风模式的转换、导风板组件1开启的角度位置以及摆风组件3的工作方式之间的相互配合,能更好的满足空调器在对室内温度调节时既能兼顾用户的风感体验又能保证室内温度快速调节的要求。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若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实际室内温度已达到目标室内温度时,“根据人员动态信息对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开启的角度位置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

1)在第一预设时间段中(例如在白天上午9点至晚上9点之间):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无人或者仅在中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导风板组件1开启至斜向上出风的角度位置(例如向上45度位置),便于使冷风大量进入室内,同时又不朝人体直吹,同时使得冷风吹向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的中距离范围。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仅在远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导风板组件1开启至正向出风的角度位置(如90度位置),便于使冷风远距离输送。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仅在近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导风板组件1关闭,冷风从导风板组件1的导风盖板12和导风板11上连通的风孔101吹出,便于使冷风近距离输送。

2)在第二预设时间段中(例如在晚上9点至第二天上午9点之间):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无人、仅在中距离范围内有人或者仅在近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导风板组件1关闭,冷风从导风板组件1的导风盖板12和导风板11上连通的风孔101吹出,这样,考虑到在第二预设时间段中人们要进入睡眠状态,柔和的微风使人体感觉更舒适。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仅在远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导风板组件1开启至斜向上出风的角度位置,便于使冷风远距离输送。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空调器的摆风组件3设置成正对导风板组件1并位于导风板组件1的内侧,若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实际室内温度已达到目标室内温度时,在“根据人员动态信息对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开启的角度位置进行控制”时,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1)在第一预设时间段中(例如在白天上午9点至晚上9点之间):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无人、仅在中距离范围内有人或者仅在近距离范围内有人则使摆风组件3的摆叶31左右摆动,这样,便于使冷风大量进入室内,同时在摆叶31的左右摆动下又不朝向人体直吹。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仅在远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摆风组件3的摆叶31调节至正向出风的角度位置(如90度位置),便于使冷风远距离输送。

2)在第二预设时间段中(例如在晚上9点至第二天上午9点之间):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无人或者仅在中距离范围内有人则使摆风组件3的摆叶31左右摆动,便于使出风柔和。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仅在远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摆风组件3的摆叶31调节至正向出风的角度位置(如90度位置),便于使冷风远距离输送。

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仅在近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摆风组件3的摆叶31调节至斜向出风的角度位置,便于使冷风近距离输送。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若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实际室内温度已达到目标室内温度时,“根据人员动态信息对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开启的角度位置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

1)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无人或者仅在中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导风板组件1开启至斜向下出风的角度位置(如向下45度位置),这样便于使得迅速把实际室内温度升高到目标室内温度。

2)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仅在远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导风板组件1开启至正向出风的角度位置(如90度位置),便于使热风大风量进入室内,并使得热风远距离输送。

3)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仅在近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导风板组件1关闭同时将空调器调节为微风模式,通过导风板组件1的导风板11和导风盖板12上连通的风孔101向室内吹风,便于使热风近距离传输。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空调器的摆风组件3设置成正对导风板组件1并位于导风板组件1的内侧,若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实际室内温度已达到目标室内温度时,在“根据人员动态信息对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开启的角度位置进行控制”时,控制方法还包括:

1)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无人、仅在中距离范围内有人或者仅在近距离范围内有人则使摆风组件3的摆叶31左右摆动,摆叶31左右摆动便于使左右方向的热风更柔和,并便于热风在近距离或者远距离范围内传输。

2)若人员动态信息为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仅在远距离范围内有人则将摆风组件3的摆叶31调节至正向的出风角度位置(如90度位置),便于使热风远距离传输。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空调器的摆风组件3设置成正对导风板组件1并位于导风板组件1的内侧,当实际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室内温度时,控制方法还包括:

1)若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则将导风板组件1开启至正向出风的角度位置,并将摆风组件3的摆叶31调节至正向的出风角度位置。这样,便于使得热风大风量进入室内,并迅速把实际室内温度迅速升高至目标室内温度。

2)若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则将导风板组件1开启至斜向上出风的角度位置,并将摆风组件3的摆叶31调节至正向的出风角度位置,便于使冷风大量进入室内,同时又不朝向人体直吹,并迅速把实际室内温度迅速降低至目标室内温度。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空调器的出风面板21至少在其左部和右部各设置有一个导风板组件1和/或摆风组件3。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出风面板21左部和右部的导风板组件1和/或摆风组件3均可以根据上述的控制方法独立地进行控制,以分别满足不同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或者范围内人员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文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详细步骤,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组合、拆分及调换顺序,如此修改后的技术方案并没有改变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因此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步骤S1中获取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以及实际室内温度和目标室内温度与步骤S21中获取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区域内的人员动态信息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进行步骤S1,再进行步骤S2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作为程序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空调器的导风板的轴套组件、导风板组件以及空调器
  • 导风板组件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包括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29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