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及飞行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49:34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及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在飞行器发生撞击的情况下,驾驶舱内的安全气囊可以对驾乘人员进行保护,减少人员伤亡。但是,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囊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效果较差,安全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及飞行器,其能够有效地改善前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用于设置在驾驶舱内,所述驾驶舱内设置有承托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安全气囊的安装部,所述安全气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缓冲部和支撑部,所述缓冲部用于与所述驾驶舱内的乘坐人员接触,以对所述乘坐人员进行缓冲,所述支撑部用于抵接所述承托部,以对所述缓冲部以及所述乘坐人员进行支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部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所述安全气囊膨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侧用于与所述乘坐人员接触,所述支撑部沿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仪表盘,所述缓冲部还设置有可视孔,所述可视孔同时贯穿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以使所述仪表盘暴露在所述可视孔对应的区域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视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可视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可视孔用于分别与所述乘坐人员的双眼对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侧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缓冲部以及所述支撑部在膨胀的情况下围合形成与所述可视孔连通的可视区域,所述仪表盘暴露在所述可视区域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可视区域连通的操作通道,所述操作通道用于供所述乘坐人员的操作手伸入所述可视区域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所述缓冲部以及所述支撑部上均设置有拉带,所述拉带用于限制所述连接部、所述缓冲部以及所述支撑部膨胀后的厚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安全气囊的内腔连通的缓冲通孔。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壳体、气体发生器以及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所述壳体用于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全气囊用于收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气体发生器容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安全气囊的进气口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安全气囊弹出的弹出口,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弹出口间隔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对准所述弹出口的其中部分形成分裂部,所述分裂部用于在所述安全气囊的冲击作用下分裂,以形成供所述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的避让区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系统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安全气囊和所述气体发生器均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驾驶舱以及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系统,所述安全气囊系统设置在所述驾驶舱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设置在驾驶舱内,驾驶舱内设置有承托部以及用于安装安全气囊的安装部,安全气囊安装在安装部上,在发生撞击后,安全气囊可以膨胀展开。该安全气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缓冲部和支撑部,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缓冲部可以与驾驶舱内的乘坐人员接触,乘坐人员扑倒在缓冲部上,缓冲部可以对乘坐人员进行缓冲,减少乘坐人员受伤的风险。不仅如此,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支撑部可以抵接在承托部上,支撑部对缓冲部和乘坐人员起到支撑作用,这样,可以避免乘坐人员将缓冲部挤压后撞击到其它物体上。也就是说,在乘坐人员扑倒在缓冲部的情况下,支撑部与承托部抵接,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该安全气囊整体的保护效果,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系统,该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壳体、气体发生器以及前述的安全气囊,壳体安装在前述的安装部上,安全气囊在通常情况下收纳在壳体内,气体发生器容置于壳体内,并且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安全气囊的进气口连通。发生撞击后,气体发生器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进入安全气囊内,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并从壳体内弹出。膨胀后的缓冲部和支撑部分别对乘坐人员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这样也可以提高安全气囊的整体保护效果,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驾驶舱和前述的安全气囊系统,并且具备该安全气囊系统的全部功能,该安全气囊系统设置在驾驶舱内。该飞行器同样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可以对乘坐人员起到较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乘坐人员位于驾驶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气囊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气囊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气囊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驾驶舱;11-安装部;111-分裂部;12-承托部;121-仪表盘;21-壳体;211-弹出口;22-气体发生器;23-安全气囊;231-缓冲部;2311-第一侧;2312-第二侧;2313-第三侧;2314-第四侧;2315-可视孔;232-支撑部;233-缓冲通孔;234-连接部;235-可视区域;236-拉带;237-操作通道;24-支架;25-紧固件;3-乘坐人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驾驶舱1和安全气囊系统,该安全气囊系统设置在驾驶舱1内。在飞行器发生撞击的情况下,安全气囊系统可以对驾驶舱1内的乘坐人员3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人员伤亡。

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壳体21、气体发生器22以及安全气囊23,驾驶舱1内设置有安装部11,壳体21安装在安装部11上,安全气囊23在通常情况下收纳在壳体21内,气体发生器22容置于壳体21内,并且,气体发生器22的出气口与安全气囊23的进气口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飞行器发生撞击后,气体发生器22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进入安全气囊23内,安全气囊23膨胀展开。膨胀的安全气囊23从壳体21内弹出,从而对乘坐人员3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进而对乘坐人员3进行更好的保护。

可选地,壳体21与安装部11之间可以通过挂钩、螺栓等连接件实现相对固定。

可选地,壳体21可以通过金属材料冲压、焊接成型,也可以通过塑料材料注塑材料。

可选地,气体发生器22可选用烟火式、冷气体式或者烟火与冷气体混合式。

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发生器22的具体结构在相关技术中均有涉及,本文就不再具体介绍。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驾驶舱1内还设置有承托部12,安全气囊23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缓冲部231和支撑部232,在安全气囊23膨胀展开后,缓冲部231和支撑部232也会对应膨胀,并且,缓冲部231可以与驾驶舱1内的乘坐人员3接触,乘坐人员3撞击在缓冲部231上,缓冲部231可以对乘坐人员3进行缓冲,减少乘坐人员3受伤的风险。不仅如此,在安全气囊23膨胀展开后,支撑部232可以抵接在承托部12上,支撑部232对缓冲部231和乘坐人员3同时起到支撑作用,这样,可以避免乘坐人员3将缓冲部231挤压后撞击到其它物体上。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乘坐人员3扑倒在缓冲部231的情况下,缓冲部231和支撑部232可以分别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从而可以提高安全气囊23整体的保护效果,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能,可以对乘坐人员3进行更好的保护。

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上设置有弹出口211,气体发生器22产生的气体进入到安全气囊23后,收纳在壳体21内部的安全气囊23不断膨胀,并且从弹出口211弹出,从而实现对乘坐人员3的缓冲和支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安装在安装部11上,弹出口211与安装部11间隔设置,这样,弹出口211与安装部11之间的间隙可以供安全气囊23弹出,使得安全气囊23可以及时弹出,及时起到保护作用。

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对准弹出口211的其中部分形成分裂部111。安全气囊23从弹出口211弹出后,安全气囊23将冲击到分裂部111上,分裂部111在安全气囊23的冲击作用下将产生裂缝,裂缝形成避让安全气囊23的避让区域(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分裂部111产生的裂缝形成了避让空间,安全气囊23可以从避让区域弹出并膨胀展开。在此过程中,分裂部111不会对安全气囊23的最终膨胀展开过程造成影响,更好地保证了安全气囊23后续对乘坐人员3进行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为保证分裂部111可以被安全气囊23冲击形成前述的避让区域,分裂部111可选用塑料材质制成。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承托部12上设置有仪表盘121,安装部11与承托部12连接,安装部11作为仪表盘121上的遮光罩,这样可以减少仪表盘121上的眩光强度,使得乘坐人员3可以更清晰地观察仪表盘121上的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安装部11作为仪表盘121上的遮光罩,这样,安装部11可以对准乘坐人员3设置,安全气囊23膨胀打开后,安全气囊23可以位于乘坐人员3的正前方,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承接住扑倒的乘坐人员3,对乘坐人员3进行更好的保护。

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安全气囊系统还包括支架24,支架24安装在壳体21上,安全气囊23和气体发生器22均安装在支架24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4可以作为气体发生器22和安全气囊23的安装载体,便于气体发生器22和安全气囊23的安装和更换。

一般地,在实际应用中,支架24通过紧固件25安装在壳体21上,这样可以便于支架24的安装和拆卸。可选地,紧固件25可以选用螺栓、螺钉、销钉等。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231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2311和第二侧2312,安全气囊23膨胀后,第一侧2311用于与乘坐人员3接触,以承接扑倒的乘坐人员3。而支撑部232沿远离第一侧2311的方向凸出设置在第二侧2312,这样,支撑部232可以快速地抵接在承托部12上,实现快速支撑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安全气囊23膨胀后,支撑部232凸出设置在第二侧2312上,支撑部232可以避免第二侧2312直接被挤压到承托部12上,避免缓冲部231被乘坐人员3压瘪,而失去原有的缓冲作用。

结合图1,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侧2311”可以理解为缓冲部231靠近乘坐人员3的一侧,前述“第二侧2312”可以理解为缓冲部231背离乘坐人员3的一侧。

结合图1、图3以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部231上还设置有第三侧2313和第四侧2314,第一侧2311、第三侧2313、第二侧2312以及第四侧2314依次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1和图4,在乘坐人员3正对缓冲部231的情况下,前述的“第三侧2313”可以理解为缓冲部231位于乘坐人员3左边的侧部,前述的“第四侧2314”可以为缓冲部231位于乘坐人员3右边的侧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安全气囊23上还设置有与安全气囊23的内腔连通的缓冲通孔233。这样,乘坐人员3扑倒在缓冲部231后,安全气囊23内的气体可以从缓冲通孔233排出,从而可以减少安全气囊23内部的气体压力,避免气体压力过大而出现吸能不充分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通孔233设置在前述的第三侧2313和第四侧2314上,这样,相对于缓冲通孔233设置在第一侧2311上的情况下,乘坐人员3扑倒在缓冲部231上后,气体从第三侧2313和第四侧2314对应的方向排出,乘坐人员3不会堵住缓冲通孔233。另外,相对于缓冲通孔233设置在第二侧2312上的情况下,气体从第三侧2313和第四侧2314对应的方向排出,排出的气体不会冲击到承托部12上的仪表盘121,可以有效地减少仪表盘121受到的损伤。

可选地,在其它实施例中,缓冲通孔23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2311和/或第二侧2312上,或者,缓冲通孔233也可以在支撑部232上。

可选地,缓冲通孔2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

请参照图4,并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231上还设置有可视孔2315,可视孔2315同时贯穿第一侧2311和第二侧2312。这样,承托部12上的仪表盘121可以暴露上在可视孔2315对应的区域内,乘坐人员3可以通过可视孔2315观察仪表盘121上的信息。

也就是说,在飞行器发生撞击的情况下,即使安全气囊23在乘坐人员3的前方膨胀展开,乘坐人员3也可以通过可视孔2315观察到仪表盘121上的信息,方便进行后续的操作。乘坐人员3观察到仪表盘121的信息后可以及时作出反应,更快地脱离险境。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视孔23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可视孔2315间隔设置,两个可视孔2315分别与乘坐人员3的双眼对应。也就是说,在乘坐人员3扑倒在缓冲部231的情况下,乘坐人员3双眼的视线均不会受到遮挡,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仪表盘121上的信息。

可选地,可视孔2315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等。

请参照图3和图4,并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安全气囊23还设置有连接部234,连接部234与支架24连接,支架24与壳体21连接,壳体21与安装部11连接。也就是说,连接部234通过支架24和壳体21与安装部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34还与第二侧2312连接,在安全气囊23膨胀的情况下,连接部234朝远离第一侧2311的方向相对于第二侧2312凸出。连接部234、缓冲部231以及支撑部232在膨胀的情况下围合形成与可视孔2315连通的可视区域235,仪表盘121暴露在可视区域235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视区域235”可以理解为将连接部234与支撑部232间隔设置,并将连接部234与支撑部232之间的其中部分掏空形成,这样可以节省安全气囊23整体的材料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保证了乘坐人员3可通过可视孔2315观察仪表盘121。

具体地,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安全气囊23膨胀展开后整体为U形。可视区域235即为U形结构的内腔。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34、缓冲部231以及支撑部232上均设置有拉带236,拉带236可以限制连接部234、缓冲部231以及支撑部232膨胀后的厚度,从而使得安全气囊23整体膨胀展开后形成特定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拉带236可以控制安全气囊23膨胀后的形状为U形。在其它实施例中,改变拉带236的设置位置,拉带236也可以控制安全气囊23膨胀后的形状为C形、Z形、L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拉带236容置在安全气囊23的内腔中,拉带236的两端连接在安全气囊23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以此来限制安全气囊23不同部位膨胀后的厚度。

可选地,拉带236可以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者其它方向延伸。

可选地,多个拉带236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请参照图3和图5,并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32上设置有与可视区域235连通的操作通道237,操作通道237可供乘坐人员3的操作手伸入可视区域235内。

可以理解的是,一般地,飞行器的仪表盘121上设置有操控按钮。在安全气囊23膨胀展开后,乘坐人员3的操作手可以通过操作通道237伸入可视区域235内,进而可以对仪表盘121上的操控按钮进行操作,以此来实现后续的自救过程。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23、安全气囊系统及飞行器,该安全气囊23、安全气囊系统及飞行器对乘坐人员3具备较好的保护效果,能够对乘坐人员3进行较好的保护,安全性能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安全气囊系统、具有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座椅以及用于安全气囊系统的释放方法
  • 安全气囊系统、具有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座椅以及用于安全气囊系统的释放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696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