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加湿器底座及加湿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9:13


一种加湿器底座及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底座及加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加湿器已成为居民缓解空气干燥的首选产品,加湿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加湿器内部设置超声波发生器,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将液态水转变为水雾。

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如果水质较硬,将导致在加湿器内部出现水垢,进而影响加湿器的正常工作。为此,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加湿器内部设置软水器,通过软水器可以实现对硬水的软化操作。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软水器自身将无法再充分进行净化操作,此时需要更换软水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软水器通常集成在加湿器内部,当需要进行更换时,使用者自身并不能对软水器进行快速更换,影响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无法对软水器进行快速更换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器底座,包括:水槽,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第一分隔板,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上容纳腔及下容纳腔;第二分隔板,设置在所述上容纳腔中,用以将所述上容纳腔分割成硬水区及软水区,所述硬水区和所述软水区分别设置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适于联通所述上容纳腔和所述下容纳腔;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中;第一引水管,一端与所述硬水区的所述过水口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第二引水管,一端与所述软水区的所述过水口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软水器敞口,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的侧壁上;软水器,适于通过所述软水器敞口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上,所述软水器与所述下容纳腔相连接时,所述软水器适于与所述第一引水管和所述第二引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限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下方,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水管或所述第二引水管。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限位柱包括:转接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相连接;过水筒,设置在所述转接板上,所述过水筒上设置有所述过水通道。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止水板,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水筒与所述软水器相对应的一端,所述止水板上设置有供水流经过的止水口,两个所述止水板适于顶靠在所述软水器的两端,所述止水口的长度小于所述软水器的端部的内径。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转接板或所述止水板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孔,所述转接板或所述止水板的其中另一个上设置有安装柱,弹簧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孔和所述安装柱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止水板套设在所述过水筒的外壁上,还包括:挡水件,设置在所述过水筒上,所述止水口适于相对所述挡水件进行运动,所述挡水件具有在所述弹簧作用下封堵所述止水口的第一位置,以及在所述软水器推动下打开所述止水口的第二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挡水件包括:挡水基体,适于封堵所述止水口;连接脚,一端与所述挡水基体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水筒的内壁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中,所述固定部适于对所述软水器进行固定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软水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件适于嵌入所述凹槽中。

所述固定部对应所述软水器的一端设置,包括:凸台,其上设置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适于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定位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软水器的安装方向一致。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第一引水管和所述第二引水管相对所述软水器对称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软水器敞口上设置有抽板,所述抽板适于封闭或打开所述软水器敞口。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水槽底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软水器敞口延伸的抽板定位筋,所述抽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抽板定位筋相配合的抽板凹槽。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水箱,设置在所述加湿器底座上,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硬水区的过水口相连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包括:水槽,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第一分隔板,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上容纳腔及下容纳腔;第二分隔板,设置在所述上容纳腔中,用以将所述上容纳腔分割成硬水区及软水区,所述硬水区和所述软水区分别设置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适于联通所述上容纳腔和所述下容纳腔;第一引水管,一端与所述硬水区的所述过水口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第二引水管,一端与所述软水区的所述过水口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软水器敞口,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的侧壁上;软水器,适于通过所述软水器敞口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上,所述软水器与所述下容纳腔相连接时,所述软水器适于与所述第一引水管和所述第二引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通过设置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可以将进入到加湿器底座中的硬水和软水完全分开,由于在硬水区和软水区分别设置有过水口,同时在过水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因此当软水器装入下容纳腔后,其可以实现与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的对接工作,此时硬水区中的水将通过第一引水管进入到软水器中,然后通过第二引水管流动至软水区,从而可以确保稳定的软水操作。

同时,由于软水器自身设置在下容纳腔当中,同时在下容纳腔中设置有软水器敞口,因此当需要对软水器进行更换以及重新安装时,直接通过软水器敞口将软水器从下容纳腔中拆卸或安装即可。

更为重要的是,现有技术中,软水器放在在水槽内部,此时会与超声波发生器等结构共用一个空间。本发明中,软水器和第一引水管、第二引水管等相关管路均设置在水槽的下方部位。不占用水槽内部空间,此时可以在水槽内部充分防止超声波发生器、加热装置、除垢装置等结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2.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限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下方,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水管或所述第二引水管。

通过设置过水筒,可以提高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自身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以确保软水器自身可以与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稳定对接,从而方便进行软水操作。

3.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止水板,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水筒与所述软水器相对应的一端,所述止水板上设置有供水流经过的止水口,两个所述止水板适于顶靠在所述软水器的两端,所述止水口的长度小于所述软水器的端部的内径。

通过设置止水板,并控制止水板相对过水筒进行移动,可以有效地调节软水器与限位柱之间的配合紧密度,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软水器与限位柱之间发生漏水情况。

4.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转接板或所述止水板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孔,所述转接板或所述止水板的其中另一个上设置有安装柱,弹簧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孔和所述安装柱之间。

通过设置弹簧,可以实现在止水板上施加稳定的推力,当软水器安装在两个止水板之间以后,止水板能够在弹簧推力的作用下压紧软水器,进而可以确保软水器与止水板之间不会有水流遗漏情况发生。

5.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止水板套设在所述过水筒的外壁上,还包括:挡水件,设置在所述过水筒上,所述止水口适于相对所述挡水件进行运动,所述挡水件具有在所述弹簧作用下封堵所述止水口的第一位置,以及在所述软水器推动下打开所述止水口的第二位置。

通过止水板、挡水件、过水筒和弹簧的组合,当软水器从加湿器底座中拆卸后,弹簧会推动挡水板朝向原软水器的方向已经移动,此时挡水件将与过水筒上的止水口发生重合,进而可以避免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中的水发生漏出,从而可以提高在更换软水器过程中的密封性能,避免硬水区或者软水区的水流动至下容纳腔中。

当需要对软水器进行安装时,将软水器直接挤压止水板,止水板将在弹簧以及软水器的推动下发生深入过水筒的运动,由于挡水件自身固定在过水筒当中,此时止水板将与挡水件发生分离,进而将止水口露出,并实现第一引水管、软水器和第二引水管之间的水流的正常流动。

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方案的组合,可以实现当更换软水器时,下容纳腔中不漏水;当软水器重新安装后,在确保软水器的端部不漏水的同时,软水器中稳定进水。

6.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固定部对应所述软水器的一端设置,包括:凸台,其上设置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适于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定位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软水器的安装方向一致。

通过限制定位筋的延伸方向与软水器的安装方向一致,可以实现软水器自身沿水平方向推入后便可完成安装动作,从而便捷且降低结构复杂性。

7.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第一引水管和所述第二引水管相对所述软水器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使得硬水区和所述软水区之间可以形成连通器,从而形成“U”型水路结构,进而可以保证软水器中的树脂能够与硬水之间充分接触,同时可以保证水流仅发生从硬水区向软水区的流动,进而可以避免发生软水向硬水的回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加湿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底座中抽板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止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止水板、转接板和挡水件之间的装配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止水板、转接板和挡水件之间的装配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挡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水筒与软水器在非装配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过水筒与软水器在非装配状态下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软水器及其上设置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抽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槽;101-上容纳腔;1011-硬水区;1012-软水区;102-下容纳腔;2-第一分隔板;3-第二分隔板;4-过水口;5-第一引水管;6-第二引水管;7-软水器敞口;8-软水器;81-凹槽;9-限位柱;91-转接板;911-弹簧安装孔;92-过水筒;10-止水板;1001-止水口;1002-安装柱;11-挡水件;111-挡水基体;112-连接脚;12-固定部;121-定位筋;13-抽板;131-抽板凹槽;14-抽板定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器底座,如图1-图11所示,包括:

水槽1,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水槽1自身可以用来承接从水箱中流入的水。

第一分隔板2,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上容纳腔101及下容纳腔102,如图1所示,上容纳腔101设置在下容纳腔102的上方位置;

第二分隔板3,设置在所述上容纳腔101中,用以将所述上容纳腔101分割成硬水区1011及软水区1012,如图1所示,硬水区1011设置在左侧位置,软水区1012设置在右侧位置;

具体地,对第一分隔板2和第二分隔板3自身的倾角不进行限定。优选的,第一分隔板2自身呈水平状设置,第二分隔板3呈竖直状设置。作为变型,可以限定第一分隔板2和第二分隔板3自身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只要可以实现分区操作即可。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水流导通,在所述硬水区1011和所述软水区1012分别设置有过水口4,所述过水口4适于联通所述上容纳腔101和所述下容纳腔102;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分隔板2可以沿高度方向对水槽1内部的空间进行分区。具体地,在上容纳腔101中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加热装置、除垢装置等多种与出雾相关的结构,在下容纳腔102中用来执行软水动作。

第一引水管5,一端与所述硬水区1011的所述过水口4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102;第二引水管6,一端与所述软水区1012的所述过水口4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102;

通过设置第一引水管5,可以将硬水区1011中的硬水引入到下容纳腔102中,通过设置第二引水管6,可以将经过软化后的水从下容纳腔102引入到软水区1012内部。同时,第一引水管5和第二引水管6自身采用柔性材质,如橡胶等制成。

软水器敞口7,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102的侧壁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软水器的前方设置有软水器敞口7,通过该软水器敞口7,可以实现软水器的放入和取出;

软水器,适于通过所述软水器敞口7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102上,所述软水器与所述下容纳腔102相连接时,所述软水器适于与所述第一引水管5和所述第二引水管6的另一端相连通。

具体地,软水器两端分别用来进水和出水操作,为了实现对软水器的安装,可以将第一引水管5和第二引水管6分别套设在软水器的两端,从而实现水流传输。

通过设置第一分隔板2和第二分隔板3,可以将进入到加湿器底座中的硬水和软水完全分开,由于在硬水区1011和软水区1012分别设置有过水口4,同时在过水口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引水管5和第二引水管6,因此当软水器装入下容纳腔102后,其可以实现与第一引水管5和第二引水管6的对接工作,此时硬水区1011中的水将通过第一引水管5进入到软水器中,然后通过第二引水管6流动至软水区1012,从而可以确保稳定的软水操作。同时,由于软水器自身设置在下容纳腔102当中,同时在下容纳腔102中设置有软水器敞口7,因此当需要对软水器进行更换以及重新安装时,直接通过软水器敞口7将软水器从下容纳腔102中拆卸或安装即可。

更为重要的是,现有技术中,软水器放在在水槽1内部,此时会与超声波发生器等结构共用一个空间。本发明中,软水器和第一引水管5、第二引水管6等相关管路均设置在水槽1的下方部位。不占用水槽1内部空间,此时可以在水槽1内部充分防止超声波发生器、加热装置、除垢装置等结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底座,对第一引水管5和第二引水管6的设置位置不进行限定,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引水管5和所述第二引水管6相对所述软水器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使得硬水区1011和所述软水区1012之间可以形成连通器,从而形成“U”型水路结构,进而可以保证软水器中的树脂能够与硬水之间充分接触,同时可以保证水流仅发生从硬水区1011向软水区1012的流动,进而可以避免发生软水向硬水的回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底座,为了提高软水器和第一引水管5和第二饮水管的稳定安装,还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限位柱9,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2的下方,所述限位柱9上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水管5或所述第二引水管6。

具体地,限位柱9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其自身呈筒状设置,过水通道设置在限位柱9的中心位置。当需要进行装配时,限位柱9的一端与第一引水管5或者第二引水管6相连接,另一端与软水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图4、图7所示,所述限位柱9包括:转接板91,与所述第一分隔板2相连接;过水筒92,设置在所述转接板91上,所述过水筒92上设置有所述过水通道。

通过设置过水筒92,可以提高第一引水管5和第二引水管6自身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以确保软水器自身可以与第一引水管5和第二引水管6稳定对接,从而方便进行软水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止水板10,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水筒92与所述软水器相对应的一端,所述止水板10上设置有供水流经过的止水口1001,两个所述止水板10适于顶靠在所述软水器的两端,所述止水口1001的长度小于所述软水器的端部的内径。

通过设置止水板10,并控制止水板10相对过水筒92进行移动,可以有效地调节软水器与限位柱9之间的配合紧密度,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软水器与限位柱9之间发生漏水情况。

具体地,对止水口1001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只要可以实现过水操作即可。优选的,止水口1001自身呈长条状设置,通过限制止水口1001自身的长度小于软水器端部的内径,可以确保止水口1001流出的水可以全部流入或流出到软水器中。

对止水板10与过水筒92之间的连接结构不进行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过水筒92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在止水板10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通过调整止水板10在过水筒92上的旋转圈数,可以调整止水板10对于软水器的夹紧程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转接板91或所述止水板10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孔911,所述转接板91或所述止水板10的其中另一个上设置有安装柱1002,弹簧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孔911和所述安装柱1002之间。

通过设置弹簧,可以实现在止水板10上施加稳定的推力,当软水器安装在两个止水板10之间以后,止水板10能够在弹簧推力的作用下压紧软水器,进而可以确保软水器与止水板10之间不会有水流遗漏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在转接板91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孔911,在止水板10上设置有安装柱1002。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止水板10套设在所述过水筒92的外壁上,还包括:挡水件11,设置在所述过水筒92上,所述止水口1001适于相对所述挡水件11进行运动,所述挡水件11具有在所述弹簧作用下封堵所述止水口1001的第一位置,以及在所述软水器推动下打开所述止水口1001的第二位置。

通过止水板10、挡水件11、过水筒92和弹簧的组合,当软水器从加湿器底座中拆卸后,弹簧会推动挡水板朝向原软水器的方向已经移动,此时挡水件11将与过水筒92上的止水口1001发生重合,进而可以避免第一引水管5和第二引水管6中的水发生漏出,从而可以提高在更换软水器过程中的密封性能,避免硬水区1011或者软水区1012的水流动至下容纳腔102中。当需要对软水器进行安装时,将软水器直接挤压止水板10,止水板10将在弹簧以及软水器的推动下发生深入过水筒92的运动,由于挡水件11自身固定在过水筒92当中,此时止水板10将与挡水件11发生分离,进而将止水口1001露出,并实现第一引水管5、软水器和第二引水管6之间的水流的正常流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方案的组合,可以实现当更换软水器时,下容纳腔102中不漏水;当软水器重新安装后,在确保软水器的端部不漏水的同时,软水器中稳定进水。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底座,如图6所示,所述挡水件11包括:挡水基体111,适于封堵所述止水口1001;连接脚112,一端与所述挡水基体11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水筒92的内壁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止水口1001的尺寸略小于所述挡水基体111的尺寸,从而使得挡水基体111可以对止水口1001进行封堵。连接脚112的端部设置有楔形部,同时在过水筒92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凹槽81,楔形部自身可以稳定安装在凹槽81中,从而实现连接脚112与挡水基体111之间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软水器自身的安装稳定性,如图7所示,还包括有固定部12,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2的底面上,当软水器装入下容纳腔102后,软水器将与固定部12进行连接。

对固定部12自身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其可以是卡扣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水槽1侧壁上的台阶。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软水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81,所述固定件适于嵌入所述凹槽81中。

具体地,对固定件自身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够与凹槽81实现配合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固定件设置在水槽1侧壁上的凸棱,通过将凸棱嵌入到凹槽81中,实现软水器的安装操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12对应所述软水器的一端设置,包括:凸台,其上设置有定位筋121,所述定位筋121适于嵌入所述凹槽81中,所述定位筋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软水器的安装方向一致。

通过限制定位筋121的延伸方向与软水器的安装方向一致,可以实现软水器自身沿水平方向推入后便可完成安装动作,从而便捷且降低结构复杂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软水器敞口7上设置有抽板13,所述抽板13适于封闭或打开所述软水器敞口7。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抽板13相对软水器敞口7的安装平顺性,在所述水槽1底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软水器敞口7延伸的抽板定位筋14,所述抽板13上设置有与所述抽板定位筋14相配合的抽板凹槽13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

实施例1中提供的加湿器底座;

水箱,设置在所述加湿器底座上,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硬水区1011的过水口4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加湿器底座,由于软水器自身设置在下容纳腔102当中,同时在下容纳腔102中设置有软水器敞口7,因此当需要对软水器进行更换以及重新安装时,直接通过软水器敞口7将软水器从下容纳腔102中拆卸或安装即可。此外,本实施例中,软水器和第一引水管5、第二引水管6等相关管路均设置在水槽1的下方部位。不占用水槽1内部空间,此时可以在水槽1内部充分防止超声波发生器、加热装置、除垢装置等结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本实施例中,对于软水器的拆卸及安装过程如下:

当需要拆卸软水器时,外力首先作用下软水器上,如图1所示,外力自左向右推动软水器,位于软水器上的凹槽81将相对固定部12上的定位筋121进行移动,此时位于右侧的止水板10将带动弹簧发生压缩,位于左侧的弹簧将逐渐复位,直至挡水件11封堵位于止水板10上的止水口1001,此时软水器的凹槽81将与定位筋121发生完全脱离,在外力作用下,软水器将与固定部12脱离。然后,为了右侧的止水板10由于脱离的软水器的作用,将在弹簧的带动下向左运动,直至挡水件11封堵位于止水板10上的止水口1001。此时完成软水器的拆卸操作。

当需要安装新的软水器时,外力作用下软水器上,推动软水器自左向右推动由于右侧的止水板10,此时位于右侧的弹簧将发生压缩,挡水件11与止水板10上的追水口发生脱离,从而可以向软水器进行注水。紧接着,推动软水器自右向左移动,使得软水器的凹槽81逐步嵌入到固定部12的定位筋121上,直至软水器与固定部12之间完成稳定安装,在软水器向左移动过程中,软水器将向左推动位于左侧的止水板10,使得挡水件11与止水板10上的止水口1001发生脱离,此时位于软水器内部的水将流动到第一连接管上。此时完成软水器的安装操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相关技术
  • 一种加湿器底座及加湿器
  • 一种加湿器底座及加湿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94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