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再生稻低损收获机及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2:28


一种再生稻低损收获机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收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稻低损收获机及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稻收获作业不同于传统单季稻收获,再生稻收获时只割下稻株上部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1/3的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水稻子。故需要采用窄履带或窄车轮减小碾压损失率,同时需使用高地隙底盘以适应较高的留茬高度,使用传统收获机碾压损失率高达50%以上,使用窄履带再生稻低损收获机碾压率可减小为26%,但仍然损失严重,严重影响第二季水稻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碾压损失率低的再生稻低损收获机。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碾压率的收获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再生稻低损收获机,包括割台、输送系统、脱粒分选系统、粮箱、卸粮管道,还包括驱动机构、窄履宽间距行走机构和杂余导向板;所述窄履宽间距行走机构包括底盘、高地隙底盘支架、左侧窄履带和右侧窄履带;所述左侧窄履带和右侧窄履带通过高地隙底盘支架与底盘连接,所述粮箱、脱粒分选系统均安装于底盘,所述粮箱的前方设置有驾驶室,所述割台通过输送系统与脱粒分选系统连接,所述卸粮管道与粮箱连接,所述右侧窄履带的外侧与割台外侧齐平,所述脱粒分选系统的排杂口安装有杂余导向板,以使杂余完全落入左侧窄履带压痕内。

进一步地,所述杂余导向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排杂口靠近右侧窄履带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位于排杂口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板与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0°,所述第三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串联并安装于驾驶室的下方,第一液压马达安装于左侧窄履带,第二液压马达安装于右侧窄履带,第一液压泵的工作油口与第一液压马达油口连接,第二液压泵的工作油口与第二液压马达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窄履带与右侧窄履带之间的距离≥1600mm。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窄履带和右侧窄履带均采用宽度为260mm的高花纹橡胶履带。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离地间隙≥600mm。

一种再生稻低损收获方法:作业时采用顺时针环形收获方法,逐行进行再生稻收获作业,并保证每次收获作业左侧窄履带行走于前次履带压痕位置,杂余沿左侧窄履带压痕排放。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再生稻低损收获机,将右侧窄履带偏置与割台外侧齐平,下一行的左侧窄履带可以继续在前一行的压痕中行走,不影响割幅宽度。通过在排杂口处设置杂余导向板,使杂余等条铺于履带压痕中,不会覆盖在割茬上,有利于水稻的再次生长。

2、本再生稻低损收获机经改良后,具有较小的接地比压使再生稻收获机下陷深度进一步降低,在保证整机强度的基础上,减少钢材的使用,脱粒分选系统外覆盖件采用塑料材质,优化后整机质量小于3吨,使之接地比压小于24Kpa,解决了传统窄履带收获机下陷深度高,田间行进困难的问题。

3、本再生稻低损收获机搭配低损收获方法,碾压率大幅降低,由传统的收两行产生四条压痕减少为收两行产生三条压痕,碾压损失率由26%减少为13%。可有效提高了收获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生稻低损收获机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生稻低损收获机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前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后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中左、右窄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中的收获方法的行走线路图;

图7示出了利用现有收割装置采用现有收割方法的压痕图;

图中,1、割台;2、输送系统;3、脱粒分选系统;4、粮箱;5、卸粮管道;6、杂余导向板;7、底盘;8、高地隙底盘支架;9、左侧窄履带;10、右侧窄履带;11、排杂口;12、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第三挡板;15、第一液压马达;16、驾驶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的再生稻低损收获机,包括割台1、输送系统2、脱粒分选系统3、粮箱4、卸粮管道5,还包括驱动机构、窄履宽间距行走机构和杂余导向板6;所述窄履宽间距行走机构包括底盘7、高地隙底盘支架8、左侧窄履带9和右侧窄履带10;所述左侧窄履带9和右侧窄履带10通过高地隙底盘支架8与底盘7连接,所述粮箱4、脱粒分选系统3均安装于底盘7,所述粮箱4的前方设置有驾驶室16,所述割台1通过输送系统2与脱粒分选系统3连接,所述卸粮管道5与粮箱4连接,所述右侧窄履带10的外侧与割台1外侧齐平,所述脱粒分选系统3的排杂口11安装有杂余导向板6,以使杂余完全落入左侧窄履带9压痕内。本收获装置的右侧窄履带10偏置,使履带间距由1150mm增加为1600mm,有效降低碾压率,杂余导向板6可将杂余排入窄履带产生的压痕处,防止杂余覆盖再生稻稻茬,提高水稻再生季产量。

如图4所示的杂余导向板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所述第一挡板12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排杂口11靠近右侧窄履带10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均14位于排杂口11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板13与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0°,所述第三挡板1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收割作业时,茎秆杂余等排出后在杂余导向板6的阻挡作用下,改变掉落方向,使杂余等完全落入左侧履带压痕内,并随收获机前行条铺于压痕中,同时杂余排入压痕中不会覆盖在收割后的割茬上,不会阻碍再生稻的分蘖生长。

如图1、图5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第一液压马达15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串联并安装于驾驶室16的下方,第一液压马达安装于左侧窄履带9,第二液压马达安装于右侧窄履带10,第一液压泵的工作油口与第一液压马达油口连接,第二液压泵的工作油口与第二液压马达油口连接。本低损收获装置的驱动方式采用双泵双液压马达,双泵采用串联形式控制左右两侧液压马达,可实现零转弯半径。

所述左侧窄履带9和右侧窄履带10采用宽度为260mm的高花纹橡胶履带,左侧窄履带与右侧窄履带之间的距离≥1600mm。通过此设计,降低压痕宽度与碾压次数,能够有效降低碾压率。

所述底盘7离地间隙≥600mm。增加底盘离地间隙,以适应较高的留茬高度。保证底盘不会接触到收割后的割茬,为再生稻的再次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本装置采用轻量化设计,在保证整机强度的基础上,减少钢材的使用,脱粒分选系统外覆盖件采用塑料材质,整机重量小于3吨,接地比压小于24Kpa,解决了传统窄履带收获机下陷深度高,田间行进困难的问题。

一种再生稻低损收获方法:作业时采用顺时针环形收获方法,逐行进行再生稻收获作业,并保证每次收获作业左侧窄履带行走于前次履带压痕位置,杂余沿左侧窄履带压痕排放。

低损收获方法具体如图6所示:所述再生稻低损收获机进入田块后,从田块左下方开始收获作业,首先收割田块左侧第一行再生稻,而后跨越田块行驶至田块右上方收割第二行再生稻,第二行收割完成后跨越田块行驶至田块左侧收割第三行再生稻,由右向左,依次完成收获作业。

所述割台1与地面保持一定高度,保证留茬高度达到再生稻生长要求,同时再生稻低损收获机右侧窄履带10向外偏置,使履带外沿与所述割台右侧外沿处在同一直线上,第一行收割作业时收获机收割田块左侧第一行再生稻,右侧窄履带形成的压痕边缘与割幅右侧边缘重合;随后进行第二行收获作业,收割田块右侧第一行再生稻,收获方式同上;收获机顺时针行进第二次到达田块左侧时,进行第三行再生稻收获,进入时,收获机左侧窄履带准确压入第一行收获时形成的右侧压痕内,并碾压于压痕内杂余之上;左侧田块的两次收割作业(第一行和第三行)仅形成三条压痕,传统收获方式(图7所示)形成四条压痕,以履带宽度260mm进行计算,对比如图6、7所示的田块,使用本低损收获方法碾压损失率仅为13%,而使用如图7所示的传统收获方法碾压率达26%,再生稻低损收获机搭配低损收获方法作业,可大幅降低碾压率。相比于传统的收获方式大幅降低了碾压损失率。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再生稻低损收获机及其方法
  • 一种头季再生稻的多层分段-留茬割刀装置及控制方法和头季再生稻的联合收获机
技术分类

061201131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