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消声单元、消声器、空调机组以及降噪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8:44


消声单元、消声器、空调机组以及降噪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声单元、消声器、空调机组以及降噪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组合式空调机组规格需求越来越大,客户对空调机组噪音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空调机组更是提出了风量可调的需求,一旦风量变大,空调机组噪音显著升高,容易造成使用现场噪音值超标影响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情况发生,而目前的消声器结构,降噪量大的消声器阻力高且段长大,降噪量小的消声器阻力低却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现有技术中组合式空调机组使用的消声器有阵列式与矩阵式两款,这两款均是固定规格的框架结构,当风量参数增大时,噪音升高,已有的阵列式或矩阵式消声器需要通过增加段长来增加消声面积,从而提升减噪量,但是增加段长需重新规划空调机组规格,费时费力而且更换成本高昂,而当风量参数减小时,噪音降低,已定型的消声器阻力大,导致风量损失大、风量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声单元、消声器、空调机组以及降噪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消声器的降噪能力不能被便利调整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声单元,包括外壳体以及处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的消声填充物,所述外壳体具有迎风接触面,所述迎风接触面的面积能够跟随所述外壳体的尺寸改变而改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构造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壳体上构造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消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滑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还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上构造有第三容纳槽,所述第四壳体上构造有第四容纳槽,所述第三壳体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四壳体能够靠近或者远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者远离,在所述迎风接触面上投影,所述第三壳体及所述第四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消声单元,所述消声单元为上述的消声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声器还包括消声器壳体,所述消声器壳体内设有施力结构,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外壳体连接,当所述施力结构运行时,所述外壳体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被改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时,所述消声器壳体内设有第一牵引杆、第二牵引杆,其中,所述第一牵引杆与所述第二牵引杆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牵引杆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杆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一牵引杆和/或第二牵引杆驱动连接;或者,当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时,所述消声器壳体内设有第一牵引杆,所述第一牵引杆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未与所述第一牵引杆连接的一个位置固定,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一牵引杆驱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外壳体还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时,所述消声器壳体内设有第三牵引杆、第四牵引杆,其中,所述第三牵引杆与所述第四牵引杆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牵引杆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四牵引杆与所述第四壳体连接,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三牵引杆和/或第四牵引杆驱动连接;或者,当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时,所述消声器壳体内设有第三牵引杆,所述第三牵引杆与所述第三壳体、第四壳体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与第四壳体中未与所述第三牵引杆连接的一个位置固定,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三牵引杆驱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牵引杆、第二牵引杆、第三牵引杆、第四牵引杆上均设有齿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力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形成驱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消声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消声单体,每个所述消声单体分别具有迎风子接触面,所述消声单元具有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能够跟随至少两个所述消声单体的相对位置改变而改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消声单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能够改变所述迎风子接触面的面积,至少两个所述消声单体分别具有的所述迎风子接触面在至少两个所述消声单体中的一个具有的所述迎风子接触面上的投影形成所述迎风接触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消声单体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消声单体之间设有滑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声单体包括外壳体以及处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的消声填充物,所述滑动件处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消声单体分别具有的外壳体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消声单元,所述消声单元为上述的消声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消声器,所述消声器为上述的消声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的降噪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机组,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机组实时噪音,并将其与设定噪音阈值比较;

根据所述实时噪音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的变化与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实时噪音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的变化与否包括:

当所述实时噪音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增大;或者,

当所述实时噪音不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实时噪音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的风压参数;

比较获取的所述风压参数与第一设定风压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当所述风压参数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时,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时噪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压参数不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时,比较获取的所述风压参数与第二设定风压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

当所述风压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时,获取所述消声器的进出气流压差,并将其与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比较,当所述进出气流压差大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减小;或者,

当所述风压参数不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时,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压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且所述进出气流压差不大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实时噪音,并将其与设定噪音阈值比较;

当所述实时噪音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增大;或者,

当所述实时噪音不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保持不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的降噪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机组,包括:

获取所述消声器的进出气流压差,并将其与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比较,当所述进出气流压差大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进出气流压差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比较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的风压参数;

比较获取的所述风压参数与第一设定风压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当所述风压参数不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时,比较获取的所述风压参数与第二设定风压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

当所述风压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时,再将所述进出气流压差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比较;

或者,

当所述风压参数不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时,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风压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且所述进出气流压差不大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实时噪音,并将其与设定噪音阈值比较;

当所述实时噪音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增大;或者,

当所述实时噪音不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保持不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消声单元、消声器、空调机组以及降噪控制方法,当所述消声单元被应用到空调机组中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可以被依据风量或者噪音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便利地调整,从而使所述消声单元的降噪能力能够与空调机组风量匹配,从而在空调机组风量变动时,可以通过调整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保证空调机组噪音到达相应标准,具体例如,当风量需求变大时,增大消声器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提升减噪量,保证空调机组外部噪音值处于客户要求水平,可避免用户由于空调机组噪音过大进行消声器结构更换或增加其他减噪措施,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当减小消声器的迎风接触面的面积时,能够减小空调机组内阻,提升风机风量利用率,提升空调机组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消声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垂直于气流流动路径的视角下剖面);

图2为图1中的消声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平行于气流流动路径的视角下剖面);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消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平行于气流流动路径的视角下剖面);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垂直于气流流动路径的视角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组的降噪控制方法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消声器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外壳体;11、迎风接触面;111、迎风子接触面;12、第一壳体;121、第一容纳槽;13、第二壳体;131、第二容纳槽;14、第三壳体;141、第三容纳槽;15、第四壳体;151、第四容纳槽;2、消声填充物;10、消声单元;20、消声器壳体;21、第一牵引杆;22、第二牵引杆;23、第三牵引杆;24、第四牵引杆;25、齿条;31、消声单体;41、驱动电机;5、滑动件;50、消声器;101、出风口;102、进风口;103、过滤部件;104、换热器;105、风机;106、风压传感器;107、压差传感器;108、分贝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参见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消声单元,例如消声柱或者消声板,包括外壳体1以及处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的消声填充物2,所述外壳体1具有处于气流流动路径上(可以理解的,气流流道路径指的是由气流的流出位置至降噪后的流出位置之间的空间,其中设置的消声单元能够对流经其的气流实现消音降噪,迎风接触面11最好与所述气流流动路径垂直)的迎风接触面11,所述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能够跟随所述外壳体1的尺寸改变而改变,也即,所述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将由于所述外壳体1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消声单元被应用到矩阵式或者阵列式消声器中时,所述迎风接触面11将对气流的通流面积形成影响。该技术方案中,当所述消声单元被应用到空调机组中时,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可以被依据风量或者噪音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便利地调整,从而使所述消声单元的降噪能力能够与空调机组风量匹配,从而在空调机组风量变动时,可以通过调整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保证空调机组噪音到达相应标准,具体例如,当风量需求变大时,增大消声器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提升减噪量,保证空调机组外部噪音值处于客户要求水平,可避免用户由于空调机组噪音过大进行消声器结构更换或增加其他减噪措施,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当减小消声器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时,则能够减小空调机组内阻,提升风机风量利用率,提升空调机组总效率。所述迎风接触面11指的是与待消音降噪气流的来向垂直的有效降噪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12上构造有第一容纳槽121,所述第二壳体13上构造有第二容纳槽131,所述第一壳体1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31内,所述第一壳体12与所述第二壳体13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消声填充物2填充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21内,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12与所述第二壳体13两者在具体结构型式上可以为一个具有矩形凹槽的截面呈U型的部件,两个部件分别具有的开口相对插装于一体,形成对内部所述消声填充物2的位置保持,当需要增大所述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时,施力于所述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中的至少一个上,使两者朝向相反的方向(具体例如为处于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的平面上)滑动预设距离即可(具体数值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所述消声填充物2例如可以为纤维棉与玻璃丝布等,其被所述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夹持限位,而当所述第一壳体12与所述第二壳体1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时,所述消声填充物2由于其本身的蓬松状态发生膨胀(例如两者远离)或者压缩密实(例如两者靠近),可以理解的,所述外壳体1可以采用常用的镀锌穿孔板即可。

所述第一壳体12与所述第二壳体13相对应的壁体之间可以设置相应的凹凸结构,以对两者的滑动运动形成限位与引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2与所述第二壳体13之间具有滑动件5,所述滑动件5例如可以为处于相应的滑槽中的滚珠,也可以为惯常的滑轨组件(滑块与导轨),以能够使两者的相对滑动过程更加可靠与顺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1还包括第三壳体14、第四壳体15,所述第三壳体14上构造有第三容纳槽141,所述第四壳体15上构造有第四容纳槽151,所述第三壳体14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容纳槽151内,且所述第二壳体1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容纳槽141内,所述第三壳体14与所述第四壳体15之间能够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可以呈一定的角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图4所示方位的左右方向,而所述第二方向则相应为图4所示方位的上下方向,从而可以使所述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被从更多方向上调整,调整的裕度可以更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迎风接触面11上投影(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壳体14及所述第四壳体15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具体参见图1中的W1、W2)大于所述第一壳体12及所述第二壳体1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具体参见图1中的L1、L2),具体的差值可以与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增大的极限位置相适应,以保证所述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在增大迎风接触面11的过程中,其内具有的消声填充物2不外漏于外壳体1的外侧。最好的,所述消声填充物2可以被填充于具有弹性的膜袋中。

实施例2:

参见图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消声单元10,所述消声单元10为上述的消声单元,具体的,所述消声器还包括消声器壳体20,所述消声器壳体20内设有施力结构,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外壳体1连接,当所述施力结构运行时,所述外壳体1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被改变,所述施力结构具体可以与所述消声器壳体20连接。

当所述外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时,所述消声器壳体20内设有第一牵引杆21、第二牵引杆22,其中,所述第一牵引杆21与所述第二牵引杆22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牵引杆21与所述第一壳体12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杆22与所述第二壳体13连接,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一牵引杆21和/或第二牵引杆22驱动连接,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消声器为阵列式或者矩阵式消声器时,所述消声单元10设置有多个,此时多个所述消声单元10分别具有的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可以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牵引杆21、第二牵引杆22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牵引杆21、第二牵引杆22的位置实现所述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优化控制结构。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外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时,所述消声器壳体20内设有第一牵引杆21,所述第一牵引杆21与所述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中未与所述第一牵引杆21连接的一个位置固定,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一牵引杆21驱动连接。进一步地,当所述外壳体1还包括第三壳体14、第四壳体15时,所述消声器壳体20内设有第三牵引杆23、第四牵引杆24,其中,所述第三牵引杆23与所述第四牵引杆24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牵引杆23与所述第三壳体14连接,所述第四牵引杆24与所述第四壳体15连接,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三牵引杆23和/或第四牵引杆24驱动连接;或者,当所述外壳体1包括第三壳体14、第四壳体15时,所述消声器壳体20内设有第三牵引杆23,所述第三牵引杆23与所述第三壳体14、第四壳体15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三壳体14与第四壳体15中未与所述第三牵引杆23连接的一个位置固定,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三牵引杆23驱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牵引杆21、第二牵引杆22、第三牵引杆23、第四牵引杆24中的任意一个上均设有齿条25,所述施力结构包括驱动电机41(具体可以为步进电机),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电机41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25啮合形成驱动,从而实现对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稳定可靠控制。

实施例3:

参见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中的消声单元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消声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消声单体31,每个所述消声单体31分别具有迎风子接触面111,所述消声单元具有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能够跟随至少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的相对位置改变而改变,可以理解的,所述迎风接触面11具体由各消声单体31与待消音降噪气流的来向垂直的有效降噪面也即所述迎风子接触面111共同构成。所述相对位置,例如可以为图3所示方位的左侧的消声单体31的上下运动和/或右侧的消声单体31的上下运动所带来的位置变动,再例如可以为图3所示方位的左侧的消声单体31沿纸面内外方向的平行运动和/或右侧的消声单体31沿纸面内外方向的平行运动所带来的位置变动,而理论上能够带来所述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的增大或者变小的相对位置的改变皆可。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至少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沿着所述气流流动路径前后叠置,至少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之间能够产生平行移动,以使处于所述气流流动路径下游侧的消声单体31具有的迎风接触面11与所述气流流动路径上游侧的气流接触。进一步可以明确的,各所述消声单体31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能够改变所述迎风子接触面111的面积,至少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分别具有的所述迎风子接触面111在至少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中的一个具有的所述迎风子接触面111上的投影形成所述迎风接触面11。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相互滑动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之间的相对关系,实现所述迎风接触面11的大小调整,如图3所示,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沿图3所示方位的上下滑动即可实现两者的重叠面积的调整,进而改变所述迎风接触面11(也即图3中左侧的消声单体31具有的整个迎风子接触面111以及右侧的消声单体31未被左侧的消声单体31遮盖的迎风子接触面111)的调整,而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单体31可以设置多个,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之间皆滑动连接,但其具体的滑动方向可以并不相同,从而能够提升所述迎风接触面11的调整裕度。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之间具有滑动件5,该技术方案中的所述消声单体31包括外壳体1以及处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的消声填充物2,所述滑动件5处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消声单体31分别具有的外壳体1之间。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中的消声器相类似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消声单元10,所述消声单元10为实施例3中的消声单元。与实施例2中稍微不同的是,所述第一牵引杆21、第二牵引杆22分别对应连接到两个相互叠置的消声单体31,其中,所述第一牵引杆21与所述第二牵引杆22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牵引杆21与一个消声单体31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杆22与另一个消声单体31连接,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一牵引杆21和/或第二牵引杆22驱动连接,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消声器为阵列式或者矩阵式消声器时,所述消声单元10设置有多个,此时多个所述消声单元10分别具有的消声单体31可以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牵引杆21、第二牵引杆22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牵引杆21、第二牵引杆22的位置实现所述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优化控制结构。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声器壳体20内可以仅设有第一牵引杆21,所述第一牵引杆21与一个消声单体31连接,另一个消声单体31的位置则被固定,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一牵引杆21驱动连接。

而当消声单体31具有四个时,其中的另外两个则分别对应连接到第三牵引杆23、第四牵引杆24上。所述消声器壳体20内还设有第三牵引杆23、第四牵引杆24,其中,所述第三牵引杆23与所述第四牵引杆24互相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牵引杆23与所述一个消声单体31连接,所述第四牵引杆24与另一个消声单体31连接,所述施力结构与所述第三牵引杆23和/或第四牵引杆24驱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牵引杆21、第二牵引杆22、第三牵引杆23、第四牵引杆24中的任意一个上均设有齿条25,所述施力结构包括驱动电机41(具体可以为步进电机),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电机41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25啮合形成驱动,从而实现对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稳定可靠控制。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具体为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包括消声器50,所述消声器50为实施例2和/或实施例4中的消声器。具体参见图5所示,所述空调机组在沿着气流的进风至出风的路径上分别依次设置有进风口102(设置于箱体上)、过滤部件103(具体可以为除尘杀菌的初效过滤组件)、换热器104(也称表冷器)、风机105(也称送风风机)、消声器50、出风口101,还设有相应的风压传感器106(用于检测出风口101处的风压)、压差传感器107(用于检测消声器50的进出气流的压差),分贝计108(用于检测空调机组的噪音水平,具体设置位置依据需求确定即可)。所述消声器50的进风侧设有检修空间,可用于拆卸其上游的换热器104的挡水板,也便于拆卸或者维修风机。

实施例6:

参见图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的降噪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实施例5中的空调机组,包括:通过风压传感器106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出风口101的风压参数;比较获取的所述风压参数与第一设定风压阈值(其具体数值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之间的大小关系;当所述风压参数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时,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实时噪音(通过分贝计108),并将其与设定噪音阈值(用户不能接受的噪音上限值)比较;根据所述实时噪音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的变化与否。该技术方案中,对出风口101的风压参数(实时获取)与第一设定风压阈值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因为风压参数能够侧面反映风量的调整,风压高了证明风量提升了,这将反馈噪音也会提升,而提前测定当前的风量对应的风压参数,当风量调整升高时,风压参数提高,噪音对应升高,此时进行噪音判定调整即可符合客户要求,控制消音更加及时。具体的,根据所述实时噪音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的变化与否包括:

当所述实时噪音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增大,消声通道的周长变大(对于消声柱而言,可以理解为其段长方向上的表面积),消声通道截面积变小,从而增大减噪量,直至噪音水平能够被调整达标后停止调整所述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或者,当所述实时噪音不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保持不变。

当所述风压参数不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时,比较获取的所述风压参数与第二设定风压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

当所述风压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时,获取所述消声器50的进出气流压差,并将其与消声器50的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比较,当所述进出气流压差大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减小,因为风压参数小于第二设定风压阈值时,表示实际风量变小了,此时风量减小,噪音对应减小,此时再测定进出气流压差与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的大小关系,有利于后续的进一步调整,因为压差代表着空调机组的内阻,调整前述迎风接触面11会影响压差,同时也会影响消声器50的内阻,具体的,消声单元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变大,降噪量提升,同时压差会变大,内阻也会变大,此时风机105的电机功率会提升,能效会下降,耗电量会上升,而且消声单元的结构调整有极限值,降噪量也有最大值,所以提前设置压差设定值(也即前述的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或者,当所述风压参数不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时,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保持不变。

所述实时噪音可以理解的应在预设距离范围内获取,以符合相应的设计需求,也即所述预设距离依据客户的需求确定。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风压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且所述进出气流压差不大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实时噪音,并将其与设定噪音阈值比较;当所述实时噪音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增大;或者,当所述实时噪音不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的降噪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机组,包括:

获取所述消声器50的进出气流压差,并将其与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比较,当所述进出气流压差大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进出气流压差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比较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出风口101的风压参数;比较获取的所述风压参数与第一设定风压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当所述风压参数不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时,比较获取的所述风压参数与第二设定风压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风压阈值;当所述风压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时,再将所述进出气流压差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比较;或者,当所述风压参数不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时,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压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风压阈值且所述进出气流压差不大于所述设定进出气流压差阈值,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实时噪音,并将其与设定噪音阈值比较;当所述实时噪音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增大;或者,当所述实时噪音不大于所述设定噪音阈值,控制所述消声单元10的迎风接触面11的面积保持不变。

以下结合具体的结构对前述的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结合参见图4及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声器,包括可变式消声柱(也即所述消声单元10)、驱动装置(例如所述驱动电机41)、水平固定杆(例如所述的第三牵引杆23、第四牵引杆24)、竖直固定杆(例如所述的第一牵引杆21、第二牵引杆22)、齿轮、齿条(即所述齿条25);齿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上,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带动与齿条嵌套固定的水平固定杆和竖直固定杆。当风压传感器(及所述风压传感器106)测量的风压大于预设值时,分贝测量仪(如所述分贝计108)测量空调机组出风口的分贝是否超出预设值,若超出预设值,则对应左侧的竖直固定杆的齿轮及驱动装置带动齿条往左侧水平运动,对应右侧的竖直固定杆的齿轮及驱动装置带动齿条往右侧水平运动,同时对应上边的水平固定杆的齿轮及驱动装置带动齿条往上侧竖直运动,对应下边的水平固定杆的齿轮及驱动装置带动齿条往下侧竖直运动,使得所有单个可变式消声柱的面积增大,消声通道(图4中斜线阴影部分所指示的空间,其中各个竖直或者水平固定杆、竖直或者水平牵引杆所占据的位置因为相对较小,也算作消声通道,也即消声通道为消声器壳体内除消声柱之外的所有通流空间)周长变大(消声通道的周长包括外侧周长和内侧周长,其中外侧周长可以理解为消声器壳体的内侧壁断面周长,而内侧周长则由图4中的两个消声柱的外周长共同组成,当消声柱的面积被增大时,消声柱的外周长变大,因此消声通道的内侧周长变长),消声通道截面积变小,从而增大减噪量,当分贝测量仪检测的分贝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驱动装置停机,消声柱面积固定,等待下一次信号反馈。当风压传感器测量的风压小于预设值时,压差计测试空调机组的压差(也即所述消声器50的进出气流压差)是否超出预设值,若超出预设值,则对应左侧的竖直固定杆的齿轮及驱动装置带动齿条往右侧水平运动,对应右侧的竖直固定杆的齿轮及驱动装置带动齿条往左侧水平运动,同时对应上边的水平固定杆的齿轮及驱动装置带动齿条往下侧竖直运动,对应下边的水平固定杆的齿轮及驱动装置带动齿条往上侧竖直运动,使得所有单个可变式消声柱的面积减小,消声通道周长变小,消声通道截面积变大,从而减小空调机组内阻,当分贝测量仪检测的分贝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驱动装置停机,消声柱面积固定,等待下一次信号反馈。

以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消声单元的消声原理进行相应的描述,以阻性消声柱为例,其与现有技术中的阻性消声柱在结构上的区别为本发明中的消声柱的外壳(也即消声单元的外壳)尺寸能够被控制增大或者减小,进而能够控制改变消声柱的相关尺寸,实现降噪或者风阻的调整;而在具体的消声原理方面则与现有的阻性消声柱相同,阻性消声器理论计算公式为:

其中:△L为消声器的降噪能力;L为消声器气流通道断面周长,m;S为消声器的气流通道截面积,m

结合图7及图8所示,其中的斜线网格代表处于消声器外围的气流通道(也即待降噪气流所流过的空间),居中位置则代表消声单元所占位置,上式中的消声器气流通道断面周长包括图8中的最外圈的实线矩形以及最内圈的虚线矩形的周长之和,其中最外圈的实现矩形为消声器的外壳,其大小不可变因此周长固定,而最内圈的虚线矩形的周长则对应消声单元的外壳体,其大小可以被改变,因此,当消声单元的外壳体向外扩展导致迎风接触面增大时,L增大、S减小,而有效长度l以及消声系数φ(a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消声单元、消声器、空调机组以及降噪控制方法
  • 用于空调机组矩阵式风机的消声器降噪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18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