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腔静脉保护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0:19


腔静脉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腔静脉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在血栓治疗前,将腔静脉保护装置(也称腔静脉滤器)置入肾动脉下部,以通过腔静脉滤器过滤较大的静脉血栓,防止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发生,治疗完成后,将过滤的血栓和腔静脉滤器从血管中回收。

目前,腔静脉滤器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腔静脉滤器在血管内部容易发生倾斜,滤器一旦倾斜,很难再从血管中取出;

2、为防止滤器移位,设置了倒刺,倒刺对血管损伤严重;

3、腔静脉滤器的倒刺刺入血管壁,血管内皮增生,内皮组织会在一端时间后逐渐包覆住腔静脉滤器,导致滤器和血管生长到一起,这将很难再将滤器从血管中回撤出来,滤器回收后,血管将大面积出血;

4、腔静脉滤器的倒刺刺入血管壁,滤器和血管组织接触面积越大,接触时间越长,滤器越难以从血管中回收,但若回收时间过短,滤器在血管中发挥作用的时间短,这样远达不到治疗效果;

5、取出滤器后,当再次植入滤器时,再一次通过锚定钩固定的形式固定至人体静脉腔道内,对病人血管造成了二次或者更多次的伤害。

综上,现有技术中,腔静脉滤器释放于血管后,容易发生植入部位出血、滤器植入时间短、滤器倾斜、滤器难以安全取出、滤器取出后二次植入时对血管造成更多损伤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静脉保护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腔静脉滤器释放于血管后,容易发生植入部位出血、滤器植入时间短、滤器倾斜、滤器难以安全取出、滤器取出后二次植入时对血管造成更多损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腔静脉保护装置,包括支架部和滤器部;

所述滤器部包括回收钩和多根过滤臂;各个所述过滤臂分别包括自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直线段、第一弯曲段、中部直线段、第二弯曲段和远端直线段;多根所述过滤臂的近端直线段的近端均匀连接于所述回收钩的远端的径向圆周面,且各个所述过滤臂中,所述第一弯曲段朝向背离所述回收钩的延伸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段朝向所述回收钩的延伸方向弯曲;多根所述过滤臂上均涂设有显影涂层;

所述支架部包括自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缩径段、中部支撑段和远端缩径段;所述支架部上设置有显影部;

释放状态下:所述近端缩径段、所述中部支撑段和所述远端缩径段均撑开呈圆柱状,且所述近端缩径段的直径和所述远端缩径段的直径均小于所述中部支撑段的直径;所述滤器部在所述支架部的内部打开呈伞状,且多根所述过滤臂的第一弯曲段均卡于所述中部支撑段的近端与所述近端缩径段的远端连接的转角部位,多根所述过滤臂的第二弯曲段均卡于所述中部支撑段的远端与所述远端缩径段的近端连接的转角部位。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部包括:第一显影部,设置于所述近端缩径段;第二显影部,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段;第三显影部,设置于所述远端缩径段。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部还包括近端支撑段和远端支撑段,所述近端支撑段的远端连接于所述近端缩径段的近端,所述远端支撑段的近端连接于所述远端缩径段的远端。释放状态下:所述近端支撑段和所述远端支撑段均撑开呈圆柱状,且所述近端缩径段的直径和所述远端缩径段的直径均小于所述近端支撑段、所述中部支撑段和所述远端支撑段三者中任一者的直径。

在这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显影部包括:第一显影部,设置于所述近端缩径段;第二显影部,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段;第三显影部,设置于所述远端缩径段;第四显影部,设置于所述近端支撑段;第五显影部,设置于所述远端支撑段。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支架部上设有显影部的任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显影部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段的近端与所述近端缩径段的远端连接的转角部位;和/或,所述第三显影部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段的远端与所述远端缩径段的近端连接的转角部位。

本可选实施方式中,“和/或”表示“和/或”前的结构与“和/或”后的结构同时或择一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可选地,释放状态下,所述回收钩的近端位于所述支架部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支架部包括金属裸支架和连接于所述金属裸支架的覆膜。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金属裸支架包括多个支架环,多个所述支架环自所述覆膜的远端向所述覆膜的近端两两间隔排列连接于所述覆膜。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支架环由多个V字形支架单元首尾连接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部包括金属裸支架和覆膜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金属裸支架连接于所述覆膜的外侧。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腔静脉保护装置,该腔静脉保护装置包括支架部和滤器部。具体地,该滤器部包括回收钩和多根过滤臂;各个过滤臂分别包括自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直线段、第一弯曲段、中部直线段、第二弯曲段和远端直线段;多根过滤臂的近端直线段的近端均匀连接于回收钩的远端的径向圆周面,且各个过滤臂中,第一弯曲段朝向背离回收钩的延伸方向弯曲,第二弯曲段朝向回收钩的延伸方向弯曲;多根所述过滤臂上均涂设有显影涂层。该支架部包括自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缩径段、中部支撑段和远端缩径段;所述支架部上设置有显影部。

释放状态下:近端缩径段、中部支撑段和远端缩径段均撑开呈圆柱状,且近端缩径段的直径和远端缩径段的直径均小于中部支撑段的直径;滤器部在支架部的内部打开呈伞状,且多根过滤臂的第一弯曲段均卡于中部支撑段的近端与近端缩径段的远端连接的转角部位,多根过滤臂的第二弯曲段均卡于中部支撑段的远端与远端缩径段的近端连接的转角部位。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腔静脉滤器释放于血管后,容易发生植入部位出血、滤器植入时间短、滤器倾斜、滤器难以安全取出、滤器取出后二次植入时对血管造成更多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静脉保护装置中支架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静脉保护装置中滤器部一个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静脉保护装置中滤器部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静脉保护装置中滤器部自近端向远端观看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静脉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标:1-支架部;101-近端支撑段;102-近端缩径段;103-中部支撑段;104-远端缩径段;105-远端支撑段;11-金属裸支架;12-覆膜;2-滤器部;21-回收钩;210-连接柱;22-过滤臂;221-近端直线段;222-第一弯曲段;223-中部直线段;224-第二弯曲段;225-远端直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特别地,本发明中,术语“近端”指手术时更加靠近人体心脏的一端,“远端”指与“近端”相对的另一端。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腔静脉保护装置,参照图1至图5,该腔静脉保护装置包括支架部1和滤器部2。

具体地,滤器部2包括回收钩21和多根过滤臂22,对于过滤臂22的具体根数不作限制,例如但不限于12根或14根。各个过滤臂22分别包括自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直线段221、第一弯曲段222、中部直线段223、第二弯曲段224和远端直线段225。多根过滤臂22的近端直线段221的近端均匀连接于回收钩21的远端的径向圆周面,可以但不限于在回收钩21的远端连接有连接柱210,多根过滤臂22的近端直线段221的近端均匀连接于连接柱210的径向圆周面;且各个过滤臂22中,第一弯曲段222朝向背离回收钩21的延伸方向弯曲,第二弯曲段224朝向回收钩21的延伸方向弯曲;多根过滤臂22上均涂设有显影涂层。

支架部1包括自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缩径段102、中部支撑段103和远端缩径段104,支架部1上设置有显影部,该显影部包括但不限于显影环。

释放状态下:近端缩径段102、中部支撑段103和远端缩径段104均撑开呈圆柱状,且近端缩径段102的直径和远端缩径段104的直径均小于中部支撑段103的直径;滤器部2在支架部1的内部打开呈伞状,且多根过滤臂22的第一弯曲段222均卡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近端与近端缩径段102的远端连接的转角部位,多根过滤臂22的第二弯曲段224均卡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远端与远端缩径段104的近端连接的转角部位。

本实施例中,血栓治疗前:利用植入装置,将上述静脉保护装置植入到血管内滤栓位置处,释放时,先释放支架部1,然后在显影涂层和显影环的显影参照下,将滤器部2以“多根过滤臂22的第一弯曲段222均卡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近端与近端缩径段102的远端连接的转角部位、多根过滤臂22的第二弯曲段224均卡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远端与远端缩径段104的近端连接的转角部位”的方式释放于撑开的支架部1的内部,滤器部2在支架部1的内部打开呈伞状,以利用多根过滤臂22过滤较大静脉血栓,防止肺栓塞的发生;治疗完成后,从血管中回收滤器部2,具体地,通过向近端方向拉回收钩21的近端,使多根过滤臂22的第一弯曲段222脱离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近端与近端缩径段102的远端连接的转角部位、多根过滤臂22的第二弯曲段224脱离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远端与远端缩径段104的近端连接的转角部位,最终,滤器部2从支架部1的近端被拉出支架部1,继续向近端拉动回收钩21,进而可将滤器部2整体撤出到血管外,支架部1则永久放置于身体内。

与将过滤臂直接锚定于血管壁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静脉保护装置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释放后,支架部1各段均撑开呈圆柱状,支架部1各段中至少有中部支撑段103支撑在血管内壁,具有良好的支撑防移位作用,可避免滤器移位;

(2)支架部1的植入对血管无损伤,该静脉保护装置被完全释放后,滤器部2不与血管壁直接接触,可避免滤器植入后刺伤或刺破血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腔静脉滤器释放于血管后植入部位出血的问题;

(3)该静脉保护装置被完全释放后,血管内皮增生过程中不与滤器部2接触,滤器部2植入长时间后,仍可从支架部1内拉出,从而,延长了滤器部2的取出时间,回收时间足够长,滤器部2可以在人体内较长时间过滤大的血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腔静脉滤器释放于血管后滤器植入时间短的问题;

(4)该静脉保护装置被完全释放后,血管壁不与滤器部2接触,从而,在后撤滤器部2的时候,不会拉扯到血管,易回撤滤器部2,回撤滤器部2的过程对血管无损伤;

(5)该静脉保护装置被完全释放后,滤器部2与支架部1之间接触面积较大,滤器部2的过滤臂22支撑于支架部1,尤其是多根过滤臂22的中部直线段223,对支架部1的内周面有较大范围且较稳固的支撑,同时,多根过滤臂22的第一弯曲段222均卡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近端与近端缩径段102的远端连接的转角部位、多根过滤臂22的第二弯曲段224均卡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远端与远端缩径段104的近端连接的转角部位,从而,可充分防止滤器部2相对支架部1倾斜或移位,进而,有利于使滤器部2时刻保持过滤姿态,且利于捕捉回收钩21的近端,利于回撤滤器部2,回撤滤器部2的过程对血管无损伤;

(6)由于本实施例中,滤器部2以“多根过滤臂22的第一弯曲段222均卡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近端与近端缩径段102的远端连接的转角部位、多根过滤臂22的第二弯曲段224均卡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远端与远端缩径段104的近端连接的转角部位”的方式释放于撑开的支架部1的内部,滤器部2被撤出的过程对支架部1无任何损伤,从而,支架部1可重复利用,即,在向人体血管内二次植入静脉保护装置过滤血栓时,可重复使用之前已经植入到血管内的支架部1,而无须重新植入新的支架部1,避免了植入新的支架部1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安全方便。

综上,本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腔静脉滤器释放于血管后,容易发生植入部位出血、滤器植入时间短、滤器倾斜、滤器难以安全取出、滤器取出后二次植入时对血管造成更多损伤的问题。

为进一步便于将滤器部2准确植入于支架部1的内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支架部1上的显影部包括第一显影部、第二显影部和第三显影部,其中,第一显影部设置于近端缩径段102;第二显影部设置于中部支撑段103;第三显影部设置于远端缩径段104。通过第一显影部、第二显影部、第三显影部和第四显影部,以便于快速、精准地确认支架部1各段结构的具体位置,进而保证滤器部2稳定地固定于支架部1内部。

继续参照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支架部1还包括近端支撑段101和远端支撑段105,近端支撑段101的远端连接于近端缩径段102的近端,远端支撑段105的近端连接于远端缩径段104的远端。释放状态下:近端支撑段101和远端支撑段105均撑开呈圆柱状,且近端缩径段102的直径和远端缩径段104的直径均小于近端支撑段101、中部支撑段103和远端支撑段105三者中任一者的直径。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远端支撑段105和近端支撑段101,可进一步加强支架部1在血管内部的贴壁性,进而强化支架部1的支撑能力,进一步避免随着血液的冲刷或滤栓时间的延长,该静脉保护装置在血管内移动位置。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可进一步地,使支架部1上设置的显影部除了包括:第一显影部、第二显影部和第三显影部外,还包括第四显影部和第五显影部,其中,第四显影部设置于近端支撑段101;第五显影部设置于远端支撑段105,以强化支架部1的显影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滤器部2的植入位置的准确度,本实施例的上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一显影部设置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近端与近端缩径段102的远端连接的转角部位;和/或,第三显影部设置于中部支撑段103的远端与远端缩径段104的近端连接的转角部位。本可选实施方式中,“和/或”表示“和/或”前的结构与“和/或”后的结构同时或择一设置,显影部优选但不限于采用显影环。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释放状态下,回收钩21的近端位于支架部1的外部,具体地,各个过滤臂22的近端直线段221和第一弯曲段222的长度应尽量长,以释放状态下,回收钩21的近端位于支架部1的外部为准,确保在回收滤器部2的时候,回收钩21不会触碰到支架部1,以避免损伤对支架部1。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支架部1包括金属裸支架11和连接于金属裸支架11的覆膜12。其中,覆膜12可以是织物覆膜或高分子覆膜等,优选但不限于采用与人体适应性更好的高分子覆膜,以减少或避免人体对覆膜12的免疫排斥反应。

较为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金属裸支架11包括多个支架环,多个支架环自覆膜12的远端向覆膜12的近端两两间隔排列连接于覆膜12。多个支架环的设置增加了覆膜12的贴壁性,可避免大的血栓从覆膜12与血管壁之间漏出,提高滤栓有效性。为增加支架环的支撑力,较为优选地,支架环由多个V字形支架单元首尾连接而成。

本实施例中,覆膜12可以是连接在金属裸支架11的内侧也可以是连接在金属裸支架11的外侧,较为优选地,金属裸支架11连接于覆膜12的外侧,以增加该静脉保护装置的抗移位功能,同时,提高了金属裸支架11的顺应性,金属裸支架11与覆膜12的具体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金属裸支架11缝制于覆膜12。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本说明书中的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腔静脉保护装置
  • 腔静脉滤器、双回收腔静脉滤器
技术分类

0612011318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