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带空气换热夹层的生物质燃烧炉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9:35


一种带空气换热夹层的生物质燃烧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空气换热夹层的生物质燃烧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烧炉是一种利用生物质颗粒、木屑、木粉、锯末等有机生物质作为燃料的燃烧供热设备,可以为多种设备供热,燃烧炉在燃烧过程中,炉膛内的温度可达近千摄氏度,虽然有燃烧炉炉体的耐火砖和隔热材料的隔离,到达炉外板的温度仍能达到七八十摄氏度甚至接近一百摄氏度,这样不仅容易造成炉外板的油漆脱落,使安装在炉外板的传感元件受损,还会极大程度地使锅炉房内温度上升,不利于生产运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空气换热层的生物质燃烧炉,具体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空气换热夹层降低燃烧炉外炉板温度的生物质燃烧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空气换热夹层的生物质燃烧炉,包括支撑框架、内炉板、外炉板和换热风机,内炉板固定设置于支撑框架内侧,外炉板固定设置于支撑框架外侧与内炉板组成燃烧炉本体,外炉板和内炉板之间形成换热夹层,外炉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口和若干个出风口,出风口通过管道连通换热风机。

进一步的,换热夹层内设置有第一集热管道,第一集热管道环绕设置于燃烧炉本体顶端的四周,外炉板上对应第一集热管道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第一集热管道与外炉板上对应第一集热管道位置的出风口相连通,换热夹层通过第一集热管道与外炉板上对应第一集热管道位置的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的,换热夹层内设置有第二集热管道,第二集热管道设置于燃烧炉本体中部两侧的换热夹层内,外炉板上对应第二集热管道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第二集热管道与外炉板上对应第二集热管道位置的出风口相连通,换热夹层通过第二集热管道与外炉板上对应第二集热管道位置的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的,外炉板上的出风口至少为四个,其中两个出风口设置于外炉板上对应第一集热管道前后两端的位置,另外两个出风口设置于外炉板两侧对应第二集热管道的位置。

进一步的,第一集热管道上设置有若干集热孔与换热夹层连通。

进一步的,第二集热管道上设置有若干集热孔与换热夹层连通。

进一步的,支撑框架采用互相连通的中空结构的金属管道制成,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通气孔与换热夹层连通。

进一步的,换热风机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排气管可连接至加热设备。

进一步的,内炉板采用耐火隔热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耐火隔热材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互相贴合的耐火砖层、隔热棉层、隔热板层和耐热水泥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内炉板和外炉板固定在支撑框架的内外部,从而使得内炉板和外炉板之间形成夹层,并在外炉板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使用换热风机通过管道连接出风口将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口抽进夹层内吸收热量并通过换热风机将夹层内的热空气排出,从而大大降低外炉板的温度,降低锅炉房内的温度,维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同时换热风机吹出的热空气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加热的地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中生物质燃烧炉的截面立体图;

附图2为实施例1中生物质燃烧炉去掉外炉板后的结构图;

附图3为实施例1中生物质燃烧炉整体的正面视图;

附图4为实施例1中生物质燃烧炉整体的俯视图;

附图5为实施例1中内炉板的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5,一种带空气换热夹层的生物质燃烧炉,包括支撑框架1、内炉板2、外炉板3和换热风机4,内炉板2固定设置于支撑框架1内侧,外炉板3固定设置于支撑框架1外侧与内炉板2组成燃烧炉本体,外炉板3和内炉板2之间形成换热夹层5,外炉板3上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口31和若干个出风口32,出风口32通过管道连通换热风机4。

在本实施例中,内炉板2和外炉板3分别固定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内外两侧,从而使得内炉板2和外炉板3之间形成换热夹层5,内炉板2内部用于生物质的燃烧,内炉板2和外炉板3之间的换热夹层5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同时,通过换热风机4可以将换热夹层5内的热空气抽走,使得外部的冷空气可以进入换热夹层5内,从而降低外炉板3的温度。具体的,换热夹层5内支撑框架1之间是互相连通的,从而可以方便换热风机4将换热夹层5内的热空气抽出,其中,支撑框架1可以采用带开口或开孔的钢管等管道状的金属支撑管制成,从而可以使换热夹层5内能互相连通,使换热夹层5内的空气能顺利流通,提高换热夹层5对外炉板3的降温效率;而内炉板2可以通过粘接剂或螺栓与支撑框架1固定贴合,外炉板3则可以通过螺丝与支撑框架1进行固定连接;另外,换热风机4可以将从换热夹层5内抽出的热空气送至需要加热的地方或设备,如一些烘干设备等,使换热夹层5内的热量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换热夹层5内设置有第一集热管道61,第一集热管道61环绕设置于燃烧炉本体顶端的四周,外炉板3上的出风口32至少有一个设置于外炉板3上对应第一集热管道61的位置,第一集热管道61与外炉板3上对应第一集热管道61位置的出风口32相连通,换热夹层5通过第一集热管道61与外炉板3上对应第一集热管道61位置的出风口32连通;另外,在换热夹层5内还设置有第二集热管道62,第二集热管道62设置于燃烧炉本体中部两侧的换热夹层5内,外炉板3上的出风口32至少有两个设置于外炉板3两侧对应第二集热管道62的位置,第二集热管道62与外炉板3上对应第二集热管道62位置的出风口32相连通,换热夹层5通过第二集热管道62与外炉板3上对应第二集热管道62位置的出风口32连通。

换热夹层5内的第一集热管道61和第二集热管道62用于提高对换热夹层5内热空气的搜集效率,换热风机4通过出风口32与第一集热管道61和第二集热管道62连通,第一集热管道61和第二集热管道62设置于换热夹层5内用于对换热夹层5内的热空气进行搜集,具体的,第一集热管道61环绕设置于燃烧炉本体顶端并与换热夹层5连通,换热风机4通过第一集热管道61可以对换热夹层4内的热空气进行更全面的搜集,另外,第二集热管道62设置于燃烧炉本体的中部可以与第一集热管道61配合进一步提高对换热夹层5内热空气的搜集效率,具体的,第一集热管道61和第二集热管道62上通过设置有开口或开孔与换热夹层5连通,方便换热风机4通过第一集热管道61和第二集热管道62对换热夹层5内的热空气进行抽离,从而提高换热夹层5对外炉板的降温效果。

具体的,上述外炉板3上的出风口32至少为四个,其中至少两个出风口32设置于外炉板3上对应第一集热管道61前后两端的位置,至少两个出风口32设置于外炉板3两侧对应第二集热管道62的位置。如在本实施例中,外炉板3上的出风口32为四个,其中两个分别设置于外炉板3上第一集热管道61前后两端对应的位置,另外两个则分别设置于外炉板3两侧第二集热管道62对应的位置,换热风机4通过管道穿过出风口32与第一集热管道61和第二集热管道62连通,并通过第一集热管道61和第二集热管道62将换热夹层5内的热空气抽出,具体的,换热风机4通过一转多的连接头同时连接多根管道从而可以同时连接多个出风口32,如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一转三的管道连接头,将换热风机4的抽风口与三根管道连接,其中一根管道连接至第一集热管道61前端对应的出风口32,另外两根管道则分别向燃烧炉本体两侧延伸并通过一转二的管道连接头,一端连接至第二集热管道62对应的出风口32,另一端一同连接至第一集热管道61后端对应的出风口32,从而使换热风机4可以同时对外炉板3上的四个出风口32对换热夹层5内的热空气进行抽离,起到降低外炉板3温度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集热管道61上设置有若干集热孔与换热夹层5连通;第二集热管道62上设置有若干集热孔与换热夹层5连通。第一集热管道61和第二集热管道62上的集热孔可以将换热夹层5内的热空气抽走,加快换热夹层5内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换热夹层5对外炉板3的降温效率。

具体的,上述支撑框架1采用互相连通的中空结构的金属管道制成,支撑框架1上设置有通气孔与换热夹层5连通。支撑框架1可以采用方形的不锈钢管道焊接而成,且支撑框架1内互相连通,并在支撑框架1上开设通气孔使支撑框架1能在换热夹层3中起到通风的效果,方便换热风机4将换热夹层5内的热空气抽走。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换热风机4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7,排气管7可连接至加热设备;换热风机4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7,排气管7可以将换热风机4抽出的热空气送至需要加热的地方或设备中,如将热空气吹送至烘干设备或烘干室内起到加热烘干的效果等。

具体的,上述内炉板2采用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燃烧炉内的温度较高,虽然内炉板2和外炉板3之间有换热夹层5,但是为了使外炉板3上的温度达到可触摸的程度,内炉板2仍然需要采用一定隔热性能的材料制成,其区别在于,内炉板2的隔热性能无需达到普通燃烧炉的隔热性能,而内炉板2由于直接与燃烧炉接触,因此其需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一般情况下,内炉板2是采用具有耐火性能的板材和具有隔热性能的板材组成,其中具有耐火性能的板材设置于靠近燃烧炉内部。

具体的,上述耐火隔热材料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互相贴合的耐火砖层21、隔热棉层22、隔热板层23和耐热水泥层24。由于内炉板2的隔热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内炉板2中的隔热棉层22、隔热板层23和耐热水泥层24可以比普通燃烧炉的板材薄,一方面可以节约内炉板2的材料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燃烧炉整体的重量,方便运输。

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换热夹层内增加了水冷管道,水冷管道设置于燃烧炉本体的下端,具体为第二集热管道的下方,由于燃烧炉内的燃料主要在燃烧炉下端燃烧,下端的温度会较高,在换热夹层内燃烧炉下端的位置设置水冷管道可以进一步降低外炉板的温度;具体的,可以通过在外炉板上设置开口将水冷管道与外部的循环装置连接,同时,水冷管道是贴着内炉板固定设置的,且水冷管道的厚度比换热夹层的厚度小,从而不会影响换热夹层内的空气流通,外部的循环装置至少包括循环泵、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连接水源和水冷管道的入口,出水管连接水冷管道的出口并连通至需要使用热水的地方或设备,循环泵则连接于进水管或出水管处使水流动起来。

当然,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发明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带空气换热夹层的生物质燃烧炉
  • 一种生物质燃烧炉高效换热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25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