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除霜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霜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一般的,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工作时,室外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可能长时间处于易结霜区间(即室外温度为-12℃~5℃,相对湿度为RH60%以上),此时,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容易结霜且结霜的霜层较厚。

现有技术中,采用该热气旁通除霜技术或类似技术给冷凝器进行除霜的同时,空调系统还要通过室内机给室内输送热量,单靠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制热和除霜这两个需求。此时,通常会延长除霜时间来给冷凝器除霜。但是,单一利用该热气旁通除霜技术给冷凝器除霜的除霜时间一般不能过长,当冷凝器结霜严重时,若除霜时间不足,则可能会出现除霜不彻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霜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单一利用该热气旁通除霜技术时可能会出现的除霜不彻底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霜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检测是否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得到检测结果;冷凝器位于空调系统中;

若检测结果表示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并开启加热模块;加热模块位于空调系统中;

在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加热模块和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均用于对冷媒进行加热,冷媒经压缩机和加热模块加热后流入冷凝器并放热,以融化冷凝器上的霜层。

可选地,在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检测是否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得到检测结果,包括:

在制热时长大于预设制热时长后,监测空调系统的外环温度和空调系统的外管温度;制热时长为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长;外环温度为空调系统所对应的室外的温度;外环温度通过冷凝器上设置的环境感温包对室外的温度进行测量得到;

若在监测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外环温度与外管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则确定检测结果表示需要对冷凝器除霜。

可选地,控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开启加热模块并对冷凝器进行除霜,包括:

在控制空调系统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时,确定目标除霜方式,并开启加热模块,同时以目标除霜方式对冷凝器进行除霜;目标除霜方式为热气旁通除霜或逆循环除霜,m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n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空调系统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后,实时检测空调系统的外环温度、空调系统的外管温度与第m次除霜的除霜时长;

若空调系统的外管温度与外环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或第m次除霜的除霜时长大于第一预设除霜时长,则控制空调系统第m次退出除霜模式,停止对冷凝器进行除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第m次除霜的除霜方式、第m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和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

第m次除霜的除霜方式为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后,对冷凝器进行除霜的除霜方式;

第m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为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的时刻到第m次退出除霜模式的时刻的差值;

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为以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方式对冷凝器进行除霜的次数。

可选地,在控制空调系统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时,确定目标除霜方式,包括:

若m的取值为1,则将热气旁通除霜确定为目标除霜方式;

若m的取值大于1,则基于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第m-1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确定目标除霜方式。

可选地,基于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第m-1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确定目标除霜方式,包括:

若第m-1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除霜时长,则第m次控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确定目标除霜方式为逆循环除霜;第二预设除霜时长小于第一预设除霜时长;

若第m-1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小于第二预设除霜时长,则根据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确定目标除霜方式。

可选地,根据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确定目标除霜方式,包括:

若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小于第一预设次数阈值,则将热气旁通除霜确定为目标除霜方式;

若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阈值,且m-1等于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则将逆循环除霜确定为目标除霜方式;

若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阈值,且m-1大于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则将m的取值初始化为1,将热气旁通除霜确定为目标除霜方式。

可选地,以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方式对冷凝器进行除霜,包括:

先以预定开度开启空调系统中的第一膨胀阀,再将第一膨胀阀的开度调整至第一目标开度;第一膨胀阀用于节流降压,以维持冷媒量和蒸发温度;

在以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方式开始除霜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将空调系统中的第二膨胀阀的开度调整至预定开度,再将第二膨胀阀的开度调整至第二目标开度;第二膨胀阀在热气旁通除霜时开启,用于控制冷媒流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霜装置,所述除霜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检测是否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得到检测结果;冷凝器位于空调系统中;

除霜模块,用于若检测结果表示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并开启加热模块;加热模块位于空调系统中;

在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加热模块和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均用于对冷媒进行加热,冷媒经压缩机和加热模块加热后流入冷凝器,并在处于冷凝器时放热以融化冷凝器上的霜层。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加热模块、冷媒;

其中,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压缩机与加热模块用于对冷媒进行加热;冷媒用于经压缩机和加热模块加热后流入冷凝器,并在处于冷凝器时放热以融化冷凝器上的霜层。

可选地,空调系统通过热气旁通除霜对冷凝器进行除霜时,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蒸发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

压缩机,用于对冷媒加热后,将冷媒通过四通阀传输给蒸发器;压缩机,还用于对冷媒加热后,将冷媒通过四通阀和第二膨胀阀传输给冷凝器;

蒸发器,用于利用冷媒放热,对室内进行制热后,将冷媒通过第一膨胀阀传输给冷凝器;

冷凝器,用于利用冷媒放热对冷凝器进行除霜后,将冷媒传输给加热模块;

加热模块,用于对冷媒进行加热后,将冷媒经四通阀传输给压缩机。

可选地,空调系统通过逆循环除霜对冷凝器进行除霜时,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蒸发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

压缩机,用于对冷媒加热,并停机重启后,通过换向后的后的四通阀,将冷媒传输给加热模块;

加热模块,用于对冷媒加热,并将冷媒传输给冷凝器;

冷凝器,用于利用冷媒放热对冷凝器除霜后,通过第一膨胀阀将冷媒传输给蒸发器;

蒸发器,用于利用冷媒吸热,对室内进行制冷后,将冷媒通过四通阀传输给压缩机。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除霜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除霜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除霜方法,在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检测是否需要对位于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除霜,得到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表示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开启位于该空调系统中的加热模块并对冷凝器进行除霜,以使得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加热模块和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均用于对冷媒进行加热,通过除压缩机外的加热模块为冷媒提供额外的热量,在保证制热效果的同时,保证冷媒为室外化霜提供充足的热量,避免化霜不彻底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流程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气旁通除霜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循环除霜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流程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流通的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流通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流通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单一利用该热气旁通除霜技术时可能会出现的除霜不彻底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方法,应用于空调系统中,如图1所示,该除霜方法包括步骤101-步骤102:

步骤101:在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检测是否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得到检测结果。

其中,冷凝器位于空调系统中。

具体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该冷凝器位于室外部分。在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时,该冷凝器通过冷媒吸收室外热量。

可选地,在制热时长大于预设制热时长后,监测空调系统的外环温度和空调系统的外管温度。若在监测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外环温度与外管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差,则确定检测结果表示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即满足除霜条件。其中,制热时长为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长。外环温度为空调系统所对应的室外的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环温度通过冷凝器上设置的环境感温包对室外的温度进行测量得到。即外环温度为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所在室外的温度。

另外,外管温度为冷凝器管的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管温度通过冷凝器管温感温包对冷凝器管的温度进行测量得到,该冷凝器管温包可以安装在冷凝器与第一膨胀阀之间的冷凝器管上。

上述预设制热时长、第一预设时间段、预设温差等参数的取值均可以是预先设定的通用取值,也可以是根据实际工况确定的取值。

步骤102:若检测结果表示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并开启加热模块。

其中,加热模块位于空调系统中。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加热模块和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均用于对冷媒进行加热,冷媒经压缩机和加热模块加热后流入冷凝器并放热,以融化冷凝器上的霜层。

这样的话,采用加热模块,在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时,进行额外的热量补充,减少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保证用于对室外的冷凝器进行除霜的热量供应充足,避免采用单一除霜模式时容易出现的除霜不净的问题。

可选地,在空调系统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时,确定目标除霜方式,以目标除霜方式对冷凝器进行除霜。其中,目标除霜方式为热气旁通除霜或逆循环除霜,m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n为正整数。这样的话,空调系统可采用热气旁通除霜或逆循环除霜中的任一种来对冷凝器进行除霜,减少使用单一可选除霜方式所可能造成的除霜不彻底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5。

可选地,在控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具体地,在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后,实时检测空调系统的外环温度、空调系统的外管温度与第m次除霜的除霜时长。若空调系统的外管温度与外环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或第m次除霜的除霜时长大于第一预设除霜时长,则控制空调系统第m次退出除霜模式,停止对冷凝器进行除霜。也就是说,若空调系统中外环温度、外管温度和除霜时长满足退出条件,即外管温度与外环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或除霜时长大于第一预设除霜时长,则完成本次除霜,退出除霜模式。

其中,第m次除霜的除霜时长为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的时刻,与当前时刻的差值。另,第一预设除霜时长为除霜模式对应的最长程序运行时长。该第一预设除霜时长可以是根据实际工况确定的。

在室外的环境温度过低或是冷凝器外侧结霜过于严重,流入冷凝器的冷媒热量不足以将全部的霜层融化,此时,空调系统很难满足退出条件中冷凝器管温与室外温度的温差小于预设温差。但是,单次除霜的时间不能过长,这样的话,无法向室内输入热量或输入热量过少(逆循环除霜时会对进行室内吸热,导致室内温度降低)。因此,限定除霜最长时间即第一预设除霜时长,可以在如果管温和室外温度的温差没有达到退出条件,除霜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除霜时长时,退出除霜模式。

可选地,在第m次退出除霜模式后,记录第m次除霜的除霜方式、第m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和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其中,第m次除霜的除霜方式为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后,对冷凝器进行除霜的除霜方式。第m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为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的时刻到第m次退出除霜模式的时刻的差值。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为以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方式对冷凝器进行除霜的次数。这样的话,每次退出除霜模式时进行此次除霜相关信息的记录,便于了解多次除霜的方式、时长等情况,便于基于这些信息确定下一次进入除霜模式后所应当采用的除霜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空调系统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时,确定目标除霜方式的过程中,若m的取值为1,则将热气旁通除霜确定为目标除霜方式;若m的取值大于1,则基于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第m-1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确定目标除霜方式。

其中,在m的取值大于1时,基于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第m-1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确定目标除霜方式的过程中,若第m-1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除霜时长,则第m次控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确定目标除霜方式为逆循环除霜。若第m-1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小于第二预设除霜时长,则根据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确定目标除霜方式。

其中,第二预设除霜时长小于第一预设除霜时长。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除霜时长为t1,第二预设除霜时长为0.8*t1。

具体地,若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小于第一预设次数阈值,则将热气旁通除霜确定为目标除霜方式;若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阈值,且m-1等于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则将逆循环除霜确定为目标除霜方式;若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阈值,且m-1大于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则将m的取值初始化为1,将热气旁通除霜确定为目标除霜方式。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次数阈值与第二预设次数阈值相同,均为4。

其中,m-1大于热气旁通除霜的次数,也就是说,空调系统进行了至少第二预设次数阈值的次数的热气旁通除霜,以及至少一次的逆循环除霜。

通过上述过程,可基于每次退出除霜模式时所记录的除霜数据,实现两种除霜方式之间的切换,若基于记录的除霜数据,确定需要在相对于上一次除霜切换除霜方式,可以侧面反映出冷凝器的结霜情况较为严重。通过除霜方式的智能切换,可以实现较好的除霜效果,对冷凝器外侧霜层进行较为彻底的除霜,且除霜方式的切换逻辑较为简单,程序简洁可靠,可以合理实现除霜方式的切换,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和可靠性。

另外,将热气旁通除霜与逆循环除霜相组合,可以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可靠性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在m-1次除霜结束后,可以直接基于记录的除霜数据,确定下一次进入除霜模式后应当采用的除霜方式。也可以在进入第m次除霜后,基于记录的除霜数据,确定当前次进入除霜模式后应当采用的除霜方式。

一般情况下,当检测到需要进行除霜时,通过4次热气旁通除霜和1次逆循环除霜,就可以获得较好的除霜效果。

可选地,以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方式对所述冷凝器进行除霜时,先以预定开度开启空调系统中的第一膨胀阀,再将第一膨胀阀的开度调整至第一目标开度。在以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方式开始除霜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将空调系统中的第二膨胀阀的开度调整至预定开度,再将第二膨胀阀的开度调整至第二目标开度。

其中,第一膨胀阀用于节流降压,以维持冷媒量和蒸发温度。第二膨胀阀在热气旁通除霜时开启,用于控制冷媒流量。

这样的话,可以通过控制膨胀阀的开度,使得除霜期间,保持空调系统不停机,实现除霜期间的室内持续供热,实现较为彻底的除霜。

一般情况下,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均在以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方式开始除霜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预定开度开启,再调整至对应的目标开度,目标开度小于预定开度。

示例性的,预定开度可以为10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调整膨胀阀的开度结束后,控制外风机停止运转。

当然,通过合理调整压缩机、风机、膨胀阀开度、加热模块的加热量中的至少一项参数,均可实现热气旁通除霜期间对室内持续供热,室外的冷凝器外侧除霜较为彻底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室内风机在现有档位上降低1档(若为最低档则维持原档位),运行预定时间后,根据内管温度范围选择对应档位运行。且外机压缩机频率按照外环温度对应的上限频率运行。如因内管温过高限降频或是其它原因导致压缩机频率无法提升至上限频率,则运行当前条件下的允许最大频率并维持直到化霜结束。

具体地,根据内管温度范围选择对应档位运行的过程中,38℃>T,则内风机停止运转;46℃>T≥38℃,则内风机以静音档即800r/min运行;50℃>T≥48℃,则内风机以中档即1000r/min运行;55℃>T>52℃,则内风机以超强档即1200r/min运行;T>57℃,则内风机以超强档1200r/min运行,且外机压缩机降频,加热模块停止加热,外风机启动最低档运转一段时间例如30s。其中,46℃~48℃;50℃~52℃;55℃~57℃;为滞环温度,处于此区间内风机转速维持前一温度区间转速。如升温则由低到高,如降温则由高到低。其中,T为内管温度,即蒸发器管温度,该蒸发器管温度是通过设置在蒸发器管上的蒸发器管温度感温包测量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模块开启后,对流入加热模块的冷媒进行加热。此时,加热模块通过检测其内部温度T1和T2进行输入功率控制,T1和T2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一温度,则降低输入功率甚至断开;T1和T2中的较大值小于第一温度,T1和T2中的较小值大于第一温度,则维持输入功率不变。T1和T2中的较小值小于第二温度,则加大输入功率直至最大输入功率为止。其中,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需要根据大量实验测试给出确认数值。

也就是说,加热模块中一般设置有两个感温包,例如分别为加热模块第一感温包和加热模块第二感温包。

由于进入加热模块的冷媒可能会包括气态和液态,加热模块第一感温包测得的温度可以理解为气态温度,加热模块第二感温包测得的温度可以理解为液态温度。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情况,并不能作为限定。

此时,T1可以是加热模块第一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2可以是加热模块第二感温包测得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两种除霜方式,即热气旁通除霜和逆循环除霜,下面分别对以两种除霜方式对冷凝器进行除霜时的流程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热气旁通除霜的过程中:

首先,为保证热气旁通除霜的过程中室内出风温度不降低,确定内管温度区间,并根据内管温度调整风机的转速,例如降低室内风机的转速,以保证出风温度不低于38℃;调整压缩机频率;开启加热模块以辅助加热,为除霜和制热提供足够的热量,避免因冷凝器中冷媒吸热过多导致冷媒过冷严重,出现压缩机吸气带液及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低问题;从而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且对膨胀阀进行开度调节,使得经膨胀阀进入冷凝器的例如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通过室外的冷凝器和冷凝器外侧霜层或室外空气实现换热,凝结的外侧霜层吸热融化为水排出,同时烘干冷凝器的翅片上的水分,为后续的制热模式做好准备,避免翅片上的水分凝结成冰影响制热效果、降低蒸发温度等。调整加热模块的功率即加热功率,为除霜和制热提供足够的热量,并避免因加热模块温度过高造成的相关问题,保证空调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检测到冷凝器的管温满足除霜模式的退出温度,或除霜时间满足设定要求时,确定满足除霜退出条件,确定除霜完成并及时退出除霜模式。当然,在退出除霜模式后,可同步记录本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等信息,便于确定后续进入除霜模式时的除霜方式,为后续的制热和除霜做好准备。

可以理解的是,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时间过长,则可以侧面反映出冷凝器上的霜层较厚,本次除霜结果可能较差即除霜不净。为了尽可能避免下次除霜同样出现除霜不净的情况,通过本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进行辅助判断,在除霜总时长的取值较大的情况下,切换其他除霜方式进行除霜,从而保证除霜效果,避免除霜不净的情况。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逆循环除霜的过程中:

首先,逆循环除霜时,压缩机停机并重启,四通阀换向,以切换制热模式为制冷模式;内外风机停机,避免室内出风温度过低,降低室内温度,且避免冷媒通过外风机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使得除霜温度降低,除霜效果较差;加热模块开启,通过室外的冷凝器和冷凝器外侧霜层或室外空气实现换热,凝结的外侧霜层吸热融化为水排出,同时烘干冷凝器的翅片上的水分,为后续的制热模式做好准备,避免翅片上的水分凝结成冰影响制热效果、降低蒸发温度等,并为除霜提供足够的热量,避免因冷凝器中冷媒吸热过多导致冷媒过冷严重,出现压缩机吸气带液及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低问题;从而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其次,与上述热气旁通除霜的退出流程相类似。检测到冷凝器的管温满足除霜模式的退出温度,或除霜时间满足设定要求时,确定满足除霜退出条件,确定除霜完成并及时退出除霜模式。当然,在退出除霜模式后,可同步记录本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等信息,便于确定后续进入除霜模式时的除霜方式,为后续的制热和除霜做好准备。

可以理解的是,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时间过长,则可以侧面反映出冷凝器上的霜层较厚,本次除霜结果可能较差即除霜不净。为了尽可能避免下次除霜同样出现除霜不净的情况,通过本次除霜的除霜总时长进行辅助判断,在除霜总时长的取值较大的情况下,切换其他除霜方式进行除霜,从而保证除霜效果,避免除霜不净的情况。

结合上述图3-图4中热气旁通除霜的除霜流程和逆循环除霜的除霜流程,进一步对本申请中的除霜流程进行解释。

如图5所示,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处于正常制热状态时,检测到需要除霜,即符合除霜条件。此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选择除霜方式。初次进入除霜模式时,执行热气旁通除霜,调整内外风机转速、调整压缩机频率、调整加热模块功率、调整膨胀阀开度等操作,以在热气旁通除霜时,对室内进行持续供热,彻底干净的除去室外的冷凝器上的霜层。具体的,基于内管温度调整内外风机转速、压缩机频率,并控制加热模块停止加热;调整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完毕后,外风机停止运转;基于加热模块内部温度,调整加热模块功率。满足退出条件时,除霜完成,退出除霜,记录除霜方式和除霜总时长。随后,基于记录信息,选择除霜方式为热气旁通除霜或逆循环除霜。若选择逆循环除霜,则进入逆循环除霜,加热模块开启,且第二膨胀阀保持关闭。满足退出条件时,除霜完成,退出除霜,记录除霜方式和除霜总时长。关于除霜条件和退出条件的具体介绍可以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进行赘述。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装置,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601和除霜模块602。

其中,检测模块601,用于在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检测是否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得到检测结果。其中,冷凝器位于空调系统中。

除霜模块602,用于若检测结果表示需要对冷凝器除霜,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开启加热模块并对冷凝器进行除霜。

其中,在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加热模块和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均用于对冷媒进行加热,冷媒经压缩机和加热模块加热后流入冷凝器,并在处于冷凝器时放热以融化冷凝器上的霜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加热模块、冷媒。

其中,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后,压缩机与加热模块用于对冷媒进行加热,冷媒用于经压缩机和加热模块加热后流入冷凝器,并在处于冷凝器时放热以融化冷凝器上的霜层。

当然,空调系统中还设置有其他存在连接关系的器件,为冷媒的流通提供通路。

可选地,空调系统中还包括四通阀、蒸发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

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并以热气旁通除霜的方式对冷凝器除霜的过程中:压缩机,用于对冷媒加热后,将冷媒通过四通阀传输给蒸发器;还用于对冷媒加热后,将冷媒通过四通阀和第二膨胀阀传输给冷凝器。蒸发器,用于利用冷媒放热,对室内进行制热后,将冷媒通过第一膨胀阀传输给冷凝器。冷凝器,用于利用冷媒放热对冷凝器进行除霜后,将冷媒传输给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用于对冷媒进行加热后,将冷媒经四通阀传输给压缩机。

可选地,空调系统中还包括四通阀、蒸发器、第一膨胀阀。

空调系统进入除霜模式,并以逆循环除霜的方式对冷凝器除霜的过程中:压缩机,用于对冷媒加热,并停机重启后,通过换向后的后的四通阀,将冷媒传输给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用于对冷媒加热,并将冷媒传输给冷凝器;冷凝器,用于利用冷媒放热对冷凝器除霜后,通过第一膨胀阀将冷媒传输给蒸发器;蒸发器,用于利用冷媒吸热,对室内进行制冷后,将冷媒通过四通阀传输给压缩机。

示例性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可以如图7所示。其中,该空调系统包括1冷凝器、2四通阀、3冷凝器、4膨胀阀、5加热模块、6室内风机、7蒸发器、8室外风机、9冷凝器环境感温包、10冷凝器管感温包、11加热模块第一感温包、12加热模块第二感温包、13室内环境感温包、14蒸发器管感温包、15排气感温包。其中,4膨胀阀包括阀A(即第一膨胀阀)和阀B(即第二膨胀阀)。

下面结合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对空调系统中冷媒的流向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的流向如图8的箭头方向所示,1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到2四通阀中,由2四通阀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7蒸发器(制热模式下实际作为冷凝器,向室内放出热量)。经过散热冷凝后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变为低温高压气液混合态冷媒或是液态冷媒,再经过4膨胀阀中的阀A进行节流,以降低压力。节流后的低温低压气液混合态冷媒流入3冷凝器(制热模式下实际作为蒸发器,用于吸取室外热量),经过吸热蒸发后低温低压气液混合态冷媒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再经过5加热模块(加热模块不工作)后通过2四通阀被1压缩机的吸气端吸入。经过1压缩机的压缩做功,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并通过1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此为正常运行状态,此时旁通支路的膨胀阀4中的阀B无冷媒流过(非除霜模式下处于关闭状态,旁通支路断开不工作)。

示例性的,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室外的3冷凝器结霜达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除霜时,进入除霜模式,并以热气旁通除霜的方式对冷凝器进行除霜。此时,冷媒的流向如图9的箭头方向所示,此时的原有流路工作状态同上,热气旁通支路和5加热模块开始工作。1压缩机的高温高压过热气态冷媒,一部分流进2四通阀,通过7蒸发器后再经过4膨胀阀中的阀A,另一部分流进4膨胀阀中的阀B。流经阀A和阀B的冷媒在3冷凝器的出口(以制冷流程而言)管段处混合流入3冷凝器中。此时,3冷凝器中的一部分冷媒为经过7蒸发器换热后的高压低温液态冷媒,3冷凝器中的另一部分冷媒为1压缩机排气端经2四通阀流出的高温高压过热气态冷媒,经阀B降压为中压高温气态冷媒。混合后的冷媒状态为中压饱和气液混合态冷媒(此时干度X较大),在3冷凝器中通过相变换热使得3冷凝器表面的霜层融化,此时,3冷凝器中的冷媒转换为低温低压气液饱和态冷媒或液态冷媒或过冷液态冷媒(此状态视霜层厚度而定,以液态冷媒为例),流入5加热模块。5加热模块处于启动状态,对流入的液态冷媒进行加热,使得液态冷媒吸热蒸发,同时具有一定的过热度(过热度指的是过热蒸汽温度减去对应压力下的干饱和温度)。最后,冷媒流入2四通阀后被1压缩机吸入,进入下一个循环。在制热化霜期间持续此流程直到退出化霜模式。退出化霜模式后4膨胀阀中的阀B关闭,5加热模块延时关闭。

示例性的,空调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室外的3冷凝器结霜达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除霜时,进入除霜模式,并以逆循环除霜的方式对冷凝器进行除霜。此时,冷媒的流向如图10的箭头方向所示,此时的原有流路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空调系统中1压缩机停机并重启,2四通阀换向,空调系统以制冷模式工作。1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到2四通阀中,由2四通阀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5加热模块。5加热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对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行加热得到高温高压过热气态冷媒,高温高压过热气态冷媒流入3冷凝器。经过散热冷凝后,3冷凝器中的冷媒转换为低温低压气液饱和态冷媒或液态冷媒或过冷液态冷媒,流入7蒸发器。经吸热蒸发后,变为例如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再经过2四通阀被1压缩机的吸气端吸入。经过1压缩机的压缩做功,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并通过1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此为正常运行状态,此时旁通支路的膨胀阀4中的阀B无冷媒流过,退出化霜模式后,5加热模块延时关闭。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01、通信接口1102、存储器1103和通信总线1104,其中,处理器1101,通信接口1102,存储器1103通过通信总线11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1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除霜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除霜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车辆除霜系统的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除霜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47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