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燃气灶和燃气灶的火力状态调节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燃气灶和燃气灶的火力状态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和燃气灶的火力状态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灶为通过燃烧燃气释放热量,供家庭烹饪加热的厨房器具。因烹饪加热的不同火力需求,燃气灶大都设有火力调节功能,但火力调节至较小状态时,因燃气流量的减少,火孔热强度下降使得燃气灶稳定性差,容易熄火、回火等缺陷,使得生产厂家只能限制火力调节的范围,不让火力调节至较小的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火力范围调节小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提高火力调节范围的燃气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包括底座和火盖,所述火盖环设有多个火孔,所述底座上环设有多个遮挡齿;燃气阀组,设于所述燃烧器的进气管路上;调节机构,与所述火盖连接,所述燃气阀组动作时,所述调节机构驱动所述火盖转动至所述火孔至少部分被所述遮挡齿遮蔽或避开所述遮挡齿。

可选地,所述燃气阀组包括阀杆,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联动杆,一端与所述火盖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设有接触部;拨动部,设于所述阀杆上,使得所述拨动部与所述阀杆同步转动时,可驱动所述接触部带动所述联动杆驱动所述火盖转动。

可选地,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拨动部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拨动部)正向转动时,所述接触部沿着所述拨动部的外侧壁向靠近所述阀杆的方向滑动,所述拨动部)反向转动时,所述接触部沿着所述拨动部的外侧壁向远离所述阀杆的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的燃气灶还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有安装孔,所述联动杆包括:转杆,一端与所述火盖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转杆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接触部。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壳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滑动杆,所述底壳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滑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通过所述连接杆驱动所述转杆转动。

可选地,所述滑动杆贯穿所述滑动槽,所述滑动杆上设有适于轴向限位的限位组件。

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压板,设于所述滑动杆上;锁紧件,设于所述滑动杆上,且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滑动槽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联动杆还包括:复位元件,一端与所述转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壳连接。

可选地,所述复位元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转杆上,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杆的顶部的外周上设有凸出部,所述火盖内设有连接孔和与所述连接孔相互连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凸出部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所述第三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位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同一侧,所述第四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位于所述第三杆体的两对两侧,使得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三杆体之间以及所述第四杆体与所述第三杆体之间形成夹角。

可选地,所述接触部呈杆状结构,所述拨动部呈片状结构,所述接触部的圆周面适于与所述拨动部的一外侧壁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遮挡齿与所述火孔的数量一一对应。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火力范围调节小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提高火力调节范围的燃气灶的火力状态调节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气灶的火力状态调节方法,包括:燃气阀组获取火力调节信号;所述燃气阀组根据所述火力调节信号,驱动调节机构带动火盖转动,使得部分火孔被遮挡齿遮蔽或避开所述遮挡齿。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通过调节机构与燃气阀组和火盖联动,在燃气灶火力调节至小火状态时,自动关闭火盖的部分出火孔,提高了小火力状态的火孔热强度,解决了燃气灶在小火力状态下稳定性差,容易熄火、回火等缺陷。提高燃气灶火力调节范围,提高燃气灶适用能力。

2.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通过联动杆与底壳滑动连接,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灶的火盖的火孔处于遮挡齿遮挡状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灶的显示调节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灶的火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灶的燃气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灶的燃气灶的火力状态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2-燃气阀组; 3-调节机构; 4-燃烧器;

11-安装孔; 12-滑动槽;

21-阀杆;

31-拨动部; 32-联动杆;

321-转杆; 322-复位元件; 323-连接杆; 324-接触部;

325-滑动杆; 326-压板; 327-锁紧件;

3211-凸出部;

3231-第一杆体; 3232-第二杆体; 3233-第三杆体; 3234-第四杆体;

41-火盖; 42-底座;

411-火孔; 412-连接孔;

421-遮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示,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4、燃气阀组2和调节机构3,燃烧器4包括底座42和火盖41,火盖41环设有多个火孔411,底座42上环设有多个遮挡齿421,燃气阀组2设于燃烧器4的进气管路上,燃气阀组2适于调节燃烧器4的进气量,调节机构3与火盖41连接,燃气阀组2动作时控制调节机构3带动火盖41转动至火孔411至少部分被遮挡齿421遮蔽或避开所述遮挡齿421。

如图2所示,上述的火盖41位于底座42的上方,火孔411设于火盖41的环形侧壁上,火盖41的环形侧壁与遮挡齿421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可以避免火盖41在转动过程中与遮挡齿421发生相互干涉。燃气阀组2动作时,可以控制调节机构3驱动火盖41围绕火盖轴心转动,火盖41在转动的过程中,火孔411与火盖41同步转动,其中,火孔411可转动至与遮挡齿421在火孔411的横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或完全不重叠,其中,当火孔411与遮挡齿421在火孔411的横截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则火孔411至少部分地被遮挡齿421所遮挡,从而减小了火孔411的出火面积,使得在燃气流量减小的同时,火孔411的出火面积在同步减小,因此,保证了火孔411的热强度,保证了燃气灶在小火力状态下的稳定性,避免了容易熄火、回火的产生,提高了燃气灶的火力调节范围,提高了燃气灶适用能力。

当火孔411与火盖41同步反向转动,且火孔411转动至与遮挡齿421在火孔411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完全不重叠,则火孔411可避开遮挡齿421,从而使得火孔411能够以正常的出火面积出火。其中,如图3所示,火孔411的横截面为与火孔411的中心轴线L相互垂直的截面。

其中,检测阀杆21的位置信号或者旋转角度信号,根据阀杆21的位置信号或转动角度信号,可以控制驱动调节机构的。

更进一步地,遮挡齿421与火孔411的数量一一对应,使得火孔411的出火量更为均衡。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燃气阀组2包括阀杆21,调节机构3包括:拨动部31和联动杆32,联动杆32的一端与火盖41连接,联动杆32的另一端设有接触部324,拨动部31设于阀杆21上,使得拨动部31与阀杆21同步转动时,可驱动接触部324带动联动杆32驱动火盖41转动。

上述的拨动部31与阀杆21连接,使得拨动部31可与阀杆21同步转动,拨动部31在转动过程中覆盖的区域形成转动区域,接触部324位于转动区域内,由于接触部324位于转动区域内,拨动部3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与接触部324接触,从而可驱动接触部324带动联动杆32发生位移的变化,从而使得联动杆32可驱动火盖41转动,结构简单,可靠。

上述的阀杆21为具有带有扁位的调节阀杆,因此,拨动部31具有与带扁位的阀杆21相适应的凹槽结构,具体地,如图8所示,阀杆21的扁位使得阀杆21的横截面呈D字形,从而凹槽结构也呈D字形,可以保证拨动部31与阀杆21同步转动。

具体地,接触部324与拨动部31滑动连接,使得拨动部31正向转动时,接触部324沿着拨动部31的外侧壁向靠近阀杆21的方向滑动,拨动部31反向转动时,接触部324沿着拨动部31的外侧壁向远离阀杆21的方向滑动。其中,拨动部31用于与接触部324相互接触的外侧壁为平面,在拨动部31转动时,拨动部31的该外侧壁可形成对接触部324的推动力,从而推动接触部324沿着拨动部31的该外侧壁进行滑动。其中,正向转动为顺时针转动,反向转动为逆时针转动。作为替代实施例,正向转动为逆时针转动,反向转动为顺时针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燃气灶还包括底壳1,底壳1设有安装孔11,联动杆32包括:转杆321和连接杆323,转杆321的一端与火盖41连接,转杆321的另一端与安装孔11转动连接;连接杆323的一端与转杆321连接,其中,连接杆323的另一端设有接触部324。

上述的连接杆323可设置成连接成一体的四个杆体,即,连接杆323包括第一杆体3231、第二杆体3232、第三杆体3233和第四杆体3234,其中,第一杆体3231的一端与转杆321连接,第二杆体3232与第一杆体3231连接,且第一杆体3231与第二杆体3232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夹角。第三杆体3233与第二杆体3232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夹角,且第三杆体3233与第一杆体3231位于第二杆体3232的同一侧,使得第一杆体3231、第二杆体3232和第三杆体3233形成U型,第四杆体3234与第三杆体3233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夹角,且第四杆体3234与第二杆体3232位于第三杆体3233的两对两侧,使得第二杆体3232、第三杆体3233和第四杆体3234形成Z字型,可充分利用壳体1内的空间,整体结构紧凑,第二杆体3232、第三杆体3233和第四杆体3234可一体成型制成,接触部324设于第四杆体的末端,且朝上延伸,使得接触部324可与拨动部31的侧壁接触后不会脱离,保证了接触部324与拨动部31的联动。

具体地,接触部324呈杆状结构,拨动部31呈片状结构,接触部324的圆周面适于与拨动部31的一外侧壁滑动连接。其中,接触部324为杆状结构,工艺简单,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连接杆323与底壳1滑动连接,使得连接杆323在移动过程中更为平稳,达到了更为精确地控制转杆321的转动角度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连接杆323上设有滑动杆325,底壳1上设有滑动槽12,滑动杆325与滑动槽12滑动连接,使得滑动杆3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通过连接杆323驱动转杆321转动。

上述的滑动杆325还具有对连接杆323的支撑的作用,滑动槽12呈长条状,滑动槽12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侧壁形成相对的两个限位部,当滑动杆325滑动到滑动槽12远离转杆321的一端的内侧壁,此时,滑动杆325处于第一位置,当滑动杆325滑动到滑动槽12靠近转杆321的一端的内侧壁,此时,滑动杆325处于第二位置,滑动杆325在滑动槽12内滑动,使得连接杆323在移动的过程中更为平稳。滑动杆325能够沿底壳1上的滑动槽1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滑动杆325在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可通过连接杆323驱动转杆321转动,使得火盖41的火孔411可部分地被遮挡齿421所遮蔽。而当滑动杆325从第二位置滑动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可通过连接杆323带动转杆321转动,从而使得火盖41的火孔411避开遮挡齿421。

更为具体地,当滑动杆325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时,滑动杆325通过连接杆323驱动转杆321正向转动,当滑动杆325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时,滑动杆325通过连接杆323驱动转杆321反向转动。当用户需要从大火调节到小火时,用户反向转动阀杆21,从而驱动拨动部31反向转动,拨动部31形成以阀杆21为轴心的转动区域。由于接触部324与拨动部31的侧壁滑动连接,拨动部31反向转动时,接触部324沿着拨动部31的侧壁向远离阀杆21的方向滑动,连接杆323上的滑动杆325沿着滑动槽12向着远离阀杆21的方向滑动,从而驱动与连接杆323连接的转杆321正向转动,使得与转杆321连接的火盖41也同步反向转动,此时,火盖上的火孔411从避开遮挡齿421到至少部分被遮挡齿421遮蔽,或火盖41上的火孔411部分被遮挡齿421遮蔽到全部被遮挡齿421遮蔽,即火孔411的出火面积逐渐减小。

具体地,滑动杆325贯穿滑动槽12,滑动杆325上设有适于轴向限位的限位组件,以能够限制滑动杆325在轴向上进行窜动,使得滑动杆3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过程中,更为平稳,从而保证了转杆321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限位组件包括:压板326和锁紧件327,压板326设于滑动杆325上,锁紧件327设于滑动杆325上,锁紧件327与压板326位于滑动槽12的相对两侧,形成了对滑动杆325在轴向上的限位。其中,压板326位于滑动槽12的上方,并与壳体1相接触,锁紧件327位于滑动槽12的下方,并与壳体1相接触。上述的锁紧件327可以包括锁紧螺母,其中,滑动杆325上设有外螺纹,使得锁紧螺母可以锁住滑动杆325。

更进一步地,联动杆32还包括:复位元件322,复位元件322的一端与转杆321连接,复位元件322的另一端与底壳1连接,可以实现转杆321的自动复位。

更进一步地,复位元件322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套设于转杆321上,且弹性件与连接杆323连接。

上述的弹性件可以为弹簧,例如,扭簧。复位元件322与转杆321连接,使得复位元件322由于弹性力的作用与转杆321同步运动,而复位元件322又与底壳1连接,使得复位元件322在随转杆321的转动而发生形变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复位。

具体地,在操作阀杆21调节火力至小火力时,阀杆21上安装的拨动部31推动接触部324,继而带动联动杆32的滑动杆325沿滑动槽12滑动,使得滑动杆325向第二位置移动,在滑动杆325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联动杆32带动转杆321转动,继而转杆321带动火盖41转动,此时,火盖41的火孔411部分地被底座42上的遮挡齿421遮挡,使得能够喷出燃气的火盖41的火孔411减少。在操作阀杆21将火力调节回大火力时,拨动部31反向转动,使得接触部324失去拨动部31的推动力,联动杆32在复位元件322的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在此过程中,滑动杆325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联动杆32带动火盖41反向转动,指示滑动杆325滑动到第二位置,则联动杆32及火盖41恢复原位,使得火孔411避开遮挡齿421,因此,能够喷出燃气火盖41的火孔411恢复正常状态。

更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转杆321的顶部的外周上设有凸出部3211,火盖41内设有连接孔412和与连接孔412相互连通的限位槽,限位槽与凸出部3211相适配。

上述的凸出部3211可设置为两个,两个凸出部3211相对设置,于此相对应地,限位槽也相对设置为两个。其中,凸出部3211呈矩形块状,形成扁位,使得转杆321能够更容易地驱动火盖41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拨动部31具有片状结构,使得拨动部31在驱动接触部324的过程中更为顺畅。

实施例2

如图11所示,一种燃气灶的火力状态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101:燃气阀组2获取火力调节信号;

步骤S103:燃气阀组2根据火力调节信号,驱动调节机构3带动火盖41转动,使得部分火孔411被遮挡齿421遮蔽或避开所述遮挡齿421。

如图9和图10所示,以实施例1中的燃气灶为例,火力的调节信号可以包括阀杆21的位置信号或转动角度信号,用户操作燃气阀组2的阀杆21调节火力至小火力时,阀杆21上安装的拨动部31反向转动,从而推动联动杆32的接触部324,联动杆32带动转杆321正向转动,转杆321带动火盖41反向转动,此时,火盖41的火孔411部分地被底座42的遮挡齿421遮挡,使得火盖41的火孔411的面积减少。当用户将火力调节回大火力时,拨动部31正向转动,通过复位元件的复位弹力带动调节机构3及火盖41反向转动,使得火孔411避开遮挡齿421,从而火盖41的火孔411恢复至正常状态。

在燃气灶火力调节至小火状态时,自动关闭火盖的部分出火孔,解决燃气灶在小火力状态下稳定性差,容易熄火、回火等缺陷。提高燃气灶火力调节范围,提高燃气灶适用能力。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分类

0612011562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