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平疫结合的空调通风集中控制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平疫结合的空调通风集中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央空调及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平疫结合的空调通风集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当病毒携带者呼出的带病毒气溶胶被新鲜空气稀释10000倍时,这一空气是安全的。所以对于人员密集场所而言,通过对带病毒气溶胶的有效稀释是降低传播的有效手段。而稀释的方式主要就是通过增大通风量。

目前车站、口岸、机场、商场超市、健身娱乐、党政机关、企业及事业单位、学校、养老院、培训机构,这些重点场所大多数采用的是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系统),而BA系统的构成图详见附图3,而其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如图二所示,但是现有的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模式是从舒适和节能的角度出发,为了确保空调效果及中央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室内空间,各种空调方式均采用满足人员健康所需的最小新风量进行运行;现有运行模式只是针对BA系统中的空调系统(空调器及新风机)的运行工况切换,与冷热源系统,通风系统及智能幕墙系统并无联系;现有的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中,若在大楼某区域出现疫情病例,需要室内进行迅速切换至强化通风状态,需要对每台空调器,新风机及相关送排风机每台设备进行远程调整或现场手动切换;因此,现有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的工况,不满足卫生部门对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平疫结合的空调通风集中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平疫结合的空调通风集中控制系统,包括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正常控制系统和灾害控制系统,正常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成灾害控制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疫情防控系统,正常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成疫情防控系统。

可选的,切换成疫情防控系统时,先按停机顺序关闭正在运行的空调冷热源系统及空调冷热水输配系统;然后再通过智能幕墙系统的雨感装置,在未下雨的状态下,打开带自动启闭机构的外窗及天窗,并开至最大;再关闭室内的风机盘管、纯回风工况的空调器;再开启人员活动区域的送风机及排风机,并按工频运行,最后全空气系统空调器和新风机组空调器切换至防疫工况。

可选的,空气系统空调器的防疫工况为:新风阀全开,回风阀关闭,空调水阀关闭,启动所有空气系统空调器的风机。

可选的,新风机组空调器的防疫工况为:新风阀全开,回风阀关闭,空调水阀关闭,启动所有新风机组空调器的风机。

可选的,正常控制系统与疫情防控系统的切换频率为正常控制系统运行2-3小时后,切换成疫情防控系统,疫情防控系统运行达到指定时间后,再切换成正常控制系统。

疫情防控系统的单次运行时间为20-30分钟。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对于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及重点机构,强化了密闭空调区域内的通风换气,在确保其使用中央空调满足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避免始终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内,降低疫情传播及扩散风险;

2、使中央空调系统有了平疫结合功能,针对在建筑内有疫情突发情况时,能通过集中控制,一键切换至“防疫工况”,及时有效的降低了疫情的传播及扩散;

3、兼顾了中央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该集中控制方式能有效的减少空调运行能耗的浪费,其成本可控,不增加硬件设施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控制逻辑框图;

图2 为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拓补框图;

图3 为现有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模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平疫结合的空调通风集中控制系统,包括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正常控制系统和灾害控制系统,正常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成灾害控制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疫情防控系统,正常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成疫情防控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正常运行系统分为夏季运行工况、冬季运行工况和过渡季运行工况,其中,在夏季运行工况和冬季运行工况都是为了确保空调服务区域的温度、室内CO2浓度满足人员卫生要求,其中,在夏季运行工况时,全空气系统空调器的风阀控制要求为:新风阀、回风阀与风机连锁启停,根据室内CO2浓度调节新风阀、回风阀的开度,新风阀应有最小阀位限制,以满足房间正压的要求,而全空气系统空调器的水阀控制要求为:当送风温度高于设定值,开大水阀;当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关小水阀;全空气系统空调器的风机控制要求为:当室内温度实测值高于设定值时,调节风机频率加大;当室内温度实测值低于设定值时,调节风机频率减小,风机频率下限根据送风管道静压值确定;全空气系统空调器的温度设定要求为:当送风机频率达到下限,室内温度实测值仍低于设定值时,提高送风温度,当送风机频率达到上限,室内温度实测值仍高于设定值时,降低送风温度。而在冬季运行工况时,全空气系统空调器的风阀控制要求为:新风阀、回风阀与风机连锁启停,根据室内CO2浓度调节新风阀、回风阀开度,新风阀应有最小阀位限制,以满足房间正压的要求;全空气系统空调器的水阀控制要求为:当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开大水阀;当送风温度高于设定值,关小水阀;全空气系统空调器的风机控制要求为:当室内温度实测值低于设定值时,调节风机频率加大;当室内温度实测值高于设定值时,调节风机频率减小,风机频率下限根据送风管道静压值确定;全空气系统空调器的温度设定要求为当送风机频率达到下限,室内温度实测值仍低于设定值时,提高送风温度设定值。当送风机频率达到上限,室内温度实测值仍高于设定值时,降低送风温度温度设定值,而在过渡季的时候,主要以室内CO2浓度满足人员卫生要求为准,因此在过渡季工况时,对风阀的要求为:若风机开启:新风阀全开,回风阀关闭;若风机关闭:新风阀关闭,回风阀关闭,对水阀的要求为:水阀关闭,而对风机的要求为:若为非变频风机: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限定值上限打开,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限定值下限关闭,若为变频风机:根据室内CO2浓度信号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机组空调器在夏季、冬季和过渡季均是为了确保室内CO2浓度满足人员卫生要求,其中,其夏季工况为:新风阀与风机连锁启停;当送风温度高于设定值,开大水阀;当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关小水阀;根据室内CO2浓度调节风机;冬季工况为:新风阀与风机连锁启停;当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开大水阀;当送风温度高于设定值,关小水阀;根据室内CO2浓度调节风机,而过渡季的工况为:若风机开启:新风阀全开;若风机关闭:新风阀关闭;水阀关闭;根据室内CO2浓度信号调节风机。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成疫情防控系统时,先按停机顺序关闭正在运行的空调冷热源系统及空调冷热水输配系统;然后再通过智能幕墙系统的雨感装置,在未下雨的状态下,打开带自动启闭机构的外窗及天窗,并开至最大;再关闭室内的风机盘管、纯回风工况的空调器;再开启人员活动区域的送风机及排风机,并按工频运行,最后全空气系统空调器和新风机组空调器切换至防疫工况,其中,空气系统空调器的防疫工况为:新风阀全开,回风阀关闭,空调水阀关闭,启动所有空气系统空调器的风机;而新风机组空调器的防疫工况为:新风阀全开,回风阀关闭,空调水阀关闭,启动所有新风机组空调器的风机,优选的,正常控制系统与疫情防控系统的切换频率为正常控制系统运行2-3小时后,切换成疫情防控系统,疫情防控系统运行达到指定时间后,再切换成正常控制系统,疫情防控系统的单次运行时间为20-30分钟,通过间歇性的进行强化通风,使中央空调系统既能确保室内舒适性,又能极大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在建筑内有疫情突发情况时,能通过集中控制,自动根据报警信号或手动方式,一键将建筑的运行模式切换至疫情防控运行模式,可极大提升大楼应急响应的时效性,同时按标准既定程序运行也可以避免误操作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2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