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勘探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向非常规领域不断拓展,水平井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面对储层厚度更薄、非均质性更强的情况,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复杂、轨迹切入地层角差对随钻测井曲线特征表达影响大、现场导向工程师经验差异、非常规地层储层边界判别难度更大,都给非常规油气水平井钻探带来巨大挑战,为了更高效的判别井轨迹与储层位置关系,提高轨迹调整效率,实现储层高钻遇率目标,研制出一种基于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判别方法成为需求。

综上所述,如何快速的识别轨迹与储层空间位置关系,降低现场导向工程师经验差异带来的影响,是及早进行轨迹控制,提高储层钻遇率的关键问题。当前解决此类问题的导向轨迹控制方法研究如下:

现有技术公开了页岩气水平井连续起伏型储层水平段地质导向轨迹控制方法,其中,通过在目的层顶界面和底界面的起伏变化点处设置标识点,结合入靶点和出靶点形成最优的轨迹控制路径,获得入靶点和各分段的井斜角,对连续起伏型储层水平段进行控制,但对于薄储层受地震分辨率限制,构造起伏识别难度大,且出现地层突变情况较频繁,人为控制难度非常大,该方法需要预先明确构造起伏波峰、波谷,同时导向工程师和定向工程师都具有较好的经验才能实现轨迹控制,实际过程中操作难度大。

现有技术公开了地质导向预警方法,其中,通过获取目地层深度模型、随钻测井曲线获得地层特性数据、钻头深度位置及导向预警分析数据,根据预警分析数据以及钻头在地层层位深度模型中的地层层位的特性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地质导向预警。该方法能够对均质地层之间特征变化显著的区域进行地质导向轨迹控制工作,但对薄层、地层变化特征不明显、钻头出层频率高的区域,受测量零长影响,反应较慢,识别难度大,难以做出及时的轨迹调整,储层钻遇率受影响大。

现有技术公开了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方法。其中,该方法在钻前应用地质、录井、测井、物探数据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判断地层倾角和储层属性进行三维轨迹设计,定向段通过随钻录井,不断修正地质模型,确保准确着陆,水平段随钻录井、测井、地震解释相结合,调整水平井轨迹。该方法介绍了导向轨迹控制用到的数据和流程,对定向段靶点修正、轨迹在储层中位置的预判及控制方法都没有涉及,在构造变化层段、储层较薄的情况下,无法快速给出轨迹预调整方法,难以实现储层高效钻遇效果。

现有技术公开了实时随钻伽马正演地质导向钻井方法。其中,该方法将地层模型与实钻井眼轨迹相结合,正演模伽马曲线并与实测对比,根据伽马测井探测范围与地层界面的接触关系对地层模型进行分解,基于地层中伽马射线的衰减规律,对模型分解后的每个区域在探测器位置的伽马射线通量分别进行分析和计算,为地层模型的更新和井眼轨迹的调整提供依据。该方法利用伽马曲线对比判断地质模型分段倾角变化,伽马射线能量衰减判断地层边界,但由于伽马测量仪器与钻头相距十米以上,判断钻头位于储层中位置滞后,且仅用伽马进行储层边界识别,数据单一,识别效率和精度都受影响,对轨迹控制和储层钻遇率影响较大。

现有技术公开了页岩气水平井快速精细地质导向方法。其中,该方法,建立井区二维、三维地质导向模型,利用待导向井与标准井、参考井的岩性、井斜、随钻伽马等特征,进行地层对比,采用三图一表判断钻头所处位置,随钻评价钻头所处位置是否处于优质页岩气层层段,判断初始地质模型是否适用,利用等厚对比法确定和调整A靶点,预测B靶点,控制水平段井眼轨迹。该方法利用标志层伽马曲线对比判断地质模型,基于等厚法确定靶点位置并进行轨迹调整,但仅能判断靶点位置,指导轨迹中靶,无法高效预判轨迹是否出层、位于地层中的位置关系,无法给出轨迹提前调整优化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及装置,实现对轨迹提前优化指导,提高储层钻遇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块已钻井的基础数据,对基础数据按角差值进行分类统计,得到钻头5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

利用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模拟钻头进出层,获得出入层时刻的钻井参数,并将对应于进出层时刻的随钻测量和录井数据进行回归标定处理,得到对应于钻头进出层时刻的第二特征集合;

利用第一特征集合及第二特征集合,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0利用修正处理后的地质模型,模拟钻头以不同角差下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获得对应于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的钻井参数、随钻测井和录井数据,并对对应于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的钻井参数,进行随钻测井和录井数据转换标定处理,得到第三特征集合;

获取实钻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并利用第三特征集合,对比实测数据进行轨迹调整处理,以完成轨迹优化。

5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基础数据按角差值进行分类统计,得到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包括:

对基础数据进行层划分,确定进出层角差范围;

对进出层角差范围进行一定度数区间的分段,得到不同角差段的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其中,第一特征集合由预设角差下进出层的钻井参数、0随钻测井参数、测井参数和录井参数组成。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获取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并利用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建立所述地质模型;

根据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确定轨迹着陆时入层的角度;

5根据定向与测量工具,确定钻头与测量仪器的空间关系。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特征集合及第二特征集合,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包括:

对比第一特征集合与第二特征集合,得到集合对比符合率;

若集合对比符合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装置,装置包括:

第一特征集合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块已钻井的基础数据,对基础数据按角差值进行分类统计,得到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

第二特征集合模块,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模拟钻头进出层,获得出入层时刻的钻井参数,并将对应于进出层时刻的随钻测量和录井数据进行回归标定处理,得到对应于钻头进出层时刻的第二特征集合;

模型修正模块,用于利用第一特征集合及第二特征集合,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

第三特征集合模块,用于利用修正处理后的地质模型,模拟钻头以不同角差下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获得对应于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的钻井参数、随钻测井和录井数据,并对对应于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的钻井参数,进行随钻测井和录井数据转换标定处理,得到第三特征集合;

轨迹优化模块,用于获取实钻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并利用第三特征集合,对比实测数据进行轨迹调整处理,以完成轨迹优化。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特征集合模块包括:

角差范围单元,用于对基础数据进行层划分,确定进出层角差范围;

第一特征集合单元,用于对进出层角差范围进行一定度数区间的分段,得到不同角差段的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其中,第一特征集合由预设角差下进出层的钻井参数、随钻测井参数、测井参数和录井参数组成。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地质模型模块,用于获取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并利用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建立所述地质模型;

入层角度模块,用于根据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确定轨迹着陆时入层的角度;

空间关系模块,用于根据定向与测量工具,确定钻头与测量仪器的空间关系。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模型修正模块包括:

对比符合率单元,用于对比第一特征集合与所述第二特征集合,得到集合对比符合率;

模型修正单元,用于若集合对比符合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能够解决薄储层、非均质储层钻进过程中出层后识别效率低,轨迹调整周期慢,水平段无效进尺多等难题,对于指导水平井提前进行轨迹优化调整,提高储层钻遇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特征集合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地质模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型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特征集合建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钻前地质模型及轨迹、钻具组合确定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钻穿层界面特征集合参数标定量建立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角差下钻进及随钻测量参数模拟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模拟特征数据组合准确率判断及实钻井验证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特征集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型修正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及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的执行主体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本发明能够解决薄储层、非均质储层钻进过程中出层后识别效率低,轨迹调整周期慢,水平段无效进尺多等难题,对于指导水平井提前进行轨迹优化调整,提高储层钻遇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图中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目标区块已钻井的基础数据,对基础数据按角差值进行分类统计,得到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

步骤S2,利用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模拟钻头进出层,获得出入层时刻的钻井参数,并将对应于进出层时刻的随钻测量和录井数据进行回归标定处理,得到对应于钻头进出层时刻的第二特征集合;

步骤S3,利用第一特征集合及第二特征集合,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

步骤S4,利用修正处理后的地质模型模拟钻头以不同角差下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获得对应于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的钻井参数、随钻测井和录井数据,并对对应于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的钻井参数进行随钻测井和录井数据转换标定处理,得到第三特征集合;

步骤S5,获取实钻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并利用第三特征集合,对比实测数据进行轨迹调整处理,以完成轨迹优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对基础数据按角差值进行分类统计,得到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包括:

步骤S21,对基础数据进行层划分,确定进出层角差范围;

步骤S22,对进出层角差范围进行一定度数区间的分段,得到不同角差段的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其中,第一特征集合由预设角差下进出层的钻井参数、随钻测井参数、测井参数和录井参数组成。

具体的,统计井轨迹钻出/入目的层情况,按照顶入、顶出、底出、底入四种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四种情况轨迹与地层倾角的角差,在不遇到断层情况,确定出/入层角差范围;将四种情况角差范围下测量的钻井参数、录井参数、随钻测井/量参数,以0.5度角差间距建立特征集合。

其中,利用地震、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建立钻前地质模型,确定钻井轨迹、钻具组合参数。

具体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获取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并利用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建立地质模型;

步骤S32,根据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确定轨迹着陆时入层的角度;

步骤S33,根据定向与测量工具,确定钻头与测量仪器的空间关系。

其中,根据搜集的地震、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建立区域的地质模型,模型包含断层裂缝、地层倾角、目的层精细分层、伽马、电阻率等属性;初步判断设计井轨迹着陆区域预计切入地层的角差范围;确定井下测量工具到钻头零长、定向工具角度,判断钻头实钻位置与测量位置。

具体的,钻速是最快速和直观的参数,识别钻头进/出层钻井速度变化;随钻测量参数是识别特征明显的分辨参数,识别测量工具钻进/出层的地层属性特征变化,通过零长和角差可判断钻头进/出层后位置。气测、岩屑录井根据迟到时间换算钻头破岩位置,记录钻头-地层空间位置的特征;已钻速为标准量,将其他特征响应回归到钻头破岩时间序列,反应钻头出/入目的层时特征,建立特征集合。

其中,对钻井轨迹及钻具组合参数进行钻穿层界面特征提取,得到钻穿层界面特征集合即为第二特征集合。

具体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利用第一特征集合及第二特征集合,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包括:

步骤S41,对比第一特征集合与第二特征集合,得到集合对比符合率;

步骤S42,若集合对比符合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

其中,利用钻穿层界面特征集合,对预设的钻头工作情况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得到模拟特征数据。

具体的,在地层模型下,数值仿真模拟钻头以不同角差下钻入/出地层钻速情况;根据钻头、随钻测量工具零长,判断不同角差下,测量工具所处地层位置,模拟伽马、电阻率等地层属性曲线;在去除迟到时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相变和油藏充注特点,利用均值法确定气测及岩屑录井特征数据,即模拟特征数据,建立第三特征集合。

其中,根据第三特征集合进行实钻井验证,得到验证结果,并利用验证结果进行轨迹优化处理。

具体的,将时间、目的层位置归位后的第三特征集合,作为指导随钻过程中钻头位于目的层中位置、与顶底界面关系的判断准则,指导轨迹提前调整,减少轨迹出层后造成无效进尺。

此外,实钻井验证具体过程包括:通过实钻过程获取的一定角差下钻井、地质录井和测井数据,进行当前钻头位置判别,指导轨迹进行调整,并预判调整后钻头位于目的层中的空间位置;预测下一步钻头钻进的特征数据,实现对第三特征集合的补充,并与实钻模拟数据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通过两步的迭代往复,实现轨迹优化控制。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判别方法,通过收集区域内已完钻直井、水平井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的地质录井、测井、钻井特征,根据轨迹钻穿目的层顶底时差异化角度,对钻遇层界面特征进行分类并建立数据集合;通过建立目的层及顶底地层地质模型,模拟地层与井轨迹不同角差下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的钻速、伽马、电阻率、气测等特征,建立不同角差下钻头与目的层界面相交的特征集合数据库,通过对随钻测量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判断钻头与储层边界关系,提前明确轨迹调整方向,将轨迹有效控制在储层内部,提高储层钻遇效果。

本发明能够针对薄储层、非均质储层钻进过程中出层后识别效率低,轨迹调整周期慢,水平段无效进尺多等难题,充分利用已钻井钻遇储层上下界面记录的地质、测井和钻井数据,快速判断钻头与储层边界空间位置关系,对于指导水平井提前进行轨迹优化调整,提高储层钻遇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基于已完钻直井、水平井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的地质、测井、钻井特征,将有限角差范围下轨迹钻穿目的层顶底的情况进行分类并建立对应特征集合,通过模拟建立不同角差下特征集合数据库,解决随钻测量数据记录与钻头钻遇层界面的时空延迟效应,判断钻头与储层边界关系,提前明确轨迹调整方向,促进非常规油气藏储层钻遇率提高,实现水平井钻井提质增效。

本发明属于钻井勘探开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判别方法。采用方法为根据已完钻的直井、水平井地质、测井、钻井数据,建立目的层与井轨迹在有限角差范围下钻遇地层顶底界面的组合特征集合,通过模拟建立不同角差下特征集合数据库,解决随钻测量数据记录与钻头钻遇层界面的时空延迟效应,多源数据高效判断钻头钻遇地层界面情况,提早进行轨迹调整预判,实现非常规储层高钻遇率目标。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判别方法流程图。

如图5所示,根据收集的已钻直井、水平井的井轨迹、钻井参数、底部钻具组合、地质分层、岩性描述、随钻测量和测井数据,在步骤N100,通过已钻井资料建立地层与井轨迹有限角差范围下,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特征集合。

以下将结合图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特征集合划分方法的步骤。

如图6所示,在步骤N110-步骤N130,统计井轨迹钻出/入目的层情况,按照顶入、顶出、底出、底入四种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四种情况轨迹与地层倾角的角差,在不遇到断层情况,确定出/入层角差范围;将四种情况角差范围下测量的钻井参数、录井参数、随钻测井/量参数,以0.5度角差间距建立特征集合;

如图5所示,在步骤N200,建立预钻井的钻前地质模型,结合钻井设计和实钻情况确定钻井轨迹、钻具组合参数,并说明各参数的使用方法。

以下将结合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钻前地质模型及轨迹、钻具组合确定及使用方法的步骤。

如图7所示,在步骤N210-步骤N230,根据搜集的地震、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建立区域的地质模型,模型包含断层裂缝、地层倾角、目的层精细分层、伽马、电阻率等属性;在定向着陆段,初步判断设计井轨迹着陆区域预计切入地层的角差范围;在水平段,根据井下测量工具到钻头零长、定向工具角度,计算角差下钻头实钻位置与测量位置的几何关系,在地质模型下明确钻头钻遇目的层边界时对应的测量地层属性。

如图5所示,在步骤N300,确定钻穿层界面特征集合参数的标定方法。

以下将结合图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钻穿层界面特征集合参数标定量建立的步骤。

如图8所示,在步骤N310-步骤N350,提取钻穿目的层界面特征参数,以钻头钻遇目的层界面为标准,对此时随钻测井、录井气测等多种数据进行归一整合,进行时间、空间序列标定,建立钻遇地层界面特征集合。钻速是识别穿层最快速和直观参数,识别钻头进/出层钻井速度变化;随钻测量参数是识别穿层特征明显的分辨参数,识别测量工具钻进/出层的地层属性特征变化,通过零长和角差可判断钻头进/出层后位置;气测、岩屑录井根据迟到时间换算钻头破岩位置,倒推钻头-地层空间位置的特征;已钻速为标准量,将其他特征响应回归到钻头破岩时间序列,反应钻头出/入目的层时特征,建立特征集合。

如图5所示,在步骤N400,确定不同角差下钻进及随钻测量参数模拟方法及流程。

以下将结合图9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模拟不同角差下钻进及随钻测量参数的步骤。

如图9所示,在步骤N410-步骤N450,通过数值仿真模拟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在地质模型下,模拟钻头以不同角差下钻入/出地层钻速情况;根据钻头、随钻测量工具零长,判断不同角差下,测量工具所处地层位置,模拟伽马、电阻率等地层属性曲线;在去除迟到时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相变和油藏充注特点,利用均值法确定气测及岩屑录井特征数据;

如图5所示,在步骤N500,建立模拟特征数据组合准确率判断方法,通过实钻井进行迭代验证。

以下将结合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模拟特征数据组合准确率判断方法和实钻井迭代验证的步骤。

如图10所示,在步骤N510-步骤N5100,通过区域已钻井识别目的层穿层钻、测、录井特征,建立有限角差下特征组合识别标准,确立区块地质模块和钻井工具等参数,进行实钻井模拟,扩展建立不同角差下特征识别组合,用标准特征组合对模拟进行表达,模拟后通过实钻对模拟效果进行验证。当验证效果差,修正模拟方法,重新进行模拟,当模拟效果好,可将模拟的结果对差异化角差下特征组合集进行扩展。同时,可通过模拟与实钻效果进行迭代综合分析,判断轨迹与目的层空间位置关系,指导轨迹提前优化,实现高储层钻遇率与轨迹平滑目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钻井、录井和随钻测井等多种数据,综合判断钻头出层风险;(2)利用钻井参数判断钻头出层,消除了常规随钻测量,受零长影响,出层判断滞后问题;(3)模拟建立不同角差下钻头切出目的层顶底数据集,消除了角差导致的随钻测量曲线差异化的特征表达;(4)根据零长和角差,可判断随钻测量仪器位于地层中位置,可通过模拟地层属性曲线与随钻测量地层属性曲线进行对比,进一步预判了钻头出层风险,提高井轨迹预判调整能力。综上,本发明能够解决薄储层、非均质储层钻进过程中出层后识别效率低,轨迹调整周期慢,水平段无效进尺多等难题,对于指导水平井提前进行轨迹优化调整,提高储层钻遇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装置包括:

第一特征集合模块10,用于获取目标区块已钻井的基础数据,对所述基础数据按角差值进行分类统计,得到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

第二特征集合模块20,用于利用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模拟钻头进出层,获得出入层时刻的钻井参数,并将对应于进出层时刻的随钻测量和录井数据进行回归标定处理,得到对应于钻头进出层时刻的第二特征集合;

模型修正模块30,用于利用第一特征集合及第二特征集合,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

第三特征集合模块40,用于利用修正处理后的地质模型,模拟钻头以不同角差下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获得对应于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的钻井参数、随钻测井和录井数据,并对对应于进出目的层顶底时刻的钻井参数,进行随钻测井和录井数据转换标定处理,得到第三特征集合;

轨迹优化模块50,用于获取实钻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并利用第三特征集合,对比实测数据进行轨迹调整处理,以完成轨迹优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第一特征集合模块10包括:

角差范围单元11,用于对基础数据进行层划分,确定进出层角差范围;

第一特征集合单元12,用于对进出层角差范围进行一定度数区间的分段,得到不同角差段的钻头钻遇目的层顶底界面时的第一特征集合;其中,第一特征集合由预设角差下进出层的钻井参数、随钻测井参数、测井参数和录井参数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3所示,装置还包括:

地质模型模块60,用于获取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并利用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建立地质模型;

入层角度模块70,用于根据地震与完钻井测录井资料,确定轨迹着陆时入层的角度;

空间关系模块80,用于根据定向与测量工具,确定钻头与测量仪器的空间关系。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模型修正模块30包括:

对比符合率单元31,用于对比第一特征集合与第二特征集合,得到集合对比符合率;

模型修正单元32,用于若集合对比符合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对预先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修正处理。

基于与上述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相同的申请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装置。由于该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该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基于出入层特征识别的轨迹与储层关系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能够解决薄储层、非均质储层钻进过程中出层后识别效率低,轨迹调整周期慢,水平段无效进尺多等难题,对于指导水平井提前进行轨迹优化调整,提高储层钻遇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如图15所示,该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110、输入单元120、音频处理器130、显示器160、电源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5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图15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5所示,中央处理器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100可执行该存储器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120向中央处理器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170用于向电子设备600提供电力。显示器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140包括缓冲存储器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100执行电子设备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143,该数据存储部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110即为经由天线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130耦合到扬声器131和麦克风132,以经由扬声器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相关技术
  • 油藏储层中井眼轨迹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基于对数域差异分布特征识别储层含烃砂岩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93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