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天线基站老化测试箱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一种天线基站老化测试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基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基站老化测试箱。

背景技术

现有5G或4G天线基站是指由多个天线阵列组成的,在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中,应该根据网络的覆盖要求、话务量分布、抗干扰要求和网络服务质量等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天线基站。然而,任何天线基站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热量会加速天线基站的老化速度,导致天线基站的实际使用寿命缩短;一般来说天线基站都是多个分布在空间内形成一个通讯系统进行使用;在整个通讯系统内工作的天线基站,如果操作人员无法预判该天线基站的使用寿命,很容易的导致整个通讯系统被损坏,整个系统被迫突然停止工作,甚至可能因为天线基站的突然损坏导致其他严重的后果。

因此,亟需一种用于测量天线基站使用过程中实际寿命的测试设备,以方便操作人员预判天线基站的使用寿命,及时检修运行系统的天线基站。

公开号为CN115913399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天线基站的老化测试设备包括箱体和密闭门,箱体包括测试腔、支撑柱、空气流道和空气循环装置,箱体设有测试腔,测试腔设有可供待测装置置入测试腔的存取口,存取口处设有密闭门,测试腔中安装有支撑柱;箱体的外壁与测试腔之间设有空气流道,测试腔的上端开设有均匀出气孔,测试腔的侧壁开设有均匀进气孔;均匀出气孔处设有空气循环装置,空气循环装置用于引导测试腔内的气体向上运动。本发明通过待测装置自行发热来作为测试腔内的热源来降低能耗;通过空气流道、空气循环装置、均匀出气孔和均匀进气孔的设置,使得空气在箱体内形成一个空气循环,从而起到使箱体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检测效果更好更稳定的作用。

上述装置虽然能使测试箱体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实现更好更稳定的检测效果,但是其空气循环装置设置在箱体内部,同样的体积下,箱体内的测试腔体积较小,只能允许数量较少的基站在测试腔内进行测试,测试效率低;而且上述装置的空气循环装置结构复杂,制造加工成本高;还有基站在测试前需要工作人员搬运入测试腔内,在测试完成后也需要手动搬出,虽然有滑动装置辅助基站在测试腔内进出,但这仅能辅助基站在测试腔内的移动,而基站的重量较大,加上测试之后的高温状态,在测试结束后要搬出基站尤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天线基站老化测试箱,空间利用率高,能同时测试更多的基站,提高效率,且方便基站的搬运。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天线基站老化测试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测试腔,箱体设有与测试腔相匹配的开口,开口处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密封门,所述箱体外设置有空气循环系统和控温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出风孔、进风孔和循环风道,所述出风孔和进风孔开设在箱体上与测试腔连通,所述循环风道设置在箱体外侧,循环风道连通出风孔和进风孔,所述循环风道内设有第一风机;所述控温系统包括吸风孔、吹风孔和封堵装置,吸风孔和吹风孔开设在循环风道上;所述封堵装置能够控制气流的流通量;封堵装置有三个,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吸风孔和吹风孔中,另一个设置在循环风道内且位于吸风孔和吹风孔之间;吹风孔上设有第二风机。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孔和进风孔设置在箱体同一侧壁的相对角上,出风孔位于进风孔的上侧。

作为优选,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外壳、若干封堵片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外壳外侧,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外壳与封堵片连接;所述封堵片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外壳内壁上;所有封堵片转至与外壳轴线垂直时,完全封堵外壳内部阻止气流从外壳内部通过。

作为优选,设有与测试腔相匹配的运送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座和基站支架,所述支撑座底部设有两根滑轨,底座顶部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第一滑道;所述基站支架设置在支撑座的顶部;底座和支撑座各自设有独立的推拉把手;所述测试腔底部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第二滑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滑道内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滚轮,位于第二滑道前端的若干第一滚轮作为主动轮,其余作为从动轮;主动轮设有凸起轴贯穿第二滑道侧壁,凸起轴上设有若干第一齿轮;测试腔底部设有直角电机,直角电机位于两个第二滑道之间,直角电机的输出轴与两侧第二滑道相对的两个主动轮连接;直角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若干第二齿轮;相邻的第一齿轮之间以及第二齿轮与其相邻的第一齿轮之间通过独立的传动链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顶部在滑轨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轴线垂直于滑轨的长度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基站支架包括若干竖杆,所述竖杆连接在支撑座上,竖杆顶部左右两侧连接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顶部设有若干轴承座,轴承座之间连接有丝杆,丝杆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上连接有滚珠滑块,滚珠滑块左右两侧连接有若干挂杆,所述挂杆上滑动连接有挂杆滑块,所述挂杆滑块底部连接有挂钩。

作为优选,所述竖杆上套装有滑筒,滑筒左右两侧连接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的前后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于第二横杆;两个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圆柱杆,从上往下圆柱杆到第二横杆的距离由近到远;竖杆上设有若干螺纹孔,滑筒上设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挂杆滑块设有轴向定位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箱体外侧设置空气循环系统,通过第一风机将测试腔内顶部的热空气从出风孔吸出,再由进风孔进入测试腔中的底部,可以加快测试腔内的空气循环,使得测试腔内部更快更均匀的实现升温;而空气循环系统设置在箱体外,则减少了对箱体的空间占用,使得同样体积下,箱体内的测试腔空间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基站同时进行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同时在循环风道上开设吸风孔和吹风孔,在循环风道内、吸风孔和吹风孔设置封堵装置组成控温系统,控温系统启动时,只有循环风道内的封堵装置不允许气体通过,其余封堵装置皆允许气体通过,这时外界气体依次通过吸风孔、循环风道和进风孔进入测试腔内,测试腔内的气体依次通过出风孔、循环风道和吹风孔排到外界,从而实现测试腔与外界不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带出其中的热量,实现测试腔的快速降温;需要启用空气循环系统时,封堵装置的封堵状态(是否允许气体通过)与上述相反;控温系统与空气循环系统共用循环风道,通过调整封堵装置的封堵状态即可切换空气循环系统和控温系统,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节约了制造成本。

2、设置了运送装置,并在测试腔内设置与支撑座底部滑轨相匹配的第二滑道,第二滑道内设置由直角电机驱动的主动轮和与之配合的从动轮,通过主动轮可以带动支撑座及其上的整个装置(包括基站)进出测试腔,这样在需要进行测试时,工作人员只要通过运送装置将基站运送到箱体处,然后通过支撑座上设置的推拉把手,将支撑座往前推进一小段距离(滑轨前端到第二滑道的距离),使其底部的滑轨与第二滑道接触,第二滑道的主动轮即可带动支撑座进入测试腔内部;测试结束后,第二滑道的主动轮会将支撑座运出,操作人员只要拉动支撑座上的推拉把手(拉动一小段距离),即可使支撑座脱离箱体,再拉动底座上的推拉把手,就能实现基站的运输,不论测试前和测试后,工作人员都不用进入测试腔内,避免了高温灼伤工作人员,不仅安全,而且操作简单且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基站支架的竖杆两侧设置第一横杆,第一横杆上设置轴承座、丝杆和滚珠滑块,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基站的大小调整滚珠滑块的位置,从而调整基站之间的间距,使得不同大小的基站都能保持设定的间距,提高本装置的适用性。

4、基站支架的挂杆上设置滑块,可以在要挂装基站时,先将滑块滑至最外端,向将基站挂在挂钩上之后,直接推动滑块将基站顶端推至指定位置,这样比工作人员直接提着笨重的基站将其顶端挂到相对靠内侧的挂钩上更加省力。

5、基站支架的竖杆上套装有滑筒,可以通过调节滑筒的高度,从而调节圆柱杆与基站的接触位置,对于不同大小的基站,可以通过这种调节,使所有基站的倾斜角度保持统一,同样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各种大小规格的基站都可以使用同一套基站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箱体外侧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封堵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4是运送装置的整体结构(未挂装基站)示意图;

图5是运送装置及测试腔底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名称:

1、箱体;

2、测试腔,21、出风孔,22、进风孔,23、第一风机;

3、循环风道,31、吸风孔,32、吹风孔,33、第二风机;

4、封堵装置,41、外壳,42、封堵片,43、第一驱动电机;

5、运送装置,51、底座,52、支撑座,53、滑轨,54、第一滑道,511、万向轮;

6、第二滑道,61、第一滚轮,611、凸起轴,612、第一齿轮,62、第二滚轮;

7、直角电机,71、第二齿轮;

8、传动链;

9、基站支架,91、竖杆,92、第一横杆,93、轴承座,94、丝杆,95、滚珠滑块,96、挂杆,97、挂杆滑块,98、挂钩,99、第二横杆,100、连接板,101、圆柱杆,102、轴向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发明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基站老化测试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测试腔2,箱体1设有与测试腔2相匹配的开口,开口处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密封门,所述箱体1外设置有空气循环系统和控温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出风孔21、进风孔22和循环风道3,所述出风孔21和进风孔22开设在箱体1上与测试腔2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孔21和进风孔22设置在箱体1同一侧壁的相对角上,出风孔21位于进风孔22的上侧,也就是出风孔21设置在右上角,进风孔22设置在左下角,需注意,出风孔21和进风孔22也可以不设置在同一侧壁上,比如进风孔22设置在前侧壁(以图1和图2的视角而言)的左下角,出风孔21设置在后侧壁(视角同上)的右上角。

所述循环风道3设置在箱体1外侧,循环风道3连通出风孔21和进风孔22,所述循环风道3内设有第一风机23,第一风机23设置在靠近进风孔22的位置,第一风机23用于将气体从出风孔21中吸出,再送入进风孔22中。

因为热空气漂浮在测试腔2的上方,冷空气沉于测试腔2底部,将出风孔21和进风孔22设置在相对角上,且出风孔21位于进风孔22的上侧,通过第一风机23将测试腔2顶部的热空气从出风孔21吸出,通过循环风道3再经进风孔22进入测试腔2底部,这样可以加速测试腔2内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得测试腔2内更快更均匀的升温。

所述控温系统包括吸风孔31、吹风孔32和封堵装置4,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开设在循环风道3上,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是循环风道3上设置的凸起的管道作为风孔,开设这两个风孔,使得循环风道3内的气体能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具体下文会详述。

所述封堵装置4能够控制气流的流通量(在本装置中,主要就是允许气流通过和完全阻止气流通过);封堵装置4有三个,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中,另一个设置在循环风道3内且位于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之间;吹风孔32上设有第二风机33。

在测试过程中,循环风道3内的封堵装置4允许气流正常通过,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中的封堵装置4则完全阻止气流通过,相当于封堵了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使循环风道3为一个完整封闭的管道,只进行测试腔2内的气体循环对流。

当测试结束后,需要对测试腔2进行降温时,循环风道3内的封堵装置4阻止气流通过,相当于将循环风道3分割成左右两个独立的管道;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中的封堵装置4允许气流通过,这样左侧的循环风道3通过第一风机23将外界空气通过吸风孔31吸入,并通过进风孔22进入测试腔2内,而测试腔2内的空气则被第二风机33通过出风孔21吸出,由吹风孔32排到外界空气中,这样就可以将测试腔2内的高温空气排出,并源源不断的向测试腔2内输入冷空气,不断带出测试腔2内的热量,从而实现快速降温。

空气循环系统和控温系统共用一个循环风道3,通过封堵装置4切换两个系统,两个系统的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而且两个系统设置在箱体1外侧,不占用箱体1体积,同样体积的箱体1内的测试腔2空间更大,能同时测试多个基站,提高了测试效率。

测试腔2内还可以设置插座为基站提供电源,也可以设置通孔和密封圈(同CN115913399B中所公开),使基站的插头能从外界获取电能。

如图3所示,所述封堵装置4包括外壳41、两个封堵片42(封堵片4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和第一驱动电机43,第一驱动电机43安装在外壳41外侧,第一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贯穿外壳41与封堵片42连接;所述封堵片42与第一驱动电机43连接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外壳41内壁上;所有封堵片42转至与外壳41轴线垂直时(比如将封堵装置4水平放置时(顶部开口朝上),外壳41的轴线就是竖直线),封堵片42完全封堵外壳41内部,阻止气流从外壳41内部通过;通过第一驱动电机43驱动封堵片42转动,从而调节气体流通量。

封堵装置4安装时,可以装在循环风道3、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的内部,这样安装需要确保外壳41与循环风道3、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的内壁相抵接触,处于密封状态,防止气体从缝隙处流过;也可以将循环风道3分为左右两段,分别与封堵装置4两侧的开口密封连接;而吸风孔31和吹风孔32,直接将封堵装置4密封连接在其开口处即可。

如图4和5所示,本发明还设有与测试腔2相匹配的运送装置5包括底座51、支撑座52和基站支架9,所述支撑座52底部设有两根滑轨53,底座51顶部设有与滑轨53相匹配的第一滑道54;所述基站支架9设置在支撑座52的顶部;底座51和支撑座52各自设有独立的推拉把手,方便推拉装置;所述测试腔2底部设有与滑轨53相匹配的第二滑道6;所述底座51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轮511。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滑道6内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滚轮61,位于第二滑道6前端的若干第一滚轮61作为主动轮,其余作为从动轮;只将前端部分的第一滚轮61作为主动轮,其余作为从动轮,可以节约动能,而前端的第一滚轮61能始终与滑轨53保持接触(直至滑轨53完全脱离第二滑道6);

主动轮设有凸起轴611贯穿第二滑道6侧壁,凸起轴611上设有若干第一齿轮612;测试腔2底部设有直角电机7,直角电机7位于两个第二滑道6之间,直角电机7的输出轴与两侧第二滑道6相对的两个主动轮连接;直角电机7的输出轴上设有若干第二齿轮71;相邻的第一齿轮612之间通过传动链8传动连接,第二齿轮71与其相邻的第一齿轮612之间也通过独立的传动链8传动连接,但每两个齿轮之间连接的传动链8与连接其他齿轮的传动链8都是相互独立的。

所述第一滑道54和第二滑道6的顶部在滑轨5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二滚轮62,所述第二滚轮62轴线垂直于滑轨53的长度方向,第二滚轮62能防止支撑座52发生偏移,第二滚轮62始终与滑轨53侧壁相抵接触,不影响其滑动,又能防止其在前进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发生偏移。

需注意,第一滑道54内也可以设置若干第一滚轮61,减小滑轨53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通过直角电机7驱动主动轮转动,从而使第一滚轮61上的滑轨53能被带动在第二滑道6内前后移动,这样工作人员在测试前,只要推动支撑座52上的推拉把手,将支撑座52连同基站支架9和基站一起向前推动一小段距离(为滑轨53前端到第二滑道6的距离),当滑轨53进入第二滑道6后,就可在主动轮的作用下,带动支撑座52及其上装置进入测试腔2;当测试完成后,直角电机7反转,即可通过主动轮将支撑座52及其上装置移出测试腔2,出腔前,先将底座51移动到箱体1的开口处,使第一滑道54正对着滑轨53的位置,这样被移出的支撑座52上的滑轨53就能落入其中,最后拉一小段距离,使支撑座52完全脱离箱体1即可;测试完成的基站如果需要移动到其他地方,通过底座51上的推拉把手推动底座51带动整个运送装置5移动即可。

如图4和7所示,所述基站支架9包括若干竖杆91,所述竖杆91连接在支撑座52上,竖杆91顶部左右两侧连接有第一横杆92;第一横杆92顶部设有若干轴承座93,轴承座93之间连接有丝杆94,丝杆94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为了更好的展示主要部件,第二驱动电机在附图中省略未画),丝杆94上连接有滚珠滑块95,本实施例中,只为前后端的滚珠滑块95设置了丝杆94,中间的滚珠滑块95直接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横杆92上,因为通过调节前后端的滚珠滑块95就能调节相邻基站的间距,当然也可以为中间的滚珠滑块95设置匹配的丝杆94和轴承座93;

滚珠滑块95左右两侧连接有两根挂杆96(也可以只设置一根,只有一根的话设置成棱柱杆,优选还是设置成两个或更多,以提高稳定性,防止挂杆滑块97绕着挂杆96转动),所述挂杆96上滑动连接有挂杆滑块97(也就是挂杆滑块97同时套装在两个挂杆96上),所述挂杆滑块97底部连接有挂钩98,基站挂装在挂钩98上。

所述挂杆滑块97设有轴向定位装置102(为现有技术),轴向定位装置102用于控制挂杆滑块97能否在挂杆96上移动,这样能保持基站的稳定,不会在移动过程中晃动,偏离设定位置。

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丝杆94转动,从而使滚珠滑块95沿着丝杆94前后移动,进而带动挂钩98上挂装的基站前后移动,这样对于不同大小的基站,能灵活调整相邻基站之间的间距,这样不管基站大小,都能保持设定的间距,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所述竖杆91上套装有滑筒(滑筒未在附图中展示出来),滑筒左右两侧连接有第二横杆99,第二横杆99的前后端连接有连接板100,所述连接板100垂直于第二横杆99;两个连接板100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圆柱杆101,采用转动连接,防止基站与圆柱杆101接触过程中基站表面发生磨损;从上往下圆柱杆101到第二横杆99的距离由近到远(也就是两个圆柱杆101的轴线连成的面呈一个倾斜的状态,两个圆柱杆101的位置关系具体如图7所示);

竖杆91上设有若干螺纹孔(未在图中展示),滑筒上设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通孔,通过定位螺栓与螺纹孔配合实现滑筒的固定。

圆柱杆101与基站相抵接触,而圆柱杆101的设置方式,使得基站能保持一定的倾角,滑筒可以带动第二横杆99(也就带动圆柱杆101)上下移动,调节圆柱杆101与基站的接触位置,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基站,使不同规格的基站都能处于设定的倾角进行测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基站老化测试箱工作原理如下:

测试前,先将挂杆滑块97移动到挂杆96的最外端,工作人员将基站挂装在挂钩98上,然后推动挂杆滑块97至挂杆96的内端的指定位置,通过轴向定位装置102锁紧挂杆滑块97;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滚珠滑块95移动,将相邻基站的间距调整至设定值,调整滑筒位置,使基站的倾角为设定值(如果基站的具体规格已知,滚珠滑块95和滑筒也可以提前调整,更省力方便),然后通过推动运送装置5至箱体1的开口处,将支撑座52推入测试腔2内,由直角电机7驱动主动轮将支撑座52移入测试腔2内部。

此时,空气循环系统开启,控温系统关闭(通过封堵装置4实现,前文已交代不再赘述),关闭密封门,基站通电后开始工作产生大量热量,空气循环系统加速测试腔2内气体对流,进行内循环,快速实现均匀升温。

完成测试后,空气循环系统切换为控温系统,实现外界空气与测试腔2内的空气进行持续交换,从而带走测试腔2内的热量,实现测试腔2内的快速降温,当温度达到合适值后,打开密封门,直角电机7反转,通过主动轮将支撑座52送出测试腔2,落入底座51上,完成整个测试过程。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33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