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加热泵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一种加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泵。

背景技术

带加热功能的加热泵,一般具有泵盖、泵壳、叶轮、加热体,其中叶轮位于泵壳内部,加热体伸入泵壳内部对液体进行加热。由于加热体是浸入于液体中,一般的安全装置无法检测到加热体的温度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安装压力开关来检测是否处于干烧状态,成本较高,安装复杂,安全性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的加热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泵,包括壳体,加热体、安全装置,所述壳体具有本体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材料不同,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导热材料;

所述加热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壳体密封设置,所述第二段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导热连接,所述安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安全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导热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壳体具有本体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导热材料,加热体的第二段的至少部分与第一连接部导热连接,安全装置与第一连接部导热连接,如此,当加热体处于干烧状态时,加热体的高温可通过第一连接部传递至安全装置,如此,安全装置能用于检测加热体干烧,安全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加热泵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加热泵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加热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加热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热泵的壳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加热泵的局部剖面简易示意图;

图7为加热泵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加热泵的壳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加热泵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简易示意图。

其中:加热泵10、壳体11、本体部111、顶壁部1111、侧壁部1112、第一连接部112、第一侧113、第二侧114、第二连接部115、第三连接部116、安装孔117、加热体12、第一段121、接线部1211、第二段122、配合部1221、延伸部1222、折弯部1223、安全装置13、温控器14、容纳腔15、叶轮16、进口管17、出口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加热泵10可应用于家用电器,尤其为洗碗机。

参照图1-图6,图1、图2示意出一种加热泵10的结构,加热泵10包括壳体11,加热体12、安全装置13。所述壳体11具有本体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2,所述本体部11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12材料不同,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包括导热材料;其中本体部111的材料可以为耐高温的且防阻燃的塑料材料。其中导热材料可以为金属。

加热泵10的进口管17、出口管18和壳体11连接,进口管17、出口管18和壳体11可以通过一体形成,或者通过组装固定。

所述加热体12具有第一段121和第二段122,所述壳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3和第二侧114,所述第一段12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1的第一侧113,所述第二段122位于所述壳体11的第二侧114,所述第一段121与所述壳体11密封设置,所述第二段12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导热连接,所述安全装置13位于所述壳体11第一侧,所述安全装置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导热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段121和第二段122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段121和第二段122也可以通过连接而成。

本文中,第一段121和壳体11密封包括通过焊接、胶粘等方式实现第一段121和壳体11的密封连接或固定。

本文中,导热连接包括直接接触,也包括通过导热胶等间接接触方式。

本实施方式加热泵10的本体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2采用不同的材料,通过第一连接部112与安全装置13导热连接,如此,当加热体12处于干烧状态时,加热体12的高温可通过第一连接部112传递至安全装置13,如此,安全装置13能用于检测加热体12干烧,安全性能较好。本体部111采用和导热材料,例如金属材料不同的其他材料,减少导热材料用料,降低材料使用成本。

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与所述本体部111一体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与所述本体部111注塑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为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嵌件一体注塑形成。如此,第一连接部112与本体部111为整体结构,加工简单。

所述加热泵1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15,所述第二连接部115和所述本体部111一体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115和所述本体部111材料不同,所述第二连接部115包括导热材料;

所述壳体11具有安装孔117,所述第一段12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117,第一段121贯穿安装孔117,所述第二连接部115的至少部分为所述安装孔117对应的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115与所述第一段121的至少部分密封固定。

所述第二连接部115为环形,所述本体部111围绕所述第二连接部115外周,所述第二连接部115形成所述安装孔117,所述第二连接部115与所述第一段121的至少部分通过焊接固定或者通过密封胶固定。

第二连接部115可以与本体部111通过注塑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为以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嵌件一体注塑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115为金属,本体部111为塑料,第一段121贯穿第二连接部115,并且第一段121可以与第二连接部115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如此,简化第一段121与本体部111之间的密封方式,且密封效果较好。

所述第一段121为直段,所述第二段122为弧段,且所述第一段121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安装孔117的内径。在安装时,加热体12的第一段121穿过安装孔117,加热体12外壁与安装孔117对应的壁部之间密封固定。

加热体12可以为加热管形式,加热体12具有两个端部,其中第一段121为两个且位于两端部,所述第一段121具有接线部1211,所述接线部1211与所述安全装置13串联。加热管的接线部1211位于本体部111的相对远离第二段122的一侧,方便接线部1211和安全装置13的连接。

第二段122为盘管形式,第二段122具有配合部1221和延伸部1222,所述延伸部1222连接所述第一段121和所述配合部1221,所述配合部1221与第一连接部112导热连接,在所述壳体11的高度方向,所述延伸部122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第二段122通过配合部1221、第一连接部112检测加热体12的温度,在加热体12加热温度过高时,通过与第一连接部112连接的安全装置13进行实现过热保护,具有安全保障性。

具体的,所述延伸部1222具有折弯部1223,所述折弯部122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段121,在所述壳体11的高度方向,所述折弯部1223沿所述壳体11的高度方向的下端相对所述配合部1221远离所述本体部111。在该实施方式中,配合部1221位于相对远离折弯部1223的一侧。

当然,作为其他实施方式,配合部1221也可以是第二段122中任意一段凸起部,该凸起部向本体部111凸出。

应当明白,图3示意出一种加热管的形式,但加热管的具体盘绕方式可以有多种。

所述加热泵1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116,所述第三连接部116和所述本体部111一体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116和所述本体部111材料不同,所述第三连接部116包括导热材料;所述第三连接部116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分隔设置,所述本体部111一体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116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

所述加热泵10具有温控器14,所述温控器14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16导热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116与所述加热体12间隔设置。

第三连接部116用于和温控器14接触用于感测第三连接部116的温度,第三连接部116的一侧为液体容纳腔15,如此,第三连接部116可用于传递液体容纳腔15内液体的温度,如此,温控器14可用于监测液体容纳腔15内液体的温度,以对该加热泵10进行电控制。

所述温控器14与所述安全装置13串联连接;当温控器14感测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温控器14会将电路断路,以对加热泵10进行过热保护,提高加热泵10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16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不小于2cm,使得第一连接部112感测的温度对第三连接部116的影响较小,更利于温控器14的温度控制。

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111一体形成,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111注塑形成,第三连接部为金属,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为以所述第三连接部为嵌件一体注塑形成。如此,第三连接部与本体部111为整体结构,加工简单。

参照图2,所述加热泵10在壳体11背向所述安全装置13的一侧具有容纳腔15,所述第二段122位于所述容纳腔15;第二段122在容纳腔15中通电后加热,第二段122能够用于对容纳腔15中的液体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泵10具有叶轮16,所述叶轮16位于所述容纳腔1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为壳体背向容纳腔的一侧,第二侧为壳体面向容纳腔的一侧。第一侧、第二侧例如为外侧、内侧。

第二段122与叶轮16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叶轮16的转动不会接触到第二段122。

加热泵10的本体部111为塑料,可以通过注塑一次性形成,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包括泵盖、泵壳的加热泵10而言,结构更为简单。同时背景技术中的加热泵10是分体结构,在泵盖和泵壳的密封部分需要进行特殊的结构或材料处理,工艺复杂。

所述本体部111具有顶壁部1111和侧壁部1112,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5、第三连接部116位于顶壁部1111,如此,安全装置13、温控器14和加热体12的接线部1211电连接在顶壁部1111,电连接更为方便,外形简洁,节省材料。

上述加热泵10在异常情况下过度加热,导致温控器14通过第三连接部116感测的温度过高时,温控器14断开加热体12的电路。在温控器14失效,例如加热泵10缺水的极端情况下,加热体12会干烧过热,此时安全装置13通过第一连接部112感测的温度后断开加热泵10的电路,进一步保证加热泵10的电安全性。在加热体12干烧过热时,壳体11还可以为阻燃塑料,耐高温性好,在干烧时高热的情况下,可以保护极限状态下加热泵10不会起火,安全系数更高。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7和图8,加热泵10包括壳体11,加热体12、安全装置13。所述壳体11具有本体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2,所述本体部11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12材料不同,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为金属;其中本体部111的材料可以为耐高温的且防阻燃的塑料材料。

所述加热体12具有第一段121和第二段122,所述壳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3和第二侧114,所述第一段12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1的第一侧113,所述第二段122位于所述壳体11的第二侧114,所述第一段121与所述壳体11密封设置,所述第二段12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导热连接,所述安全装置13和所述第二段122分设于所述壳体11两侧,所述安全装置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导热连接。

所述本体部111具有顶壁部1111和侧壁部11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位于所述侧壁部1112,所述第一段121与所述顶壁部1111密封固定,第三连接部116位于顶壁部1111。

加热泵10可以包括壳体11和底部壳体11(未图示),底部壳体11和壳体11密封固定,壳体11的一侧为容纳腔15,容纳腔15由底部壳体11形成。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9和图10,加热泵10包括壳体11,加热体12、安全装置13。所述壳体11具有本体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2,所述本体部11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12材料不同,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为金属;其中本体部111的材料可以为耐高温的且防阻燃的塑料材料。

所述加热体12具有第一段121和第二段122,所述壳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3和第二侧114,所述第一段12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1的第一侧113,所述第二段122位于所述壳体11的第二侧114,所述第一段121与所述壳体11密封设置,所述第二段12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导热连接,所述安全装置13和所述第二段122分设于所述壳体11两侧,所述安全装置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导热连接。

所述本体部111具有顶壁部1111和侧壁部11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第三连接部116位于所述侧壁部1112,所述第一段121与所述顶壁部1111密封固定。壳体11具有容纳腔15,叶轮16位于该容纳腔15。加热泵10的本体部111为塑料,可以通过注塑一次性形成,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包括泵盖、泵壳的加热泵10而言,结构更为简单。同时背景技术中的加热泵10是分体结构,在泵盖和泵壳的密封部分需要进行特殊的结构或材料处理,工艺复杂。

加热体12可以为加热管形式,加热体12具有两个端部,其中第一段121为两个且位于两端部,所述第一段121具有接线部1211,所述接线部1211与所述安全装置13串联。加热管的接线部1211位于本体部111的相对远离第二段122的一侧,方便接线部1211和安全装置13的连接。

第二段122为盘管形式,第二段122具有配合部1221和延伸部1222,所述延伸部1222连接所述第一段121和所述配合部1221,所述配合部1221与第一连接部112导热连接,在所述壳体11的高度方向,所述延伸部122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第二段122通过配合部1221、第一连接部112检测加热体12的温度,在加热体12加热温度过高时,通过与第一连接部112连接的安全装置13进行实现过热保护,具有安全保障性。

具体的,所述延伸部1222具有折弯部1223,所述折弯部122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段121,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11的高度方向,延伸部1222与顶壁部1111之间的距离近似相等,近似相等包括10%范围内。此时折弯部1223具有大于80°的角度a。由于加热管内部有电阻丝,折弯部1223角度过小时,电阻丝在加热管内部容易堆积,在通电时容易引起短路等情况,另外加热管为金属体,折弯角度过小,也对加工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增加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合部1221可以在盘形管的外周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热管还可以为多层盘形结构,配合部1221就可以在多层盘形管的外周部,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2可以为一个,两个配合部1221均与第一连接部112接触,用于更为精准地检测加热管的温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2还可以有多个,安装装置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点的监测更利于加热泵10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33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