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7:31


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化除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

背景技术

零碳建筑的使用是一种全新的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现代化模式,零碳建筑以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上海世博会零碳馆等著名,每种零碳建筑内部都需安装新风净化除湿设备来使得室内湿度保持在使人体感受适中的程度,在除湿设备进行工作时,空气冷凝后形成的微小水滴通过排水管向室外排出造成浪费,与零碳建筑的生态化理念不符,且新风净化除湿设备进出风口通常位于设备两端,使得设备不能实现嵌入式安装,与零碳建筑生态简朴的设计风格不符,影响零碳建筑的整体生态化美观程度。

因此,需要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包括:

设备外壳,其上连接有安装座;

进风室,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部左侧位置,所述进风室为双通道进风结构;

除湿室,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部右侧位置,所述除湿室与所述进风室相连通,所述除湿室为柱状设计;以及

净化室,设置于所述进风室双通道结构中部位置,且所述净化室与所述除湿室相连通。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室包括:进风通道,其内部等距布设有检测仪,室内风口与室外风口分别与上下两组所述进风通道相连通,且连通处均安装有风机进行室内风与室外风的吸进。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除湿室包括:

外柱体,其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外壳内部,且所述外柱体内壁上设置有干燥层;

内柱体,通过中心轴固定于所述设备外壳内部,所述内柱体外壁上圆周布设有除湿组件,所述干燥层与所述除湿组件之间形成吸风通道,所述内柱体内壁与所述中心轴之间形成送风通道;以及

转筒,转动套设于所述中心轴外壁之上,且所述转筒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顶球。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吸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分别安装有吸风装置与送风装置,且所述吸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内风向相反,所述吸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室相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与所述净化室相连通。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除湿组件包括:

连接座,圆周布设与所述内柱体外壁上;

风管,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内部,且所述风管一端与弧形管相连通,另一端与除湿轮相连通;

风道,开设于所述弧形管两端位置;

除湿板,螺旋式圆周布设于所述除湿轮内部,且相邻两组所述除湿板间形成除湿风道并与所述吸风通道相连通;以及

内部装有营养棉的集液腔,设置于所述除湿轮中心位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除湿板上开设有与之螺旋形状相对应的液槽,所述集液腔外壁上圆周开设有集液口,且所述集液口与所述液槽一一对应相连通。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净化室包括:

净化外壳,设置于所述进风室上下两进风结构中部位置;

净化内壳,设置于所述净化外壳内部,且与其之间形成风腔,所述风腔与所述送风通道相连通;

杀菌灯,转动设置于所述净化内壳内部;以及

排风口,与所述净化内壳内部左侧位置的排风道相连通。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排风口通过连接管道与零碳建筑内部各部位新风口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将混合风中水蒸气以水的形式析出,凝结于除湿板表面,随后将聚集流入液槽,最终流入集液腔中被营养棉吸入保存,后续该营养棉可被取出作为一些特定植物的培养皿来进行培养且省去浇水操作,符合零碳建筑的生态化理念。

本发明可将整个设备的首端进风口与末端出风口设置在该设备的一侧,实现该设备吊装或嵌入式安置两种安装方式,若选择嵌入式安置,则可大幅度提高零碳建筑所倡导的生态化美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除湿室截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液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净化室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外壳;2、进风室;21、进风通道;22、室内风口;23、室外风口;24、检测仪;3、除湿室;31、外柱体;32、干燥层;33、内柱体;34、除湿组件;341、连接座;342、风管;343、弧形管;344、风道;345、除湿轮;346、除湿板;347、集液腔;348、液槽;35、吸风通道;36、转筒;37、顶球;38、送风通道;4、净化室;41、净化外壳;42、净化内壳;43、风腔;44、杀菌灯;45、排风口;5、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式零碳建筑新风净化除湿设备,包括:

设备外壳1,其上连接有安装座5;

进风室2,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1内部左侧位置,所述进风室2为双通道进风结构;

除湿室3,设置于所述设备外壳1内部右侧位置,所述除湿室3与所述进风室2相连通,所述除湿室3为柱状设计;以及

净化室4,设置于所述进风室2双通道结构中部位置,且所述净化室4与所述除湿室3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风室2包括:进风通道21,其内部等距布设有检测仪24,室内风口22与室外风口23分别与上下两组所述进风通道21相连通,且连通处均安装有风机进行室内风与室外风的吸进。

本实施例中,室内风口22置于室内,室外风口23通过管道与室外相连通,在该设备工作时,风机(由零碳建筑日常所储蓄能源驱动)向进风通道21内分别吸入室内风与室外风,需要注意的是,室内风与室外风在流经进风通道21时,需接受检测仪24的检测,检测仪24主要对其进行有毒物质含量的浓度测定,若检测异常则发生报警,室内人员即可快速暂停此设备的运行。

进一步,所述除湿室3包括:

外柱体31,其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外壳1内部,且所述外柱体31内壁上设置有干燥层32;

内柱体33,通过中心轴固定于所述设备外壳1内部,所述内柱体33外壁上圆周布设有除湿组件34,所述干燥层32与所述除湿组件34之间形成吸风通道35,所述内柱体33内壁与所述中心轴之间形成送风通道38;以及

转筒36,转动套设于所述中心轴外壁之上,且所述转筒36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顶球37。

进一步,所述吸风通道35与所述送风通道38分别安装有吸风装置与送风装置,且所述吸风通道35与所述送风通道38内风向相反,所述吸风通道35与所述进风室2相连通,所述送风通道38与所述净化室4相连通。

作为较佳实施例,吸风装置(由零碳建筑日常所储蓄能源驱动)将进风室2内的室内风与室外风吸入吸风通道35进行混合,随后混合风通过除湿组件34的除湿操作后流入送风通道38,随即送风装置(由零碳建筑日常所储蓄能源驱动)会将已除湿混合风沿送风通道38送入净化室4以待净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吸风与送风的风向流动相反,即可将整个设备的首端进风口与末端出风口设置在该设备的一侧,实现该设备吊装或嵌入式安置两种安装方式,若选择嵌入式安置,则可大幅度提高零碳建筑所倡导的生态化美观程度。

进一步,所述除湿组件34包括:

连接座341,圆周布设与所述内柱体33外壁上;

风管342,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341内部,且所述风管342一端与弧形管343相连通,另一端与除湿轮345相连通;

风道344,开设于所述弧形管343两端位置;

除湿板346,螺旋式圆周布设于所述除湿轮345内部,且相邻两组所述除湿板346间形成除湿风道并与所述吸风通道35相连通;以及

内部装有营养棉的集液腔347,设置于所述除湿轮345中心位置。

进一步,所述除湿板346上开设有与之螺旋形状相对应的液槽348,所述集液腔347外壁上圆周开设有集液口,且所述集液口与所述液槽348一一对应相连通。

作为较佳实施例,在该设备运行过程中,转筒36始终进行匀速转动,带动顶球37与之进行同步转动,顶球37在转动过程中会依次推动弧形管343沿连接座341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将除湿轮345推出,使其与吸风通道35内的未除湿混合风接触,除湿轮345为其内置蓄电池驱动,该蓄电池由零碳建筑外墙顶所均匀紧密覆盖的太阳能储能板进行储能并转化为电能来进行充电,除湿轮345与未除湿混合风接触后,其自身开始转动,螺旋设置的除湿板346在转动过程中将未除湿混合风卷入除湿轮345中,需要注意的是,除湿板346内部设置有除湿蒸发片,该除湿蒸发片使得未除湿混合风温度急剧降低,达到其露点温度,混合风中水蒸气以水(微小量)的形式析出,凝结于除湿板346表面,随后将聚集流入液槽348,随着除湿板346的继续转动,最终流入集液腔347中被营养棉吸入保存,后续该营养棉可被取出作为一些特定植物的培养皿来进行培养且省去浇水操作,符合零碳建筑的生态化理念。

进一步,所述净化室4包括:

净化外壳41,设置于所述进风室2上下两进风结构中部位置;

净化内壳42,设置于所述净化外壳41内部,且与其之间形成风腔43,所述风腔43与所述送风通道38相连通;

杀菌灯44,转动设置于所述净化内壳42内部;以及

排风口45,与所述净化内壳42内部左侧位置的排风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风口45通过连接管道与零碳建筑内部各部位新风口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在除湿室3内完成除湿操作后的已除湿混合风将由送风通道38流入风腔43内部,随后已除湿混合风将通过净化内壳42上的净化过滤膜网进行净化操作后流入净化内壳42内部空间,在杀菌灯44的加热杀菌作用下进行最后的杀菌操作,随后由排风口45排出后流经连接管道向零碳建筑内各部位排出,完成一整个净化除湿流程,需要注意的是,杀菌灯44自身可储备由零碳建筑墙顶太阳能储能板传输来的热能,并在其运行时进行热能释放完成加热杀菌操作。

具体实施时,风机向进风通道21内分别吸入室内风与室外风并进行有毒物质浓度检测,随后吸风装置将室内风与室外风吸入吸风通道35进行混合,混合风通过除湿组件34的除湿操作后流入送风通道38,随即送风装置将已除湿混合风沿送风通道38送入净化室4以待净化,净化完成后的已除湿混合风将通过排风口45排出后流经连接管道向零碳建筑内各部位排出,完成一整个净化除湿流程。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45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