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发声器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发声器件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主要分为单振动系统和双振动系统两种模式,其中,双振动系统模式的发声器件主要包括固定于盆架的用于发出低音的第一振动系统和固定于磁路系统用于发出高音的第二振动系统。

相关技术的双振动系统模式的发声器件中,第一振动系统与第二振动系统通过封闭式结构形成的相互隔离的导声通道进行出声,产生高音的第一振动系统往往会使用到更小的导声通道,另一方面,封闭式结构还会使得发声器件的排水性能降低,使得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发出的高音频带过窄、排水性能不足,导致发声器件在进水环境下的声学性能降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振动系统模式下声学性能更优的发声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导声通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由顶盖、上盖、底盖组合形成;所述发声单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共同形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包括:

第一盆架,所述第一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壳体;

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的第一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磁路系统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环绕所述第二磁间隙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

第二盆架,所述第二盆架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的顶部;

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的第二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以及,

导电嵌件,所述导电嵌件从所述磁路系统的底部贯穿至所述磁路系统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振膜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音圈电连接;

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并将所述前声腔分隔成第一前声腔和第二前声腔,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上盖、所述底盖的侧壁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前声腔,所述壳体的所述顶盖与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前声腔,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第一前声腔连通;所述第二盆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缺口以及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间隔相对,且所述第一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尺寸;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皆将所述第二前声腔与所述第一前声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第二盆架靠近所述导声通道的一侧,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导声通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皆为由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向下凹陷形成,且所述第一缺口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的深度,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导电嵌件的远离所述第二振膜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后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呈环状的上夹板、下夹板、主磁钢、第一副磁钢、极芯以及第二副磁钢,所述上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副磁钢,并与所述第一盆架固定连接;所述主磁钢呈环状且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所述第一副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且环绕所述主磁钢设置,所述主磁钢与所述第一副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所述极芯包括呈环状并叠设固定于所述主磁钢的极芯本体和由所述极芯本体的内周侧向远离所述下夹板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延伸部,所述极芯延伸部环绕所述导电嵌件;

所述第二副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极芯本体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副磁钢环绕所述极芯延伸部并相互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二副磁钢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的副极芯,所述副极芯呈环状且环绕所述导电嵌件,所述第二盆架与所述副极芯的外周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动系统还包括第一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包括呈环状的用于充当所述第一振动部的骨架本体以及由所述骨架本体的外周缘向下弯折延伸的骨架固定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膜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折环、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环的内侧且呈环状的第二折环以及由所述第一折环的内周缘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折环的外周缘且呈环状的第一振动部,所述第一折环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二折环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副磁钢远离所述主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一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一振动部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折环的内周缘夹设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与所述主磁钢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二振动部、由所述第二振动部的外周缘向外延伸且呈环状的第三折环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第二球顶,所述第三折环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第一副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导声通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由顶盖、上盖、底盖组合形成;所述发声单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共同形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第一盆架,所述第一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壳体;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的第一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磁路系统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环绕所述第二磁间隙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第二盆架,所述第二盆架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的顶部;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的第二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以及,导电嵌件,所述导电嵌件从所述磁路系统的底部贯穿至所述磁路系统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振膜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音圈电连接;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并将所述前声腔分隔成第一前声腔和第二前声腔,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上盖、所述底盖的侧壁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前声腔,所述壳体的所述顶盖与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前声腔,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第一前声腔连通;所述第二盆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缺口以及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间隔相对,且所述第一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尺寸;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皆将所述第二前声腔与所述第一前声腔连通。所述发声器件在高音振动系统中设置了具有对侧缺口设计的第二盆架,其中较大的第二缺口与前声腔连通,使得高音气流从被背对导声通道的方向出来后与前腔汇合,延长了高音气流的传导通道,进而提高了发声器件的高音频带,改善了高频音效;较小的第一缺口正对于导声通道设置,使得发声器件能够通过第一缺口提高排水效率,提高了发声器件在进水环境的声学性能以及可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图4为沿图1中B-B线的剖示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声器件中第二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100,所述发声器件100包括壳体1及发声单体2。

所述壳体1具有收容空间,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导声通道14。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发声器件100的组装,所述壳体1具体由顶盖11、上盖12、导声通道14、底盖13组成。

所述发声单体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发声单体2固定于所述壳体1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导声通道14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导声通道14与所述前声腔共同形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2固定于所述壳体1后,发声单体2与底盖13共同形成后腔。所述发声单体2包括第一盆架21、第一振动系统22、磁路系统23、第二盆架24、第二振动系统25以及导电嵌件26:

所述第一盆架21支撑固定于所述壳体1,并用于支撑第一振动系统22和磁路系统2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盆架21为金属片围成的环状结构。

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2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21的第一振膜221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振膜221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2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2用于发出低频声音。

所述磁路系统23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21,所述磁路系统23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间隙236和第二磁间隙237,所述第一磁间隙236环绕所述第二磁间隙237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音圈222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236内。

所述第二盆架24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23的顶部,用于支撑第二振动系统25。

所述第二振动系统25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24远离所述磁路系统23的一侧的第二振膜251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振膜251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252,所述第二音圈252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237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振动系统25用于发出高频声音。

即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2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25共用所述磁路系统23,通过所述磁路系统23的驱动分别产生不同频段的声音。

所述导电嵌件26贯穿设置有导电端子261,所述导电嵌件26从所述磁路系统23的底部贯穿至所述磁路系统23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振膜251的下方,并通过所述导电端子261与所述第二音圈252电连接。而所述第一音圈222的电信号则通过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21的导电件224实现供电。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盆架24远离所述磁路系统2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1,并将所述前声腔分隔成第一前声腔和第二前声腔,其中,且所述壳体1的上盖12、底盖13的侧壁与发声单体2之间共同围成第一前声腔,所述壳体1的顶盖11与发声单体2共同围成第二前声腔,所述导声通道14与所述第一前声腔连通;所述第二盆架24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振膜251的振动方向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缺口241以及第二缺口242,所述第一缺口241与所述第二缺口242间隔相对,且所述第一缺口24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缺口242的尺寸;所述第一缺口241和所述第二缺口242皆将所述第二前声腔与所述第一前声腔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音圈252驱动所述第二振膜251振动发出高音的情况下,第二前声腔产生的高音气流通过所述第一缺口241、所述第二缺口242传导至第一前声腔中,进而通过导声通道14发出高频声音。为了实现这样的设计,在所述第二盆架24上设缺口时,第二振膜251的周缘(第二振膜24的固定部)需要适应性地成形为缺口的样子,以实现第二振膜251周缘固定贴合于所述第二盆架24。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241位于所述第二盆架24靠近所述导声通道14的一侧,所述第二缺口242位于所述第二盆架24远离所述导声通道14的一侧。所述第一缺口241和所述第二缺口242设置在不同位置,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其中,所述第一缺口241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二盆架24靠近所述导声通道14的一侧,使得高音气流能够在不通过第一前声腔传导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缺口241传输至导声通道14,在第二前声腔进水的情况下,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水汽能够通过高音气流的作用被带出第二前声腔,并通过导声通道14排出,从而提高发声器件100的排水性能,优化进水环境下的声学效果;所述第二缺口242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二盆架24远离所述导声通道14的一侧,此时第一前声腔与第二前声腔连通,使得高音气流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缺口242传导至第一前声腔中,由于第一前声腔空间远大于第二前声腔空间,使得高音气流的频带得到扩展,在声音气流最终传出到导声通道14时,能够提高发声器件100的高频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241和所述第二缺口242皆为由所述第二盆架24远离所述磁路系统23的一端向下凹陷形成,且所述第一缺口241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缺口241的深度,所述第一缺口24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缺口242的宽度。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所述第一缺口241的开口大小小于所述第二缺口242。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第一缺口241和所述第二缺口242设置在不同位置,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其中,第一缺口241用于辅助排水,第二缺口242用于扩宽前声腔的高音频带,为了保证第一缺口241的开口设计不会过大地影响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本实施方式将第一缺口241的开口相对于第二缺口242设置得较小,使得高音气流能够更多地通过较大开口的第二缺口242传导至前声腔中,而具有较小开口的第一缺口241能够在不过多泄露高频气流的前提下满足发声器件100的排水性能要求。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路系统23环绕所述导电嵌件26设置,所述导电嵌件2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音圈252,所述导电嵌件26的远离所述第二振膜24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后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1。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发声单体2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并环绕所述导电嵌件26设置的下夹板27,所述下夹板27盖设于所述通孔并外露于所述壳体1,这种结构的设置是在保证同样的后腔体积情况下,可以使磁路系统23充分利用壳体1厚度的空间,使得发声器件做得更薄;

所述磁路系统23还包括主磁钢231、第一副磁钢232、极芯233、第二副磁钢234以及上夹板235,所述上夹板235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副磁钢232,并与所述第一盆架21固定连接;所述主磁钢231呈环状且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27,所述第一副磁钢232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27且环绕所述主磁钢231设置,所述主磁钢231和所述第二副磁钢234共同与所述第一副磁钢232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236;

所述极芯233包括呈环状并叠设固定于所述主磁钢231的极芯本体2331和由所述极芯本体2331的内周侧向远离所述下夹板27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延伸部2332,所述极芯延伸部2332环绕所述导电嵌件26;

所述第二副磁钢234叠设固定于所述极芯本体2331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副磁钢234环绕所述极芯延伸部2332并相互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237。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磁路系统23的磁场性能,所述磁路系统23还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二副磁钢234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2的一侧的副极芯238,所述副极芯238呈环状且环绕所述导电嵌件26,所述第二盆架24与所述副极芯238的外周侧连接,这样的设计有效减少了第二副磁钢234的磁力线的流失。所述第二盆架24的内周侧与所述副极芯238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提高第二盆架24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2还包括第一骨架223,所述第一骨架223包括呈环状的用于充当所述第一振动部2213的骨架本体2231以及由所述骨架本体2231的外周缘向下弯折延伸的骨架固定部2232。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膜221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折环221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环2211的内侧且呈环状的第二折环2212以及由所述第一折环2211的内周缘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折环2212的外周缘且呈环状的第一振动部2213,所述第一折环2211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21,所述第二折环2212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副磁钢232远离所述主磁钢231的一侧;所述第一音圈222固定于所述第一振动部2213靠近所述磁路系统23的一侧。所述第一振膜221顶部还设有环状的第一球顶2214。所述第二折环2212的内周缘夹设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24与所述主磁钢231之间。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振膜251包括第二振动部2511、由所述第二振动部2511的外周缘向外延伸且呈环状的第三折环2512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振动部2511的第二球顶2513,所述第三折环2512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24远离所述第一副磁钢232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252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25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导声通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由顶盖、上盖、底盖组合形成;所述发声单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共同形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第一盆架,所述第一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壳体;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的第一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磁路系统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环绕所述第二磁间隙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第二盆架,所述第二盆架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的顶部;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的第二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以及,导电嵌件,所述导电嵌件从所述磁路系统的底部贯穿至所述磁路系统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振膜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音圈电连接;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并将所述前声腔分隔成第一前声腔和第二前声腔,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上盖、所述底盖的侧壁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前声腔,所述壳体的所述顶盖与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前声腔,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第一前声腔连通;所述第二盆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缺口以及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间隔相对,且所述第一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尺寸;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皆将所述第二前声腔与所述第一前声腔连通。所述发声器件在高音振动系统中设置了具有对侧缺口设计的第二盆架,其中较大的第二缺口与前声腔连通,使得高音气流从被背对导声通道的方向出来后与前腔汇合,延长了高音气流的传导通道,进而提高了发声器件的高音频带,改善了高频音效;较小的第一缺口正对于导声通道设置,使得发声器件能够通过第一缺口提高排水效率,提高了发声器件在进水环境的声学性能以及可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发声器件
  • 发声器件
  • 发声器件
  • 发声器件
  • 发声器件
  • 发声器件及发声器件的装配同心度监测方法
  • 发声器件的振动系统及发声器件
技术分类

0612011648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