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净化组件和空调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30


净化组件和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用净化组件和一种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需要,现有的空调多个配备有IPD模块(净化除尘模块),但是相关技术中的IFD模块未能实现标准化设计,整体的通用性较差,使得IFD模块不能适配空调的不同的进风口。其次,相关技术中的IFD模块的负离子发射器单元也多设计在模块的边缘位置,整体的隐蔽性差且容易被触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净化组件,该净化组件实现了标准化和防呆设计,整体的通用性好,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净化组件的空调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净化组件的至少部分为对称结构并具有对称轴线,所述净化组件包括:

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沿着所述对称轴线延伸;

负离子单元,所述负离子单元包括负离子导线和多个用于发射负离子的发射口,多个所述发射口沿着所述对称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负离子导线嵌设于所述过线槽内并与多个所述发射口电性相连;

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对接拼合设置,所述净化单元设于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之间,且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净化单元的外侧并设有多个避让孔,多个所述发射口一一对应的配合在多个所述避让孔处。

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组件实现了标准化和防呆设计,整体的通用性好,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关于所述对称轴线对称布置,所述过线槽位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在所述对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相对布置;

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均包括多个第一集尘片和多个第二集尘片,所述第一单元的多个所述第一集尘片和所述第二单元的多个所述第一集尘片均与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单元的多个所述第二集尘片和所述第二单元的多个所述第二集尘片均与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单元的多个所述第一集尘片和多个所述第二集尘片在正交于所述对称轴线的方向上一一交替排布,所述第二单元的多个所述第一集尘片和多个所述第二集尘片在正交于所述对称轴线的方向上一一交替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组件包括高压单元,所述净化单元的端部设有关于所述对称轴线对称布置的避让槽,所述高压单元装配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净化单元包括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高压单元相连并沿着所述净化单元的周向边缘延伸敷设,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一导线均与所述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负离子导线与所述高压单元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其中一者与所述高压单元设于所述净化单元的同一端并沿着所述避让槽的槽壁延伸敷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导线包括多个子导线,多个所述子导线的数量与多个所述发射口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子导线的一端均与所述高压单元电连接,多个所述子导线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发射口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上均设有多个过流孔,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的多个所述过流孔的分布形式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形状匹配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位于所述净化单元的外侧,所述第一盖上设有扣手部,所述扣手部用于供人手伸入或把持;

和/或,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卡接配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净化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包括:

风机总成,所述风机总成包括风机壳,所述风机壳设有进风口;

空调侧板,所述空调侧板集成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布置,且所述进风格栅的周向边缘和所述进风口的口沿止抵或止口密封对接,所述净化组件嵌设于所述空调侧板并位于所述进风格栅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和所述空调侧板的其中一者设有插接部,其中另一者设有插孔,所述净化组件的至少一侧通过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插孔的插接配合与所述空调侧板相连;

和/或,所述净化组件和所述空调侧板的其中一者设有卡扣,其中另一者设有凸台,所述净化组件的至少一侧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凸台的卡接配合与所述空调侧板相连;

和/或,所述净化组件和所述空调侧板的其中一者设有弹片,其中另一者设有连接片,所述净化组件通过所述弹片和连接片的止抵接触实现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壳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所述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处均设有所述空调侧板和所述净化组件,且两个所述进风口处的所述净化组件相同以使两个所述净化组件可位置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总成包括:

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转动装配于所述风机壳内,所述离心风轮的吸风口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布置,且所述离心风轮用于在转动时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风机壳内;

防护格栅,所述防护格栅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防护格栅为环形并具有内孔,所述进风口半径R的上限值和所述内孔的半径r满足关系: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格栅的格栅间隙的下限值大于20mm,所述半径R和所述半径r的差值不小于25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净化组件垂直于对称轴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机壳和净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进风格栅的设置示意图。

图8是图4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4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进风格栅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机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风机总成的右侧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风机总成的左侧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进风格栅的格栅间隙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净化组件100;

净化单元11;第一单元111;第二单元112;过线槽113;避让槽114;第一导线115;第二导线116;连接导线117;

负离子单元12;负离子导线121;子导线1211;

第一盖13;避让孔131;扣手部132;

第二盖14;

高压单元15;

过流孔16;

插接部17;

连接片18;

卡扣19;

空调侧板200;

进风格栅21;第一横向边211;第二横向边212;第一纵向边213;第二纵向边214;侧板通孔22;弹片23;插孔24;

风机总成300;

风机壳31;进风口311;第一横向挡边3111;第二横向挡边3112;第一纵向挡边3113;第二纵向挡边3114;出风口312;第一壳313;第二壳314;

离心风轮32;

防护格栅33;内孔331;格栅孔332;

电机34;

支架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组件100包括净化单元11,负离子单元12,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

需要说明的是,净化组件100的外观对称并具有对称轴线,例如,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可视为净化组件的外观壳体,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均为对称结构,且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的对称轴线可以在净化组件100的厚度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的平行布置。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组件100的整体可以为对称结构并具有对称轴线,净化组件100的各个部分(净化单元11、负离子单元12、第一盖13、第二盖14)可以均关于对称轴线对称布置,从而使得净化组件100的部件从外部至内部均呈对称结构。

净化单元11具有可以为静电除尘单元并在使用中具有静电除尘的效果。净化单元11可以为对称结构并具有对称轴线,该对称轴线也可视为净化组件的对称轴线。例如,净化单元11大体可以为矩形板状,净化单元11的长度方向可以为上下方向,净化单元11的对称轴线可以为净化单元11沿上下方向的中轴线。如图2所示,净化单元11设有过线槽113,过线槽113可以为矩形长槽并沿着对称轴线延伸。

负离子单元12包括负离子导线121和多个发射口,多个发射口沿着对称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例如,如图1所示,负离子单元12可以包括三个发射口,三个发射口的一部分均可以嵌设在过线槽113内,且三个发射口可以沿着上下方向等间隔排布。使用时,三个发射口均可以向外发射负离子,从而起到净化室内空气和杀菌消毒的作用。

负离子导线121嵌设于过线槽113内并与多个发射口电性相连,如图2所示,负离子导线121可以从过线槽113的底部的槽口穿入过线槽113内并沿着过线槽113的延伸方向延伸敷设。负离子单元12的每个发射口均可以与对应位置的负离子导线121电性相连。

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对接拼合设置,净化单元11设于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之间,且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的其中一者位于净化单元11的外侧并设有多个避让孔131,多个发射口一一对应的配合在多个避让孔131处。

具体地,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拼合对接,其中第一盖13可以位于净化单元11的外侧(使用时朝向空调设备外部的一侧),第二盖14可以位于净化单元11的内侧(使用时朝向空调设备内部的一侧)。第一盖13上可以设有多个避让孔131,避让孔131的数量可以与发射口的数量相同,安装时,每个发射口可以从避让孔131处伸出,从而避免了第一盖13对发射口进行遮挡的情况。

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对净化单元11和负离子单元12的防护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净化组件100的一体化和模块化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组件100,净化组件100的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对称性,从而使得净化组件100能够匹配空调设备的不同侧的安装点位的装配,实现了标准化和防呆设计,整体的通用性好,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另外,负离子单元12的多个碳刷头(可视为发射口)布置在净化组件100的对称轴线上,从而避免了净化组件100在装配至不同方位时存在偏置的问题,即当净化组件100分别装配在空调设备的左侧或右侧时,发射口必然存在偏向前侧或后侧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结构的一致性,也保证了负离子发生的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净化单元11包括第一单元111和第二单元112,第一单元111和第二单元112关于对称轴线对称布置,过线槽113位于第一单元111和第二单元112之间。由此,使得净化单元11可以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第一单元111和第二单元112),两个独立部分本身可以为非对称结构,从而可以简化净化单元11的整体设计,也方便了过线槽113的形成和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单元11包括第一导线115和第二导线116,第一导线115和第二导线116在对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相对布置,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导线115可以设于净化单元11的下侧并可以沿着净化单元11的下边缘延伸敷设,第二导线116可以设于净化单元11的上侧并可以沿着净化单元11的上边缘延伸敷设。

第一单元111和第二单元112均包括多个第一集尘片和多个第二集尘片,第一单元111的多个第一集尘片和第二单元112的多个第一集尘片均与第一导线115电连接,且第一单元111的多个第一集尘片和多个第二集尘片在正交于对称轴线的方向(前后方向)上一一交替排布。第一单元111的多个第二集尘片和第二单元112的多个第二集尘片均与第二导线116电连接,且第二单元112的多个第一集尘片和多个第二集尘片在正交于对称轴线的方向(前后方向)上一一交替排布。

当第一导线115和第二导线116内通电后,第二导线116和第一导线115之间会产生电压,进而可以使得第二集尘片和第一集尘片产生静电作用,从而使得净化组件100起到静电除尘净化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线115可以为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其中一者,第二导线116可以为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其中另一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线115和第二导线116的其中一者也可以为零电势的接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2所示,净化组件100包括高压单元15,高压单元15具体可以为高压包,净化单元11的底端可以设有避让槽114,避让槽114可以为矩形槽并关于净化单元11的对称轴线对称布置。高压单元15则嵌设在避让槽114内。这种将高压单元15也布置在净化单元11的对称轴线上的设计可以简化线路的走线,也可以提升净化组件100整体的美观度。

净化单元11包括连接导线117,连接导线117与高压单元15相连并沿着净化单元11的周向边缘延伸敷设,第二导线116和第一导线115均与连接导线117电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连接导线117可以与高压单元15的后侧相连,且连接导线117可以沿着净化单元11的下边缘、后边缘延伸敷设。第一导线115和第二导线116的后端均可以与连接导线117电性相连。由此,借由连接导线117可以直接向第一导线115和第二导线116提供电能。

如图2所示,负离子导线121可以与高压单元15顶侧电连接,从而方便了负离子导线121从高压单元15引入过线槽113内,方便了负离子导线121的走线敷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线115和第二导线116的其中一者与高压单元15设于净化单元11的同一端并沿着避让槽114的槽壁延伸敷设。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导线115和高压单元15均可以设于净化单元11的底侧,其中第一导线115的中间部分可以沿着避让槽114的槽壁延伸敷设,即第一导线115的中部可以为U型并可以与避让槽114的槽型相适配。从而既保证了第一导线115敷设的紧凑性,也可以避免与高压单元15等的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上均设有多个过流孔16,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的多个过流孔16的分布形式与第一单元111和第二单元112的形状匹配对应。例如以第二盖14为例,如图2所示,第二盖14上可以设有多个过流孔16,多个过流孔16大体可以呈矩阵状排布,其中位于避让槽114上方的过流孔16的孔径较大,与避让槽114位于同一水平的过流孔16的孔径则较小并设有两个,且避让槽114可以位于这两个孔径较小的过流孔16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盖13上的多个过流孔16和第二盖14上的多个过流孔16可以一一相对布置,由此,外部的空气可以首先经由第一盖13上的多个过流孔16流至净化单元11处,然后可以经由第二集尘片和第一集尘片之间的缝隙流至第二盖14的过流孔16处,最后可以经由第二盖14的过流孔16流出净化组件100,保证了净化组件100整体的过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离子导线121包括多个子导线1211,多个子导线1211的数量与多个发射口的数量相同,例如,如图3所示,子导线1211可以设有三根,三根子导线1211的底端均与高压单元15电连接,三根子导线1211的长度不同,且三个子导线1211的顶端可以分别与不同高度的发射口电连接。从而可以实现每个发射口供电的独立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13位于净化单元11的外侧,第一盖13上设有扣手部132,扣手部132用于供人手伸入或把持。例如,如图1所示,扣手部132可以为扣手槽,扣手部132可以设于第一盖13的顶侧,使用时,扣手部132可以供人手插入,从而方便了净化组件100的安装、搬运和拆卸。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净化组件100。如图4至图5所示,空调设备可以为柜式空调、移动空调等,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空调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包括空调外壳和风机总成300,风机总成300安装在空调外壳内,如图6所示,风机总成300包括风机壳31,风机壳31上设有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风机壳31内可以安装有风机(可视为后续的电机34和离心风轮32)等,使用时,风机可以在风机壳31内转动,从而可以将外界的空气经由进风口311抽入风机壳31内,然后可以经由出风口312排出风机壳31,从而满足了空调的进风的使用需要。

空调外壳可以包括一些空调侧板200,空调侧板200可以为左侧板或右侧板,空调侧板200上设有进风格栅21,进风格栅21可以一体成型的设于空调侧板200,且进风格栅21与进风孔正对布置,由此,外界空气可以首先流经进风格栅21,然后可以经由进风孔进入风机壳31内。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格栅21可以为方框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格栅21也可以为圆形、三角型等其他形状。进风格栅21具有边框,该边框可视为进风格栅21的周向边缘,且该边框可以与风机壳31的进风口311的口沿密封贴合对接,具体地,进风格栅21的边框的一部分可以采用接触止抵的方式与进风口311的口沿密封配合,边框的另一部分则可以采用止口配合的方式与进风口311的口沿密封配合。

进风格栅21可以内嵌在空调侧板200内侧,进风格栅21和空调侧板200之间可以限制出凹槽,净化组件100嵌设于该凹槽内,且净化组件100位于进风格栅21的外侧。使用时,外界空气可以首先流经净化组件100,借由净化组件100可以实现对气流的净化除尘,净化后的气流可以流入风机壳31内,从而保证了空气的清洁度。

由此,保证了进风格栅21和风机壳31之间的周圈的密封性,净化组件100采用嵌入的方式装配在空调侧板200内,也使得净化组件100和进风格栅21之间具有密封性,从而保证了整体的密封效果,避免了气流从侧向外溢的情况,进而保证了整体的进风量,提升了空调整体的运行性能。由于避免了气流外溢,也避免了外溢的气流容易产生较大的风噪的情况,提升了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进风格栅21整体为方框状,进风格栅21具有第一横向边211、第二横向边212、第一纵向边213和第二纵向边214,第一横向边211和第二横向边212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布置,其中第一横向边211位于第二横向边212的上方,第一纵向边213和第二纵向边214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布置,其中第一纵向边213位于第二纵向边214的左侧。

第一横向边211和第二横向边212与进风口311的口沿止抵密封,第一纵向边213和第二纵向边214的其中一者与进风口311的口沿止抵密封,其中另一者与进风口311的口沿止口密封。

具体地,如图6所示,风机壳31的进风口311可以为方型,风机壳31包括第一横向挡边3111、第二横向挡边3112、第一纵向挡边3113、第二纵向挡边3114,第一横向挡边3111、第二横向挡边3112、第一纵向挡边3113、第二纵向挡边3114形成进风口311的口沿。

其中第一横向挡边3111和第二横向挡边3112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布置,其中第一横向挡边3111位于第二横向挡边3112的上方,第一纵向挡边3113和第二纵向挡边3114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布置,其中第一纵向挡边3113位于第二纵向挡片的左侧。

如图9所示,第一横向挡边3111的端面与第一横向边211止抵密封,第二横向挡边3112的端面与第二横向边212止抵密封。如图8所示,在前后方向上,进风格栅21可以位于第一纵向挡边3113和第二纵向挡边3114之间,且进风格栅21的第一纵向边213的外周面可以与第一纵向挡边3113的内壁面止抵贴合密封,进风格栅21的第二纵向边214可以设有凹止口,第二纵向挡边3114可以嵌入凹止口内并与进风格栅21的第二纵向边214密封配合。由此,保证了进风格栅21和风机壳31之间对接的周向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侧板200设有侧板通孔22,至少部分进风格栅21设于侧板通孔22内。如图10所示,侧板通孔22可以为矩形孔,侧板通孔22沿着空调侧板200的厚度方向贯穿空调侧板200,进风格栅21可以设于侧板通孔22内并与侧板通孔22的孔壁相连。需要说明的是,进风格栅21邻近侧板通孔22的内孔331口设置,进风格栅21可以仅一部分位于侧板通孔22内,也可以全部均位于侧板通孔22内。

净化组件100嵌设于侧板通孔22内,例如,净化组件100的外周壁可以与侧板通孔22的孔壁止抵接触,从而可以实现净化组件100和空调侧板200之间的周向密封性。净化组件100和进风格栅21的进风侧(朝向外部的一侧)密封对接,从而保证了净化组件100和进风格栅21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避免了气流外溢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组件100和空调侧板200的其中一者设有插接部17,其中另一者设有插孔24,净化组件100的至少一侧通过插接部17和插孔24的插接配合与空调侧板200相连。

例如,如图10所示,插孔24可以设于空调侧板200的侧板通孔22的孔底壁上,插孔24可以设有多个,具体可以设有两个、三个、四个等数量,且多个插孔24可以沿着前后方向间隔排布。如图11所示,插接部17可以一体成型于净化组件100的底侧,插接部17的数量可以与插孔24的数量相同。

安装净化组件100时,可以将多个插接部17一一对应的插接装配至多个插孔24内,从而可以实现净化组件100的底侧和空调侧板200的安装固定,提升了安装和拆卸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组件100和空调侧板200的其中一者设有卡扣19,其中另一者设有凸台,净化组件100的至少一侧通过卡扣19和凸台的卡接配合与空调侧板200相连。

例如,如图11所示,净化组件100的顶侧可以设有多个卡扣19,卡扣19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空调侧板200的侧板通孔22的孔顶壁上可以一体成型有多个凸台(未示出),凸台的数量与卡扣19的数量相同。安装净化组件100时,多个卡扣19可以与多个凸台一一对应卡接配合,从而可以实现净化组件100的顶侧与空调侧板200的安装固定,也进一步提升了净化组件100安装和拆卸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组件100和空调侧板200的其中一者设有弹片23,其中另一者设有连接片18,净化组件100通过弹片23和连接片18的止抵接触实现电连接。

例如,如图10所示,空调侧板200的侧板通孔22的孔底壁上可以设有两个弹片23,两个弹片23可以沿着前后方向间隔排布。如图11所示,连接片18可以矩形片,连接片18可以设于净化组件100的底侧,连接片18的数量与弹片23的数量相同。当净化组件100安装在空调侧板200的侧板通孔22内后,两个连接片18可以与两个弹片23止抵接触,从而可以实现净化组件100和空调侧板200的电连接,满足了向净化组件100供应电能的使用需要。

可选地,多个弹片23和多个插孔24可以沿着前后方向一一交替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壳31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进风口311,两个进风口311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如图6所示,每个进风口311处均装配有空调侧板200和净化组件100。从而满足了双侧进风的使用需要,进一步保证了进风量并提升了空调整体的运行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进风口311处的净化组件100相同以使两个净化组件100可位置互换。具体地,空调外壳可以包括两个空调侧板200,两个空调侧板200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两个空调侧板200上的侧板通孔22的规格可以相同,每个侧板通孔22内均设有一个进风格栅21和一个净化组件100,两个净化组件100的规格和形状可以相同,由此,可以使得任意一个净化组件100均可以装配在任意一个空调侧板200的侧板通孔22内,实现了净化组件100安装的防呆设计,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总成300包括离心风轮32和防护格栅33,其中离心风轮32大体可以为多翼式风轮并大体可以为圆筒状,离心风轮32的内部为空腔,在沿着离心风轮32的轴向上,离心风轮32的一端可以为封闭结构,另一端可以敞口,敞口形成离心风轮32的吸风口。

离心风轮32转动装配于风机壳31内,离心风轮32的吸风口与风机壳31的进风口311相对布置,离心风轮32的吸风口的径向尺寸大体可以与风机壳31的进风口311的径向尺寸相当,例如,进风口311可以设于风机壳31的右侧,离心风轮32的吸风口可以朝向右侧并与进风口311正对布置,且离心风轮32的吸风口的口径可以略大于进风口311的口径,由此,可以使得离心风轮32能够被风机壳31所遮挡隐藏。

使用时,离心风轮32的转动可以使得外部空气沿着轴向并经由吸风口流入离心风轮32的空腔内,然后可以经由离心风轮32的径向流出离心风轮32,从而满足了吸气的使用需要。

防护格栅33设于进风口311处,例如,防护格栅33可以一体成型与风机壳31并遮挡在进风口311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格栅33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卡接装配等方式固定在风机壳31上。如图12和图13所示,防护格栅33整体可以为圆环状并具有位于中心的内孔331,内孔331可以为圆孔。进风口311的半径R的上限值和内孔331的半径r满足关系:1

具体地,进风口311可以为圆孔状,进风口311的半径R和内孔331的半径r的比值可以为1.2、1.3、1.5、1.8、1.9、2.0、2.2、2.3、2.5、2.8、3等。在该比值范围内,即是人手从内孔331伸入风机壳31内,由于防护格栅33在径向的尺寸限制,人手也不容易触及到离心风轮32,起到了防护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防护格栅33的环形设计,可以在起到防护效果的同时,能够兼具较大的通风量,从而充分满足了较大的进风量的使用需要。其次,也可以减轻重量和材料消耗,起到优化成本的效果。另外,通过进风格栅21和防护格栅33的两层防护设计可以进一步避免人手、异物等进入风机总成300的风机壳31内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径R和半径r的差值不小于10mm。例如,半径R和半径r的差值可以为10mm,15mm,16mm,18mm,20mm等。由此,可以使得防护格栅33的内孔331和进风口311的口沿之间的间距足够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格栅33设有多个格栅孔332,每个格栅孔332在沿防护格栅33的径向上的宽度尺寸不超过10mm。例如,如图13所示,格栅孔332在沿防护格栅33的径向上的宽度尺寸可视为尺寸L,尺寸L具体可以为5mm、8mm、9mm、10mm等。由此,可以避免手指等经由格栅孔332伸入风机壳31内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格栅孔332为弧形孔,多个格栅孔332分为多个格栅孔组,多个格栅孔组沿着内孔331的周向间隔排布,每个格栅孔332均包括多个沿着防护格栅33的径向间隔排布的格栅孔332,且每个格栅孔组内的多个格栅孔332可以同心布置。由此,保证了防护格栅33各向的一致性和通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心风轮32、进风口311、防护格栅33均为圆环状并同心布置。由此,使得防护格栅33在各个方位均具有大体一致的防护效果,也保证了各个方位通风的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壳31设有出风口312和两个进风口311,两个进风口311在沿离心风轮32的轴向上相对布置,出风口312位于两个进风口311之间,且每个进风口311处均设有防护格栅33。具体地,其中一个进风口311可以设于风机壳31的左侧,另一个进风口311可以设于风机壳31的右侧,出风口312可以设于风机壳31的顶侧。使用时,外部空气可以经由两个进风口311同时向风机壳31内供应气流,而风机壳31内的气体则可以经由出风口312排出,从而充分满足了较大的进风量的使用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总成300包括电机34和支架35,支架35设于一个进风口311处,与支架35位于同一进风口311处的防护格栅33集成于支架35或与支架35相连,例如,如图14所示,支架35可以安装在左侧的进风口311处,左侧防护格栅33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支架35连接固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左侧的防护格栅33也可以与支架35一体成型。

电机34设于支架35,例如,电机34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支架35的中部,电机34的输出轴可以与防护格栅33同心布置,且电机34的输出轴与离心风轮32相连。使用时,可以通过电机34驱使离心风轮32转动,从而满足了对离心风轮32驱动的使用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风机壳31可以分体设置并包括两部分,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壳313和第二壳314,第一壳313和第二壳314在离心风轮32的轴向(左右方向)上对接布置,借由第一壳313和第二壳314的对接可以拼合成一个风机壳31,两个进风口311的其中一者设于第一壳313,其中另一者设于第二壳314。

电机34和支架35设于第一壳313,且在沿着离心风轮32的轴向上,第一壳313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二壳314的宽度尺寸。由于安装有电机34和支架35的一侧会受到一定的遮挡,风机壳31的左侧的进风口311的进风量会小于右侧的进风口311的进风量,第一壳313和第二壳314的宽度尺寸的不同可以适配这种进风量不同的差异性,从而充分满足了进风的使用需要。

其次,离心风轮32的整体轴向尺寸要大于电机34的轴向尺寸,第一壳313的宽度尺寸较小可以完全满足电机34的安装需要,第二壳314的较宽的宽度尺寸则可以满足离心风轮32的安装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格栅21的格栅间隙的下限值大于20mm,如图15所示,格栅间隙的下限值可视为进风格栅21的格栅孔332的最小孔径M,当该最小孔径M大于20mm时,例如,可以为20mm、25mm、30mm等,半径R和半径r的差值不小于25mm。由此,可以避免人手等经由较大的格栅孔332伸入防护格栅33的内孔331内的情况,充分保证了防护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6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