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湿帘支架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湿帘支架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湿帘支架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湿帘为蒸发加湿器的一部分,蒸发加湿器是一种通过蒸发水分来增加室内湿度的设备,具有增加室内温度、净化空气等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蒸发加湿器在工作时,水泵抽水后依靠布液器对湿帘结构进行布液湿润,布液器开设有多个下水孔,由于下水孔密集而多,无法保证每个下水孔流速一致;并且,由于湿帘的自身材料导致的吸水性存在差异化,无法保证湿帘能吸水均匀;另外,传统的湿帘支架的两侧是没有接水部件的,当湿帘部件的吸水面没有及时吸收水流时,水会流往湿帘部件的一侧或两侧而掉落。由于以上原因,会导致湿帘部件的表面有局部区域干燥、没有湿透,从而直接影响加湿器的加湿量大小。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湿帘存在湿润不均匀和浪费水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帘支架及具有其的加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的湿帘存在湿润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湿帘支架,包括:多个外接水部件,各个外接水部件用于环绕湿帘设置;各个外接水部件具有朝向湿帘设置的外导向面,外导向面环绕湿帘设置,沿位于湿帘上的水流的流动方向,外导向面逐渐靠近湿帘设置;多个外接水部件沿位于湿帘的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外连接部件,外连接部件与多个外接水部件均连接。

进一步地,各个外接水部件均为环形,外导向面沿外接水部件的周向延伸以围成用于容纳液体的漏斗腔;或者各个外接水部件包括多个接水部,多个接水部环绕湿帘布置,相邻两个接水部间隔设置或者可拆卸地连接;外导向面包括多个导向部,多个导向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接水部上。

进一步地,湿帘支架还包括:底盘部件,底盘部件位于多个外接水部件和湿帘的下方;底盘部件具有承接由湿帘落下的液体的承接腔。

进一步地,底盘部件包括:环形底板;外挡板,外挡板与环形底板的外周缘连接;内挡板,内挡板与环形底板的内周缘连接,外挡板、内挡板以及环形底板围成承接腔,并通过外挡板和内挡板对湿帘进行止挡。

进一步地,内挡板上设置有排水口;和/或外挡板上设置有限位部。

进一步地,多个外接水部件包括顶部外接水部件和中部外接水部件,中部外接水部件位于顶部外接水部件和底盘部件之间;外连接部件为杆体,外连接部件的一端与顶部外接水部件连接,外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底盘部件连接,外连接部件的中部与中部外接水部件连接。

进一步地,中部外接水部件上设置有避让孔,外连接部件穿设在避让孔内并与避让孔的内壁连接;或者外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杆段和第二连接杆段,顶部外接水部件和中部外接水部件第一连接杆段连接,中部外接水部件和底盘部件通过第二连接杆段连接。

进一步地,湿帘支架还包括:多个内接水部件,内接水部件位于湿帘的内侧,各个内接水部件具有朝向湿帘设置的内导向面,内导向面沿湿帘的周向设置;沿位于湿帘上的水流的流动方向,内导向面逐渐靠近湿帘设置;多个内接水部件沿位于湿帘的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多个内连接部件,内连接部件与多个内接水部件均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湿帘和湿帘支架,湿帘支架为上述湿帘支架,湿帘支架的外接水部件与湿帘的外周面接触。

进一步地,加湿器还包括:布液器,布液器位于湿帘的顶部,布液器的出液口朝向湿帘的外边缘设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帘支架,湿帘支架包括多个外接水部件和外连接部件,其中,各个外接水部件用于环绕湿帘设置,各个外接水部件具有朝向湿帘设置的外导向面,外导向面环绕湿帘设置,沿位于湿帘上的水流的流动方向,外导向面逐渐靠近湿帘设置;多个外接水部件沿位于湿帘的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外连接部件与多个外接水部件均连接。当湿帘顶部的吸水速度低于布液器的下水速度时,通过设置多个外接水部件将多余的水流聚集储存,且在外导向面的作用下,使得水流得到缓冲且流向湿帘,从而使得水流被湿帘二次吸收,保证湿帘能够完全地湿润,实现加湿量地提升;通过设置外连接部件将多个外接水部件连接在一起,并对多个外接水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的湿帘存在湿润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湿器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湿器的布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湿帘支架和湿帘的结构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湿帘支架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湿帘支架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外接水部件;11、外导向面;12、顶部外接水部件;13、中部外接水部件;2、湿帘;3、外连接部件;31、第一连接杆段;32、第二连接杆段;4、漏斗腔;5、底盘部件;51、承接腔;52、环形底板;53、外挡板;531、限位部;54、内挡板;541、排水口;6、布液器;61、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帘支架,包括多个外接水部件1和外连接部件3,其中,各个外接水部件1用于环绕湿帘2设置;各个外接水部件1具有朝向湿帘2设置的外导向面11,外导向面11环绕湿帘2设置,沿位于湿帘2上的水流的流动方向,外导向面11逐渐靠近湿帘2设置;多个外接水部件1沿位于湿帘2的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外连接部件3,外连接部件3与多个外接水部件1均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帘支架,湿帘支架包括多个外接水部件1和外连接部件3。当湿帘2顶部的吸水速度低于布液器6的下水速度时,通过设置多个外接水部件1将多余的水流聚集储存,且在外导向面11的作用下,使得水流得到缓冲且流向湿帘2,从而使得水流被湿帘2二次吸收,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实现加湿量地提升;通过设置外连接部件3将多个外接水部件1连接在一起,并对多个外接水部件1起到支撑的作用;且通过将外导向面11设置为逐渐靠近湿帘2的结构,在湿帘2的装配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将湿帘2装配在湿帘支架上,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的湿帘存在湿润不均匀的问题。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3至图5所示,本申请中的湿帘支架设置有外接水部件1和外连接部件3。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外接水部件1的具体结构为:

一种具体结构为: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适配于环形设置的湿帘2,各个外接水部件1均为环形,外导向面11沿外接水部件1的周向延伸以围成用于容纳液体的漏斗腔4,以通过漏斗腔4对多余的水流进行聚集储存,从而使得水流得到缓冲且流向湿帘2,使得水流被湿帘2二次吸收,进而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

另一种具体结构为:各个外接水部件1包括多个接水部,多个接水部环绕湿帘2布置,相邻两个接水部间隔设置或者可拆卸地连接;外导向面11包括多个导向部,多个导向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接水部上,这样的设置可以在降低外接水部件1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便于拆卸,以通过各个导向部对多余的水流进行聚集储存,从而使得水流得到缓冲且流向湿帘2,使得水流被湿帘2二次吸收,进而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

进一步地,为了对顺着湿帘2流向底部的水流进行收集,湿帘支架还包括底盘部件5,底盘部件5位于多个外接水部件1和湿帘2的下方;底盘部件5具有承接由湿帘2落下的液体的承接腔51,以通过承接腔51收集多余的水流。

一般地,底盘部件5包括环形底板52、外挡板53和内挡板54,通过设置环形底板52以适配环形设置的湿帘2;外挡板53与环形底板52的外周缘连接,以对湿帘2的底部进行限位支撑,且防止水流流向外侧;内挡板54与环形底板52的内周缘连接,外挡板53、内挡板54以及环形底板52围成承接腔51,并通过外挡板53和内挡板54对湿帘2进行止挡。

优选地,为了将聚集在承接腔51的水流导出,内挡板54上设置有排水口541,当承接腔51内聚集的水流过多时,使得水流通过排水口541导出,从而防止加湿器在不工作时,湿帘2的底部长期浸泡在水流中,进而防止湿帘2发霉发臭,延长湿帘2的使用寿命。

另外,为了对装配在加湿器上的湿帘支架进行限位,外挡板53上设置有限位部531,当湿帘支架装配在加湿器上时,通过将限位部531卡设在加湿器主体的卡设部上,以对湿帘支架进行限位,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湿帘支架对加湿器主体之间发生相对地位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多个外接水部件1包括顶部外接水部件12和中部外接水部件13,中部外接水部件13位于顶部外接水部件12和底盘部件5之间;外连接部件3为杆体,外连接部件3的一端与顶部外接水部件12连接,外连接部件3的另一端与底盘部件5连接,外连接部件3的中部与中部外接水部件13连接。通过设置顶部外接水部件12对湿帘2的顶部进行限位止挡,通在湿帘2顶部的吸水速度低于布液器6下水速度时,使得多余的水流暂时聚集在顶部外接水部件12上,且由于多余的水流可在顶部外接水部件12上自由地流动,聚集水流较多位置的液体流向聚集水流较少的位置,以实现对水流的自动调配,从而使得湿帘2的顶部吸水更加均匀;通过设置中部外接水部件13以对顺着湿帘2流下的水流起到缓冲和聚集的作用,从而使得聚集在中部外接水部件13上的水流被湿帘2二次吸收,进而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

具体地,外连接部件3由湿帘支架的顶部延伸至湿帘支架的底部,本申请中的外连接部件3的具体设置方式为:

第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为:中部外接水部件13上设置有避让孔,外连接部件3穿设在避让孔内并与避让孔的内壁连接,以使外连接部件3与中部外接水部件13之间为通过卡设实现的拆卸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外连接部件3与中部外接水部件13的连接更加便于拆卸维修,且通在外连接部件3上设置多个卡设部,还可以调节中部外接水部件13在外连接部件3上的设置位置,以灵活设置中部外接水部件13的安装位置。

第二种具体设置方式为:外连接部件3包括第一连接杆段31和第二连接杆段32,顶部外接水部件12和中部外接水部件13第一连接杆段31连接,中部外接水部件13和底盘部件5通过第二连接杆段32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外连接部件3与中部外接水部件13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外连接部件3与中部外接水部件13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中,通过将加湿器的布液器6的出液口61设置在靠近湿帘2顶部的外边缘上,使得水流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沿湿帘2的外侧流下,从而通过设置在湿帘2外侧的外接水部件1将多余的水流聚集,使得水流从湿帘2的外侧流向湿帘2的内侧,进而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

本申请中的湿帘支架设置有上述的外接水部件1和外连接部件3,且设置有内接水部件和内连接部件。

为了对湿帘2进行限位,同时防止水流从湿帘2的内侧流走,湿帘支架还包括多个内接水部件和多个内连接部件,内接水部件位于湿帘2的内侧,各个内接水部件具有朝向湿帘2设置的内导向面,内导向面沿湿帘2的周向设置;沿位于湿帘2上的水流的流动方向,内导向面逐渐靠近湿帘2设置;多个内接水部件沿位于湿帘2的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多个内连接部件,内连接部件与多个内接水部件均连接。当湿帘2顶部的吸水速度低于布液器6的下水速度时,通过设置多个内接水部件将流向湿帘2内侧的多余的水流聚集储存,且在内导向面的作用下,使得水流得到缓冲且流向湿帘2,从而使得水流被湿帘2二次吸收,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实现加湿量地提升;通过设置多个内连接部件将多个内接水部件连接在一起,并对多个内接水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且通过将内导向面设置为逐渐靠近湿帘2的结构,在湿帘2的装配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将湿帘2装配在湿帘支架上,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的湿帘存在湿润不均匀的问题。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内接水部件的具体结构为:

一种具体结构为: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适配于环形设置的湿帘2,各个内接水部件均为环形,内导向面沿内接水部件的周向延伸以围成用于容纳液体的漏斗腔4,以通过漏斗腔4对多余的水流进行聚集储存,从而使得水流得到缓冲且流向湿帘2,使得水流被湿帘2二次吸收,进而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

另一种具体结构为:各个内接水部件包括多个接水部,多个接水部环绕湿帘2布置,相邻两个接水部间隔设置或者可拆卸地连接;内导向面包括多个导向部,多个导向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接水部上,这样的设置可以在降低内接水部件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便于拆卸,以通过各个导向部对多余的水流进行聚集储存,从而使得水流得到缓冲且流向湿帘2,使得水流被湿帘2二次吸收,进而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

进一步地,为了对顺着湿帘2流向底部的水流进行收集,湿帘支架还包括底盘部件5,底盘部件5位于多个内接水部件和湿帘2的下方;底盘部件5具有承接由湿帘2落下的液体的承接腔51,以通过承接腔51收集多余的水流。

一般地,底盘部件5包括环形底板52、外挡板53和内挡板54,通过设置环形底板52以适配环形设置的湿帘2;外挡板53与环形底板52的外周缘连接,以对湿帘2的底部进行限位支撑,且防止水流流向外侧;内挡板54与环形底板52的内周缘连接,外挡板53、内挡板54以及环形底板52围成承接腔51,并通过外挡板53和内挡板54对湿帘2进行止挡。

优选地,为了将聚集在承接腔51的水流导出,内挡板54上设置有排水口541,当承接腔51内聚集的水流过多时,使得水流通过排水口541导出,从而防止加湿器在不工作时,湿帘2的底部长期浸泡在水流中,进而防止湿帘2发霉发臭,延长湿帘2的使用寿命。

另外,为了对装配在加湿器上的湿帘支架进行限位,外挡板53上设置有限位部531,当湿帘支架装配在加湿器上时,通过将限位部531卡设在加湿器主体的卡设部上,以对湿帘支架进行限位,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湿帘支架对加湿器主体之间发生相对地位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多个内接水部件包括顶部内接水部件和中部内接水部件,中部内接水部件位于顶部内接水部件和底盘部件5之间;内连接部件为杆体,内连接部件的一端与顶部内接水部件连接,内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底盘部件5连接,内连接部件的中部与中部内接水部件连接。通过设置顶部内接水部件对湿帘2的顶部进行限位止挡,通在湿帘2顶部的吸水速度低于布液器6下水速度时,使得多余的水流暂时聚集在顶部内接水部件上,且由于多余的水流可在顶部内接水部件上自由地流动,聚集水流较多位置的液体流向聚集水流较少的位置,以实现对水流的自动调配,从而使得湿帘2的顶部吸水更加均匀;通过设置中部内接水部件以对顺着湿帘2流下的水流起到缓冲和聚集的作用,从而使得聚集在中部内接水部件上的水流被湿帘2二次吸收,进而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

具体地,内连接部件由湿帘支架的顶部延伸至湿帘支架的底部,本申请中的内连接部件的具体设置方式为:

第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为:中部内接水部件上设置有避让孔,内连接部件穿设在避让孔内并与避让孔的内壁连接,以使内连接部件与中部内接水部件之间为通过卡设实现的拆卸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内连接部件与中部内接水部件的连接更加便于拆卸维修,且通在内连接部件上设置多个卡设部,还可以调节中部内接水部件在内连接部件上的设置位置,以灵活设置中部内接水部件的安装位置。

第二种具体设置方式为:内连接部件包括第三连接杆段和第四连接杆段,顶部内接水部件和中部内接水部件第三连接杆段连接,中部内接水部件和底盘部件5通过第四连接杆段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内连接部件与内接水部件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内连接部件与内接水部件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中,通过将加湿器的布液器6的出液口61设置在靠近湿帘2顶部的内边缘上,使得水流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沿湿帘2的内侧流下,从而通过设置在湿帘2内侧的内接水部件将多余的水流聚集,使得水流从湿帘2的内侧流向湿帘2的外侧,进而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均匀地湿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湿帘2和湿帘支架,湿帘支架为上述的湿帘支架,湿帘支架的外接水部件1与湿帘2的外周面接触。

一般地,加湿器还包括布液器6,布液器6位于湿帘2的顶部,布液器6的出液口61朝向湿帘2的外边缘和/或内边缘设置。

进一步地,加湿器为蒸发加湿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湿帘支架还适用于冷风扇。

为了防止湿帘2在使用过程中,吸水膨胀,湿帘2与湿帘支架的侧壁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可选地,外接水部件1为环形的漏斗状筋条。

如图3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湿帘支架,通过设置多个环形的外接水部件1,布液器6的出液口61设置在靠近湿帘2的外侧,使得湿帘2在接收布液器6的水流后没有被湿帘2及时吸收的水流可以短暂存储到外侧的外接水部件1上,因此多余的水流有了二次吸收的机会,从而增长湿帘2的吸收时间,保证了湿帘2的充分润湿。

具体地,蒸发加湿器在工作时,水泵抽水后依靠布液器6对湿帘2进行布液润湿,布液器6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出液口61,布液器的出液口61设置于靠近湿帘2顶部的外边缘,使得水流满时能够往外侧溢出,通过设置环形的外接水部件1,当湿帘2顶部的吸水速度低于布液器6的下水速度时,多余的水流会在外接水部件1内聚集储存,使得水流得到缓冲后被湿帘二次吸收,从而保证了湿帘能够完全地润湿,实现加湿量地提升。与传统的布液器的湿帘支架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湿帘支架增加了外接水部件1,搭配布液器6的出液口61朝向湿帘2的外边缘设置,使得水流得到缓冲后回流到湿帘2上,实现了湿帘2的二次吸收,保证了湿帘2的完全润湿。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湿帘支架由于设置了外接水部件1,当湿帘装配到湿帘支架上时,还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便于装配;另外,通过设置底盘部件5保证了湿帘2在装配后不会移位,以及通过设置排水口541,当水流过多时,使得水流通过排水口541流出,防止在加湿器不工作时湿帘2长期浸泡,造成发霉发臭等问题。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帘支架,湿帘支架包括多个外接水部件1和外连接部件3,其中,各个外接水部件1用于环绕湿帘2设置,各个外接水部件1具有朝向湿帘2设置的外导向面11,外导向面11环绕湿帘2设置,沿位于湿帘2上的水流的流动方向,外导向面11逐渐靠近湿帘2设置;多个外接水部件1沿位于湿帘2的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外连接部件3与多个外接水部件1均连接。当湿帘2顶部的吸水速度低于布液器6的下水速度时,通过设置多个外接水部件1将多余的水流聚集储存,且在外导向面11的作用下,使得水流得到缓冲且流向湿帘2,从而使得水流被湿帘2二次吸收,保证湿帘2能够完全地湿润,实现加湿量地提升;通过设置外连接部件3将多个外接水部件1连接在一起,并对多个外接水部件1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的湿帘存在湿润不均匀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7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