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余热回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余热回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如半导体芯片生产等场景下所需的低露点工业厂房,由于产品加工操作过程均需在低湿环境下进行,因此工业厂房内通常会设置空压机和转轮除湿机,以此来保证工艺生产的硬性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空压机和转轮除湿机分开独立控制,这样容易导致空压机余热浪费及转轮除湿机再生耗电量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压机和转轮除湿机分开独立控制,容易导致空压机余热浪费及转轮除湿机再生耗电量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分别与空压机系统和转轮除湿系统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送风管道、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送风单元、温湿度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送风单元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的进风口,所述送风单元用于对所述送风管道进行送风;

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依次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的进风口的下游,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送风管道回收所述空压机系统输出的热能,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送风管道回收的热能对所述转轮除湿系统的除湿材料进行除湿再生;

所述温湿度采集单元设置于所述转轮除湿系统的出风口,所述温湿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

所述温湿度采集单元和所述送风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所述送风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送风单元包括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和风机,所述第一风阀、所述第二风阀和所述风机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所述第一风阀、所述第二风阀和所述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送风管道的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送入室外新风,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接入室内排风;

所述第一风阀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的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位置,所述第二风阀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的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位置,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下游。

可选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单元;

其中,所述电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内,所述电加热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所述电加热单元和所述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室外温度采集单元;

其中,所述室外温度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外温度采集单元采集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对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冷冻水管道和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冷冻水管道上,所述水泵用于泵入冷冻水至所述冷冻水管道中;

其中,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所述水泵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空压机系统包括压缩空气管道和润滑油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其中,所述压缩空气管道和所述送风管道均贯穿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通过所述送风管道回收所述压缩空气管道中空气的热能;所述润滑油管道和所述送风管道均贯穿于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通过所述送风管道回收所述润滑油管道中润滑油的热能。

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换热腔和除湿转轮,所述换热腔与所述送风管道连通,所述除湿转轮与所述换热腔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除湿转轮包括再生区和除湿区,所述再生区为所述除湿转轮位于所述换热腔内的区域,所述除湿区为所述除湿转轮位于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内的区域;

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送风管道回收的热能对所述再生区的除湿材料进行除湿再生。

可选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与溶液除湿系统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单元;

其中,所述溶液除湿系统包括除湿器、再生器和溶液传输管道,所述溶液传输管道设置于所述除湿器和所述再生器之间;

所述第三换热单元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的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下游,所述溶液传输管道和所述送风管道均贯穿于所述第三换热单元,所述第三换热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送风管道回收的热能对所述溶液传输管道的溶液进行除湿再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温湿度采集单元采集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所述送风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送风单元包括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和风机;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所述送风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风阀和/或所述第二风阀开启,并控制所述风机开启;

根据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确定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实际露点温度;

判断所述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

在确定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大于所述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将所述风机的工作频率增大第一预设步长,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重复执行所述判断所述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步骤,直至所述风机处于满频运行状态;

在确定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小于所述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将所述风机的工作频率降低第二预设步长,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重复执行所述判断所述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步骤,直至所述风机处于最低频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风机处于满频运行状态下所对应的实际露点温度仍大于所述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开启;

在确定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小于所述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关闭,并在所述电加热单元关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的实际露点温度仍小于所述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将所述风机的工作频率降低第二预设步长,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重复执行所述判断所述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步骤,直至所述风机处于最低频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室外温度采集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风阀和/或所述第二风阀开启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室外温度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室外空气温度;

在所述室外空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风阀开启;

在所述室外空气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开启,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在所述室外空气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风阀开启。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开启,包括: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之和的一半;

在确定所述室外空气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风阀的开度降低,并控制所述第二风阀的开度增加;

在确定所述室外空气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风阀的开度增加,并控制所述第二风阀的开度降低。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送风管道、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送风单元、温湿度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送风单元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的进风口,所述送风单元用于对所述送风管道进行送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依次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的进风口的下游,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送风管道回收所述空压机系统输出的热能,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送风管道回收的热能对所述转轮除湿系统的除湿材料进行除湿再生;所述温湿度采集单元设置于所述转轮除湿系统的出风口,所述温湿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所述温湿度采集单元和所述送风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所述送风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在利用转轮除湿系统提供工业厂房所需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同时,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空压机系统输出的热能,并利用回收的热能对转轮除湿系统的除湿材料进行除湿再生,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空压机系统的余热浪费,同时降低转轮除湿机再生耗电量。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00-空压机系统;200-转轮除湿系统;300-余热回收系统;310-送风管道;320-第一换热单元;330-第二换热单元;340-送风单元;350-温湿度采集单元;360-控制单元;110-空气压缩机;120-油气分离器;130-冷却模块;140-储气罐;220-转轮除湿机组;500-工业厂房;3401-第一风阀;3402-第二风阀;3403-风机;370-电加热单元;380-室外温度采集单元;210-水泵;3201-第一换热器;3202-第二换热器;3302-除湿转轮;390-第三换热单元;410-除湿器;420-再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压机和转轮除湿机分开独立控制,容易导致空压机余热浪费及转轮除湿机再生耗电量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能实现空压机系统输出的热能的回收,并利用回收的热能对转轮除湿系统的除湿材料进行除湿再生,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空压机系统的余热浪费,同时降低转轮除湿机再生耗电量。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余热回收系统300分别与空压机系统100和转轮除湿系统200连接,余热回收系统300包括:送风管道310、第一换热单元320、第二换热单元330、送风单元340、温湿度采集单元350和控制单元360;

其中,送风单元340设置于送风管道310的进风口,送风单元340用于对送风管道310进行送风;

第一换热单元320和第二换热单元330依次设置于送风管道310的进风口的下游,第一换热单元320用于通过送风管道310回收空压机系统100输出的热能,第二换热单元330用于利用送风管道310回收的热能对转轮除湿系统200的除湿材料进行除湿再生;

温湿度采集单元350设置于转轮除湿系统200的出风口,温湿度采集单元350用于采集转轮除湿系统200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

温湿度采集单元350和送风单元340分别与控制单元360电气连接,控制单元360用于根据转轮除湿系统200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送风单元34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具体地,上述空压机系统100主要用于产生压缩空气,空压机系统100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小部分转化为空气势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上述转轮除湿系统200主要用于对空气进行除湿,提供低露点环境。转轮除湿系统200在工作中需要高温空气对吸湿后的除湿材料进行再生,现有方式通常是采用电加热方式来提供再生热能,因而需要消耗较多电量。

上述控制单元360可以根据温湿度采集单元350采集到的转轮除湿系统200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判断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是否达到工业厂房所需的环境要求,进而对送风单元340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以调节送风管道310内的送风量。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温湿度采集单元350及相关的电动执行器,确保空压机系统100压缩后的压缩空气和润滑油的温度以及转轮除湿系统200的送风含湿量满足要求。

上述第一换热单元320和上述第二换热单元330用于实现换热功能。上述送风单元340可以包括风阀和风机等结构,用于对送风管道310进行送风。送风管道310内的风会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单元320和第二换热单元330进行换热。

通过上述余热回收系统300,可以对空压机系统100输出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利用回收的热能对转轮除湿系统200的除湿材料进行除湿再生,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空压机系统100的余热浪费,同时降低转轮除湿系统200的再生耗电量。

进一步地,参见图2,送风单元340包括第一风阀3401、第二风阀3402和风机3403,第一风阀3401、第二风阀3402和风机3403均与控制单元360电气连接,控制单元360用于根据转轮除湿系统200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第一风阀3401、第二风阀3402和风机3403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其中,送风管道310的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用于送入室外新风,第二进风口用于接入室内排风;

第一风阀3401设置于送风管道310的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位置,第二风阀3402设置于送风管道310的靠近第二进风口的位置,风机3403设置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下游。

这样,通过对第一风阀3401和第二风阀3402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可以灵活选择送入至送风管道310的风是室外新风、还是室内排风,亦或是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的混风。另外,上述风机3403可为变频风机,可以对风机3403的工作频率进行调节,以控制送风管道310内的送风量。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2,余热回收系统300还包括电加热单元370;

其中,电加热单元370设置于第二换热单元330内,电加热单元370与控制单元360电气连接,控制单元360用于根据转轮除湿系统200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电加热单元370和风机3403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方式,控制单元360在确定回收的空压机系统100输出的热能不满足转轮除湿系统200的除湿材料的除湿再生时,可以开启电加热单元370辅助加热,以保证转轮除湿系统200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能满足工业厂房所需的要求;控制单元360在确定回收的空压机系统100输出的热能能够满足转轮除湿系统200的除湿材料的除湿再生时,可以关闭电加热单元370,以节约电能。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热能利用的最大化,又能使得转轮除湿系统200的除湿性能更稳定。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2,余热回收系统300还包括室外温度采集单元380;

其中,室外温度采集单元380与控制单元360电气连接,控制单元360用于根据室外温度采集单元380采集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对第一风阀3401和第二风阀3402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利用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温度采集单元380采集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并将采集数据传送给控制单元360,这样,控制单元360可以根据室外温度采集单元380采集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判断是选择送入室外新风、还是室内排风,亦或是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的混风,进而根据判断结果对第一风阀3401和第二风阀3402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这样,可以确保经第一换热单元320回收热能后的空压机系统100中回流的润滑油油温能够下降到预设数值,以保证空气压缩机110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2,余热回收系统300还包括包括冷冻水管道和水泵210,水泵210设置于冷冻水管道上,水泵210用于泵入冷冻水至冷冻水管道中;

其中,水泵210与控制单元360电气连接,控制单元360用于根据转轮除湿系统200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水泵21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转轮除湿系统200输出的空气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单元360增大水泵210的工作频率,加速冷冻水管道中冷冻水流动,进而快速对转轮除湿系统200输出的空气进行降温,有效避免因风机3403升频亦或开启电加热单元370导致经过转轮除湿系统200的低湿风温度过高的问题。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2,空压机系统100包括压缩空气管道和润滑油管道,第一换热单元320包括第一换热器3201和第二换热器3202;

其中,压缩空气管道和送风管道310均贯穿于第一换热器3201,第一换热器3201用于通过送风管道310回收压缩空气管道中空气的热能;润滑油管道和送风管道310均贯穿于第二换热器3202,第二换热器3202用于通过送风管道310回收润滑油管道中润滑油的热能。

具体地,上述空压机系统100可以包括空气压缩机110、油气分离器120、冷却模块130以及储气罐140等结构。室外空气经空气压缩机110压缩后进入油气分离器120,油气分离器120对压缩空气和润滑油进行分离,分离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管道回流到空气压缩机110,分离的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管道进入冷却模块130,并在冷却后进入储气罐140。在分离的润滑油回流到空气压缩机110之前,会经过第二换热器3202回收润滑油管道中润滑油的热能,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在分离的压缩空气进入冷却模块130之前,会经过第一换热器3201回收压缩空气管道中压缩空气的热能,对压缩空气进行降温。

通过上述方式,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3201和第二换热器3202两个换热器,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换热器3201和第二换热器3202对压缩空气管道中压缩空气的热能和润滑油管道中润滑油的热能进行回收,用于转轮除湿系统200的加热再生,避免空压机系统100的余热被浪费。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2,第二换热单元330包括换热腔和除湿转轮3302,换热腔与送风管道310连通,除湿转轮3302与换热腔转动连接;

其中,除湿转轮3302包括再生区和除湿区,再生区为除湿转轮3302位于换热腔内的区域,除湿区为除湿转轮3302位于转轮除湿系统200内的区域;

第二换热单元330用于利用送风管道310回收的热能对再生区的除湿材料进行除湿再生。

具体地,上述除湿转轮3302上设置有除湿材料,除湿转轮3302通过旋转来不断更换再生区和除湿区的除湿材料,使得除湿区中吸附水分后的除湿材料能够转动到再生区进行加热再生,且再生区加热再生后的除湿材料能够重新回到除湿区吸附水分。

上述换热腔与转轮除湿系统200相邻设置,除湿转轮3302在换热腔和转轮除湿系统200中转动,不断更换再生区和除湿区的除湿材料。

通过上述方式,室外新风进入转轮除湿系统200的转轮除湿机组220后,首先会经过一级表冷盘降温除湿后与室内回风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混风进入除湿转轮3302的除湿区,除湿转轮3302的除湿区通过物理的方式,将混风中的水分吸附在除湿材料中,吸湿后除湿转轮3302的除湿区水含量增加,然后转动到再生区,在再生区中水分被加热汽化,并随着高温空气一同带离转轮除湿机组220,再生后的除湿材料随着转动回到除湿区继续进行吸湿。混风通过转轮除湿后进入二级表冷盘进行温度控制,从而满足低露点厂房送风的温度与湿度要求,进而送入工业厂房500内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2,余热回收系统300还与溶液除湿系统连接,余热回收系统300还包括第三换热单元390;

其中,溶液除湿系统包括除湿器410、再生器420和溶液传输管道,溶液传输管道设置于除湿器410和再生器420之间;

第三换热单元390设置于送风管道310的位于第二换热单元330的下游,溶液传输管道和送风管道310均贯穿于第三换热单元390,第三换热单元390用于利用送风管道310回收的热能对溶液传输管道的溶液进行除湿再生。

具体地,上述溶液除湿系统可以包括除湿器410、再生器420和溶液传输管道。其中,除湿器410用于对空气压缩机110的进气进行除湿,除湿后除湿器410中形成的稀溶液,通过溶液传输管道输送至再生器420中。在输送至再生器420中前,稀溶液会先经过第三换热单元390进行换热,由于第三换热单元390处的送风管道310回收了转轮除湿机组220除湿后的高温高湿空气的热量,因而第三换热单元390可以对稀溶液进行加热,然后流入至再生器420再生后形成浓溶液,通过溶液泵供往除湿器410进行除湿,形成一个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除湿溶液对空气压缩机110的进气进行除湿,是为了减少空气压缩机110进气的水含量,以此提高空气压缩机110压缩空气的效率。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利用回收的转轮除湿再生后的高温高湿空气,对溶液除湿系统的稀溶液进行再热,防止废热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的热污染。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余热回收方法应用于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余热回收系统,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温湿度采集单元采集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

步骤302、控制单元根据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送风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上述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空压机系统输出的热能,并利用回收的热能对转轮除湿系统的除湿材料进行除湿再生,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温湿度采集单元采集的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送风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使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满足工业厂房所需的环境要求。

进一步地,送风单元包括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和风机;上述步骤302、控制单元根据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送风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包括:

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风阀和/或第二风阀开启,并控制风机开启;

根据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确定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实际露点温度;

判断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

在确定实际露点温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将风机的工作频率增大第一预设步长,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重复执行判断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步骤,直至风机处于满频运行状态;

在确定实际露点温度小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将风机的工作频率降低第二预设步长,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重复执行判断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步骤,直至风机处于最低频运行状态。

具体地,上述第一预设步长和第二预设步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理,上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对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和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可以在开启风机以及第一风阀和/或第二风阀之后,根据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湿度,确定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的实际露点温度。如果实际露点温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则表明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中的实际湿度高于预设湿度,需要增大送风量,以使单位时间内能够形成更大风量的再生风,加强除湿转轮的除湿效果,因而可以将风机的工作频率增大第一预设步长,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重复执行判断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步骤,直至风机处于满频运行状态。如果实际露点温度小于预设露点温度,则表明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中的实际湿度低于预设湿度,需要减小送风量,以使单位时间内能够形成更小风量的再生风,减弱除湿转轮的除湿效果,因而可以将风机的工作频率降低第二预设步长,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重复执行判断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步骤,直至风机处于最低频运行状态。

这样,可以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中的实际湿度与预设湿度一致,满足工业厂房所需的环境要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除了通过调整风机的工作频率来调节除湿转轮的除湿效果之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电加热单元来调节除湿转轮的除湿效果。具体而言,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单元;该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风机处于满频运行状态下所对应的实际露点温度仍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电加热单元开启;

在确定实际露点温度小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电加热单元关闭,并在电加热单元关闭第二预设时间后的实际露点温度仍小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将风机的工作频率降低第二预设步长,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重复执行判断实际露点温度是否大于预设露点温度的步骤,直至风机处于最低频运行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风机已经处于满频运行状态下且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中的实际露点温度仍大于预设露点温度时,可以控制电加热单元开启,通过电加热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第二换热单元中温度,加强转轮除湿系统中除湿材料的除湿再生效果。或者,在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的空气中的实际露点温度仍大于预设露点温度时,先控制电加热单元关闭,如果电加热单元关闭的情况下,实际露点温度仍小于预设露点温度,再继续对风机的工作频率进行降低,以实现节省电能的效果。

具体而言,假设实际露点温度用T

当T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风机和电加热单元同时控制,进一步增加了转轮除湿系统输出空气湿度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室外温度采集单元;上述步骤、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风阀和/或第二风阀开启,包括:

控制单元获取室外温度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室外空气温度;

在室外空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二风阀开启;

在室外空气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开启,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室外空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风阀开启。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空压机系统中回流的润滑油油温需降温到一定数值,方能保证空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保证流入空气压缩机的油温,需读取室外温度采集单元(如室外温度传感器等)的数值,假设该数值用T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室外空气温度灵活选择室外新风或者室内排风对送风管道送风,可满足空压机系统对于润滑油进液的温度要求,有效保证空压机系统稳定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除了对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开关状态进行控制,还可以对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的开度进行控制。具体而言,上述步骤、控制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开启,包括:

判断室外空气温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其中,第三预设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之和的一半;

在确定室外空气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风阀的开度降低,并控制第二风阀的开度增加;

在确定室外空气温度小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风阀的开度增加,并控制第二风阀的开度降低。

例如,在T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方法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7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