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灶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灶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厨电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灶具作为智能烹饪技术中不可缺少的设备,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需要配合智能锅具、智能烟机等设备实现烹饪过程中的自动调节。例如在锅具内部设置传感器等温度获取装置,从而执行相应的烹饪控制策略。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灶具控制方法,在获取防干烧温度后,持续检测锅具的当前温度,从而在当前温度高于防干烧温度的情况下,进行干烧警示,或关闭灶具,从而达到防干烧的目的。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灶具,尤其是通过电池供电的家用燃气灶来说,在执行防干烧程序时,对锅具温度的持续检测,或周期性的检测时,能耗较高,程序耗电量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灶具,以降低灶具执行防干烧时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防干烧阈值;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在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小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将所述当前防干烧阈值与所述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项,并通过模糊推理输出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将在当前时刻后,且与当前时刻间隔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时刻,作为下一检测时刻。

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防干烧阈值,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灶具的当前火力档位;

根据灶具火力档位与防干烧阈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火力档位对应的当前防干烧阈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包括:

获得在当前时刻前的上一检测时刻的锅具温度;

将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上一检测时刻的锅具温度的差值,与当前时刻和上一检测时刻之间的检测间隔时长的比值,作为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

可选地,将所述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所述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当前温度差值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项,包括:

获取锅具温度差值的基本论域;

获取锅具温度差值的第一模糊子集,以及对应的第一模糊论域;

根据所述基本论域、第一模糊论域,对当前温度差值进行论域转换,得到当前温度差值在所述第一模糊论域上的值;

根据当前温度差值在所述第一模糊论域上的值,确定模糊推理的第一输入值。

可选地,若锅具温度差值的基本论域为[T′min,T′max],与第一模糊子集对应的第一模糊论域为[Tmin,Tmax],则所述第一输入值的确定,包括:

x=k

其中,x为第一输入值,T

可选地,所述第一比例因子的确定,包括:

其中,k

可选地,所述通过模糊推理输出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包括:

获取与防干烧阈值和锅具温度的温度差值、锅具温度变化率、检测间隔时长相关的模糊规则;

根据所述模糊规则确定与所述当前温度差值、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相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

可选地,在确定下一检测时刻后,所述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灶具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中保持的待机状态;

在到达下一检测时刻时,继续运行防干烧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的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灶具包括上述的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灶具,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方案通过在烹饪过程中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所述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利用模糊推理确定用于防干烧检测的间隔时长。通过对精准检测值的模糊化、模糊推理等步骤,结合锅具底部温度变化较强的滞后性与惯性,得到精确的防干烧检测控制方案。一方面,通过获取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用以确定下一检测时刻,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检测动作,降低防干烧检测所需的系统能耗;另一方面,在两次检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内控制灶具保持待机状态,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能耗。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处理器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模糊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家电设备是指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智能控制、智能感知及智能应用的特征,智能家电设备的运作过程往往依赖于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电子芯片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处理,例如智能家电设备可以通过连接电子设备,实现用户对智能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电子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与如上的智能家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如上的智能家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例如为移动设备、电脑、或悬浮车中内置的车载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移动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其中,可穿戴设备例如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结合图1所示,该使用场景包括灶具100和用于与灶具100通讯的家庭云平台110。其中,灶具100可以是燃气灶、电磁灶、电陶瓷灶、集成灶等厨房场景下的常见灶具。

灶具100可以接入家中WiFi网络,与手机、云服务器等控制终端进行通讯。用户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端应用程序,控制灶具100执行烹饪程序指令。

灶具100通过WiFi网络与家庭云平台110通信,家庭云平台110用于接收灶具100的实时状态数据供大数据平台、应用程序服务订阅,同时也向灶具100下发来自其他业务类服务器、大数据平台、应用程序端、智能终端的烹饪程序指令。

在本方案的其他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用于与灶具100和/或家庭云平台110通信,这里,终端设备指的是智慧家庭应用场景中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设备、虚拟显示设备等,也可以是智能家电设备,如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洗衣机、智能空调、智能音箱、智能灯以及智能窗帘等,或其任意组合。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处理器连接关系示意图。

结合图2,灶具的处理器200用于接收和发送信息、指令。灶具的处理器200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210、定时器220和加热档位控制器230。

其中,温度传感器210设置于灶具上,用于检测放置在灶具上的锅具温度,例如锅底温度。

定时器220用于对灶具的运行时长进行计时,如对防干烧程序中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长进行计时。

加热档位控制器230,用于确定灶具的当前加热档位,及根据指令调节灶具的加热档位。这里,当灶具为燃气灶时,可以通过获取供气管路的燃气流量,确定当前加热档位;或通过灶具旋钮的转动角度,确定当前加热档位;或通过燃气流量调节比例阀的开度,确定当前加热档位。当灶具为电磁炉或电陶瓷炉时,加热档位控制器可以通过获取当前加热功率来确定当前加热档位。

以及,处理器200内还包括模糊控制系统240,用于根据输入数据进行模糊推理,将输出数据发送至处理器200以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的灶具中。该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可以由灶具的处理器执行;也可在服务器中执行,如与灶具通讯的家庭云平台;还可在终端设备处执行,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设备的控制终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灶具的处理器作为执行主体,对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该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301,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防干烧阈值。

防干烧阈值,用于表示当前烹饪状态下判定锅具发生干烧的温度值。一般地,在灶具不同加热档位下,防干烧阈值的取值不同。

步骤S302,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在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小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

在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小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情况下,认为未发生干烧,此时通过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结合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进行防干烧指令中下一温度检测时刻的确定。

在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情况下,认为锅具发生干烧,或具有发生干烧的危险,此时执行防干烧策略。可选地,执行防干烧策略包括:根据锅具的防干烧策略,执行减小灶具的燃气供应量,降低当前灶具火力档位,降低电磁灶的供应电流中的一个或多个。这里,对灶具火力的降低可以是降低火力后使灶具继续对锅具保持较小的热量供应状态,也可以是降低火力至灶具关火断气(断电),停止对锅具提供热量。

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检测时刻锅具的温度变化速率。

步骤S303,将当前防干烧阈值与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项,并通过模糊推理输出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

这里,通过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利用模糊推理确定用于防干烧检测的间隔时长。通过对精准检测值的模糊化、模糊推理等步骤,结合锅具底部温度变化较强的滞后性与惯性,得到精确的防干烧检测控制方案。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模糊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图,示出了上述步骤的运行逻辑。如图4所示,模糊控制系统的输入量为模糊化后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并根据模糊规则进行模糊推理,输出用于确定灶具防干烧检测时刻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将输出数据发送给处理器生成相应指令。

步骤S304,将在当前时刻后,且与当前时刻间隔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时刻,作为下一检测时刻。

本方案通过在烹饪过程中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利用模糊推理确定用于防干烧检测的间隔时长。通过对精准检测值的模糊化、模糊推理等步骤,结合锅具底部温度变化较强的滞后性与惯性,得到精确的防干烧检测控制方案。一方面,通过获取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用以确定下一检测时刻,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检测动作,降低防干烧检测所需的系统能耗;另一方面,在两次检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内控制灶具保持待机状态,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能耗。

可选地,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防干烧阈值,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灶具的当前火力档位;

根据灶具火力档位与防干烧阈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火力档位对应的当前防干烧阈值。

可选的,灶具的火力可分为多个档位,如1挡、2档、3档、4档及5档等档位。在一个实施例中,火力分为3个档位,1档为小火,2档为中火,3档为大火,如当检测到的火力PP2时,判断当前火力程度为大火。

上述灶具火力档位与防干烧阈值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一对应数据表的形式,可首先通过试验的方式,获得灶具火力档位与防干烧阈值的对应关系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获得当前时刻灶具的当前火力档位之后,通过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得与当前火力档位对应的当前防干烧阈值。或者,上述灶具火力档位与防干烧阈值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公式的形式,在获得当前火力档位对应的加热能力之后,利用当前火力档位对应的加热能力为公式的自变量赋值,即可计算出与当前火力档位对应的当前防干烧阈值。

可选地,灶具的火力档位越高,防干烧阈值的取值越大。

上述的对应关系可预存在灶具的处理器内,也可以通过其他与灶具相连接的智能家电、云服务器中预存该对应关系,在灶具与智能家电或云服务器通信的过程中,调取该对应关系,实现根据灶具的当前火力档位确定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取值。

可选地,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包括:

获得在当前时刻前的上一检测时刻的锅具温度;

将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上一检测时刻的锅具温度的差值,与当前时刻和上一检测时刻之间的检测间隔时长的比值,作为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

当前时刻和上一检测时刻之间的检测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下防干烧检测程序的前一检测周期,锅具的温度变化率用于表示在锅底温度在前一检测周期内的变化速度。

进一步地,结合图4,对模糊化步骤进行说明如下。

可选地,将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当前温度差值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项,包括:

获取锅具温度差值的基本论域;

获取锅具温度差值的第一模糊子集,以及对应的第一模糊论域;

根据基本论域、第一模糊论域,对当前温度差值进行论域转换,得到当前温度差值在第一模糊论域上的值;

根据当前温度差值在第一模糊论域上的值,确定模糊推理的第一输入值。

其中,锅具温度差值的基本论域是指锅具温度差值的变化范围。可以根据烹饪过程中锅具的温度变化范围,以及防干烧阈值的取值范围来确定。

第一模糊子集的个数,可以根据锅具温度差值的变化量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锅具温度差值的数值由低到高,将第一模糊子集定义为{低,较低,适中,较高,高},即5个语言变量值。这里,模糊子集的个数越多,对模糊规则的制定更为细致,同时使用模糊推理时更为复杂;模糊子集的个数越少,模糊规则的控制作用相对变粗,但模糊推理实现时更为方便。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目标控制效果,确定模糊子集的数量。

第一模糊论域,用于表示经过量化处理的第一模糊子集实际可取的取值范围。

这样,通过论域转换实现对锅具温度差值这一精准值的模糊化,从而作为模糊推理的第一输入值(x)输入图4示出的模糊控制系统中。

进一步地,若锅具温度差值的基本论域为[T′min,T′max],与第一模糊子集对应的第一模糊论域为[Tmin,Tmax],则第一输入值的确定,包括:

x=k

其中,x为第一输入值,T

这里,x即为模糊化后的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通过对锅具温度差值的基本论域与第一模糊论域进行线性变换,得到上述的第一输入值。

其中,第一比例因子的确定,包括:

其中,k

可选地,将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项,包括:

获取锅具温度变化率的基本论域;

获取锅具温度变化率的第二模糊子集,以及对应的第二模糊论域;

根据基本论域、第二模糊论域,对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进行论域转换,得到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在第二模糊论域上的值;

根据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在第二模糊论域上的值,确定模糊推理的第二输入值。

其中,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的基本论域是指锅具温度变化率的变化范围。可以根据烹饪过程中锅具的温度变化范围,和检测周期的时长变化范围来确定。

第二模糊子集的个数,可以根据锅具温度变化率的变化量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锅具温度变化率的数值由低到高,将第二模糊子集定义为{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即7个语言变量值。其中,正、负对应于锅具温度变化率的正负方向,大、中、小对应于差值的绝对值的数值等级,零表示设定温度和锅具的当前温度相同。

第二模糊论域,用于表示经过量化处理的第二模糊子集实际可取的取值范围。

这样,通过论域转换实现对锅具温度变化率这一精准值的模糊化,从而作为模糊推理的第二输入值(y)输入图4示出的模糊控制系统中。

进一步地,若锅具温度变化率的基本论域为[R'min,R'max],第二模糊论域为[Rmin,Rmax],则第二输入值的确定,包括:

y=k

其中,y为第二输入值,R

这里,y即为模糊化后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在第二论域上的模糊值。通过对锅具温度变化率的基本论域与第二模糊论域进行线性变换,得到上述的第二输入值。

其中,第二比例因子的确定,包括:

其中,k

这样,通过论域转换实现对锅具温度变化率的模糊化,从而作为模糊推理的第二输入值(y)输入图4示出的模糊控制系统中。

再次结合图4,将模糊化处理后的当前防干烧阈值与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变化率输入到模糊控制系统中后,需要通过模糊推理得到输出值。下面对该步骤进行说明。

可选地,通过模糊推理输出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包括:

获取与防干烧阈值和锅具温度的温度差值、锅具温度变化率、检测间隔时长相关的模糊规则;

根据模糊规则确定与当前温度差值、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相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

其中,模糊规则预存在规则库中,在进行模糊推理时进行调用。模糊规则的构建,可以通过智能灶具的控制数据总结得出。示例的,可以包括:

如果锅具温度和防干烧阈值的温度差值较大,则说明烹饪处于初始阶段,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干烧,可延长下一次进行检测的间隔时长。

如果锅具温度和防干烧阈值的温度差值的差值较小,则表示已接近干烧温度,需要经常进行检测,可缩短下一次进行检测的间隔时长,以防止干烧。

如果锅具温度变化率较大,说明锅底温度升高较快,可能存在干烧风险,需要缩短下一次进行检测的间隔时长;

如果锅具温度变化速率较小,说明锅底温度升高较慢,可适当延长下一次进行检测的间隔时长;

如果锅具温度变化速率为负数,说明锅底温度在下降,可以以较长的时间间隔进行下一次检测。

进一步地,对构建的模糊规则,通过模糊条件语句或矩阵表的形式进行表达。例如,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低,且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为正大,则确定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为短时长。即,在当前防干烧阈值与锅具温度的差值小,且锅具温度变化速度快的情况下,提高防干烧程序中温度检测的频率,避免发生干烧。

进一步地,在根据模糊规则确定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模糊值后,需要对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模糊值进行去模糊化,以得到精确的防干烧检测控制方案。

可选地,通过模糊推理输出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包括:

对通过模糊推理输出对应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模糊值进行去模糊化;获取检测间隔时长的基本论域;

获取检测间隔时长的第三模糊子集,以及对应的第三模糊论域;

根据基本论域、第三模糊论域,对去模糊化后的得到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在第三模糊论域上的值进行论域转换,得到其在基本论域上的精确值;

将该精确值作为当前检测间隔时长。

这里,去模糊化的方法可以通过最大隶属度法、重心法、加权平均法等。

其中,检测间隔时长的基本论域是指防干烧程序中检测间隔时长的变化范围。

第三模糊子集的个数,可以根据检测间隔时长的变化量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检测间隔时长由短到长,将第三模糊子集定义为{短,较短、适中,较长,长},即5个语言变量值。

第三模糊论域,用于表示经过量化处理的第三模糊子集实际可取的取值范围。

这样,通过图4示出的模糊控制系统进行模糊推理得到模糊值进行去模糊后,得到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在第三模糊论域上的值q,并进一步的通过论域转换得到其在基本论域上的精确值p,作为用于确定下一检测时刻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

进一步地,若检测间隔时长的基本论域为

其中,p为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精准值,q为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在第三模糊论域上的值,k

其中,第三比例因子的确定,包括:

其中,k

这样,通过模糊论域到基本论域的映射关系,得到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精准值。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通过在烹饪过程中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利用模糊推理确定用于防干烧检测的间隔时长。通过对精准检测值的模糊化、模糊推理等步骤,结合锅具底部温度变化较强的滞后性与惯性,得到精确的防干烧检测控制方案。一方面,通过获取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用以确定下一检测时刻,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检测动作,降低防干烧检测所需的系统能耗;另一方面,在两次检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内控制灶具保持待机状态,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能耗。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的灶具中,并以灶具的处理器为执行主体,用以对上述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S501,获取当前时刻的灶具火力档位,确定与当前火力档位对应的当前防干烧阈值T

步骤S502,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T

步骤S503,在T

步骤S504,在T

步骤S505,获得T

这里,如烹饪过程中锅具底部温度的变化范围为0~T

在本实施例中,将锅具温度差值的基本论域设定为{0,T

其中,x为锅具的当前温度T

步骤S506,获得R

可选地,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R

其中,R

这里,将锅具温度变化率的基本论域设定为{-10,10},单位为℃/s,若计算得到的锅具温度变化率大于10,则按照锅具温度变化率为10处理;若计算得到的锅具温度变化率小于-10,则按照锅具温度变化率为-10处理;第二模糊子集为{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对应的第二模糊论域为{-6,-4,-2,0,2,4,6},则R

其中,y为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R

步骤S507,获取与防干烧阈值和锅具温度的温度差值、锅具温度变化率、检测间隔时长相关的模糊规则,将x与y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项,并通过模糊推理输出与模糊规则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模糊值并进行去模糊化,得到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在第三模糊论域上的值q。

步骤S508,对q进行论域转换,得到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在基本论域上的精确值p作为当前检测间隔时长△t

步骤S509,将在当前时刻后,且与当前时刻间隔△t

这里,将检测间隔时长的基本论域设定为{1,15},单位为s;第三模糊子集为{短,较短、适中,较长,长},对应的第三模糊论域为{1,2,3,4,5},则根据论域转换,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精准值p的确定,包括:

其中,p为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在基本论域上的精确值,q为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在第三模糊论域上的值。

进一步地,表1示出了与防干烧阈值和锅具温度的温度差值、锅具温度变化率、检测间隔时长相关的模糊规则。

表1

其中,行表头为锅具温度差值所对应的第一模糊子集;列表头为锅具温度变化率所对应的第二模糊子集。表格内容为检测间隔时长的第三模糊子集。

如此,通过表1所示的模糊规则,即可实现将当前防干烧阈值与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作为输入项,并输出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

进一步地,按照模糊条件语句的描述方式,上述模糊规则也可以通过如下语句进行标识: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果锅具的当前温度差值T

如此,通过上述模糊规则,即可实现根据T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通过在烹饪过程中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利用模糊推理确定用于防干烧检测的间隔时长。通过对精准检测值的模糊化、模糊推理等步骤,结合锅具底部温度变化较强的滞后性与惯性,得到精确的防干烧检测控制方案。一方面,通过获取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用以确定下一检测时刻,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检测动作,降低防干烧检测所需的系统能耗;另一方面,在两次检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内控制灶具保持待机状态,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能耗。

在一些情况下,烹饪过程中会对灶具火力进行调节,此时防干烧阈值会发生变化,图6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的灶具中,同样并以灶具的处理器为执行主体,对上述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S601,获取当前时刻的灶具火力档位。

步骤S602,获取当前时刻前的上一检测时刻的灶具火力档位。

步骤S603,若当前灶具火力档位与上一检测时刻的灶具火力档位相同,则确定与当前火力档位对应的当前防干烧阈值T

步骤S604,若当前灶具火力档位与上一检测时刻的灶具火力档位不同,则在设定时长后确定与当前火力档位对应的当前防干烧阈值T

这里,每次检测时,防干烧温度阈值都是根据当前灶具火力档位重新确定的。如果在两次检测之间出现火力档位变化的情况,锅底温度变化会因火力的改变而出现异常,为了保证防干烧检测的准确性,火力变化后,在设定时长内不进行温度检测判断,待火力平稳后,再获取锅底温度进行判断。设定时长的取值范围为10-20s。可选地,当前时刻距离上一检测时刻的检测间隔时长越大,该设定时长的取值越高。

步骤S605,在T

步骤S606,在T

步骤S607,获得T

步骤S608,获取与防干烧阈值和锅具温度的温度差值、锅具温度变化率、检测间隔时长相关的模糊规则,将x与y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项,并通过模糊推理输出与模糊规规则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并进行去模糊化,得到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在第三模糊论域上的值q。

步骤S609,对q进行论域转换,得到当前检测间隔时长在基本论域上的精确值p作为当前检测间隔时长△t

步骤S610,将在当前时刻后,且与当前时刻间隔△t

步骤S611,控制灶具在当前时刻后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中保持的待机状态。

步骤S612,在到达下一检测时刻时,退出待机状态,并继续运行防干烧检测。

这样,当获取距离下一次检测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时,灶具的防干烧检测程序进入待机状态,此时处理器内的电流可低至uA级;当定时器确定到达下一检测时刻时,将处理器从待机状态中唤醒,防干烧检测程序继续运行,如此循环。由于防干烧检测程序的运行时间极短,为ms级,因此系统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功耗极低,进一步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如此,本方案通过在烹饪过程中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利用模糊推理确定用于防干烧检测的间隔时长。通过对精准检测值的模糊化、模糊推理等步骤,结合锅具底部温度变化较强的滞后性与惯性,得到精确的防干烧检测控制方案。一方面,通过获取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用以确定下一检测时刻,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检测动作,降低防干烧检测所需的系统能耗;另一方面,在两次检测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内控制灶具保持待机状态,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能耗。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该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可通过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形式实现。

结合图7所示,该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71、第二获取模块72、模糊推理模块73和确定模块74。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71被配置为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防干烧阈值;

第二获取模块72被配置为获取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在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小于当前防干烧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

模糊推理模块73被配置为将当前防干烧阈值与当前时刻的锅具温度的当前温度差值、当前时刻的当前锅具温度变化率作为模糊推理的输入项,并通过模糊推理输出对应的当前检测间隔时长;

确定模块74被配置为将在当前时刻后,且与当前时刻间隔当前检测间隔时长的时刻,作为下一检测时刻。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结合图8所示,该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80和存储器(memory)8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82和总线83。其中,处理器80、通信接口82、存储器81可以通过总线8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8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80可以调用存储器8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8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

存储器8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8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包含上述的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灶具智能防干烧的检测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技术分类

0612011657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