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6-11 18:36:55


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桩板墙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桩板式挡土墙由钢筋混凝土桩柱和挡土板组成,利用桩柱深埋部分的锚固作用和被动土压力,以及挡土板支挡路基侧向力的作用,使路基获得稳定的支撑力,而达到对立即边坡进行防护加固的目的。

桩板式挡土墙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桩柱的灌注成型,而通过旋挖机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挖孔施工方式,为了确保桩孔成型稳定性,一般还会通过泥浆护壁的方式将旋挖产生的泥土排出,并利用泥浆静态压力使桩孔壁保持稳定性。

目前,在施工前,需要对桩孔位置处的土层结构进行检测,并根据土层结构设计旋挖钻头的移动速度、方式等。公开号为CN11620110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上述施工方法在设置监测处理装置时,需要使埋杆的进水孔朝向桩孔,才能使渗透的泥浆水液及时通过进水孔进入检测腔,使得监测处理装置能够及时根据渗透的泥浆水液的情况提醒施工人员泥浆水液是否过度渗透,便于施工人员及时控制钻头的转速和下移速度,进而能够保证灌注桩的钻孔质量。

因此,埋杆在插入坑槽前需要对其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进水孔朝向桩孔,且其插入坑槽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保证进水孔的朝向不发生改变,施工麻烦且操作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能够使监测处理装置对泥浆水液的渗漏情况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方便施工人员及时对钻孔进程进行控制,进而能够提高灌注桩的钻孔质量。

本申请提供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场地预处理;

桩位放样;

于桩位周围沿环形均匀设置多个护桩,并于所述护桩处安装监测处理装置;

桩孔成型;

桩孔清孔后浇灌混凝土料;

待所有的桩柱灌注成型后,将桩柱与挡土板连接,使桩柱、挡土板形成整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处理装置包括埋杆,所述埋杆穿设所述护桩,且所述埋杆的下端深入土层;所述埋杆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埋杆的周侧开设有若干第一敞口,且所述埋杆于若干所述第一敞口处均设置有弹性膜;

所述监测处理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以及吸湿检测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且与所述埋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柱体与所述埋杆连接后,所述柱体能够以所述埋杆的轴线为轴发生转动;所述吸湿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下端,所述埋杆靠近下端的周侧开设有若干供渗漏的泥浆水液进入的第二敞口,且所述第二敞口与所述吸湿检测机构沿水平方向对齐;

所述护桩的一侧设置有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启动后能够使所述弹性膜向外发生弹性形变,且所述监测处理装置还包括气压检测机构;

所述护桩的一侧还设置有加固机构,所述监测处理装置还包括注入管,所述埋杆的周侧还开设有若干供加固填料流出的第三敞口;所述注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固机构以及所述第三敞口相通;

所述监测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吸湿检测机构以及所述气压检测机构相配合的第一报警器以及第二报警器,所述第一报警器以及所述第二报警器均设置于所述埋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护桩处安装监测处理装置完成后,控制柱体相对于埋杆转动使吸湿检测机构的入口朝向桩孔所在位置后,再进行钻孔使桩孔成型;桩孔成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够通过吸湿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及时对钻孔进程进行控制;同时充气机构也能够据此充气使弹性膜变形挤压土层,使土层保持紧实;同时加固机构将通过注入管往土层中填充加固填料,进一步提高土层的强度,从而降低桩孔变形的概率;第一报警器以及第二报警器能够在钻孔施工过程中提醒施工人员,以便施工人员及时处理,从而能够提高灌注桩桩孔的施工质量。

可选的,还包括指向机构,所述指向机构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上端;所述指向机构包括距离检测件以及显示屏,所述距离检测件的检测方向与所述吸湿检测机构的入口朝向相同,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距离检测件信号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施工人员控制柱体相对于埋杆转动使吸湿检测机构的入口对准桩孔所在位置,同时能够提高操作精度,降低操作难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敞口开设有多个,且所述埋杆于相邻所述第二敞口之间均具有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能够将所述吸湿检测机构的入口遮挡,且此时所述吸湿检测机构的周侧表面能够将所述第二敞口封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埋杆插入土层前,先控制柱体转动至遮挡件将吸湿检测机构的入口遮挡的位置状态,再将埋杆插入土层,从而能够降低埋杆插入的过程中土壤进入吸湿检测机构以及将第二敞口堵塞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柱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柱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气孔,若干所述气孔均沿水平方向与所述弹性膜对齐;若干所述气孔的朝向均与所述距离检测件的检测方向相同,所述充气机构与空腔相通,且所述气压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空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充气机构运行时能够通过气孔将气体的作用力作用至所需的若昂弹性膜上,同时能够提高弹性膜发生弹性形变的效率,减少气体的浪费。

可选的,所述柱体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气槽,所述气槽的一端同时与所述埋杆上同一侧的若干所述第一敞口相通,且所述气槽的另一端同时与若干气孔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进入气槽中后能够同时作用于所需的若干弹性膜上,从而能够使所需的若干弹性膜的弹性形变更加均匀,进而能够使若干弹性膜对土层的挤压效果更加均匀。

可选的,所述柱体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注入管穿出的穿孔,所述穿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空腔以及所述第三敞口相通;所述注入管远离所述加固机构的一端具有波纹段,所述波纹段未受外力作用时呈收缩状态,且此时所述注入管远离所述加固机构的一端未穿入所述第三敞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机构通过注入管往土层中注入加固填料时,波纹段受加固填料的作用力将伸长使其端部穿过第三敞口并穿入土层,从而能够提高加固填料的注入效果,降低加固填料出现倒流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柱体于所述空腔中具有若干与所述注入管相适配的管架,若干所述管架使所述注入管相对于所述柱体位置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加固机构运行时注入管的位置稳定性,降低注入管变位的概率,同时能够使波纹段的变形范围更加可控,从而提高加固填料通过注入管注入土层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波纹段位于所述气槽中,所述柱体的外侧套设有固定件以及活动件,且所述波纹段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活动件之间;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柱体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件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具有倾斜的导向面,所述波纹段伸缩的过程中,其端部保持同时与所述导向面以及所述固定件的端面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机构完成对土层进行加固填料注入后,充气机构运行能够通过气体驱使活动件朝靠近固定件的方向滑动,导向面将引导波纹段收缩,从而使注入管的端部离开第三敞口,便于后续柱体与埋杆拆卸分离。

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若干传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上端,所述从动齿轮以及若干所述传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埋杆的上端,所述从动齿轮以及若干所述传动齿轮均与所述埋杆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上设置有操作杆,所述主动齿轮与至少一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若干所述传动齿轮互相啮合,且至少有一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对柱体的转动进行控制,同时能够提高对柱体转动的控制精度。

可选的,所述操作杆与所述主动齿轮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操作杆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后才能控制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体转动调节结束后即可将操作杆拆卸取下,从而能够降低因误操作或其他外力作用导致柱体转动的概率,进而提高柱体转动调节后的位置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能够方便施工人员调节监测处理装置的位置状态,使其监测方向对准桩孔所在位置,使监测处理装置对泥浆水液的渗漏情况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方便施工人员及时对钻孔进程进行控制,进而能够提高灌注桩的钻孔质量;

2.能够提高充气机构驱使对应弹性膜弹性形变挤压土层实现固土的效果,减少气体的浪费,同时缩短上述过程的反应时间;

3.能够提高加固机构将加固填料注入土层实现固土的效果,提高加固填料注入土层位置的准确性,同时能够降低加固填料倒流的概率;

4.调节监测处理装置的位置状态的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调节精度,同时操作难度降低;

5.柱体与埋杆拆卸分离后,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对调节监测处理装置的主要功能结构进行更换维修,从而便于后续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测处理装置的剖视图(省略报警器);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埋杆上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埋杆中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中沿B-B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护桩;2、监测处理装置;3、埋杆;31、安装槽;32、第一敞口;33、第二敞口;34、第三敞口;35、遮挡件;36、弹性膜;4、吸湿检测机构;5、调节机构;51、柱体;511、空腔;512、气孔;513、气槽;514、穿孔;515、管架;516、固定件;517、活动件;5171、导向面;518、弹性件;52、齿轮组;521、主动齿轮;522、从动齿轮;523、传动齿轮;53、操作杆;6、指向机构;61、距离检测件;62、显示屏;7、充气机构;8、加固机构;81、注入管;811、波纹段;812、配合部;9、气压检测机构;101、土层;102、桩孔;103、坑槽;104、混凝土层;105、底板;106、第一报警器;107、第二报警器;108、钢护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场地预处理。

对桩基施工场地及边坡进行清理、整平压实,然后确定基坑开挖范围和打桩位置。

S2、桩位放样。

采用全站仪进行桩位放样,并对桩位进行逐桩复核、记录,然后在各个桩位处,挖设沉淀池和泥浆池,并铺设相应管路,同时,对各个桩位处的土层101结构进行探测,确定碎石松散的土层101位置。

S3、于桩位周围沿环形均匀设置多个护桩1,并于护桩1处安装监测处理装置2。

在最新开挖的桩位处进行挖取坑槽103(优选坑槽103深度为30cm),并在坑槽103内设置多个护桩1,且使多个护桩1关于桩位呈环形均布,利用多个护桩1复核桩位位置,然后在坑槽103的内部铺设呈环状的混凝土层104,对多个护桩1进行加固,并在多个护桩1处分别安装监测处理装置2。

S4、桩孔102成型;

采用振锤设备将钢护筒108振动压入桩位处的土层101中,然后将旋挖钻机进场,将旋挖钻机的钻头对准桩位,并进行钻头、钻杆的检测调节,随后即可通过旋挖钻机的钻头进行桩孔102的旋挖,并配合沉淀池、泥浆池进行泥浆护壁,直至桩孔102成型。

S5、桩孔102清孔后浇灌混凝土料;

桩孔102成型后,对桩孔102进行清孔,然后使旋挖钻机离场,然后将制作好的钢筋笼吊放安装在桩孔102内,再将导管吊放安装在桩孔102内,再通过导管对桩孔102底部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完成后,向桩孔102内浇灌混凝土料。

S6、待所有的桩柱灌注成型后,将桩柱与挡土板连接,使桩柱、挡土板形成整体;

待所有的桩柱灌注成型,并达到设计标准后,以各个桩柱为基准,将各桩预留钢筋与挡土板钢筋连接,立模浇筑挡土板浇筑混凝土,使桩柱、挡土板形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优选桩孔102周侧共分布有四个护桩1,在其他实施例中,护桩1的数量也可更多或更少。

参照图2和图3,其中,监测处理装置2包括埋杆3,埋杆3沿竖直方向穿设护桩1后下端插入坑槽103内,且埋杆3的下端贯穿碎石松散的土层101。

参照图2和图4,监测处理装置2还包括吸湿检测机构4以及用于调节吸湿检测机构4检测方向的调节机构5。调节机构5包括柱体51,柱体51整体呈圆柱体51结构,且柱体51轴线方向的一端具有径向尺寸更大的圆台结构。埋杆3的内部开设有与柱体51相适配的安装槽31,且安装槽31沿埋杆3的轴线方向于其上端形成开口;柱体51与埋杆3可拆卸连接,且优选柱体51与埋杆3连接后柱体51的上端面与埋杆3的上端面齐平。本实施例中,优选柱体51与埋杆3之间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当埋杆3处于插入土层101中的状态时,柱体51将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保持位于安装槽31中。

吸湿检测机构4固定安装于柱体51的下端,当柱体51与埋杆3连接时,吸湿检测机构4与安装槽31远离自身开口的槽壁相抵。本实施例中,优选吸湿检测机构4整体呈圆柱体51结构;由于吸湿检测机构4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对其不做赘述,且附图中对其仅作简要表示。

吸湿检测机构4自身径向方向的一侧具有供泥浆水液进入的入口,埋杆3下端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供泥浆水液进入的第二敞口33,且第二敞口33与安装槽31相通。柱体51与埋杆3连接时,吸湿检测机构4的入口与若干第二敞口33均沿水平方向对齐。本实施例中,优选埋杆3上共开设有三个第二敞口33。

参照图2和图3,柱体51与埋杆3连接后,柱体51的轴线与埋杆3的轴线重合,且柱体51能够以自身的轴线方向为轴相对于埋杆3发生转动。监测处理装置2还包括用于方便施工人员确定柱体51位置状态的指向机构6,指向机构6安装于柱体51的上端。指向机构6包括距离检测件61以及显示屏62,距离检测件61的检测方向向外且垂直于柱体51的轴线,显示屏62与距离检测件61信号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距离检测件61为距离传感器,且显示屏62能够实时显示距离检测件61检测得到的数据;且优选距离检测件61的检测方向与吸湿检测机构4的入口朝向相同。

施工人员控制柱体51相对于埋杆3转动的过程中,距离检测件61的检测方向也将随之改变。控制柱体51转动使距离检测件61对自身与钢护筒108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并时刻观察显示屏62上的数值;直至显示屏62上的数值为调节过程中的最小值时,此时说明距离检测件61的检测方向已经对准桩孔102所在位置,即吸湿检测机构4的入口朝向也已经对准桩孔102所在位置。

为方便施工人员控制柱体51转动调节并提高上述调节过程的调节精度,调节机构5还包括齿轮组52以及操作杆53。齿轮组52包括主动齿轮521、从动齿轮522以及若干传动齿轮523,其中,从动齿轮522固定安装于柱体51的上端,且从动齿轮522的轴线与柱体51的轴线重合;主动齿轮521以及若干传动齿轮523均安装于埋杆3上端的内部,主动齿轮521以及若干传动齿轮523均与埋杆3转动连接,且主动齿轮521的转动轴线以及若干传动齿轮523的转动轴线均与埋杆3的轴线平行。本实施例中,优选齿轮组52共包括一个传动齿轮523。

传动齿轮523与主动齿轮521啮合,传动齿轮523位于主动齿轮521靠近安装槽31的一侧,且传动齿轮523部分露出于安装槽31中;柱体51与埋杆3连接后,从动齿轮522将位于传动齿轮523远离主动齿轮521的一侧且与传动齿轮523啮合。本实施例中,优选从动齿轮522、传动齿轮523以及主动齿轮521的齿数依次减少。

操作杆53整体呈L形的杆状结构,操作杆53与主动齿轮521可拆卸连接。操作杆53的一端能够穿入埋杆3与主动齿轮521轴线所在的位置插接配合,操作杆53一端与主动齿轮521插接配合后,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操作杆53的另一端驱使主动齿轮521转动;操作杆53与主动齿轮521拆卸分离后,施工人员从外界将难以驱使主动齿轮521转动,使得柱体51与埋杆3之间相对位置稳定。

参照图2和图4,埋杆3于相邻第二敞口33之间均具有遮挡件35,柱体51相对于埋杆3转动的过程中,吸湿检测机构4的入口将于与第二敞口33相通以及被遮挡件35遮挡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当吸湿检测机构4的入口被一遮挡件35完全遮挡时,吸湿检测机构4的外侧表面能够将三个第二敞口33同时封堵,阻止土壤通过第二敞口33进入吸湿检测机构4的内部。

参照图1和图2,混凝土层104的端面安装有底板105,且底板105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充气机构7,若干充气机构7与若干监测处理装置2一一对应,对应的,本实施例中,优选底板105上共安装有四个充气机构7,且充气机构7分别位于对应护桩1远离桩孔102的一侧;由于充气机构7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对其不做赘述,且附图中对其仅作简要表示。

参照图5和图6,埋杆3的周侧且于第二敞口33靠近埋杆3上端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敞口32,若干第一敞口32均与安装槽31相通,且埋杆3插入土层101后若干第一敞口32均位于土层101中。本实施例中,优选若干第一敞口32沿埋杆3的轴线方向共包括三组,且三组第一敞口32沿埋杆3的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且优选同一组第一敞口32共包括有四个,且同一组的四个第一敞口32于埋杆3上沿埋杆3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埋杆3于第一敞口32处均固定安装有弹性膜36,弹性膜36将对应的第一敞口32覆盖,且弹性膜36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本实施例中,优选弹性膜36由橡胶材料制成。

柱体51的内部具有空腔511,柱体5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气孔512,且气孔512与空腔511相通。本实施例中,优选柱体51上共开设有三个气孔512,三个气孔512于柱体51上沿柱体51的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且三个气孔512分别与三组第一敞口32沿水平方向对齐;且优选气孔512的朝向与距离检测件61的检测方向相同。

柱体51表面于靠近气孔512的一侧还开设有气槽513,三个气孔512远离空腔511的一端均与气槽513相通,且气槽513能够同时与位于埋杆3同一侧的三个第一敞口32相通;除此之外,气槽513具有较高的密封性。

充气机构7与柱体51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且与空腔511通过管道相通,充气机构7朝空腔511中充入气体后,气体将通过气孔512进入气槽513中,并同时对三个弹性膜36施加作用力,使弹性膜36向外发生弹性形变,挤压土层101实现固土效果。

参照图2和图3,监测处理装置2还包括气压检测机构9,气压检测机构9固定安装于空腔511中,且优选气压检测机构9位于空腔511远离吸湿检测机构4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由于气压检测机构9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对其不做赘述,且附图中对其仅作简要表示。

参照图1和图2,底板105上还固定安装有若干内部储存有加固填料的加固机构8,优选加固机构8中的加固填料为发泡胶。若干加固机构8与若干监测处理装置2一一对应,对应的,本实施例中,优选底板105上共安装有四个加固机构8,且四个加固机构8分别位于四个充气机构7背离桩孔102所在位置的一侧;由于加固机构8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对其不做赘述,且附图中对其仅作简要表示。

监测处理装置2还包括注入管81,注入管81的一端与加固机构8固定连接,注入管81的另一端穿入柱体51进入空腔511中;柱体51的一侧开设有供注入管81远离加固机构8的一端穿出的穿孔514,穿孔514的两端分别与气槽513以及空腔511相通,穿孔514位于相邻两气孔512之间,且穿孔514的朝向与气孔512的朝向相同。

参照图5和图7,埋杆3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供加固填料注入土层101中的第三敞口34,本实施例中,优选埋杆3上共开设有三个第三敞口34。当柱体51与埋杆3连接时,穿孔514沿水平方向与所有第三敞口34对齐。本实施例中,优选穿孔514于柱体51上的位置位于靠近吸湿检测机构4的两个气孔512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穿孔514的位置也可根据需求改变。

注入管81穿出穿孔514的一端靠近第三敞口34,加固机构8能够驱使加固填料通过注入管81运输并从第三敞口34处注入相邻的土层101中,从而实现固土效果。

柱体51于空腔511中还固定安装有若干用于固定注入管81位置状态的管架515,注入管81安装后与若干管架515穿设配合。其中,一管架515固定安装于空腔511中靠近穿孔514的位置,注入管81远离加固机构8的一端与该管架515穿设配合后沿垂直于柱体51轴线的方向穿出穿孔514;其余管架515均位于上述该管架515远离吸湿检测机构4的一侧,且注入管81与上述其余管架515穿设配合后将于空腔511中保持位置居中。

管架515于空腔511中,将使得气体在进入空腔511后通过气孔512离开的过程中,空腔511中供气体通过的面积减小,从而加快气体的移动速度,使气体能够更快将作用力施加于弹性膜36上,使弹性膜36能够及时发生弹性形变挤压土层101。

参照图1和图6,注入管81远离加固机构8的一端具有可伸缩的波纹段811,波纹段811位于波纹段811在除重力作用下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呈收缩状态,且收缩状态下的波纹段811完全位于气槽513中。

当加固机构8通过注入管81往土层101中注入加固填料时,加固填料通过波纹段811将驱使波纹段811伸长,使波纹段811的端部能够穿过第三敞口34并穿入土层101中,从而使加固填料能够稳定注入土层101中,进而稳定起到加固土层101的效果。

柱体51外侧于气槽513中还安装有固定件516以及活动件517,固定件516以及活动件517分别位于穿孔514的两侧,且分别位于波纹段81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优选固定件516位于波纹段811靠近吸湿检测机构4的一侧,且活动件517位于波纹段811远离吸湿检测机构4的一侧。

固定件516与柱体51固定连接,活动件517与柱体51滑动连接,且活动件517的滑动方向与柱体51的轴线方向平行。波纹段811的端部具有配合部812,配合部812靠近固定件516的一侧与固定件516贴合相抵,配合部812靠近活动件517的一侧也与活动件517贴合相抵。活动件517上供配合部812与之贴合相抵的一侧具有导向面5171,导向面5171相对于穿孔514的朝向倾斜,且在波纹段811伸缩变化的过程中,配合部812靠近活动件517的端面均与导向面5171贴合。

活动件517相对于柱体51滑动的过程中,将通过导向面5171驱使配合部812沿平行于穿孔514朝向的方向活动,从而驱使波纹段811伸缩变化。活动件517还与多个弹性件518配合使用,弹性件518安装于柱体51的内部,弹性件518的两端分别与活动件517以及柱体51固定连接,且弹性件518驱使活动件517朝靠近固定件516的方向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弹性件518为压簧,故弹性件518位于活动件517远离固定件516的一侧。

当注入管81中未注入加固填料时,活动件517在多个弹性件518的作用下将朝靠近固定件516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此时配合部812将随之活动退回至气槽513中,并使波纹段811处于收缩状态。

在注入管81中注入加固填料后,加固填料通过波纹段811将驱使波纹段811伸长,从而驱使配合部812活动穿过第三敞口34并穿入土层101中,此时活动的件将随之朝原来固定件516的方向克服多个弹性件518的作用力滑动。

固定件516以及活动件517将气槽513划分成两个独立的空间,且活动件517滑动的过程中,其远离固定件516一侧的空间仍具有较高的气密性。

当加固机构8通过注入管81往土层101中注入加固填料结束后,控制充气机构7往空腔511中充气,气体进入气槽513中后,气体将会对活动件517施加作用力,使活动件517朝靠近固定件516的方向滑动,从而驱使配合部812朝活动退回并使波纹段811恢复收缩状态,从而便于柱体51连带注入管81与埋杆3拆卸分离。

在加固机构8通过注入管81往土层101中注入加固填料的过程中,当停止注入一段时间后又需要注入时,加固填料容易于注入管81中形成堵塞。此时,控制充气机构7反复改变气槽513中的气压大小,从而控制活动件517活动,波纹段811伸缩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间隙将有助于加固填料注入,从而降低堵塞的概率。

参照图1和图2,监测处理装置2还包括第一报警器106和第二报警器107,第一报警器106与吸湿检测机构4信号连接,第二报警器107与气压检测机构9信号连接,且第一报警器106以及第二报警器107均固定安装于埋杆3的上端。第一报警器106和第二报警器107分别与吸湿检测机构4和气压检测机构9配合且均用于提醒施工人员,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报警器106以及第二报警器107均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且附图中对其仅作简要表示。

吸湿检测机构4与充气机构7以及加固机构8均信号连接,且加固机构8将加固填料送出的动力由充气机构7提供,即充气机构7通过管道与加固机构8连接相通。

通过旋挖机的钻头进行桩孔102旋挖成型的过程中,在钻头移动至碎石松散的土层101位置处时,用于护壁的泥浆会通过碎石松散的土层101向外侧渗透,若该处的碎石较多,土层101较为松散,则渗透的泥浆水液较多。此时渗透的泥浆水液将通过埋杆3上的第二敞口33进入吸湿检测机构4。在吸湿检测机构4检测到的泥浆水液达到一定程度时,吸湿检测机构4将输出信号触发第一报警器106工作,提醒施工人员泥浆水液过度渗透,便于施工人员控制钻头降低转速和下移速度。

在吸湿检测机构4检测到的泥浆水液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同时会输出信号控制充气机构7工作,往空腔511中充入气体,使靠近桩孔102所在位置一侧的多个弹性膜36向外发生弹性形变,配合钻头对碎石松散的土层101施加水平外顶的挤推力,可以达到提高碎石松散的土层101的紧实度效果。

在吸湿检测机构4检测到的泥浆水液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同时也会输出信号控制加固机构8工作,加固机构8借助充气机构7提供的气压将加固填料通过注入管81注入碎石松散的土层101中。此时加固填料(如发泡胶)将通过渗透的泥浆水液快速固化,从而达到填补碎石松散的土层101间隙的效果,并实现固土的效果。

此外,在进行旋挖钻孔前,由人工控制充气机构7往空腔511中充入适量的气体。后续在钻头钻至碎石松散的土层101位置时,若钻头对桩孔102侧壁施加的横向挤推力过大,导致碎石松散的土层101在水平方向被过度挤压时,碎石松散的土层101将会挤压弹性膜36,从而使空腔511中的气压增大,当气压检测机构9检测到空腔511中的气压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其将输出信号触发第二报警器107工作。此时,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钻头继续下移,并控制钻头上移,然后通过压整设备在桩孔102位置周围进行压整一定时间(不少于10分钟)后,继续通过钻头旋挖钻孔。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桩板墙施工方法
  • 一种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63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