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在空调中,汽液分离器起到汽液分离的作用,制冷剂进入气液分离器内时流速较快,制冷剂气体与汽液分离器筒壁冲刷,同时压缩机内部的振动会通过管路传导到汽液分离器处,汽液分离器内部的气流以及管路传导的振动均会造成汽液分离器的振动及噪音,影响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气液分离器会产生振动及噪音的缺陷,提供一种振动小、噪音低的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出气管及缓流件,所述壳体围成分离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于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设于所述分离腔内,所述缓流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缓流件与所述出气管连接。

上述气液分离器,用于换热的冷媒可由进气管进入分离腔内,冷媒进入分离腔内会在分离腔内流动,冷媒的流向发生改变时,冷媒中液体可附着在分离腔的内壁上并汇流至分离腔的底部,冷媒中的气体继续流动并最终由出气管排出分离腔,实现冷媒中气体与液体的分离,出气管会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振动,导致出气管随之出现振动,同时冷媒在分离腔内的流动也会冲撞出气管或壳体也会出现振动或噪音,缓流件可将出气管与壳体固定,使出气管更稳定,减少出气管的振动,缓流件也可对冷媒的流动造成阻挡及减缓,降低冷媒的流速,减轻冷媒对壳体或出气管的冲撞,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分离腔内的端部为输入端部,所述输入端部与所述分离腔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缓流件设于所述输入端部与所述分离腔的底壁之间,所述出气管穿设所述缓流件,所述缓流件上设有通孔,和/或所述缓流件与所述分离腔的侧壁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流件将所述分离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分离腔内的端部为输出端部,所述输出端部及所述输入端部均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部的开口朝向所述分离腔的顶壁方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部的开口朝向所述分离腔的侧壁方向设置;或所述输入端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设置;或所述输入端部的开口朝斜向下的方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辅助件,所述辅助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辅助件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为第一分腔及第二分腔,所述第一分腔位于所述第二分腔的上方,所述进气管及所述出气管均穿设所述辅助件,所述输出端部设于所述第一分腔内,所述输入端部设于所述第二分腔内,所述辅助件上设有气孔,和/或所述辅助件与所述分离腔的侧壁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还包括导入部,所述导入部穿设所述壳体并伸入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导入部与所述输入端部连通并呈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包括位于所述分离腔内的内管部,所述内管部包括连通并间隔设置的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及所述第二管段均穿设所述缓流件并与所述缓流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流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4mm~6mm,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为1mm~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5mm,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通孔的直径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外设有隔音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下盖及筒体,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分别盖设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进气管及所述出气管均穿设所述上盖并伸入所述分离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流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缓流件与所述出气管固定连接。

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上述空调,冷媒可由进气管进入分离腔内,冷媒进入分离腔内会在分离腔内流动,冷媒的流向发生改变时,冷媒中液体可附着在分离腔的内壁上并汇流至分离腔的底部,冷媒中的气体继续流动并最终由出气管排出分离腔,实现冷媒中气体与液体的分离,出气管会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振动,导致出气管随之出现振动,同时冷媒在分离腔内的流动也会冲撞出气管或壳体也会出现振动或噪音,缓流件可将出气管与壳体固定,使出气管更稳定,减少出气管的振动,缓流件也可对冷媒的流动造成阻挡及减缓,降低冷媒的流速,减轻冷媒对壳体或出气管的冲撞,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气液分离器另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气液分离器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01、分离腔,101a、底壁,101b、侧壁,101c、顶壁,102、第一腔室,102a、第一分腔,102b、第二分腔,103、第二腔室,110、上盖,120、下盖,130、筒体,200、进气管,210、输入端部,220、导入部,300、出气管,310、输出端部,320、内管部,321、第一管段,322、第二管段,400、缓流件,401、通孔,500、辅助件,600、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100、进气管200、出气管300及缓流件400,壳体100围成分离腔101,进气管200的一端设于分离腔101内,出气管300的一端设于分离腔101内,缓流件400与壳体100连接,缓流件400与出气管300连接。

上述气液分离器,用于换热的冷媒可由进气管200进入分离腔101内,冷媒进入分离腔101内会在分离腔101内流动,冷媒的流向发生改变时,冷媒中液体可附着在分离腔101的内壁上并汇流至分离腔101的底部,冷媒中的气体继续流动并最终由出气管300排出分离腔101,实现冷媒中气体与液体的分离,出气管300会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振动,导致出气管300随之出现振动,同时冷媒在分离腔101内的流动也会冲撞出气管300或壳体100也会出现振动或噪音,缓流件400可将出气管300与壳体100固定,使出气管300更稳定,减少出气管300的振动,缓流件400也可对冷媒的流动造成阻挡及减缓,降低冷媒的流速,减轻冷媒对壳体100或出气管300的冲撞,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进气管200位于分离腔101内的端部为输入端部210,输入端部210与分离腔101的底壁101a间隔设置,缓流件400设于输入端部210与分离腔101的底壁101a之间,出气管300穿设缓流件400,缓流件400上设有通孔401,和/或缓流件400与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间隔设置。冷媒中的液体会汇流至分离腔101的底部,由于输入端部210与分离腔101的底壁101a之间设有缓流件400,缓流件400可对流动的冷媒进行阻挡并缓冲,随后冷媒可通过缓流件400上的通孔401和/或缓流件400与分离腔101侧壁101b之间的间隙,减少分离腔101内壁或出气管300受到的冲击,进而能够降低壳体100及出气管300的振动,减小噪音,同时缓流件400不影响对冷媒中液体的收集,并能够减少排出输入端部210的冷媒对分离腔101底壁101a处的液体的扰动,阻拦飞溅的液滴。

其中,缓流件400上设有通孔401,缓流件400与壳体100连接,冷媒可由通孔401流经缓流件400;或缓流件400与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间隔设置,冷媒可由缓流件400与侧壁101b之间的间隙通过,此时缓流件400与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部分连接,使缓流件400能够起到固定出气管300的作用;或缓流件400上设有通孔401,同时缓流件400与侧壁101b部分间隔设置。

其中,如图1所示,分离腔101的内壁包括底壁101a、侧壁101b及顶壁101c,顶壁101c、底壁101a分别与侧壁101b的两端连接,顶壁101c位于底壁101a的上方,当冷媒在分离腔101内流动时,冷媒中的液体可在重力作用下由顶壁101c滴落或顺着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流下,并汇流至分离腔101的底壁101a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缓流件400将分离腔101分隔为第一腔室102及第二腔室103,第一腔室102位于第二腔室103的上方,出气管300位于分离腔101内的端部为输出端部310,输出端部310及输入端部210均设于第一腔室102内。此时进入分离腔101内的冷媒在气液分离后,液体会在重力作用下汇集至第二腔室103内,气体可在第一腔室102内由出气管300的输出端部310排出,缓流件400可起到减缓冷媒的流速及分隔气液的作用,并防止液体在冷媒流动过程中出现扰动及喷溅等情况,减少冷媒中的液体进入出气管300。

可选地,如图1所示,缓流件400沿水平方向设于分离腔101内,可防止出现冷媒中的液体在缓流件400上出现汇集的情况。

在其他实施例中,缓流件400也可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具体地,缓流件400上位于通孔401周围的部分为向第二腔室103的方向凹陷设置的锥形结构,此时当缓流件400上出现液滴等,可方便由通孔401落入第二腔室103,同时气体在由第二腔室103进入第一腔室102的过程中,气体流经上述锥形结构,气体通过的管径逐渐增大,会使气压变小,流速减慢,则进入输出端部310内时的初速度较低,可减少对出气管300的冲击,降低振动的幅度。

可选地,输入端部210的出口不朝向出气管300和/或输出端部310的开口设置。此时冷媒在进入分离腔101时,不会直接进入输出端部310,而是需要在分离腔101内流动并经过气液分离过程,同时冷媒不会直接冲击出气管300,减少出气管300受到的冲击,可减小出气管300的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出端部310的开口朝向分离腔101的顶壁101c方向设置。由于冷媒在进入分离腔101内主要在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的导向下流动,将输出端部310的开口设置为朝向分离腔101的顶壁101c,可使冷媒充分在分离腔101内流动,进而使气液分离充分,减少冷媒中的液体进入出气管300。

具体地,输出端部310与分离腔101的顶壁101c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入端部210的开口朝向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方向设置;或输入端部210的开口朝向第二腔室103的方向设置;或输入端部210的开口朝斜向下的方向设置。输入端部210的开口呈上述设置时,能够很好的与输出端部310的开口错开,并使冷媒在分离腔101内充分流动,实现气液分离。

其中,当输入端部210的开口朝向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的方向设置时,输入端部210与进气管200的其余部分的夹角为a,当输入端部210的开口朝向第二腔室103的方向设置时,输入端部210与进气管200的其余部分的夹角为b,当输入端部210的开口朝斜向下的方向设置时,输入端部210与进气管200的其余部分的夹角为c,c的取值位于a与b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辅助件500,辅助件500设于第一腔室102内,辅助件500将第一腔室102分隔为第一分腔102a及第二分腔102b,第一分腔102a位于第二分腔102b的上方,进气管200及出气管300均穿设辅助件500,输出端部310设于第一分腔102a内,输入端部210设于第二分腔102b内,辅助件500上设有气孔,和/或辅助件500与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间隔设置。此时可通过辅助件500进一步将进气管200及出气管300连接,使进气管200与出气管300相互限位,用于减小进气管200及出气管300的振动,且辅助件500将第一腔室102分隔为第一分腔102a及第二分腔102b,并使输出端部310位于第一分腔102a内,输入端部210位于第二分腔102b内,可防止输入端部210在向分离腔101内输送冷媒时,部分冷媒未经气液分离直接进入输出端部310,减少进入输出端部310的液体,可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

具体地,辅助件500上设有气孔,辅助件500与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间隔设置,辅助件500与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之间设有缓冲件,此时若辅助件500出现振动,由于辅助件500与分离腔101间隔设置,辅助件500不会带动分离腔101一同振动,同时缓冲件可对辅助件500的振动进行缓冲,并防止辅助件500与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碰撞造成噪音。或辅助件500上设有气孔,辅助件500与壳体100连接,此时壳体100能够对出气管300及进气管200进行固定,减少出气管300或进气管200的振动造成的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气管200还包括导入部220,导入部220穿设壳体100并伸入分离腔101内,导入部220与输入端部210连通并呈夹角设置。此时冷媒在进入分离腔101之前流向会发生改变,能够起到减缓流速的效果,减少对壳体100及出气管300的冲击。

可选地,导入部220沿竖直方向设置,输入端部210朝向分离腔101的侧壁101b设置,导入部220与输入端部210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可使冷媒的流向变化更顺畅,对进气管200的冲击更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出气管300包括位于分离腔101内的内管部320,内管部320包括连通并间隔设置的第一管段321及第二管段322,第一管段321及第二管段322均穿设缓流件400并与缓流件400连接。此时第一管段321与第二管段322可形成U型结构或V型结构,使进入出气管300的气体流速放缓,减少对后续设备的冲击。同时缓流件400能够对内管部320的不同管段均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更好,减少内管部320的振动。

可选地,内管部320只包括第一管段321及第二管段322,第一管段321用于与后续设备连通,输出端部310位于第二管段322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管部320还包括第三管段,第三管段与第一管段321、第二管段322并列并间隔设置,使内管部320形成S型结构,第三管段穿设缓流件400并与缓流件400连接。或第三管段的数量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缓流件400上设有通孔401,通孔401的数量为多个。此时多个通孔401具有对冷媒进行均流的作用,减少冷媒不规则流动造成的噪音,并减少液面受到的扰动。同时多个通孔401可减少冷媒通过缓流件400时的压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孔401的直径为4mm~6mm,相邻的两个通孔401之间的间距为1mm~3mm。上述设置能够提高冷媒或气体通过的面积,减少压损,防止冷媒或气体冲击缓流件400造成振动或噪音,同时缓流件400的强度较高,并不易出现堵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孔401的直径为5mm,相邻的两个通孔401之间的间距2mm。缓流件400上的通孔401按照上述设置时,均流效果好,不易堵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通孔401之间的间距相等,通孔401的直径相等。此时通孔401的直径及通孔401之间的间距均相等,能起到更好的均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气管200与出气管300间隔设置。此时进气管200与出气管300不会相互影响,减少因相互干扰引起的振动或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外设有隔音套。通过设置隔音套,能够降低上述气液分离器产生的噪音。

可选地,隔音套可为隔音材料和/或隔音套内设有真空隔音腔,以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00包括上盖110、下盖120及筒体130,上盖110及下盖120分别盖设壳体100的两端,进气管200及出气管300均穿设上盖110并伸入分离腔101内。进气管200及出气管300由同一盖伸入分离腔101,可方便管道的设置及连接,减少空间占用。

具体地,上盖110、下盖120及筒体130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此时整体结构稳固,气密性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流件40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缓流件400与出气管300固定连接。此时可确保缓流件400通过连接壳体100与出气管300,实现对出气管300的固定,减少出气管300的振动。

可选地,缓流件400与壳体100、缓流件400与出气管300之间可通过焊接、铆接、螺钉或螺栓组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及如上述任一项的气液分离器,出气管300与压缩机连通。

上述空调,冷媒可由进气管200进入分离腔101内,冷媒进入分离腔101内会在分离腔101内流动,冷媒的流向发生改变时,冷媒中液体可附着在分离腔101的内壁上并汇流至分离腔101的底壁101a处,冷媒中的气体继续流动并最终由出气管300排出分离腔101,实现冷媒中气体与液体的分离,出气管300会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振动,导致出气管300随之出现振动,同时冷媒在分离腔101内的流动也会冲撞出气管300或壳体100也会出现振动或噪音,缓流件400可将出气管300与壳体100固定,使出气管300更稳定,减少出气管300的振动,缓流件400也可对冷媒的流动造成阻挡及减缓,降低冷媒的流速,减轻冷媒对壳体100或出气管300的冲撞,降低噪音。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上述空调还包括安装座600,壳体100设于安装座600上。通过安装座600可对壳体100进行固定,使气液分离器能够稳定工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
  • 空调用气液分离器壳体及空调用气液分离器
  •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采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22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