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库的风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冷库的调节式双道风幕。

背景技术

冷库是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并具有保冷功能的仓储建筑,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果蔬等半成品及成品的恒温恒湿贮藏。目前,在搬运货物时为防止外界热空气与库内冷空气的相互交换,通常在冷库内设置回笼间,并在冷库库门处设置一台风幕机(对于较宽的冷库门,一般安装两台风幕机),当冷库门打开时,风幕机运行吹风,在门洞正面形成一股风帘(即风幕),防止库外热空气与库内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减少库内冷量损失。

然而,现有冷库只有一道风幕,隔热效果差;同时风幕机的档位一般是固定的,如一些风幕机只有一个档位,一些风幕机同时具有低频和高频两个档位,但是风幕机的出风角度大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库内和库外温差是变化不定的,因而在搬运过程中不仅特别容易出现引入库内空气量过多的情况,进一步导致库内热量和水分较多,导致冷库出现结晶;还特别容易出现库内冷空气进入回笼间,导致冷库冷量损失较大,进一步增加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库的调节式双道风幕,不仅可以根据温差调整出风角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回笼间内空气与库内空气的流通,以及回笼间内空气与库外空气的流通,还可以调整回风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冷库的调节式双道风幕,包括

循环风源,包括设置在冷库穿堂的风箱和设置在所述风箱内的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回风口;

回风系统,所述回风系统的回风部位于回笼间内,且回风系统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回风口相连通;以及

送风系统,具有均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出风部均位于回笼间内,且第一管路的出风部设置在所述回笼间与冷库之间的内库门处,第二管路的出风部设置在冷库的外库门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回风系统包括

一对回风管,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回风口上,且每个所述回风管具有进风部;

多个第二回风口,间隔开设在每个回风管的进风部上;以及

多个回风量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回风口处;

其中,两个回风管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回笼间的前后侧壁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回风量调节组件包括

安装框,具有呈U形结构的固定件、呈U形结构的限位件,以及将所述固定件、限位件连接在一起的倾斜连接件,固定件和限位件的安装方向一致且限位件的高度高于固定件的高度;

风量调节件,滑动设置在防脱件与所述回风管外壁围成的限位滑槽内,所述风量调节件的一端从所述限位滑槽的出口端滑出而另一端具有竖向限位边;及

防脱件,设置在限位件的出口端,对所述竖向限位边进行限位,防止风量调节件从限位滑槽内脱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回风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调节阀和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调节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包括至少一个竖向设置的第一风管,所述第二管路包括至少一个竖向设置的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的出风部和第二风管的出风部均具有多个竖向开设的第二出风口,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送风调节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调节组件包括

一对风向调节板,竖直对称铰接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左右口沿处;

一对固定件,水平对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的上下口沿处;

两对导向槽,两对所述导向槽开设在两个所述固定件上,每个所述风向调节板的上下两端在其中一对导向槽内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风向调节板的上下两端部对称设置有一对导向件,两所述导向件在其中一对导向槽内转动。

在本发明的更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导向槽均为弧形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式双刀风幕,还包括温度监控组件,所述温度监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回笼间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冷库内的第二温度检测单元,以及设置在外库门外侧的第三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三温度检测单元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式双刀风幕,还包括库门启闭监控组件,所述库门启闭监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库门处的第一到位开关和设置在所述内库门处的第二到位开关,所述第一到位开关和第二到位开关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循环风机的工作模式。

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巧妙,在回笼间与外库门处设置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出风部形成一道风幕,在回笼间与内库门处设置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出风部形成一道风幕,两道风幕间隔布设,不仅充分利用了回笼间这一过渡空间,还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内冷气与库外热气的交换流通,降低冷库的能耗,节能减排;还能够降低库内出现结晶的几率。

本发明的回风管位于回笼间内,利用回笼间内的空气作为循环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内与库外的温差,同时直接进入库内的水分大大降低,降低了库内结晶和结霜发生的几率;同时每个第二回风口处设置一个风量调节组件,实现了第二回风口进风面积的调整,进而实现了每个第二回风口处回风量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温差下的回风需求。

本发明的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均具有风向调节组件,每个风向调节组件的两个风向调节板之间的角度可根据温差进行适当调整,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内冷气与回笼间内空气的热交换,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外热空气与回笼间的热交换,隔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 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 –B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风量调节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E-E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第一风管上风向调节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中F-F向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冷库的调节式双道风幕,包括

循环风源,包括设置在冷库穿堂的风箱1和设置在风箱1内的循环风机(循环风机优选变频风机),循环风机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回风口;

回风系统,回风系统的回风部位于冷库的回笼间2内,且回风系统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回风口相连通;以及

送风系统,具有均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出风部均位于回笼间2内,且第一管路的出风部设置在靠近回笼间2与冷库之间的内库门处,第二管路的出风部设置在靠近冷库的外库门;

其中,在实际安装时若回笼间2(与冷库宽度一致)的宽度较宽时,内库门通为两扇门,外库门也为两扇门。

如图1-2和图4-5所示,回风系统包括一对均与第一回风口相连通的回风管3.1(回风管竖向设置),两个回风管3.1前后对称设置在回笼间2的前后侧墙上,每个回风管3.1的进风部均具有多个上下间隔布设的第二回风口,每个第二回风口处均设置有一个回风量调节组件,以调整第二回风口的回风量,进而调整循环风机的回风量;

回风量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安装框、风量调节件(即风量调节板3.5)和防脱件(即防脱杆3.7),安装框具有呈U形结构的固定件(即U形安装板3.2),呈U形结构的限位件(即U形限位板3.3),以及将U形安装板3.2和U形限位板3.3固连在一起的倾斜连接件,倾斜连接件为自U形安装板3.2的内侧边向内上方倾斜延伸的U形连接板3.4;其中U形安装板3.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回风口的口沿处,U形限位板3.3的安装方向与U形安装板3.2一致,并且U形限位板3.3的高度高于U形安装板3.2的高度;

由于U形限位板3.3的高度高于U形安装板3.2和回风管3.1的管壁,U形限位板3.3与管壁围成使风量调节板3.5滑动的限位滑槽,风量调节板3.5在限位滑槽内往返移动,当风量调节板3.5一端部抵在U形安装板3.2内边时将第二回风口完全遮挡,风量调节板3.5向限位滑槽的出口端移动时使第二回风口的回风量逐渐增加,此时风量调节板3.5的一端由限位滑槽的出口端穿出。

如图4-5所示,风量调节板3.5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竖向限位边3.6,靠近限位滑槽出口处的U形限位板3.3上设置有与竖向限位边3.6进行限位的防脱杆3.7,防止风量调节板3.5从限位滑槽的出口处滑出;同时竖向限位边3.6便于推动风量调节板3.5,降低调整难度。

如图1所示,两个回风管3.1均位于在回笼间2的中部位置处,使得第二回风口位于回笼间2的中部,减少库内与库外的温差,最大程度地避免库内结霜。

如图1所示,回风系统还包括控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通断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具体包括用于第一管路风量的第一调节阀4.1(集成有执行器)和控制第二管路风量的第二调节阀4.2(集成有执行器),第一调节阀4.1和第二调节阀4.2均与控制系统(如PLC)相连接,利用控制系统实现第一调节阀4.1和第二调节阀4.2的自动调节,进而调整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出风量和出风风速。

如图1、3和图6-7所示,送风系统还包括连通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的连接管,连接管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一管路包括与两个均与第一连接口相连通的第一风管4.3(两个第一风管竖向设置且前后对称安装),两个第一风管4.3前后对称在回笼间2的前后侧墙上且靠近内库门;第二管路包括两个均与第二连接口相连通的第二风管4.4,两个第二风管4.4前后对称设置在回笼间2的前后侧墙上且靠近外库门;

其中,每个第一风管4.3和每个第二风管4.4位于回笼间2内的部分均为送风部,每个第一风管4.3和每个第二风管4.4的送风部均具有多个竖向开设的第二出风口,每个第二出风口处均设置有用于调整出风的角度和风速的送风调节组件;

如图6-7所示,每个送风调节组件均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一对固定件(为水布设的固定板5.1,垂直于第一风管)和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的左右口沿上的风向调节板5.2,风向调节板5.2的一长边与第二出风口通过合页铰连在一起;

每个风向调节板5.2上的上下两短边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一对导向件(导向件为导向螺栓5.3),两个固定板5.1开设有两对间隔布设的导向槽5.4(为弧形结构),每对导向槽5.4上下对称设置;当转动在风向调节板5.2,该风向调节板5.2的一对导向螺栓5.3沿着与其对应的一对导向槽5.4滑动,且每个导向螺栓5.3上均具有一个防脱螺母。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调节式双刀风幕,还包括温度监控组件和库门启闭监控组件;其中:温度监控组件包括设置在回笼间2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即第一温度探头,用于检测回笼间2的温度),设置在冷库内的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即第二温度探头,用于检测冷库的温度),以及设置在外库门外侧的第三温度检测单元(即第三温度探头,用于检测库外的温度);

库门启闭监控组件包括设置在外库门处的第一到位开关和设置在内库门处的第二到位开关,其中:第二到位开关为两个,分别用于监控外库门的一个侧门(即外库门的每个侧门对应一个第二到位开关);第一到位开关为两个,分别用于监控内库门的其中一个侧门(即内库门的每个侧门对应一个第一到位开关);

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和第三温度探头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第一到位开关和第二到位开关将检测到的开启信号均传输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循环风机的工作模式(即低频模式和高频模式)和第一调节阀4.1、第二调节阀4.2的出风量,以及送风调节组件的出风风向和风量。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回笼间2和冷库保持不便,回风量调节组件调整完成后一般保持不变;回风量调节组件的调节过程为:根据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和第三温度探头检测到的温度调整第二回风口的大小,风量调节板3.5向限位滑槽的出口端移动时,第二回风口的进风面积逐渐增大,回风量逐渐增加;当风量调节板3.5反方向移动时,风量调节板3.5将第二回风口逐渐遮挡,使其进风面积逐渐减少,回风量逐渐减小。

在实际工作时,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每个送风调节组件的角度和出风情况,具体过程为:根据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和第三温度探头检测到的温度调整第二出风口的大小,当每个第二出风口的两个风向调节板5.2均背向转动时,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逐渐变大;当每个第二出风口的两个风向调节板5.2相向转动时,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逐渐变小。

本发明的工作工程为:当第二到位开关检测到外库门的其中一个侧门开启时,控制系统向循环风机发出低频工作指令,循环风机的低频模式启动,第二调节阀4.2的执行器开启,并根据第一温度探头检测到的回笼间2温度和第三温度探头检测到的库外温度调整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

当第二到位开关检测到外库门的两侧门同时开启时,控制系统向循环风机发出高频工作指令,循环风机的高频模式启动,第二调节阀4.2的执行器开启,并根据第一温度探头检测到的回笼间2温度和第三温度探头检测到的库外温度调整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

当第一到位开关检测到内库门的其中一个侧门开启时(即内库门单侧开启),循环风机的低频模式启动,第一调节阀4.1的执行器开启,根据第一温度探头检测到的回笼间2温度和第二温度探头检测到的库内温度调整送风角度和第一调节阀4.1的风量;

当内库门双侧开启时,循环风机的高频模式启动,第一调节阀4.1的执行器,并根据第一温度探头检测到的回笼间2温度和第二温度探头检测到的库内温度调整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

当内库门和外库门同时单侧开启时,循环风机的高频模式启动,第一调节阀4.1的执行器和第二调节阀4.2的执行器同时开启,同时根据回笼间2温度、库外温度和库内温度调节送风风速和送风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223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