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门生产用循环式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是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是使配管和设备内的介质(液体、气体、粉末)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装置,阀门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中控制部件,用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繁多。

现有的阀门在生产时,在许多阶段都需要用到冷却液,对阀体进行降温冷却,而冷却液都采用特定配置的,其成本要远高于水,因此冷却液循环利用尤为重要,且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生产用循环式冷却装置,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冷却液进行循环使用,增加了冷却液的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阀门生产用循环式冷却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承载板、储液罐、升降组件、挤压组件、排气组件、过滤组件和回收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承载板上,所述储液罐设置在承载板的上方,并且所述储液罐与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储液罐的顶端,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储液罐的内部,并且所述挤压组件与升降组件连接,所述排气组件位于升降组件的旁侧,并且所述排气组件连通至储液罐内,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承载板的顶端上,并且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支撑组件的旁侧,所述回收组件位于支撑组件的一侧,并且所述回收组件连通至储液罐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矩形容纳盒、升降杆、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升降电机,所述矩形容纳盒设置在储液罐的顶端,所述升降杆贯穿设置在矩形容纳盒和储液罐上,并且所述升降杆上设有若干个齿牙,所述升降杆的末端与挤压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有两个,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矩形容纳盒内,并且两个所述转轴位于升级杆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转轴上,并且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互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二转轴与升降杆上的齿牙互相啮合,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矩形容纳盒的一侧,并且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升降圆盘、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过滤网,所述升降圆盘设置在储液罐的内部,并且所述升降圆盘与升降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圆盘上均设有若干个开孔,所述第一单向阀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单向阀分别布设在圆盘上,并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分别位于升降杆的四周,所述第二单向阀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位于第一单向阀的四周,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分别由第一支撑连杆、第一隔板、第一套筒、第二支撑连杆、第二隔板和第二套筒组成,所述第一支撑连杆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设置在升降圆盘的开孔处,并且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位于升级圆盘的上端,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一支撑连杆上,并且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一支撑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分别设置在第一隔板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一套筒分别与第一支撑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连杆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连杆设置在升降圆盘下端的开孔处,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二支撑连杆的顶端,并且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二支撑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分别设置在第二隔板的上端,并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二支撑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过滤网分别设置在升降圆盘的下端,并且若干个所述过滤网分别位于第一隔板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道、固定支架和风机,所述排气管道设置在储液罐的顶端,并且所述排气管连通至储液罐,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排气管道内,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上,并且所述风机位于排气管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承载盒、承载外筒,出水口、过滤筒、吸油毛毡、辊轴、第一电机、排液管和水泵,所述承载盒设置在承载板的顶端,所述承载外筒设置在承载盒的一侧,所述出水口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承载外筒和承载盒,所述过滤筒设置在承载外筒的内部,并且所述过滤筒上均设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吸油毛毡设置在过滤筒内,所述辊轴设置在承载外筒内,并且所述辊轴与过滤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承载外筒的顶端,并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辊轴连接,所述排液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通至储液罐和承载内筒,并且所述排液管的出水端位于过滤筒的上方,所述水泵设置在支撑组件上,并且所述水泵连通至排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组件包括杂质容纳盒、杂质输送管道、排污泵、第二电机、转动轴、连杆、磁铁和挡板,所述杂质容纳盒设置在承载板上,并且所述杂质容纳盒位于储液罐的旁侧,所述杂质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至储液罐的底部和杂质容纳盒上,所述排污泵位于在支撑组件和杂质容纳盒中间,并且所述排污泵的进液端和出液端连通至杂质输送管道,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杂质容纳盒的顶端上,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杂质容纳盒的内部,并且所述转动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杆设置在杂质容纳盒的内部,并且所述连杆与转动轴连接,所述磁铁有两个,两个所述磁铁分别设置在连杆末端且与连杆连接,所述挡板设置在杂质容纳盒的一侧上,并且所述挡板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架和进液口,所述固定架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架均呈对称设置在储液罐的两侧上,并且两个所述固定架与储液罐固定连接,所述进液口设置在储液罐的顶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设有若干个橡胶圈,并且若干个所述橡胶圈分别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本发明使用时由于冷却液对阀门进行冷却过后,使阀门上的温度传送到冷却液中,通过操作人员将冷却液进行收集倒入储液罐内,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挤压组件对储液罐内的冷却液进行上下挤压,使冷却液从挤压组件内喷洒到四周,再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挤压组件经过多次升降挤压后,对冷却液进行降温,而不会影响对冷却液使用,再由挤压组件对带有温度的冷却液进行挤压降温时,冷却液产生的热气会留在储液罐内,这时启动排气组件,通过排气组件将储液罐的热气排出,使热气散发到空气中,而不会使热气残留在储液罐内,影响挤压组件对冷却液降温的效率,再通过过滤组件将冷却液中的油污进行过滤使冷却液可循环使用,再由回收组件将冷却组件中的铁屑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从而以此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冷却液进行循环使用,而增加了冷却液的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其二,本发明设有升降组件,使用时通过操作人员启动升降电机,通过升降电机带动转轴旋转,使转轴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转动,再通过第二齿轮和升降杆上的齿牙进行配合,使第二齿轮带动升降杆进行升降,使升降杆带动挤压组件对冷却液进行多次上下升降挤压,提高了对冷却液降温的效率。

其三,本发明设有挤压组件,使用时通过升降组件带动升降圆盘进行升降,对储液罐内的冷却液进行挤压,通过升降圆盘在挤压冷却液时,由升降圆盘向下挤压的力,使冷却液向上推动第一隔板,使冷却液沿着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一隔板的间隙喷洒到升降圆盘的四周,再通过冷却液推动第一隔板时,由过滤网对冷却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来防止杂质会进入到第一隔板内,再通过从第一隔板上喷洒出来的冷却液,通过升降圆盘在向上升降时,使冷却液向下推动第二隔板,再从第二隔板喷洒到升降圆盘的下方,经过多次升降挤压后,从而对冷却液进行混合降温,而不会影响到冷却液的使用。

其四,本发明设有回收组件,使用时通过排污泵将储液罐底部的铁屑移动到杂质容纳盒内,使铁屑沿着杂质输送管道移动到杂质容纳盒内,启动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轴进行旋转,使转动轴带动连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连杆带动磁铁进行旋转转动,对杂质容纳盒的铁屑吸收到磁铁上,当磁铁上的杂质过多时,可通过操作人员握住把手打开挡板,将磁铁上的铁屑刮下进行集中收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挤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挤压组件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排气组件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过滤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回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回收组件局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支撑组件1,固定架11,进液口12,承载板2,储液罐3,升降组件4,矩形容纳盒41,升降杆42,转轴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升降电机46,挤压组件5,升降圆盘51,第一单向阀52,第一支撑连杆521,第一隔板522,第一套筒523,第二单向阀53,第二支撑连杆531,第二隔板532,第二套筒533,过滤网54,橡胶圈55,排气组件6,排气管道61,固定支架62,风机63,过滤组件7,承载盒71,承载外筒72,出水口73,过滤筒74,吸油毛毡75,辊轴76,第一电机77,排液管78,水泵79,回收组件8,杂质容纳盒81,杂质输送管道82,排污泵83,第二电机84,转动轴85,连杆86,磁铁87,挡板8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阀门生产用循环式冷却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承载板2、储液罐3、升降组件4、挤压组件5、排气组件6、过滤组件7和回收组件8,所述支撑组件1设置在承载板2上,所述储液罐3设置在承载板2的上方,并且所述储液罐3与支撑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4设置在储液罐3的顶端,所述挤压组件5设置在储液罐3的内部,并且所述挤压组件5与升降组件4连接,所述排气组件6位于升降组件4的旁侧,并且所述排气组件6连通至储液罐3内,所述过滤组件7设置在承载板2的顶端上,并且所述过滤组件7位于支撑组件1的旁侧,所述回收组件8位于支撑组件1的一侧,并且所述回收组件8连通至储液罐3的底部,使用时由于冷却液对阀门进行冷却过后,使阀门上的温度传送到冷却液中,通过操作人员将冷却液进行收集倒入储液罐3内,通过升降组件4带动挤压组件5对储液罐3内的冷却液进行上下挤压,使冷却液从挤压组件5内喷洒到四周,再通过升降组件4带动挤压组件5经过多次升降挤压后,对冷却液进行降温,而不会影响对冷却液使用,再由挤压组件5对带有温度的冷却液进行挤压降温时,冷却液产生的热气会留在储液罐3内,这时启动排气组件6,通过排气组件6将储液罐3的热气排出,使热气散发到空气中,而不会使热气残留在储液罐3内,影响挤压组件5对冷却液降温的效率,再通过过滤组件7将冷却液中的油污进行过滤使冷却液可循环使用,再由回收组件8将冷却组件中的铁屑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从而以此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冷却液进行循环使用,而增加了冷却液的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矩形容纳盒41、升降杆42、转轴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和升降电机46,所述矩形容纳盒41设置在储液罐3的顶端,所述升降杆42贯穿设置在矩形容纳盒41和储液罐3上,并且所述升降杆42上设有若干个齿牙,所述升降杆42的末端与挤压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3有两个,两个所述转轴43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矩形容纳盒41内,并且两个所述转轴43位于升级杆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44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齿轮44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转轴43上,并且两个所述第一齿轮44互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5设置在转轴43上,并且所述第二转轴43与升降杆42上的齿牙互相啮合,所述升降电机46设置在矩形容纳盒41的一侧,并且所述升降电机46的输出端与转轴43连接,使用时通过操作人员启动升降电机46,通过升降电机46带动转轴43旋转,使转轴43带动第一齿轮44和第二齿轮45进行转动,再通过第二齿轮45和升降杆42上的齿牙进行配合,使第二齿轮45带动升降杆42进行升降,使升降杆42带动挤压组件5对冷却液进行多次上下升降挤压,提高了对冷却液降温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5包括升降圆盘51、第一单向阀52、第二单向阀53和过滤网54,所述升降圆盘51设置在储液罐3的内部,并且所述升降圆盘51与升降杆42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圆盘51上均设有若干个开孔,所述第一单向阀52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单向阀51分别布设在圆盘上,并且所述第一单向阀52分别位于升降杆42的四周,所述第二单向阀53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单向阀53分别位于第一单向阀52的四周,所述第一单向阀52和第二单向阀53分别由第一支撑连杆521、第一隔板522、第一套筒523、第二支撑连杆531、第二隔板532和第二套筒533组成,所述第一支撑连杆521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521设置在升降圆盘51的开孔处,并且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521位于升级圆盘的上端,所述第一隔板522设置在第一支撑连杆521上,并且所述第一隔板522与第一支撑连杆52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523分别设置在第一隔板522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一套筒523分别与第一支撑连杆5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连杆531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连杆531设置在升降圆盘51下端的开孔处,所述第二隔板532设置在第二支撑连杆531的顶端,并且所述第二隔板532与第二支撑连杆531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533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533分别设置在第二隔板532的上端,并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533与第二支撑连杆531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54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过滤网54分别设置在升降圆盘51的下端,并且若干个所述过滤网54分别位于第一隔板522的下方,使用时通过升降组件4带动升降圆盘51进行升降,对储液罐3内的冷却液进行挤压,通过升降圆盘51在挤压冷却液时,由升降圆盘51向下挤压的力,使冷却液向上推动第一隔板522,使冷却液沿着第一支撑连杆521和第一隔板522的间隙喷洒到升降圆盘51的四周,再通过冷却液推动第一隔板522时,由过滤网54对冷却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来防止杂质会进入到第一隔板522内,再通过从第一隔板522上喷洒出来的冷却液,通过升降圆盘51在向上升降时,使冷却液向下推动第二隔板532,再从第二隔板532喷洒到升降圆盘51的下方,经过多次升降挤压后,从而对冷却液进行混合降温,而不会影响到冷却液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排气组件6包括排气管道61、固定支架62和风机63,所述排气管道61设置在储液罐3的顶端,并且所述排气管连通至储液罐3,所述固定支架62设置在排气管道61内,所述风机63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62上,并且所述风机63位于排气管道61内,使用时由于挤压组件5对带有温度的冷却液进行挤压降温时,冷却液产生的热气会留在储液罐3内,这时启动风机63,通过风机63将储液罐3内的热气沿着排气管道61散发到空气中,而不会使热气残留在储液罐3内,影响挤压组件5对冷却液降温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承载盒71、承载外筒72,出水口73、过滤筒74、吸油毛毡75、辊轴76、第一电机77、排液管78和水泵79,所述承载盒71设置在承载板2的顶端,所述承载外筒72设置在承载盒71的一侧,所述出水口73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承载外筒72和承载盒71,所述过滤筒74设置在承载外筒72的内部,并且所述过滤筒74上均设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吸油毛毡75设置在过滤筒74内,所述辊轴76设置在承载外筒72内,并且所述辊轴76与过滤筒74连接,所述第一电机77设置在承载外筒72的顶端,并且所述第一电机77的输出端与辊轴76连接,所述排液管78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通至储液罐3和承载内筒,并且所述排液管78的出水端位于过滤筒74的上方,所述水泵79设置在支撑组件1上,并且所述水泵79连通至排液管78,使用时启动水泵79,通过水泵79将储液罐3降温过的冷却液输送到排液管78内,通过排液管78的出水端将冷却液输送到过滤筒74内,启动第一电机77,通过第一电机77带动辊轴76进行转动,再由辊轴76带动过滤筒74进行旋转,再由吸油毛毡75对冷却液上的油污进行吸收,使冷却液从过滤筒74上的过滤孔落向承载外筒72内,再由出水口73将冷却液输送到承载盒71内,通过承载盒71对冷却液装载进行循环使用。

优选的,所述回收组件8包括杂质容纳盒81、杂质输送管道82、排污泵83、第二电机84、转动轴85、连杆86、磁铁87和挡板88,所述杂质容纳盒81设置在承载板2上,并且所述杂质容纳盒81位于储液罐3的旁侧,所述杂质输送管道82的两端分别连通至储液罐3的底部和杂质容纳盒81上,所述排污泵83位于在支撑组件1和杂质容纳盒81中间,并且所述排污泵83的进液端和出液端连通至杂质输送管道82,所述第二电机84设置在杂质容纳盒81的顶端上,所述转动轴85设置在杂质容纳盒81的内部,并且所述转动轴85与第二电机8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杆86设置在杂质容纳盒81的内部,并且所述连杆86与转动轴85连接,所述磁铁87有两个,两个所述磁铁87分别设置在连杆86末端且与连杆86连接,所述挡板88设置在杂质容纳盒81的一侧上,并且所述挡板88上设有把手,使用时通过排污泵83将储液罐3底部的铁屑移动到杂质容纳盒81内,使铁屑沿着杂质输送管道82移动到杂质容纳盒81内,启动第二电机84,通过第二电机84带动转动轴85进行旋转,使转动轴85带动连杆86进行转动,从而通过连杆86带动磁铁87进行旋转转动,对杂质容纳盒81的铁屑吸收到磁铁87上,当磁铁87上的杂质过多时,可通过操作人员握住把手打开挡板88,将磁铁87上的铁屑刮下进行集中收集。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固定架11和进液口12,所述固定架11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架11均呈对称设置在储液罐3的两侧上,并且两个所述固定架11与储液罐3固定连接,所述进液口12设置在储液罐3的顶端上,使用时通过固定架11对储液罐3进行支撑,为储液罐3在运动时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阀52和第二单向阀53均设有若干个橡胶圈55,并且若干个所述橡胶圈55分别位于第一隔板522和第二隔板532的下方,使用时可通过橡胶圈55来增加第一单向阀52和第二单向阀53的密封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由于冷却液对阀门进行冷却过后,使阀门上的温度传送到冷却液中,通过操作人员将冷却液进行收集倒入进液口12,使冷却液落入到储液罐3内,通过升降组件4带动挤压组件5对储液罐3内的冷却液进行上下挤压,使冷却液从挤压组件5内喷洒到四周,再通过升降组件4带动挤压组件5经过多次升降挤压后,对冷却液进行降温,而不会影响对冷却液使用,再由挤压组件5对带有温度的冷却液进行挤压降温时,冷却液产生的热气会留在储液罐3内,这时启动排气组件6,通过排气组件6将储液罐3的热气排出,使热气散发到空气中,而不会使热气残留在储液罐3内,影响挤压组件5对冷却液降温的效率,再通过过滤组件7将冷却液中的油污进行过滤使冷却液可循环使用,再由回收组件8将冷却组件中的铁屑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22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