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棒棒茶的制作工艺和饮用 方法。

背景技术

棒棒茶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万千农家茶客,个中原委不仅仅因它价廉, 当归属数百年来老茶馆的文化积淀。是那厚重淳朴的乡土文化,绵绵延续着棒 棒茶的历史。棒棒茶还有一种四川泸州古蔺产的茶,因其形状类似棒棒被称之 为棒棒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棒棒茶的制作工艺和饮用方法,以 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棒棒茶的制作工 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采摘:原料采用瓜片茶采摘后留新梢,长度20-35cm,顶梢 保留;

步骤(2).鲜叶摊放:鲜叶采摘后摊放4-6个小时,摊放厚度10-15cm, 每隔2个小时翻动一次;

步骤(3).杀青:采用80或110型滚筒杀青,火温220摄氏度,时间4-5 分钟;

步骤(4).揉捻:采用55型或65型揉捻机揉捻,时间35-45分钟,采用 轻-重-轻程序揉捻;

步骤(5).初闷:揉捻叶下来含水量较高,堆闷30分钟;

步骤(6).初烘:采用110滚筒初烘,脱水至含水率75%;

步骤(7).二闷:堆闷12个小时,当堆里茶叶发热时要翻动;

步骤(8).烘干:采用110滚筒烘干,含水率85-88%;

步骤(9).堆放:烘干茶叶装袋存放至下半年10月份再加工;

步骤(10).精制:10月初把半成品棒棒茶拿出来切断,再色选分级,梗 叶分离;

步骤(11).夜露:将精选的茶棒夜露三晚以上,使茶梗发软;

步骤(12).高温烘焙:夜露茶再经高温烘炒,提香。

所述步骤(1)中鲜叶采用修剪机或采茶机采摘,顶梢至15cm为嫩原料, 单独修剪,余下稍粗老一点,再修剪获得。

一种棒棒茶的饮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1L水,置于水壶内,取6克棒棒茶置于上方盛茶器中;

步骤(2).5分钟水烧开沸腾,开始茶汤变色,继续烧6分钟,香气四溢, 10分钟茶汤呈褐红色;

步骤(3).茶汤用品茗杯盛存,分盏品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产品春生津、夏消暑、秋 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具体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 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 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 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 的连通。

一种棒棒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采摘:原料采用瓜片茶采摘后留新梢,长度20-35cm,顶梢 保留;

步骤(2).鲜叶摊放:鲜叶采摘后摊放4-6个小时,摊放厚度10-15cm, 每隔2个小时翻动一次;

步骤(3).杀青:采用80或110型滚筒杀青,火温220摄氏度,时间4-5 分钟;

步骤(4).揉捻:采用55型或65型揉捻机揉捻,时间35-45分钟,采用 轻-重-轻程序揉捻;

步骤(5).初闷:揉捻叶下来含水量较高,堆闷30分钟;

步骤(6).初烘:采用110滚筒初烘,脱水至含水率75%;

步骤(7).二闷:堆闷12个小时,当堆里茶叶发热时要翻动;

步骤(8).烘干:采用110滚筒烘干,含水率85-88%;

步骤(9).堆放:烘干茶叶装袋存放至下半年10月份再加工;

步骤(10).精制:10月初把半成品棒棒茶拿出来切断,再色选分级,梗 叶分离;

步骤(11).夜露:将精选的茶棒夜露三晚以上,使茶梗发软;

步骤(12).高温烘焙:夜露茶再经高温烘炒,提香。

所述步骤(1)中鲜叶采用修剪机或采茶机采摘,顶梢至15cm为嫩原料, 单独修剪,余下稍粗老一点,再修剪获得。

一种棒棒茶的饮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1L水,置于水壶内,取6克棒棒茶置于上方盛茶器中;

步骤(2).5分钟水烧开沸腾,开始茶汤变色,继续烧6分钟,香气四溢, 10分钟茶汤呈褐红色;

步骤(3).茶汤用品茗杯盛存,分盏品饮。

本发明产品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 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 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 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 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 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相关技术
  • 一种棒棒茶的制作工艺和饮用方法
  • 一种具有抗疲劳功能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与饮用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63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