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冷凝器作为冰箱制冷系统的部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它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就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本身的温度通常都是比较高的,为了提高冷凝器的工作效率,需要将其所带的热量及时传导走。

目前市场上冰箱常用的风冷式冷凝器主要包括:微通道冷凝器、表面式冷凝器。其中,微通道冷凝器成本高、且受限于冰箱本身的结构,有的冰箱只设有一套底部冷却系统,散热效果无法达到要求,因此,还需要额外增加一套表面式冷凝器。表面式冷凝器又分为外露式冷凝器和内藏式冷凝器。外露式冷凝器总体成本相对于微通道冷凝器要低,但其通常置于冰箱箱体后壁的外侧,很容易积灰,在放置冰箱的过程中还容易受到碰撞,从而影响冷凝器的散热效果,并且,由于外观上的影响,有的用户不接受这种装有外露式冷凝器的冰箱;内藏式冷凝器的成本相对更低,但是,冷凝管通过铝箔胶带贴敷在U壳及后背板的内侧上,其散热效率低,热阻大,不利于散热。

综合来看,现有技术中的冰箱冷凝器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冰箱,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凝器存在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之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以及开闭箱体的门体,其中,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罩设在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并形成带有容置空间的壳体,所述盖板上设有进风孔和排风孔;

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盖板上并朝向所述风扇设置以使所述风扇通过所述进风孔向所述容置空间送风;

挡风部,所述挡风部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所述盖板相抵接形成风道,所述风扇位于所述风道的一端并设置为向所述风道送风;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管以及连接在冷凝管两端的流入部和流出部,所述冷凝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风道的风运行的轨迹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盖板包括平行于所述箱体上端面的中心板和多个朝向所述箱体的上端面设置的折边,多个所述折边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相连接,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中心板上,所述排风孔设置在所述折边上,每个所述折边上均匀地布置有多个所述排风孔。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进风孔设置为与所述风扇相匹配,所述风扇可穿过所述进风孔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冷凝器组件还包括罩设在所述风扇上的罩网,所述罩网的固定部与所述中心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挡风部分别与所述中心板、所述箱体的上端面相抵接形成螺旋形风道,所述冷凝管穿设在所述螺旋形风道内,所述风扇设置在靠近所述螺旋形风道中央一端并向所述风道送风。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流入部、所述流出部设置在所述风道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所述冷凝管包括沿所述风道靠近所述风扇一侧的流入管和沿所述风道远离所述风扇一侧的流出管,所述流入管的一端与所述流入部连接,所述流入管的另一端沿所述风道延伸至该风道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并与所述流出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流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流出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流入管与所述中心板相抵接,所述流出管与所述挡风部、所述中心板相抵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挡风部包括多个环绕所述风扇并沿所述风扇的径向设置的挡风门筋,多个所述挡风门筋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所述中心板相抵接形成多个风道,所述风扇设置为向多个所述风道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送风,所述冷凝管环绕所述挡风门筋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板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冷凝管包括多根U形支管,所述U形支管环绕所述挡风门筋设置,多根所述U形支管的一端与所述流入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流出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流入部包括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所述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侧壁上设有与多根所述U形支管相配合的接入口,多根所述U形支管通过所述接入口与所述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侧壁上相对于所述接入口的一面还贯穿设有制冷剂入口。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流出部包括第二空腔圆柱形集流器,所述第二空腔圆柱形集流器侧壁上设有与多根所述U形支管相配合的输出口,多根所述U形支管通过所述输出口与所述第二空腔圆柱形集流器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圆柱形集流器侧壁上相对于所述输出口的一面还贯穿设有制冷剂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冰箱冷凝器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冰箱的冷凝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冷凝器组件的前视图;

图3为图1中冷凝器组件去除风扇和冷凝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冷凝器组件所包含的冷凝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冰箱的冷凝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冷凝器组件流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冷凝器组件流出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盖板;11、中心板;111、进风孔;12、折边;121、排风孔;

2、风扇;21、罩网;

3、挡风部;31、挡风门筋;

41、流入部;411、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111、接入口;4112、制冷剂入口;42、流出部;421、第二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211、输出口;4212、制冷剂出口;43、冷凝管;431、流入管;432、流出管;433、U形支管。

具体实施例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果本发明在表述的时候涉及方位(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外、内等),则需要对涉及到的方位进行定义,例如“为清楚地表达本发明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或者以纸面作为参照、以冰箱深度方向作为参照等进行定义。当然,如果在后续描述时,是通过相互参照来定义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则可不在此定义。

为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冰箱的冷凝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

如图1-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冰箱,包括箱体以及开闭箱体的门体,其中,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

盖板1,所述盖板1罩设在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并形成带有容置空间的壳体,所述盖板1上设有进风孔111和排风孔121;

风扇2,所述风扇2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进风孔111位于所述盖板1上并朝向所述风扇2设置以使所述风扇2通过所述进风孔111向所述容置空间送风;

挡风部3,所述挡风部3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所述盖板1相抵接形成风道,所述风扇2位于所述风道的一端并设置为向所述风道送风;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管43以及连接在冷凝管43两端的流入部41和流出部42,所述冷凝管43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风道的风运行的轨迹上。

通常情况下,所述盖板1可设置成包括平行于所述箱体上端面的中心板11和多个朝向所述箱体上端面设置的折边12,多个所述折边12与所述箱体上端面相连接,这样设置能够在箱体的上端面上形成一个规则的容置空间。当然,其余能够保证盖板1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连接形成容置空间的设置方式也可行。所述进风孔111设置在所述中心板11上,所述排风孔121设置在所述折边12上,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风排出的效率,因此在每个所述折边12上都均匀地布置有多个所述排风孔121。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孔111设置为与所述风扇2相匹配,所述风扇2可穿过所述进风孔111并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这样设置既有利于风扇2从进风孔111吸风,同时,也方便通过进风孔111将风扇2安装到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当然,当风扇2损坏后,也可以通过进风孔111将风扇2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拆卸下来,方便后期维修更换。

当然,所述冷凝器组件还可以包括罩网21,所述罩网21罩设在所述风扇2上,所述罩网21的固定部与所述中心板11固定连接,罩网21可以避免周围环境中比较大的异物吸入到风道中从而堵塞风道,此外,罩网21也可以有效的保护风扇2,避免坚硬的物体与风扇2发生碰撞,导致风扇2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部3分别与所述中心板11以及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分别抵接,形成一个螺旋形风道。所述冷凝管43穿设在所述螺旋形风道内,所述风扇2设置在靠近所述螺旋形风道中央一端并向所述风道送风。通过风扇2从外部吸入温度较低的空气,然后,这些温度较低的空气自内而外地沿着螺旋形风道前进并在风道中短暂驻留,实现与冷凝管43进行热交换,从而吸走冷凝管43上的热量。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流入部41、所述流出部42设置在所述风道远离所述风扇2的一端,所述冷凝管43包括沿所述风道靠近所述风扇2一侧的流入管431和沿所述风道远离所述风扇2一侧的流出管432,所述流入管431的一端与所述流入部41连接,所述流入管431的另一端沿所述风道延伸至该风道靠近所述风扇2的一端然后与所述流出管432的一端相连,所述流出管432的另一端则与所述流出部42相连接,这样的设置方法可以保证冷凝管43的整个部分都处在风道中,从而能够高效地与风道中的风进行热交换,并且,通过来回折返的方式排布冷凝管,也有助于减少风道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流入管431与所述中心板11相抵接,所述流出管432与所述挡风部3、所述中心板11相抵接,这样设置后,所述流入管431还可以借助中心板11进行散热,而流出管432则可以借助挡风部3和中心板11进行散热。在风冷对流散热的同时,也能通过挡风部3、中心板11等进行热传导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挡风部3包括多个环绕所述风扇2并沿所述风扇2的径向设置的挡风门筋31,多个所述挡风门筋31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所述中心板11相抵接形成多个风道,所述风扇2设置为向多个所述风道靠近风扇2的一端送风。为了能够通过各风道向冷凝管43的不同区域吹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风部3设置成包括至少4个挡风门筋31,这些挡风门筋31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所述中心板11相抵接而形成多个分区域的风道,所述冷凝管43环绕所述挡风门筋31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板11上,风扇2可以通过前述分区域的风道向所述冷凝管43的不同区段吹风,从而达到很好地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43包括多根U形支管433,所述U形支管433环绕所述挡风门筋31设置,多根所述U形支管433的一端与所述流入部4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流出部42相连接,冷凝剂从流入部通过并联连接的多根U形支管433流动到流出部42,在此过程中,各U形支管433都可以与风道中吹过来的风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冷凝剂降温的效率。

为了更好地将冷凝剂分配到各U形支管433中,可以理解地,所述流入部41设置成包括一个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11,所述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11侧壁上设有与多根所述U形支管433相配合的接入口4111,多根所述U形支管433通过所述接入口4111与所述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11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11侧壁上相对于所述接入口4111的一面还贯穿设有制冷剂入口4112。在工作过程中,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入口4112,在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11中汇集,然后,通过第一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11侧壁上的接入口4111均匀的分配到各U形支管433中。

相应地,所述流出部42包括一个第二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21,所述第二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21侧壁上设有与多根所述U形支管433相配合的输出口4211,多根所述U形支管433通过所述输出口4211与所述第二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21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圆柱形集流器421侧壁上相对于所述输出口4211的一面还贯穿设有制冷剂出口4212。这样设置能够使制冷剂均匀的通过制冷剂出口4212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冰箱,带来了如下的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冰箱的冷凝器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2、将风道设置成自内而外的螺旋形风道,有助于流通的空气在风道中滞留,从而保证热交换的效果;

3、将流入管与所述中心板相抵接,将流出管与挡风部、所述中心板相抵接,在风冷热交换的同时,流入管还可以通过中心板进行散热,而流出管则可以通过中心板以及挡风部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4、沿风扇径向设置多个风道,风扇所吸收的空气可以沿这些风道朝向多个U形支管吹,从而能够有效地给U形支管降温。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中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698162